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早年生活

我與爸爸很少聊天,弟弟則愛和爸爸天南地北無所不談,因而略知爸爸早年生活。

少年時的爸爸在鄉下與祖母同住,鄉下在廣東惠陽。在祖屋過著養雞養鴨的日子,這是地道的農村氣息。爸爸的祖父早已南下香港謀生,愛吸鴉片 (可能跟從事體力勞動有關),爸爸戲稱他為「鴉片阿爺」。「鴉片阿爺」一度勸祖母改嫁,祖母拒絕。後來爸爸南下香港,親眼見證「鴉片阿爺」的離世。

爸爸到香港,與父親相認。那時爺爺開舖幫人修理安裝電燈,打算以家族生意方式營運,建議爸爸別在外打工,乾脆在家幫手,定期支付薪金就是。爸爸一邊做,一邊卻另有想法,覺得薪金太薄,而且沒出息,萬一父親離世,自己豈不是無法謀生?為此,他和爺爺有過爭論,爸爸最後離家,寄住他人之所,同時用極不擅長的英文寫了一封信,申請政府職位。爸爸本來有水電相關知識,也可能已領有相關牌照,未幾獲香港政府聘用,成為公務員,一做便做到退休。

爸爸工作認真,從退休時榮獲嘉許獎牌,以及下屬稱他「賴師傅」,可知一二。此外,當時政府有見他學歷不夠,提議他到摩利臣山工業學院進修,以便升職。可惜爸爸已屆退休之齡,進修只好作罷。

由於爸爸水電了得,家中的水掣、電掣、廁所沖廁、花灑……若遇任何失靈,我們二話不說都會叫喊「爸爸,XX 又壞掉了」,爸爸總是很樂意維修,直至入院為止,他仍是家中主力的維修師傅。客廳更換燈泡,浴室、廚房天花板批灰,亦是爸爸負責,奈何歲月磨蝕,加上爸爸日漸年邁,身體狀況不如前,天花批盪剝落已司空見慣,由此也見爸爸在家中的重要。

爸爸還有一個母親、兩個兄長和一個妹妹,他們之間關係如何,不得而知。事實上,爸爸陪伴媽媽、我和弟弟的時間遠多於其原生家庭,我們亦甚少到其家作客。只記得嫲嫲一家人住兆和街,爺爺早已過身,嫲嫲逝世時,我們一家有出席喪禮,那是唯一一次聚會。

或許見過「鴉片阿爺」、父親的離世,爸爸對死亡看得很化,感情很少大波動。「我又唔係醫生,救唔到佢,見最後一面有什麼用?」初聽這句話,或覺其無情,但現在細心想,未嘗沒有道理。尤其是我和弟弟望著爸爸躺在病床彌留,除了內心苦痛,又可以做些什麼?正因為理性,能自制,當媽媽去世,爸爸也甚少大聲嚎哭,只大聲叫喊了媽媽的名字。可是,語調中那份悲傷、哀怨,我至今仍記得,這是鐵漢表達內心悲淒的方式,不激烈澎湃,卻意味深長。

爸爸年輕時很有型,纖瘦的身材,長長的面孔,眼神英銳,搭配七十年代時髦的髮型、皮褸,倚在鐵索、汽車旁,連媽媽都讚好,說他和日本《超人阿鄉》的主角鄉秀樹可媲美。晚年可能心境轉變,樣貌變得慈祥、可愛,是後話了。

2024年2月27日 星期二

兒時印象

2024 年 2 月 16 日晚上十時,爸爸因受新冠後遺症拖累,心臟停頓,回天乏術,享年 83 歲。

自媽媽 2011 年 5 月底離世,家中大小事,皆由爸爸苦苦支撐。作為兒子,我不但沒有積極賺錢養家,而且常將心思放在外邊,對原來家庭不聞不問,更有甚者,對爸爸默默的關懷及付出,視為理所當然,不時報以負面情緒及惡劣態度,竟未有一分半秒予以欣賞及稱讚。因果循環,忤逆至極,便是痛失愛錫自己的爸爸,現在改過自新,他都再看不到了。

在外面的人看來,爸爸可能只是一個平凡的老人家。然而,在我和弟弟心目中,爸爸實在不平凡,一生為兒子們辛勞付出,卻不求回報,這樣的爸爸往哪裡找?

以後的日子,會談些爸爸的生平與往事,既是想念,也是留下一些記錄,欄目名為「憶父親」。

— — — — — —

兒時對爸爸的印象主要來自媽媽的談論。媽媽說,爸爸在屯門醫院工作,很是辛苦。她若有空,常會帶我和弟弟到荃灣中心大家樂前的涼亭,等候爸爸下班。那個時候的爸爸,尚未到六十歲,有點火氣,印象中他曾出腳踢過一隻兇惡的狗。可是,對媽媽,對我和弟弟,他永遠溫柔,很少會看到爸爸在家中大吵大鬧。

爸爸在屯門醫院從事電機工作,職級屬監工,隸屬工務司署。他擅長水電,一部份跟爺爺有關,爺爺也是開舖幫人安裝修理電燈。但更大部份,是爸爸堅毅自學的成果。除了水電,爸爸還懂得游泳,領有駕駛執照,揸過白牌車。我和弟弟讀書,每遇數學及物理難題,都找爸爸協助,甚至「請槍」。他沒讀過大學,但多才多藝,只怕現在的大學生都比不上。

爸爸生活甚有規律,日前弟弟提及,爸爸那時回家,再勞累,總是和一家大細吃過晚飯,待媽媽調較好熱水,沖過涼,再回房睡覺。他從沒試過一回家便抱頭大睡,置一家人於不顧。另外,每天早上,他必定洗面剃鬍鬚,此習慣直至他入醫院而未停。那份自律,教人望塵莫及。

八號風球,我和弟弟不用上學,爸爸卻要回醫院當值,確保所有供電正常。那個年頭,屯門公路不時發生交通意外,媽媽十分擔心,故此,在風暴下開收音機聽風暴消息,成為我家的日常。每次看到爸爸平安回家,媽媽都放下心頭大石。爸爸六十歲退休,這種提心吊膽的日子才告一段落。

記得有一次,爸爸帶我和弟弟到荃景花園吹肥皂泡,我不知竅門,弄得一口苦澀,爸爸馬上帶我到小巴站旁的百佳,買了一樽礦泉水給我嗽口。那是我第一次認識礦泉水。

又有一次,天氣寒冷,爸爸到 711 買了一瓶熱維他奶給我喝,事後把玻璃瓶交還,從此以後,我看到原味維他奶,看到那個熱騰騰的箱子,都會想起爸爸。

小學時,身體健康差,常常住醫院。有一次出院回家,搭的士時,我嚷著要買笛子魔童 (《龍珠》一角色) 玩具,爸爸聽了,發揮其詼諧幽默本色,「什麼,買石屎魔童?」哄得我和媽媽哈哈大笑。即便到近年,談到我讀哲學系,他不時跟弟弟幽默地說:「哦,你阿哥鍾意𢯎胳肋底嘛」。他走了,家中實在少了許多歡樂。

爸爸出生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時值抗日戰爭,朝不保夕,他的具體出生日期,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印象中,我們一家從未為爸爸慶祝過生日,因不知確實日子。抗戰結束,新中國成立,青年時代的爸爸一度在鄉下當過教師 (故他對毛澤東帶有好感),後來才南下香港。

2024年2月1日 星期四

尊榮在於決心為善

在<論榮>中,王符開首就說:「所謂賢人君子者,非必高位厚祿富貴榮華之謂也,此則君子之所宜有,而非其所以為君子者也。所謂小人者,非必貧賤凍餒困辱阨窮之謂也,此則小人之所宜處,而非其所以為小人者也。」

這番話值得細味。「高位厚祿富貴榮華」應該為君子所擁有,卻不足以界定君子之本質。「貧賤凍餒困辱阨窮」應該為小人所身處的境況,卻不足以界定小人之本質。然則,君子、小人的區分另有標準,許多擁有「高位厚祿富貴榮華」的人未必是君子,身處「貧賤凍餒困辱阨窮」的人未必是小人。

君子、小人當如何界定?關鍵在其心志之善惡。王符舉出史例,桀紂雖為夏商之君王,但因「其心行惡」,仍「不免於小人」。相反,伯夷、叔齊雖餓死首陽之山,但因「義不食周粟」,志行高潔,故配得上稱為君子。

王氏進一步指出,「……士苟定於志行……則雖有天下不足以為重,無所用不可以為輕,處隸圉不足以為恥,撫四海不足以為榮……故曰:寵位不足以為尊我,而卑賤不足以卑己。」

扼要言之,士人一旦心志向善,其即使擁有天下,亦不覺有什麼大不了,因德行在天下之上。又不受重用,亦不必自輕自賤,因道德常存我心。人只有心存歹念才會覺得羞恥,否則低下的社會地位不足以為恥。相反,統治全世界不足以為尊榮,尊榮來自個人內心之善。

誠然,王符的看法出自孟子,<告子上>有「孟子曰:『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義忠信,樂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從之。今之人修其天爵,以要人爵;既得人爵,而棄其天爵,則惑之甚者也,終亦必亡而已矣。』」

「人爵」相當於「高位厚祿富貴榮華」,相當於「有天下」、「撫四海」、「寵位」,人人都想得到,奈何中間有命運左右,欲得而未必真可得,故古之人不汲汲於追求。

對比「人爵」,「天爵」來自內心,仁義忠信「求則得之,捨則失之」,境遇再差,不足以影響一人做惡事,「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古人因此向此處用力,王符亦認「天爵」方是人賴以尊榮的根源,君子之憑藉。

為何王符要重提孟子的觀點?原來和東漢中後期的時弊有關。

且說察舉制造成「以族舉德,以位命賢」的社會歪風,地方官竟有以家族、身份地位的貴賤界定君子小人。王氏對此不以為然:

(1) 堯為聖人,兒子丹朱卻兇殘傲慢。舜為聖人,其父瞽叟卻頑惡,豈能以家族界定一人是否有德行?

(2) 周幽王、周厲王貴為天子而暴戾荒唐,顏淵「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有德行,身份地位的貴賤與道德修養何干?

王符據此判斷察舉制難獲真正賢德者,可謂發聾振聵!

王符相信,人之善惡,性之賢鄙,跟是否出身世家大族無關,也和社會地位高低無干。朝廷用人,當避免選用無能無德之輩為官。

2024年1月30日 星期二

財利之上還有道德

<遏利>篇的「遏」,是指抑制、阻止,不要只知求一己財富的累積,財富之上更有道德,這和孔子「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一致。

王符對財富有特別的看法,錢財非只利我,「我之得彼,亦將為利人也」,暴富而對世間窮苦不施救濟,最為王氏所貶斥。

他又說:「且夫利物莫不天之財也。天之制此財也,猶國君之有府庫也。賦賞奪與,各有眾寡,民豈得彊取多哉?故人有無德而富貴,是凶民之竊官位、盜府庫者也,終必覺,覺必誅矣。盜人必誅,況乃盜天乎?得無受禍焉?」

驟看此段,或覺怪異,人所得財富之多寡,怎會是由天決定?若掌握生財工具,知悉生財之道,富貴發達近在咫尺,怎會貧困?

然而,想深一層,掌握生財工具兼知悉生財之道而財富少者大有人在,箇中運氣 (luck) 在發揮大作用。與其投放心力於靠運氣才可成就的事,不如調轉頭來,向「操之在我」的方向用力,此即道德修養。

王符相信,人再富貴,都要受道德約束,無道德而大富大貴,實際等於盜天之財,必將招致禍害。此處王氏似反對私有財產,而傾向用財富救助貧弱,即最不利的一群。

「是故無功庸於民而求盈者,未嘗不力顛也;有勳德於民而謙損者,未嘗不光榮也。自古於今,上以天子,下止庶人,蔑有好利而不亡者,好義而不彰者也。」

董仲舒言「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誼」、「道」是一組,和「利」、「功」對立,追溯源流,又跟孔子「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相關。王氏本先賢框架,指出統治者該求道德升進,別汲汲於事功的建立。與道義為鄰,名聲自然彰顯。相反,只講究利益,只會身死國滅。

王符反對「以貨自止,用財自滅」,提倡「棄利約身」,「守志篤固,秉節不虧,寵祿不能固,威勢不能移」,從而「無怨於人,世厚天祿」,大抵和儒家的基本立場一致。可是,反過來看,亦見東漢中葉民眾為求財利,不擇手段,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竟無法收窄差距,故王氏方要發不平鳴。

近代孫中山提出「民生主義」,著力解決「人民的生活」(社會的生存、國民的生計、群眾的生命) 問題,反對「大資本家擅經濟界之特權」,以為「牛馬農工,奴隸負販,專制既甚,反抗必力,伏流潛勢,有一發而不可抑者。蓋資本家之專制與政府之專制,一也」,主張節制資本,收窄貧富懸殊,避免社會革命的發生。這和王符的思路一脈相承。

東漢末年,張梁、張角、張寶創立太平道,以黃巾裹頭,號召貧苦大眾起事,反對朝廷管治,亂事能席捲各州郡,一發不可收拾,有經濟上的矛盾作為土壤持續提供養分。

2024年1月28日 星期日

富民正學為國之基本

<務本>篇顧名思義,是要人崇本以抑末,不要離本以重末。此處「人」又特別針對統治者而言。

為政之道,要旨在何?王符的看法是「以富民為本,以正學為基」,這跟管仲「衣食足而知榮辱」相同,亦通於先秦儒學「先養後教」的思想。

「富民」當「以農桑為本,以游業為末」,古時商人需到處奔走尋覓商機,故稱「游業」。重農抑商,即是富民。另外,「百工」當致力於「致用」,而不應鑽研奇技淫巧。「商賈」之存在,在於令貨物暢通,孫中山所謂「貨暢其流」,而不是以售賣奇珍異寶以貴。此處王氏明白將工業和商業置於農業以下,作為農業的附屬,工商業造成的奢侈浪費,更為王氏所反對。

在「正學」方面,強調以道義為教訓,反對巧辯。辭語當以信實恭順為本,即講究真實和上下尊卑,反對詭辯瑰麗的矯飾雕琢。士人身體力行孝悌,不以交游廣闊、交朋結友為務。孝悌又該著重對父母真心的奉養,而非為做給別人看,博取好名聲,所謂「華觀」。為人臣者,要用忠正的態度侍君,不能向權力獻媚。學若能正,仁義可興,否則道德崩壞。

王符「富民」的建議,跟東漢中葉政治社會弊病有關。細緻言之,病痛如下:

(1) 民間棄農重商的風氣熾盛,導致富商巨賈出現,卻不利於政府稅收。

(2) 工匠好造彫琢之器,器物不「以任用為要,以堅牢為資」,全不利於方便農事,欺詐老百姓,謀取利益。

(3) 商人販賣無用之貨,令社會出現窮奢極侈的歪風,「惑民取產」。

王氏認為,風氣持續的話,「外雖有勤力富家之私名,然內有損民貧國之公實」,商人辛勤置富發達的同時,便是對國對民不利。所以為政者要做的是,

(a) 明白監督工商業的運作,避免出現過份和違背原意的發展。

(b) 限制商人滋長,在社會上降低其地位,勿讓商人壟斷暴利。

(c) 寬待農民。

「正學」的提出,則跟學風不純有關。

i. 從事學問的士子,好談虛無,爭造「彫麗之文」,標奇立異,以博取他人賞識。

ii. 詩賦的創作者,喜歡用奇言怪字,重文辭修飾多於抒發真情實感,令作品矯揉造作,「悖孩童之思,而長不誠之言者也」。

iii. 士子致力交游,廣結黨羽,卻「不內孝悌於父母,正操行於閨門」,只知「偷世竊名」。

iv. 所謂孝行,大多是「違志儉養」,即違背自己的心願,用最低限度的物資奉養。父母死後,馬上大排筵席宴請賓客,說自己如何孝順,求名心切,此非真孝悌,而是「亂孝悌之真行,而誤後生之痛者」。

v. 出仕為官者,多向當權者獻媚,作威作福,視法規如無物。

不難發現,察舉孝廉對國家並非完全有利,其利用鄉評及孝行以選官,不但令士子盲目追求形式上的德行,忽略真情實感,而且使他們習慣虛偽矯情,互相吹捧。所選官員只知一己之私,不體恤民間疾苦,遂一轉而為盤剝百姓以自肥的歹官。

魏晉清談重真我之解放,實有其歷史因由,過去的束縛、桎梏太多了。而由「今學問之士,好語虛無之事」,可見談玄非始於曹魏,而為東漢中葉士人間之風尚。

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7-01-2024, 廣東歌 / 韓式速遞 / 英文歌)

1. Fabel & 盧巧音 - 自戀自在

2. Fabel - 不生不死

3. 糖妹 - 實驗青春

4. 糖兄妹 - 一瞬間

5. Sinnie Ng @ Lolly Talk - 四方帽之約 Demo

6. 趙展彤 - 三分甜

7. STAYC - So Bad

8. STAYC - Teddy Bear

9. STAYC - Bubble

10. (G)IDLE - Wife

11. ITZY - Untouchable

12. Richard Sanderson - Reality

13. Hélène - Je m'appelle Hélène

14. Emilia - Big Big World


2024年1月22日 星期一

STAYC 跳唱《三分甜》的啟示

自 Super Girls、As One 開始,香港的女子組合都以韓為師,對韓國女團亦步亦趨。COLLAR、EOS 甚至近期出道的 Me&,身上皆有一陣韓國氣息。然而,向韓團取經是否香港女子組合的唯一出路?近日 STAYC 在演唱會上翻唱《三分甜》,或許可以給予我們一些啟示。

先介紹一下 STAYC,韓國著名人氣女團,由秀珉、蒔恩、ISA、勢銀、YOON、J 組成,都是千禧後,2020 年 11 月 12 日出道。「STAYC」一名是「Star To A Young Culture」的縮寫,意味著女團將成為「引領年輕文化的明星」,年輕燦爛地盛放著耀眼光芒。代表作包括《So Bad》、《Teddy Bear》、《Bubble》等。

1 月 20 日九展 Star Hall 的香港演唱會上,STAYC 為香港歌迷送上驚喜,以廣東話跳唱香港本地女團 Lolly Talk 的《三分甜》。《三分甜》是 Lolly Talk 首支派台歌,由團中創作大腦 Sinnie 作曲,雷暐樂填詞,陳雞 (Sinnie 另一隊樂隊晚安莉莉 bass 手) 負責編曲及監製。這首歌標誌著 Lolly Talk 正式以女團身份出道,相傳眾人對前路感到迷茫時,一個 staycation 的晚上,各人剖白內心,淚如雨下之際,Sinnie 拿出《三分甜》的 demo 給七位姊妹聽,Lolly Talk要做女團出屬於自己的歌一事便定了下來。換言之,這首歌對 Lolly Talk 來說是別具意義的。

歌詞中「學校梳的馬尾,狂奔過東壩的你」指團員來自《全民造星4》的學校組和東壩組,「直播怎可以斷開」啟發自灘姐 ig live 經常斷線,「寒冷笑話不信不愛」指 Sinnie 和 Yanny 愛說爛 gag,「多得你棉被內再淚流,多得你發出呼救,明白尚有通宵已經足夠,隨你借用衣袖」指 staycation 的互訴衷情……《三分甜》實際不是一首歌那麼簡單,而是 Lolly Talk 成軍的心路歷程的濃縮。

這麼一首作品,配以日系搖滾的曲風,按理不會為韓國女團所青睞。可是,或許如 Sinnie 自己說「努力是做出來,而且給人看見」,《三分甜》的可愛真摯,卒之被 STAYC 看上,選在舞台上演唱,此對 Lolly Talk 的音樂無疑是一種極大的肯定。

沒有改成韓文,堅持唱廣東話,舞蹈亦仿傚 Lolly Talk,除了誠意十足,更多是反映香港流行音樂有其獨特之處,原來香港女團發自內心做出來的作品,也可以被韓國女團觀摩學習甚至仿傚,以韓為師未必是唯一,反而雙方以平等的地位互相交流才更合適。

完 show 後,STAYC 還在官方 ig 上載《三分甜》的 cover,有波板糖笑言「Lolly Talk 今次要衝出香港」。不過,八位妹豬似乎未有自滿,「大癲」、「Omg」之外,也有留言感謝 STAYC 的選唱,謙虛有禮的態度相信能成就日後更多的交流。

韓團的優點值得學習,但一面倒跟隨,未免失掉自己的個性。由《三分甜》到《七姊妹星團》、《四方帽之約》,Lolly Talk 始終玩自己類型的音樂,且決心承繼香港女子組合傳統。她們能脫穎而出,絕非偶然。而其努力能被香港以外的人看見、認同,更是可喜可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