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政治不只是現實的

689 回應薯片主張 2020 年完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時說了一句:「政治是現實的」,其準確意思是: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應該貼近現實去講去做,必要時就要向現實妥協、退讓。

套用到目前狀況,即任憑你薯片談什麼「以香港為家」、「熱愛香港這片土地」,你要在中共操盤的假選舉中勝出做特首,還得向未來主子大派「定心丸」,廿三條立法即其中一顆「定心丸」也。

薯片是否如此想,我們無法確知,但由他表示:「『831』是 (人大) 常委設立的,亦不到香港可以任意更改」、「為《基本法》廿三條進行本地立法是憲制責任,沒理由繼續拖延」,689 猜對的可能性甚高。

誠然,政治人物需要面對現實、因應現實。不過,太接受現實,乃至膠著於現實,這是非常有問題的。

用 689 做例子吧。他就任特首時,正值中共國強勢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地位僅次於美國。貼近現實嘛,遂來個《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推行國民教育,結果適得其反,招來浩浩蕩蕩的「反國教」風波。2014 年「八三一決定」和《「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次第出台。貼近現實嘛,遂擺出強硬姿態打壓群眾爭取「真普選」訴求,結果催生本土自主意識,官民關係跌至谷底。習近平搞「一帶一路」構想。貼近現實嘛,遂用上《施政報告》一半篇幅談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結果換來「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呼聲此起彼落。

一次又一次接受既成事實,對現實認命,不見得 689 備受萬民擁戴,其政治壽命甚至遭中共提早終結。前車可鑒,如果薯片不懂汲取教訓,走上接受現實一途,言辭縱使動聽,反對聲音始終不斷。試問信任、團結從何談起?

捷克前總統、著名作家哈維爾曾說:「除了恪守原則,從政者只要再加上耐心、謹慎、知所分寸和理解別人的能力,那麼便已足夠......有正派和良好嗜好的人,總是佔上風。我的經驗和觀察證明,政治作為道德實踐是可能的。」

689 不明白這番道理,視政治為赤裸裸的以大欺小的權力鬥爭場,媚共賣港,卒之弄得香港烏煙瘴氣,天怒人怨。回想英治年代麥理浩連外交及聯邦事務部都敢頂撞、尤德那句「以港督的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參加談判」,薯片當好自為之!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勿忘折衷,我要曾俊華

二十來歲的少年直言第一天上班,上司黃氏主動邀請吃午飯。黃上司知道直言在大學主修政治,於是投其所好,一邊步行至附近茶餐廳,一邊談起鬧得熱哄哄的特首選戰。

「你覺得哪位候選人有機會勝選?」黃上司問。

「哪個勝出都沒分別吧!反正是『上面』欽點,我們無法揀選。」直言坦率回答。

黃上司皺皺眉,擺出一副老江湖的口吻:「話雖如此,但我始終覺得薯片機會大些,奶媽裝腔作勢,選情不太理想。」

直言不知上司為何這麼肯定,說:「很多建制派選委都表態支持林鄭,中聯辦還著手替她爭取提名,怎會選情不理想?」

話尚未講完,黃上司已出口打斷:「你入世未深,不知中共權鬥複雜,也很難怪。現在擺明車馬習主席不妥張德江、張曉明等人,中聯辦假傳聖旨幫奶媽黃袍加身,習主席英明,來個斧底抽薪,先用《成報》天天炮轟,再叫薯片『眾籌』積聚民意。一旦奶媽勝選,而民意傾向薯片,中央未必會任命奶媽做特首。」

黃上司自我陶醉著,直言卻認為他有點一廂情願。

「你讀政治,有捐錢支持薯片嗎?」

直言只覺好笑,薯片錢多的是,根本不用大家大破慳囊。想到網上流傳一幅改圖,「多謝咁多位老闆」,上司不是蠢到捐錢吧!

「我昨日捐了一千多元,又呼籲親朋戚友捐了數千,我們都投了票,你也要略盡綿力為香港,知不知道?哈哈。」

直言眼望這個西裝筆挺的中年胖漢,突然感到一陣嘔心。他很可憐,真的很可憐。原來賺錢最多、身處高職不代表智力正常。

街邊電視播放著薯片公佈政綱新聞片段,以「八三一決定」為起點重啟政改,跟廿三條立法同步進行......

「撤回『八三一決定』,我要公民提名。撤回『八三一決定』,我要公民提名。」

兩年前流下的血與汗,今天換來瞓身支持薯片,「我要曾俊華」,直言不禁流下男兒淚。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從《港督話神州》看卜力對中國的期許

卜力 1909 年撰寫了一本名為《港督話神州》的書。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大陸,適值「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北京,當各國對這隻紙老虎落井下石,卜公卻抱持另一番見解,非常有趣。

卜公首先指出:「古老中國的胸懷中也潛藏著進步的種子。」睡獅之所以一沉到底,源於「這些種子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重壓,不能萌芽。」他又說:「摧殘進步之花的兩座大山是無知和偏見」。綜合起來看,則透過消弭「無知和偏見」,擺脫「傳統觀念的重壓」,睡獅仍有一天醒來。

不過,卜公反對極端「全盤西化」,而主張提取傳統觀念的養分,並予以升華,如是「才能使真實、純潔、幸福之花開遍整個大地」。金文泰總督後來倡議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邀得學識淵博的賴際熙、區大典前來教授經典。金督更用粵語公開演講,列舉設立中文學院的理由:「要顧全祖國學問呀」、「中國人應該整理國故呀」、「就係令中國道德學問,普及世界呀」。金督的想法,可謂與卜公一脈相承。

卜公認為西方人對中國心存誤解:「普通的歐洲人一提到中國,頭腦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未開化、不誠實、充滿爾虞我詐、有過多原罪的國家。」相信「中國的甦醒意味著她將要進入世界市場去爭取她應得的份額。憑藉其強大的商貿實力和巨大的生產力,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且會擴展到遙遠的國際市場。」

卜公的預言,百多年後終於成真,且為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所引述。

可惜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香港成功基於中國衰敗。中國恢復鼎盛,香港該如何自處?卜公未作考慮,只知「(中國) 即將到來的教育體制改革會使人們從對競爭回憶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代之以理性的思考,中國一定會隨之成為世界事務中一個有影響力的因素。當那個時代來臨時,讓我們期望:中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的關係將是相互信任和良好願望的產物。」

今天香港面臨赤化,不少人卻堅持「反中共不等於反中國」,年青一代對英治亦沒有好感,凡此種種,俱非偶然。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查維克再度來港

工程師查維克 (Osbert Chadwick) 於 1882 年到香港研究華人房屋衛生環境。其建議未有得到港府積極回應,卒之引發 1894 年鼠疫,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二十年過去,他重臨舊地,攜同善臣教授 (Professor W. J. Simpson) 調查鼠疫起因。今次他集中研究貯水、供水和排污系統,房屋衛生由善臣負責。兩人在 1902 年 3 月和 4 月完成報告,對香港日後發展貢獻甚大。

報告指出:「毫無疑問,今天的擠迫情況,比 1882 年時更為惡劣......若此擠迫情況不獲改善,再多的潔淨措施,亦不可能使香港免於鼠疫之難。」善臣很多建議,後來被納入《公眾衛生及建築條例》(Public Health and Buildings Ordinance,1903 年確立),成為未來三十年潔淨局 (Sanitary Board) 和建築事務監督 (Building Authority) 的金科玉律。

查維克的研究則給予工務司漆咸 (William Chatham) 靈感。1903 年 10 月 17 日,漆咸向定例局提交大潭供水系統擴建計劃草案,名為「大潭篤計劃」。

值得一提是,當時香港淡水供應嚴重不足,主要依靠荃灣將淡水調運至港島,以及何文田谷的水井供水給九龍半島。港府積極在針山以南及畢架山以西一帶興建水塘,水塘位處金山附近,容量達 3.5 億加侖,稱為「九龍水塘」。另外,「大潭副水塘」、「香港仔下水塘」也陸續落成啟用,問題才有所改善。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來勢洶洶的「梁振英 2.0」

林鄭要建立「管治新風格」,主張「與民共議」。

根據過往硬推政改及西九故宮經驗,「共議」的「議」究竟是有商有量的雙向互動溝通,抑或單方面各說各話,大家可以猜想。加上以「好打得」形象自豪,指斥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心血受到主觀情緒影響,所謂「新風格」,極有可能是強硬路線的掩飾辭,其語言偽術造詣果然與 689 一脈相承。

她又要政府做好促進者,以及推動者角色,「為百業拆牆鬆綁、利便營商」。

政府角色加強,擺脫往昔「小政府,大市場」狹隘思維束縛,無可厚非。問題是,當港共政權一面倒向中國大陸靠攏,「利便營商」的「商」究指港商還是紅色資本?左翼自由主義目前必須扎根於「港中區隔」、「香港人優先」上,否則勉強實行只會迎來更嚴重的赤化。糖衣毒藥,奶媽都算歹毒。

發展「理財新哲學,政府必須善用資源,投資未來,回應市民訴求,讓大家能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言下之意就是有扶貧助弱措施,卻不提供如全民退保般劃一經濟生活保障。

開拓土地乃 689 拿手好戲,發展經濟為今年 1 月《施政報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延續。配合大打基層牌,重申自己兒時與家人租住灣仔唐樓單位。如斯畫面,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嗎?

「梁振英 2.0」來勢洶洶,薯片出「眾籌」回敬。有網民說:「我捐左錢,當投左你一票架喇;鬍鬚叔叔加油!」令人想起中國政局昏暗時常有人加倍捐錢予佛寺替自己造福。自我安慰,原來阿 Q 懂得,香港人也懂得,真可憐!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難忘的初七聚會

曉瑩跟我「最後道別」,事見<我只在乎你>。不過我倆本在 1 月初約定農曆新年好好聚一次,我不想食言,昨晚硬著頭皮找她,她竟然答應出來。今日我們總算好好享受了一整天時光。

有美相伴已經是人生樂事,如果對方聰明慧黠,想法與自己接近,更是難能可貴,說不出的暢快。

有幾幕畫面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是我和曉瑩望著大海,她訴說著和神交友好的往事。

她不認同道德相對主義,相信世上有一可共見、客觀的真理,作為教育下一代及指責他人不當的準繩。我由衷地讚好,想當年在「哲學概論」一課就曾撰文批斥道德相對主義。

她又說,愛要包含關懷,關懷至少不對某物故意構成傷害,故此,愛動物就不應該吃肉。我初時不同意,嘗試駁斥,但不夠說服力。她更以身作則做素食者,我自愧不如,一邊聽她說,一邊心想:我寧願坦白承認我不愛動物算了。

第二是在船上曉瑩發表對偉人的見解。我向來信奉春秋時代叔孫豹「三不朽」,即能做到立德 / 立功 / 立言,就是偉人。她不以為然,與我分享一些無名人士貢獻家財心力造福社會的事例。原來她眼中的偉人不一定要有顯赫功業,也無需大名鼎鼎,默默耕耘付出,自然影響他人,影響世界。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我曾質疑曉瑩過份看重實踐和經驗,說她「老」了,怎料我錯怪她,她不是「老」而是「成熟」。她也會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原則,盡力將之推行落實,只是同時明白現實局限,洞悉原則究竟可以實現至何種程度。

悲觀而積極的人生,她亦是用這種態度過活,女神是知音人,感覺很奇妙。

還有無數值得娓娓道來的片段。我第一次乘渡海小輪、第一次入長洲、第一次喝日本包裝可口可樂、第一次她買魚蛋給我品嚐......,非常的歡喜,非常的夢幻。

回程時,悲從中來,我忍不住哭,她在旁安慰,「唔想」、「唔捨得」,其實我是不想美好時光那麼快終結,不捨得她那麼快離開。她會意嗎?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可詛咒的時代

李波案翻版在香港上演。大陸富豪肖建華疑似在年三十晚被數十名公安、國安人員帶走。儘管聲明對外宣稱「本人是愛國華僑,一向愛黨愛國」、「目前正在國外治療」,警方卻確認事主經出入境管制口岸返回大陸。加上李波手持香港身份證和 BNO 尚且「被失蹤」,肖擁有香港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身份不見得能倖免於難。全城惶恐不安,背後涉嫌與習近平出重手反貪防腐有關。

倘若屬實,香港人的人身安全還有什麼保障可言?不幸上次李波林榮基事件未有觸發大迴響,現在只好任由中共宰割,認真可悲!

人身安全保不住,就連特首小圈子選舉,都傳出中聯辦脅迫選委投票提名林鄭的消息。據說中聯辦的目標是為林鄭爭取 500 至 700 個提名。此無異觸犯《選舉 (舞弊及非法行為) 條例》,以及違反《基本法》第二十二條。礙於廉政公署在 97 主權移交後直接向特首負責,《基本法》則可被多番詮釋而無定準,港人基本上僅能默許中聯辦施暴。尤有進者,唯一炮轟林鄭的報章《成報》,其老闆谷卓恒竟遭中聯辦恫嚇。「抱持良知堅持到底」,是大聲疾呼,也是曠野呻吟。

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發表 2017 世界自由年度報告,香港總得分 61,被列為「局部自由」地區。當人物、投票、言論、出版、新聞自由俱全幅崩塌,「局部自由」已經算得有點兒過譽了。

魯迅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香港人有擊退「可詛咒的時代」的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