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三十八、高麗內亂

乾封元年(丙寅,公元六六六年),高麗泉蓋蘇文逝世。其長子泉男生代為莫離支,處理日常政務;至於其弟泉男建、泉男產,則負責處理泉蓋蘇文的後事。

高麗泉蓋蘇文卒,長子男生代為莫離支,初知國政,出巡諸城,使其弟男建、男產知留後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男建、男產、男生為人唆擺,男生更因此派親信前往平壤,伺機捉拿男建、男產。男建決定先發制人,自為莫離支,發兵討男生。男生退保別城,使其子泉獻誠親自向唐室求救。

或謂二弟曰:「男生惡二弟之逼,意欲除之,不如先為計。」二弟初未之信。又有告男生者曰:「二弟恐兄還奪其權,欲拒兄不納。」男生潛遣所親往平壤伺之,二弟收掩,得之,乃以王命召男生。男生懼,不敢歸;男建自為莫離支,發兵討之。男生走保別城,使其子獻誠詣闕求救。(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乾封元年(丙寅,公元六六六年)六月,壬寅,高宗以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率兵救援泉男生。其又以泉獻誠為右武衞將軍,作為嚮導。

六月,壬寅,以右驍衛大將軍契苾何力為遼東道安撫大使,將兵救之;以獻誠為右武衞將軍,使為鄉導。(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參與這次軍事行動的尚有龐同善、高侃。

又以右金吾衛將軍龐同善、營州都督高侃為行軍總管,同討高麗。(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九月,龐同善大破高麗兵,泉男生率部眾與同善會合。

九月,龐同善大破高麗兵,泉男生帥眾與同善合。(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高宗更下詔以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其支持男生之立場極為鮮明。

詔以男生為特進、遼東大都督,兼平壤道安撫大使,封玄菟郡公。(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十二月,己酉,高宗又用李勣、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等人以擊高麗。龐同善、契苾何力則位置不變。

冬,十二月,己酉,以李勣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以司列少常伯安陸郝處俊副之,以擊高麗。龐同善、契苾何力並為遼東道行軍副大總管兼安撫大使如故;其水陸諸軍總管并運糧使竇義積、獨孤卿雲、郭待封(案:郭孝恪之子)等,並受勣處分。(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河北諸州所徵得的租賦,盡數用於遼東之軍事開支。

河北諸州租賦悉詣遼東給軍用。(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由於高宗全力支持,乾封二年(丁卯,公元六六七年)九月,辛未,李勣終於攻克高麗之新城,使契苾何力留守其中。

辛未,李勣拔高麗之新城,使契苾何力守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攻取新城,此主意乃出自李勣本人。

勣初度遼,謂諸將曰:「新城,高麗西邊要害,不先得之,餘城未易取也。」遂攻之,城人師夫仇等縛城主開門降。勣引兵進擊,一十六城皆下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正當龐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竟然派兵突襲其軍營,幸為薛仁貴所擊破。

龐同善、高侃尚在新城,泉男建遣兵襲其營,左武衛將軍薛仁貴擊破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仁貴驍勇善戰,屢救高侃出險境,且大破高麗兵。唐軍得以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並安全與泉男生之軍隊會合,仁貴可謂功不可沒。

侃進至金山,與高麗戰,不利,高麗乘勝逐北,仁貴引兵橫擊,大破之,斬首五萬餘級,拔南蘇、木底、蒼巖三城,與泉男生軍合。(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郭待封從水路進攻平壤,李勣派馮師本運載軍糧以支援郭待封。不料途中,師本船隻損毀,待封軍中乏食。郭待封本欲修一書信予李勣,卻恐書信落入敵人手中,知己方之虛實,其於是心生一計,「乃作離合詩以與勣」(此可見郭待封心思之細密)。

郭待封以水軍自別道趣平壤,勣遣別將馮師本載糧仗以資之。師本船破,失期,待封軍中飢窘,欲作書與勣,恐為虜所得,知其虛實,乃作離合詩以與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李勣畢竟為一武夫,當其看見郭待封的詩時,其竟勃然大怒得欲把郭待封殺死。幸得元萬頃為之解釋,李勣才知待封之困境。

勣怒曰:「軍事方急,何以詩為?必斬之!」行軍管記通事舍人元萬頃為釋其義,勣乃更遣糧仗赴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元萬頃又曾作《檄高麗文》,其中有曰「不知守鴨綠之險」,此句文字令得泉男建知道鴨綠江之重要,移兵據守鴨綠江,唐兵更因此無法渡江。高宗為此,責難元萬頃,萬頃最後被流放嶺南。

萬頃作檄高麗文曰「不知守鴨綠之險。」泉男建報曰:「謹聞命矣!」卽移兵據鴨綠津,唐兵不得渡。上聞之,流萬頃於嶺南。(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郝處俊乃李勣之副手,其於高麗城下,軍隊還來不及列陣,高麗兵已襲來。然而,處俊依然不慌不忙,據著胡床,吃了些乾糧,潛簡精銳,大敗高麗兵。其處變不驚的態度,令將士們心生佩服。

郝處俊在高麗城下,未及成列,高麗奄至,軍中大駭。處俊據胡床,方食乾糒,潛簡精銳,擊敗之,將士服其膽略。(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總章元年(戊辰,公元六六八年)春,正月,壬子,高宗以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

春,正月,壬子,以右相劉仁軌為遼東道副大總管。(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二月,壬午,李勣等取得高麗之扶餘城。

二月,壬午,李勣等拔高麗扶餘城。(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扶餘城之奪得,功勞最大者當是薛仁貴。

且說薛仁貴大破高麗兵於金山後,其打算率領三千人攻取扶餘城,為諸將勸止,理由是兵士人數不足。仁貴卻以為用兵不貴乎多,堅決身先士卒,領兵進攻扶餘城。高麗兵與之交戰,大敗。扶餘城遂被唐軍所取,而扶餘川中四十餘城,亦望風臣服。

薛仁貴既破高麗於金山,乘勝將三千人將攻扶餘城,諸將以其兵少,止之。仁貴曰:「兵不必多,顧用之何如耳。」遂為前鋒以進,與高麗戰,大破之,殺獲萬餘人,遂拔扶餘城。扶餘川中四十餘城皆望風請服。(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當時有一侍御史賈言忠,奉高宗之命出使遼東而歸,高宗向言忠問以東北軍事,言忠答曰:「高麗必平」。觀乎其對當時高麗形勢之分析,以及其對征遼諸將之評語,言忠不失為一出色的人才。

侍御史洛陽賈言忠奉使自遼東還,上問以軍事,言忠對曰:「高麗必平。」上曰:「卿何以知之?」對曰:「隋煬帝東征而不克者,人心離怨故也;先帝東征而不克者,高麗未有釁也。今高藏微弱,權臣擅命,蓋蘇文死,男建兄弟內相攻奪,男生傾心內附,為我鄉導,彼之情偽,靡不知之。以陛下明聖,國家富強,將士盡力,以乘高麗之亂,其勢必克,不俟再舉矣。且高麗連年饑饉,妖異屢降,人心危駭,其亡可翹足待也。」上又問:「遼東諸將孰賢?」對曰:「薛仁貴勇冠三軍;龐同善雖不善鬬,而持軍嚴整;高侃勤儉自處,忠果有謀;契苾何力沈毅能斷,雖頗忌前,而有統御之才;然夙夜小心,忘身憂國,皆莫及李勣也。」上深然其言。(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高麗方面,泉男建於扶餘城失守後,復派兵五萬人加以援救。惜乎其仍不敵李勣等大軍,敗於薛賀水。大行城(高麗另一城鎮)不久亦被唐軍所奪。

泉男建復遣兵五萬人救扶餘城,與李勣等遇於薛賀水,合戰,大破之,斬獲三萬餘人,進攻大行城,拔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總章元年(戊辰,公元六六八年)九月,癸巳,李勣率領唐軍攻克平壤。

九月,癸巳,李勣拔平壤。(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且說李勣等人攻克大行城後,各路兵馬皆漸與李勣會合。唐軍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頑強抵抗。李勣等人奮力作戰,終大破高麗兵,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來降者不計其數。

勣既克大行城,諸軍出他道者皆與勣會,進至鴨綠柵,高麗發兵拒戰,勣等奮擊,大破之,追奔二百餘里,拔辱夷城,諸城遁逃及降者相繼。(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契苾何力率先領兵抵達平壤城下,李勣繼之。自此,唐軍展開對平壤的包圍戰。圍攻月餘,高麗王藏見形勢不利,遂遣泉男產率領首領九十八人,向李勣請降,李勣接之以禮。

契苾何力先引兵至平壤城下,勣軍繼之,圍平壤月餘,高麗王藏遣泉男產帥首領九十八人,持白幡詣勣降,勣以禮接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雖然男產已經投降,但男建依然閉門拒守。惜乎敗勢已成,無法挽回。

泉男建猶閉門拒守,頻遣兵出戰,皆敗。(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男建又錯信僧人信誠,信誠暗中與李勣交往,請為內應。五日後,信誠開門迎唐兵入城,李勣縱兵登城,焚城四角。男建不敵,決定自殺,卻未能死去。其於是被擒。隨著泉男建被擒,高麗遂被平定。

男建以軍事委僧信誠,信誠密遣人詣勣,請為內應。後五日,信誠開門,勣縱兵登城鼓譟,焚城四角,男建自刺,不死,遂擒之。高麗悉平。(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高麗被平定,太宗之遺願總算被達成,高宗於是決定先以高麗王藏等獻於昭陵(太宗之陵墓)。

李勣將至,上命先以高藏等獻于昭陵,具軍容,奏凱歌,入京師,獻于太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和過往太宗對待外族的做法一樣,高宗仍授高麗王藏、泉男產、僧信誠等人以官職,以示寬仁。至於泉男建,則被流放至黔州。

十二月,丁巳,上受俘于含元殿。以高藏政非己出,赦以為司平太常伯、員外同正。以泉男產為司宰少卿,僧信誠為銀青光祿大夫,泉男生為右衞大將軍。(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泉男建流黔州。(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李勣等人立下大功,各得封賞。

李勣以下,封賞有差。(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安東都護府」的設立,標誌著唐之勢力伸展至遼東地區。高宗又以「白衣大將」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遼東。

分高麗五部、百七十六城、六十九萬餘戶,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百縣,置安東都護府於平壤以統之。擢其酋帥有功者為都督、刺史、縣令,與華人參理。以右威衞大將軍薛仁貴檢校安東都護,總兵二萬人以鎮撫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一)

平定高麗,置「安東都護府」,此可謂是高宗最大之政績。而當時朝政本有不少是由武后決定的,則吾人謂平定東北乃武后之功勞亦未嘗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