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四十一、李重福謀反

正當睿宗決定勵精圖治的時候,景雲元年(庚戌,公元七一零年)八月,李重福等人竟意圖謀反。

且說韋后臨朝的時候,吏部侍郎鄭愔被貶為江州司馬。由於鄭愔心有不甘,其於是潛伏在均州,與刺史譙王李重福、洛陽人張靈均打算舉兵誅韋氏。兵未起而韋氏已敗。

韋后之臨朝也,吏部侍郎鄭愔貶江州司馬,潛過均州,與刺史譙王重福及洛陽人張靈均謀舉兵誅韋氏,未發而韋氏敗。(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唐隆之變」後,李重福遷任集州刺史。其尚未出發,張靈均勸說李重福起兵,「襲殺留守,據東都......然後西取陝州,東取河南北」。李重福接納靈均的建議。

重福遷集州刺史,未行,靈均說重福曰:「大王地居嫡長,當為天子。相王雖有功,不當繼統。東都士庶,皆願王來。若潛入洛陽,發左右屯營兵,襲殺留守,據東都,如從天而下也。然後西取陝州,東取河南北,天下指麾可定。」重福從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張靈均暗中與鄭愔合謀,聚眾數十人。

靈均乃密與愔結謀,聚徒數十人。(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在鄭愔的協助下,李重福被立為皇帝,改元中元克復。

時愔自秘書少監左遷沅州刺史,遲留洛陽以俟重福,草制,立重福為帝,改元為中元克復。(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李重福尊李旦為皇季叔,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弟,以鄭愔為左丞相知內外文事,張靈均為右丞相、天柱大將軍知武事,嚴善思爲禮部尚書知吏部事。

尊上為皇季叔,以溫王為皇太弟,愔為左丞相知內外文事,靈均為右丞相、天柱大將軍知武事,右散騎常侍嚴善思爲禮部尚書知吏部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重福與靈均假裝乘車至東都洛陽,鄭愔安排裴巽的府第以接待重福。

重福與靈均詐乘驛詣東都,愔先供張駙馬都尉裴巽第以待重福。(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對於李重福等人的圖謀,洛陽縣官似已略有所聞。

洛陽縣官微聞其謀。(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九)

八月,庚寅,縣官前往裴巽的府第詢問。適逢李重福前來,縣官奔馳而出,告知留守。然而,群官皆逃匿,只有洛州長史崔日知獨自率領部眾討伐李重福。

八月,庚寅,往巽第按問。重福奄至,縣官馳出,白留守;群官皆逃匿,洛州長史崔日知獨帥眾討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留台侍御史李邕於天津橋遇上李重福,其為了「立功取富貴」,下令閉城據守。

留台侍御史李邕遇重福於天津橋,從者已數百人,馳至屯營,告之曰:「譙王得罪先帝,今無故入都,此必為亂;君等宜立功取富貴。」又告皇城使閉諸門。(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李重福初時打算奪取左、右屯營,但因左、右屯營極力抵御,「矢如雨下」。李重福只好改為進攻左掖門,打算奪取留守士兵。可是,李邕下令緊閉城門,重福不得要領。其於是大為憤怒,下令焚燒左掖門。

重福先趣左、右屯營,營中射之,矢如雨下。乃還趣左掖門,欲取留守兵,見門閉,大怒,命焚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火尚未來得及點燃,左屯營兵已趕至,重福窘迫出走,逃匿於山谷之中。

火未及然,左屯營兵出逼之,重福窘迫,策馬出上東,逃匿山谷。(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翌日,重福被大舉搜捕,重福最後投漕渠而死。

明日,留守大出兵搜捕,重福赴漕渠溺死。(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洛州長史崔日知協助平定李重福叛亂有功,被拜為東都留守。日知乃日用之從父兄也。

日知,日用之從父兄也,以功拜東都留守。(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至於鄭愔,其打算穿著婦人衣服易容逃走,匿藏於車中,卻被生擒。

鄭愔貌醜多須,既敗,梳髻,著婦人服,匿車中;擒獲,被鞫,股慄不能對。(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張靈均則顯得神態自若,氣定神閑。

張靈均神氣自若,顧愔曰:「吾與此人舉事,宜其敗也!」(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二人性格、修養雖各異,命運卻同一。

與愔皆斬於東都市。(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關於鄭愔,其可謂是依附權貴的常客,先後依附來俊臣、張易之、韋皇后、李重福。然而,依附權貴的結果,竟是不得善終。

初,愔附來俊臣得進;俊臣誅,附張易之;易之誅,附韋氏;韋氏敗,又附譙王重福,竟坐族誅。(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

嚴善思由於有份參與李重福集團,被流放靜州。

嚴善思免死,流靜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一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