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 星期四

健康轉差

文學、歷史是我個人生命一重要部分,由歷史又進而愛上哲學。讀書時,文史哲為我贏得好成績,奈何出來工作,這些知識全部報廢,不能應用。我一方面學職場要我學的,一方面嘗試用工餘時間保住自己的學問知識,以免「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整個過程是孤獨的,爸爸和弟弟不了解,同事亦不知。尤其甚者,花了時間在電腦前找資料寫文章,往往少了時間理會家中困難。文史哲需要參考書,偏偏家中地方狹小,金錢亦缺乏,好幾次因為買書及放置書籍,與弟弟爭吵,亦令爸爸有微言,「唔好再買書囉」。

或許看見我的事業沒起色,爸爸心中漸有一番盤算。適值弟弟在科大讀生物,爸爸決定典當媽媽的首飾,加上他僅餘的金錢,全力支持弟弟讀到畢業為止。勉力支撐,在第三年維持不住,要向學生資助辦事處申請借款,打破了媽媽生前「決不借錢」的原則 (此亦見爸爸因事制宜,靈活變通),慶幸弟弟出來找到工作,直到爸爸臨終,他仍訴說著是爸爸成就其事業,使他得以出人投地。

弟弟出身,爸爸健康卻開始轉差,有前列腺增生的問題。排尿困難,嚴重的話非同小可。那時我忙於工作,爸爸隱忍不發,發現問題乃至陪伴爸爸到醫院覆診者,正是弟弟。聽弟弟說,爸爸一個人在醫院,也有擔憂和害怕的時候,他因此責怪我為何不關心爸爸,為何由得爸爸自生自滅。往後的日子,爸爸覆診,總是自己一個人去,家中缺錢,被迫在公立醫院輪候,手術也不敢做,爸爸一直是依靠吃藥控制病情,他離世時腎功能特別差,不知與此長期病患是否相關。

除了前列腺增生,爸爸的牙齒逐漸退化,吃不到東西,要吃流質食物。2020 年前後一次農曆新年,我從愉景新城買了盆菜回家,拿得滿頭大汗,以為爸爸可以吃到,豈知爸爸竟拒絕,我起初心裡不快,但原來爸爸不是有意,他是牙齒無力,再吃不到,整個盆菜,他只吃了幾件芋頭,嚐了些汁,卻因看見我吃得快樂,滿足笑了。爸爸就是這麼一個人,可惜我對他不孝順。

長年累月沉迷文史哲,2014 年以後又被香港的政治氛圍牽動,2016 年我在大學時期心儀的女同學忽然變得親切,凡此種種,都令我的心思不斷向著外面轉。我擔心失業,但從未擔心過爸爸的健康,更對弟弟苦況視而不見,「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是我的口頭禪,這番心境下,我慢慢契接自由主義 (實際是個人至上),哲學上的信仰復加深我對爸爸和弟弟的冷漠,視之為理所當然,我甚至嚴詞訓斥起弟弟來,批評他不應把家庭放第一位,要有自己的人生。弟弟當然覺得我發瘋,「讀完哲學,成個人變哂」。

2015 年底我轉到趙小工作,一年後,學校有意給我機會做教師,這是第二次難能可貴的機會。我膽怯,還有心儀女生突然失聯,心情失落,放棄了。我萬萬沒想到這決定對我家打擊甚大。

2024年4月9日 星期二

一場歡喜一場空

和讀哲學系不同,我報讀小學常識教育文憑,是詢問過同事們的意見,還有看到不少成功案例,才毅然投考。故此,那時我常說「今次一定會成功」。對爸爸和弟弟而言,他們也希望我的再出發會為家中困局帶來轉變,簡言之,我們三人都是充滿期望。奈何事情後來的發展遠超我們預期,我終於沒有執教鞭,爸爸、弟弟依舊在拮据下過日子。

本來我可兼修中文,中文加上常識,在小學取教席可謂十拿九穩。不知什麼緣故,我被評為不適合修讀中文。數學搭常識,成功率已低了一截。尤其不幸的是,也跟自己性格有關,我不願「埋堆」,文雅一點是不願交際應酬,偏偏常識其中一教授喜歡這一套,結果順理成章我實習的分數不太高,只有 B,其他同學在她協助推薦下,都找到教席,順利入行了,我卻因缺乏這一點助力,最後回到小學繼續當教學助理,時為 2014 年 8 月。

誠然,未有準備好教案、滿山放火求教席,自己的教學技巧不純熟,都是令我未有入行的因素。但姑勿論如何,最要緊是,我全職讀了一年書,爸爸、弟弟已捱得崩潰,刻下我竟任性要做回助理,薪金更要比以前少,願望落空都算,艱難未有逆轉,方是大問題。我的堅持己見,換來是爸爸、弟弟輾轉呻吟。弟弟性格不如我,比較顧家,眼看爸爸年老受苦,不忍心,畢業後決意投身化驗,不惜卑躬屈膝求他人給予機會入行,洗底褲、買奶茶、苦苦哀求,都不過是為爸爸有好生活,不致晚景淒涼,可悲我當時全然不知,還以為弟弟到港島工作是「攞苦黎辛」,冷嘲熱諷一番。

2014 – 2015 學年,我在油天 (海泓) 工作,薪金低於一萬,根本連車費都填補不了,但因財政由爸爸掌管,我對實情並未了解,還以自己辛勞賺錢自豪。2014 年 9 月 28 日,香港爆發大型社會抗爭運動,基於高中至大學文史哲知識的薰陶,我雖未有身體力行參與其中,卻在輿論上寫過不少評論文章。我以為自己是在盡知識分子的責任,是做應該做的事,原來看在弟弟眼中,他覺得我是浪費時間,棄窮困的家、年邁的爸爸於不顧,他批評我不去進修、為人懶惰,「淨係識聽『熱狗』(網台熱血公民的節目,當時較緊貼社運動向)」,直至今日,他仍不時用此譏諷我。儘管當中不乏弟弟的主觀情緒,我對弟弟、爸爸不住也的確是事實。

重回小學做助理,乃至不斷在網上寫政治評論,爸爸始終未有苛責我。弟弟抱怨,他一兩句附和,是有的,卻始終未有正面責罵我,這是他大量,他包容。2015 年 9 月,油天 (海泓) 想轉我做支援老師,若那時入了職,光景亦不一樣,可惜我心高氣傲,覺得一年來被投閒置散,決意離開,輾轉在青衣趙小落戶,薪金回到一萬畢竟是杯水車薪,弟弟未幾在港大醫學院當研究助理,薪金比我高,他成為了爸爸的得力助手、好戰友,共同肩負起整個家,我則漸漸被排除在外。

2024年4月7日 星期日

彼此也在捱

2011 年在小學工作,發現有同事兼讀小學教育文憑,待遇相對較好,可入班代課,亦獲副校長、主任青睞。我初時認為自己不適合教小學,申請中學通識,未能成功。次年再試,改選小學常識,終於獲取錄。幫我交申請表格及文件者,正是爸爸,是他一人赴中大給我放信件。

除了同事鼓勵,報讀的另一原因是太久找不到工作。2012 年 8 月,我被迫離開小學。9 月欲找學校相關工作,大部份學校早已開課,人也請定了。我一度嘗試報考 Mphil,回中大哲學系找師長求救,但熟悉的都不太願幫忙,遑論陌生的,結果只能在職場大海無止境投信,無止境失落。爸爸也發現等下去不是辦法,建議我考政府,依然無功而還。讀書某程度上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避免賦閑在家,2013 年 2 月轉到另一所小學當助理,是後話了。

哲學系畢業的我,電腦知識本甚貧乏,只知酌量使用 Word 和 Power Point,Excel 完全是外行,此已令商業機構卻步。加上公開試英文口試成績不佳,膝蓋移位傷患等問題,許多服務性行業都難以勝任。我唯一可以做,是等待文職,但家中財困,每等待一日,實際就是加重爸爸負擔多一天。弟弟那時也要進大學,須交學費。爸爸要在極狹窄的隙縫中覓出路,對一個七旬老人而言,其實是極艱難。

慶幸弟弟在餐廳工作,自行料理生活費之餘,不時將收入拿回家協助爸爸交生活雜費。爸爸在長俸、生果金和弟弟的補助下,總算捱得過去。奈何弟弟賺錢是要付出代價的,年紀輕輕於餐廳做侍應,被客人奚落嘲笑讀書差不在話下 (他本來讀書還要比我好,所以才特別介意),最要命是為了在工作環境不被欺負,必須融入其中,染髮、講粗口、夜歸,這非弟弟意欲為之,卻不得不如此。媽媽在時,堅持家規,時有微言。弟弟感不悅。至爸爸,門禁稍寬,但弟弟仍覺內疚。原來窮人是沒家風可言,不是不去守,而是守不住。一個家窮,甚至連最基本的父慈子孝都無法做到,倘無弟弟,我又失業,爸爸一個人捱,我如何盡孝減輕爸爸的經濟重擔?

往後的日子,2013 – 2014 年,我雖有工作,但人工微薄,車費又貴 (在大角咀上班),實際等於貼錢返工。大學取錄我,我是全職去讀,連工作都放棄了。最初打算副修中文,將來有中文教,入行機會較大,豈料有關方面覺得我不適合讀中文,拒絕了我的申請,退而求其次副修數學,此已與副修中文不可同日而語,坊間數學、常識教師何其多!硬著頭皮讀下去,成績是不俗,家中困境更見嚴重,因我全沒收入,更需車費、生活費,添以弟弟的學費、家中雜費,爸爸根本無力承擔。弟弟加強補貼,卒之弄得本科成績一落千丈。second low 畢業,失去好工種的入場券,弟弟常引以為憾,覺得是我拖累他,令他沒選擇。此亦是我與他關係失和、他對我改變觀念的開端。

2024年4月6日 星期六

周殷廷唱出「無緣一起,但感恩遇見」的愛情哲理

從拿著 demo 逐間唱片公司叩門求簽約出道,到歌曲成績不佳被迫暫別,期間遭遇求婚失敗感情觸礁,再因《遲了悔改》(ViuTV 電視劇《太平紋身店》主題曲) 受歡迎而重返樂壇,周殷廷有著一般歌手所無的成長經歷。近年的他,在電影幕後發展之餘,亦積極鑽研市場營銷,更不時在不同 YouTube Channel 出現,跟其他 YouTuber Crossover,新歌《三生有幸》與《遲了悔改》、《意外現場》合為三部曲,深受樂迷歡迎,YANTING 總算苦盡甘來。

《三生有幸》的曲、詞、監都由 YANTING 自己負責。他明言創作時是想造一首 2000 年氣息的情歌。題材上,講新娘結婚了,新郎不是我。此絕非新鮮,陳奕迅《阿牛》便曾以此為題,感動無數聽眾。不過,YANTING 今次有些特別,除了滲入他自身與初戀情人的一段情,更重要是他希望藉歌曲帶出一個訊息:雖然無緣一起,卻感恩曾經遇見你,以及和你經歷過點點滴滴。此一豁達大度,遠非「不甘心」、「想過搶新娘,我差點講真」可以相比,實較勝一籌。

因為讀電影出身,YANTING 兼任 MV 導演,拍出來的製成品相當有電影感,為歌曲加分。最後一幕 YANTING 看畢新娘新郎熱吻後,放下一封信,還有戒指,寓意放下往昔,重新出發,但又心中永遠預留一位置給那心愛的女子,簡單的動作藏有多層深意,教人動容。

樂壇每年都有許多歌手,真正靚聲的少之又少,YANTING 是難得的一位。值得留意是他在東方昇《國家級任務》中於油麻地廟街「艷陽天歌座」的現場演出。在有限的設施下,竟有高水準的發揮,他在唱歌方面確實下過一番工夫,是非常有誠意的歌手。

5 月 14、15 日九展 Star Hall 將有周殷廷《WHO IS YAN TING LIVE 2024》,有興趣的樂迷,不妨支持一下。

2024年4月4日 星期四

弟弟早年

要談爸爸晚年,不得不提弟弟的角色,我和弟弟的關係亦似乎很複雜,可謂一言難盡,今且娓娓道來,亦見爸爸為人的一面。

弟弟和我都是爸媽親生,同一血緣,加上同一家庭成長,故異常親厚。兒時踏單車照,他便在我旁邊。幼稚園畢業相,我的隔鄰就是弟弟的,足證其在父母心中的地位。唯弟弟性格較剛烈,亦與沉常乖順的小孩子不同。兒時出外吃飯,乘車時竟說「拆了人地條橋」,被我家引為佳話。那時外公還沒去世,在門旁乘涼,見弟弟頑皮,臉現不悅之色。儒家的嚴肅與與生俱來的跳脫相碰撞,我是親眼見證,而這份跳脫從何而來,我覺得是遺傳自爸爸。

弟弟幼稚園又一傑作,是只穿泳褲拿著沙灘波拍照,雖說是幼稚園想拍一輯有夏日感覺的照片,換轉是我,未必有膽量在人前如此袒露。膽識與自信,也是天生的,驗證於後來的事,我則偏向拖泥帶水和猶豫不決,此亦為弟弟所詬病。

在媽媽主導下,她相信年長的我有責任帶領年少的弟弟,事實上,從投資的角度,首次創業所使用的模式,如無太大風險,第二次未嘗不可照板煮碗。所以,從讀綠楊幼稚園、海壩街官小至荃濟,弟弟基本上活在我這個哥哥的影子下,差在校服及書簿未有重用而已。我為人較乖順,又是嫡子,獲媽媽偏愛,久而久之,弟弟順理成章以我為行為的榜樣,這一狀況直到我讀完哲學系,賺不到錢養家,棄家不顧,他才轉變過來,對我由尊敬,轉為微言不斷 (故我稱讀哲學對我家是一大錯亂)。

弟弟入荃濟時,荃濟的 Banding 已不如前,據他說,班中混有背景複雜的學生。中三是關鍵一年,弟弟被當時的班主任指責擅自修改試卷答案,為此,弟弟抑鬱在家,沒有上學,爸媽甚為擔心。此一事件的始末因由,迄今仍無法知悉。總之最後是爸媽出面,為弟弟尋找學位,當時謝伯開校長為保良局姚連生中學校長,願意錄取弟弟,弟弟才避過一劫,在姚記一直讀書,至中七畢業。

荃濟的校風過於重視紀律,頭髮長會被罰,沒有帶功課即日要留堂。姚記則似乎比較自由,教師授課亦相對用心。弟弟在新學校讀書,如魚得水,跟我有別,他選理科,爸爸很開心。至中六,適值我讀哲學,他有感家中有財困跡象,媽媽愁眉不展,遂棄自己擅長的數學,轉而攻讀生物。那時他亦自有一番說辭,稱將來要當生物老師 (荃濟迫他走的班主任是教生物的)。媽媽和我都信以為真。到近年,他稱因家中沒錢,考慮出路才迫不得已,我為此感內疚,卻於事無補。

大學選科,弟弟高考成績比我好,落得無科可選,是因為家中真的沒錢了,哲學系那邊支出實在太大。他選科大生物,獲取錄,卻接二連三面對媽媽離世、爸爸年老、我找不到工作、家中窮困等難關,他才剛好二十歲,換言之,解難的重任便落在年邁的爸爸身上。

2024年4月3日 星期三

略談 Candy 王家晴演繹《說好的未來》

Collar 演唱會曲終人散,其中一個令人眼前一亮的地方是,Candy (王家晴) 深情演繹 Winka (陳泳伽) 的《說好的未來》,竟然有板有眼,一洗魔音形象。當然,也有人說她像讀書,但在我看來,她的演繹實在恰到好處,甚至表現出 Winka 所沒有的更貼近歌詞的味道。

《說好的未來》的歌詞出自黃偉文手筆,有見於近年香港自殺人數上升,身居英國的 Wyman 特別寫下這首詞,希望勉勵站在自殺邊緣的人愛惜生命,放棄自尋短見。全首詞彷彿一個好姊妹在開解另一姊妹,但更像一昔日的自己在與刻下失落絕望的自己對話。事實上,玩味歌曲 MV,由自殺到走出谷底,從來只有 Winka,Dear myself 或許更貼合 Wyman 的創作意圖。

Candy 是 MV 的女主角之一,飾演 Winka 的分身。MV 一開始,走進私家車內自殺的,正是她。由她親自去唱《說好的未來》,本身就有歷經磨難、劫後重生的感覺。Winka 唱功雖好,但這首歌的精髓在感情,如何用一過來人身份去看待自殺,繼而勸人不要自殺,此處歌手不能純靠唱功。跟 Winka 不同,Candy 唱歌未必最動聽,但她的聲線隱然帶有一陣失落,一種久病初癒。唸書般的喃喃自語,恰好最能展現其為自殺過來人的身份。接下來,輕彈細唱,猶如訴說自身的故事,這裡不需太多的唱功,聽者已然落淚,因已被曲中情緒感動。

坦白說,芯駖的《好時辰》亦唱得很好,但相比之下,Candy 仍稍勝一籌,她確實把 Wyman 詞中的深意帶了出來。我沒聽過她唱《紅綠燈》,不知她歌藝有否進步,僅就今次的表演而言,我禁不住一聽再聽。音樂可以很複雜、很豐富,但也可以很簡單,Candy 唱得簡單,卻感人至深。

2024年4月2日 星期二

父慈子不孝

在外工作,所有衫褲鞋襪,都是爸爸買給我。他對我亦確實有期望,希望我斯斯文文在學校做老師,不用做體力勞動捱苦。我當教學助理而非老師,他或許不太分得清二者,在他看來,反正都是在學校工作。恤衫、西褲、皮鞋、皮帶,那種 formal 與工作性質其實不配,卻多少反映爸爸內心的想法,他相信自己的兒子會出人投地,在社會有角色。

奈何學歷所限,經驗缺乏,很快有老師對我處理 SEN 生的做法有微言,大概是覺得我幫不到她們。未幾,我的攝影技術也被批評。每天八小時的折磨,唯一生趣便是回家,當時我或寫些文史哲的東西,或在電腦前煲 1996 年版的《笑傲江湖》。我不知爸爸如何想,但弟弟後來回望,認為我太過份,置年老的爸爸於不顧。

我從沒打算畢生從事學術研究,之所以寫起文章來,初時是高中寫小說應試,後來是為日後有機會教學作準備。我總覺得,為人師表不能空無點墨,更不可自吹自擂,強不知以為知。故此,我寫的文章都是綜合別人的觀點多,自己創見則少之又少。畢業後,工作不順利,有意考哲學系 Mphil,幾經詢問,大學一位師長建議我讀讀《論語》,寫點論文,於是我工餘開始讀《讀》《孟》,同時就儒學、佛學等題目試寫論文。豈料一切盡是我一廂情願,隨著兩封機密推薦信不能到手,考 Mphil 一事告吹,論文亦作廢,花費的時間自然也追不回來。

至於看《笑傲》,是在精神疲乏下,連文章都寫不出,又不想一晚上平白過去,遂拿電視劇以安頓心神。令狐沖被趕出華山派,遭小師妹誤會,孤身一人憑靈活的獨孤九劍面對江湖險惡,於我心有戚戚然。人能力足夠,當然可承擔種種責任,但他能力有限,承擔不起,又可如何?家中缺錢,爸爸年老,撐得很辛苦,我通通都知道,但我可以怎樣?多做一份工?身體承受不來,也沒人聘請。靠做好助理加人工?合約工臨時位,依賴津貼而設,再做好也難保一天被裁撤。我能夠做,是盡力做好每日工作,多取一天的薪金,無奈上天不仁,一年後,校長以我攝影差、弄哭小一學生為由,迫我離職。他給我一個月時間改善,我不願委曲求全,八月借口進修辭職。

對於我離職,爸爸沒有譴責,也無抱怨。往後半年,我找不到工作,是他替我寄應徵信,到文具舖影印成績表副本。雪中送炭不是街外的陌生人,而是爸爸。他又特別買《明報》,為我看招聘廣告,「有份工好似幾好,試試寫下去」,海量的 GF340 (政府職位申請表格),是他親身到民政署拿取的。爸爸辛勞為我,我卻在電腦前看《資治通鑑》寫筆記自娛,美其名研讀唐史,實際跟打機成癮者沒有分別。如果當時拿些少時間陪伴爸爸,現在或許會少點後悔和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