2014年6月23日 星期一

十二、王皇后事件

開元十二年 (公元七二四年) 七月,玄宗的皇后王氏因意圖謀反而被廢,史稱「王皇后事件」。

要了解這件事的來龍去脈,我們不能不從開元年間的宮廷風波說起。

唐玄宗早期有三位妃子,一為劉華妃,一為趙麗妃,一為武惠妃。

劉華妃生有皇子李琮 (又名李嗣直),琮乃玄宗之嫡長子,被封為郯王。又李琬 (又名李嗣玄) 亦是華妃所生,被封為甄王。至於趙麗妃,其生有皇子李瑛 (又名李嗣謙),瑛乃玄宗之次子,深得玄宗之寵信,被封為郢王。後來,他更被立為皇太子。

(開元二年,即公元七一四年,十二月)乙丑,立皇子嗣真為鄫王,嗣初為鄂王,嗣玄為鄄王。辛巳,立郢王嗣謙為皇太子。嗣真,上之長子,母曰劉華妃。嗣謙,次子也,母曰趙麗妃;麗妃以倡進,有寵於上,故立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武惠妃 (武攸止之女兒,武則天的侄孫女,其與武氏集團的關係可想而知) 原本生有皇子李嗣一。可惜的是,嗣一於開元五年 (公元七一七年) 四月離世。惠妃頓失依靠。

己丑,皇子嗣一卒,追立為夏王,謚曰悼。嗣一母武惠妃,攸止之女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一)

幸好惠妃遺傳了祖姑母武則天的美艷、聰敏,加上年紀較輕,其因此仍深受玄宗的寵愛。

劉華妃、趙麗妃「母憑子貴」,而武惠妃則有玄宗的愛惜作為護符,這對玄宗的元配夫人-王皇后的地位多少構成威脅。

雖然,就出身而論,王皇后乃出自顯赫的太原王氏;就事功而論,玄宗尚為臨淄王的時候,王皇后已協助玄宗討伐韋氏。可是,隨著時日的推移,王皇后漸告年老色衰,加上其始終無子,玄宗於是日漸對她冷淡,繼而疏遠。

初,上之誅韋氏也,王皇后頗預密謀,及即位數年,色衰愛弛。(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王皇后的兄長王守一又有恃外戚身份專權的企圖。

(開元七年,公元七一九年)夏,四月,壬午,開府儀同三司祁公王仁皎薨。其子駙馬都尉守一請用竇孝諶例,築墳高五丈二尺;上許之。宋璟、蘇頲固爭,以為:「準令,一品墳高一丈九尺,其陪陵者高出三丈而已。竇太尉墳,議者頗譏其高大,當時無人極言其失,豈可今日復踵而為之!昔太宗嫁女,資送過於長公主,魏徵進諫,太宗既用其言,文德皇后亦賞之,豈若韋庶人崇其父墳,號曰酆陵,以自速其禍乎!夫以后父之尊,欲高大其墳,何足為難!而臣等再三進言者,蓋欲成中宮之美耳。況今日所為,當傳無窮,永以為法,可不慎乎!」上悅曰:「朕每欲正身率下,況於妻子,何敢私之!然此乃人所難言,卿能固守典禮,以成朕美,垂法將來,誠所望也。」賜璟、頲帛四百匹。(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玄宗對王皇后加以提防,此層吾人當不難想見。

適逢武惠妃恃寵生「傾奪之志」(此頗近似武則天之所為),王皇后見之,意常怏怏,憂憤難平,其因此多在言語上得罪玄宗。玄宗面對王皇后的無理頂撞,心感不快,其於是在開元十年 (公元七二二年) 八月暗生廢后之意。

武惠妃有寵,陰懷傾奪之志。后心不平,時對上有不遜語。上愈不悅,密與秘書監姜皎謀以后無子廢之...... (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玄宗廢王皇后的消息,後來被秘書監姜皎洩露了出來。

皎洩其言。(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姜皎及其家人、親黨終不得好下場。

嗣滕王嶠,后之妹夫也,奏之。上怒,張嘉貞希旨構成其罪,云:「皎妄談休咎。」甲戌,杖皎六十,流欽州,弟吏部侍郎晦貶春州司馬;親黨坐流、死者數人,皎卒於道。(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玄宗對姜皎予以嚴懲,這其實更加反映姜皎所言非虛。王皇后由是「愈憂畏不安」。不過,礙於王皇后的家世背景,加上她有恩於宮中的下人、婢女,玄宗始終未有下旨廢后 (玄宗當時的心態應該是:靜待一些可製造口實的時機,以合理化其廢后之舉動)。

姜皎既得罪,王皇后愈憂畏不安,然待下有恩,故無隨而譖之者,上猶豫不決者累歲。(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直到兩年後,即開元十二年 (公元七二四年) 七月,王守一以王皇后無子,要求僧人明悟為王皇后求子,替王皇后製作符咒,貼身配戴,聲稱:「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即「可保祐早生貴子,日後可與則天皇后相比」的意思)。

后兄太子少保守一,以后無子,使僧明悟為后祭南北斗,剖霹靂木,書天地字及上名,合而佩之,祝曰:「佩此有子,當如則天皇后。」(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這事後來被玄宗知悉,玄宗以為王皇后欲行則天故事。王皇后於是被廢為庶人,王守一被賜死。戶都尚書張嘉貞與王守一通好,亦被貶至台州。

事覺,己卯,廢為庶人,移別室安置;貶守一潭州別駕,中路賜死。戶都尚書張嘉貞坐與守一交通,貶台州刺史。(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十月,王氏鬱鬱而終,後宮囚人思慕王氏不已,玄宗始悔。

廢后王氏卒,後宮思慕后不已,上亦悔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二)

王皇后被廢,武惠妃本來少了一個對手。然而,玄宗終身並未另立皇后 (即使是他後來寵愛的楊貴妃,其亦並未被冊立為皇后。這可能和玄宗後悔廢王皇后有關。),武惠妃的如意算盤終究打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