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10日 星期一

軍事政變與蒙元政局

前言

由蒙古帝國至元朝,軍事政變未嘗中斷,中間復夾雜蒙古親貴與漢化派的矛盾鬥爭,令事態變得更加複雜。

筆者嘗試審視幾場蒙元重要的軍事政變,以見其如何推動及影響帝國政治形勢的演進。

又軍事政變雖然頻仍,漢化作為基本國策,大體沒變。蒙古人因而由「馬上得天下」轉變過來,走向文治。

拔都、兀良合臺支持蒙哥即汗位

蒙古帝國由成吉思汗傳至窩闊臺,再傳至貴由,皆屬正常傳位。及至貴由死,蒙哥即汗位,此乃拔都、速不臺一系用軍事實力迫逼的結果。

定宗 (貴由崩,朝廷久未立君,中外洶洶,咸屬意於帝,而覬覦者眾,議未決。諸王拔都、木哥、阿里不哥、唆亦哥禿、塔察兒,大將兀良合臺、速你帶、帖木迭兒、也速不花,咸會於阿剌脫忽剌兀之地,拔都首建議推戴。時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孫失烈門為嗣,諸王百官皆與聞之。今失烈門故在,而議欲他屬,將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誰敢違之。然前議立定宗,由皇后脫列忽乃與汝輩為之,是則違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誰咎耶?」八剌語塞。兀良合臺曰:「蒙哥聰明睿知,人咸知之,拔都之議良是。」拔都即申令於眾,眾悉應之,議遂定。(《元史・憲宗本紀》)

兀良合臺值得注意,他是速不臺的兒子。速不臺則與拔都關係密切,為戰場上的患難之交。

乙未,太宗命諸王拔都西征八赤蠻,且曰:「聞八赤蠻有膽勇,速不臺亦有膽勇,可以勝之。」遂命為先鋒,與八赤蠻戰。繼又令統大軍,遂虜八赤蠻妻子於寬田吉思海。八赤蠻聞速不臺至,大懼,逃入海中。辛丑,太宗命諸王拔都等討兀魯思部主也烈班,為其所敗,圍禿里思哥城,不克。拔都奏遣速不臺督戰,速不臺選哈必赤軍怯憐口等五十人赴之,一戰獲也烈班。進攻禿里思哥城,三日克之,盡取兀魯思所部而還……壬寅,太宗崩。癸卯,諸王大會,拔都欲不往。速不臺曰:「大王於族屬為兄,安得不往?」甲辰,遂會於也只里河。丙午,定宗即位,既朝會,還家於禿剌河上。戊申卒,年七十三……子兀良合臺。(《元史・速不臺傳》)

公元 1235 年,窩闊臺發動第二次西征,拔都、速不臺參與其中,立有戰功。貴由即位,拔都不以為然,是速不臺規勸,他才勉強接受。可想而知,貴由一死,拔都必不會輕易讓其子繼成汗位,事實果然如此,貴由死,拔都提議立拖雷的後人蒙哥為新可汗。

蒙哥向來與兀良合臺友善,史載:

兀良合臺,初事太祖。時憲宗為皇孫,尚幼,以兀良合臺世為功臣家,使護育之。憲宗在潛邸,遂分掌宿衛。(《元史・兀良合臺傳》)

儘管貴由皇后海迷失嘗試援引窩闊臺遺命,意圖立闊出 (窩闊臺第三子,貴由的弟弟) 子失烈門為新可汗,在拔都、兀良合臺主導下,眾人決議立蒙哥,窩闊臺一脈從此失去汗位繼承資格。

《元史・兀良合臺傳》:

己酉,定宗崩。拔都與宗室大臣議立憲宗 (蒙哥),事久未決。四月,諸王大會,定宗皇后問所宜立,皆惶惑,莫敢對。兀良合臺對曰:「此議已先定矣,不可復變。」拔都曰:「兀良合臺言是也。」議遂定。

此更見蒙哥繼位是拔都、兀良合臺一錘定音。由於得位不正,蒙哥遂以親弟忽必烈及兀良合臺掌握兵柄。

憲宗即位之明年,世祖以皇弟總兵討西南夷烏蠻、白蠻、鬼蠻諸國,以兀良合臺總督軍事。(《元史・兀良合臺傳》)

關於海迷失后擁立失烈門,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臨朝稱制,《元史・后妃傳一》:

太宗昭慈皇后,名脫列哥那,乃馬真氏,生定宗。歲辛丑十一月,太宗崩,后稱制攝國者五年。丙午,會諸王百官,議立定宗。朝政多出於后。至元二年崩,追謚詔慈皇后,升祔太宗廟。

定宗欽淑皇后,名斡兀立海迷失。定宗崩,后抱子失列門垂簾聽政者六月。至元二年,追謚欽淑皇后。

另《元史・憲宗本紀》:

時定宗皇后海迷失所遣使者八剌在坐,曰:「昔太宗命以皇孫失烈門為嗣,諸王百官皆與聞之。今失烈門故在,而議欲他屬,將置之何地耶?」木哥曰:「太宗有命,誰敢違之。然前議立定宗,由皇后脫列忽乃與汝輩為之,是則違太宗之命者,汝等也,今尚誰咎耶?」八剌語塞。

海迷失后本來欲援引乃馬真后擁立定宗以宰制朝政的舊例,為自己謀取最大利益,豈料敵不過軍人功臣集團。軍事政變以奪位,自蒙哥起,與蒙元政局相始終。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的汗位之爭

蒙哥即位後,海迷失后及失烈門一度不滿意結果,陰謀背叛,可惜事敗。

西方諸王別兒哥、脫哈帖木兒,東方諸王也古、脫忽、亦孫哥、按只帶、塔察兒、別里古帶,西方諸大將班里赤等,東方諸大將也速不花等,復大會於闊帖兀阿闌之地,共推帝即皇帝位於斡難河。失烈門及諸弟腦忽等心不能平,有后言。

定宗后及失烈門母以厭禳事覺,並賜死,謫失烈門、也速、孛里等於沒脫赤之地,禁錮和只、納忽、也孫脫等於軍營。(兩條見《元史・憲宗本紀》)

網上一篇題為<海迷失把失烈門抱在懷里,為何還監國失敗,其實她犯了邏輯錯誤>的文章,分析海迷失后失敗原因,極為到位:

因為貴由本身,就沒有獲得蒙古帝國所有宗王的支援,只有部分宗王支援他。畢竟窩闊台確立的大汗繼承人是失烈門,所以貴由雖然名為大汗,但是他的威望不高。

海迷失監國,除了法理上說不過去以外,她在軍事力量上也不允許。當時蒙古本土的兵權,主要在拖雷後代的手裡。貴由當年的軍隊就不是很強大,海迷失手中自然也沒什麼兵權。加上拔都對貴由極為怨恨,這種怨恨自然就轉移到了海迷失的身上,所以,拔都軍隊加上拖雷後代的軍隊,對海迷失就形成了碾壓性的優勢。

……外部不支持她,則是擁有強大軍事力量的拔都和拖雷的後代們,都不支持她。海迷失失去了內外的支持,她這個監國的位置,自然是坐不穩當的。

奈何蒙哥 1251 年即汗位,1259 年離世。汗位繼承再起紛爭,這次是忽必烈與弟弟阿里不哥的矛盾。

時先朝諸臣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里赤等謀立阿里不哥。阿里不哥者,睿宗第七子,帝之弟也。於是阿藍答兒發兵於漠北諸部,脫里赤括兵於漠南諸州,而阿藍答兒乘傳調兵,去開平僅百餘里。皇后聞之,使人謂之曰:「發兵大事,太祖皇帝曾孫真金在此,何故不令知之?」阿藍答兒不能答。繼又聞脫里赤亦至燕,后即遣脫歡、愛莫幹馳至軍前密報,請速還。丁卯,發牛頭山,聲言趣臨安,留大將拔突兒等帥諸軍圍鄂。閏月庚午朔,還駐青山磯。辛未,臨江岸,遣張文謙還諭諸將曰:「遲六日,當去鄂退保滸黃洲。」命文謙發降民二萬北歸。宋賈似道遣宋京請和,命趙璧等語之曰:「汝以生靈之故來請和好,其意甚善,然我奉命南征,豈能中止?果有事大之心,當請於朝。」是日,大軍北還。己丑,至燕。脫里赤方括民兵,民甚苦之,帝詰其由,托以憲宗臨終之命。帝察其包藏禍心,所集兵皆縱之,人心大悅。是冬,駐燕京近郊。(《元史・世祖本紀一》)

據以上資料,可知:

(1) 阿藍答兒、渾都海、脫火思、脫里赤等屬於阿里不哥陣營,支持其即汗位。

(2) 阿藍答兒在漠北諸部調動軍隊,脫里赤則於漠南諸州搜括兵士。偏偏漠北諸部的調兵遣將權力落在忽必烈嫡子真金手上,「漠南漢地軍國庶事」向來由忽必烈統屬,換言之,阿藍答兒、脫里赤所作所為,乃僭越職權。

(3) 忽必烈能及早知悉阿里不哥圖謀不軌,趕返北方,全賴察必皇后精明能幹。

(4) 忽必烈當時正圍攻鄂州,打算沿江東下,直取南宋首都臨安。因汗位爭奪問題,被迫北返,其間與南宋丞相賈似道派來的使者議和,由其言語,可見他是要南宋君臣主動投降。

(5) 脫里赤搜括民兵,令燕京百姓困苦,忽必烈及時回師,脫里赤功虧一簣。

《元史・憲宗本紀》:

以晃兀兒留守和林宮闕、帑藏,阿藍答兒副之。

阿藍答兒的影響力僅局限於和林 (蒙古帝國首都)。另《元史・世祖本紀一》:

六月,以廉希憲為關西道宣撫使,姚樞為勸農使。

《元史・廉希憲傳》:

希憲篤好經史,手不釋卷。一日,方讀《孟子》,聞召,急懷以進。世祖問其說,遂以性善義利仁暴之旨為對,世祖嘉之,目曰廉孟子,由是知名。

《元史・姚樞傳》:

拔德安,得名儒趙復,始得程頤、朱熹之書。辛丑,賜金符,為燕京行台郎中……攜家來輝州,作家廟,別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頤等像,刊諸經,惠學者,讀書鳴琴,若將終身。時許衡在魏,至輝,就錄程、朱所注書以歸,謂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聞進學之序。」既而盡室依樞以居。

世祖在潛邸,遣趙璧召樞至,大喜,待以客禮。詢及治道,乃為書數千言,首陳二帝三王之道,以治國平天下之大經,彙為八目,曰:修身,力學,尊賢,親親,畏天,愛民,好善,遠佞。次及救時之弊,為條三十……

廉希憲、姚樞精讀儒書,深受漢文化薰陶,忽必烈重用二人,與阿里不哥為敵,阿里不哥派系多為漠北蒙古貴族,可以推想。

兩派鬥爭以阿里不哥兵敗遁走告終。

是月,阿里不哥僭號於和林城西按坦河……帝自將討阿里不哥……十一月壬戌,大兵與阿里不哥遇於昔木土腦兒之地,諸王合丹等斬其將合丹火兒赤及其兵三千人,塔察兒與合必赤等復分兵奮擊,大破之,追北五十餘里。帝親率諸軍以躡其後,其部將阿脫等降,阿里不哥北遁。(《元史・世祖本紀一》)

阿里不哥未幾投降。

庚子,阿里不哥自昔木土之敗,不復能軍,至是與諸王玉龍答失、阿速帶、昔里給,其所謀臣不魯花、忽察、禿滿、阿里察、脫忽思等來歸。詔諸王皆太祖之裔,並釋不問,其謀臣不魯花等皆伏誅。(《元史・世祖本紀二》)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提到:

蒙哥死後阿里不哥立即調動軍隊並且和有影響的蒙古顯貴結盟……一個月之內,阿里不哥在蒙古舊都和林宣佈為爭位的大汗。在三個其餘的主要汗國中,阿里不哥可以得到斡羅斯的欽察汗國和中亞的察合台汗國兩個汗國的支援……為了得到支援,忽必烈不得不依靠漢地的資源和漢人臣民……忽必烈自己可以利用中國北方的資源,並且利用佔據中原的優勢封鎖向阿里不哥提供的物資供應。以和林為基地,阿里不哥需要輸入大部分糧食,忽必烈決心切斷他弟弟的供應線。甘肅、東北以及更西的畏兀兒是由忽必烈的盟友控制的。阿里不哥供給的主要來源是以中亞為基地的察合台汗阿魯忽。起初阿魯忽支持阿里不哥爭奪帝位,但是對稅收及分配掠奪品的爭執使他們反目。因此,1262 年以後,阿里不哥沒有可依賴的盟友以及可靠的供應來源。對他來說,放棄帝位爭奪只是時間問題。在幾次小衝突之後,1263 年阿里不哥向忽必烈投降。

忽必烈奪得汗位,同樣是依賴強大的軍事實力 (特別是阿塔赤的阿速軍)。不過,此處滲雜一複雜的因素:蒙古親貴和漢族的矛盾。親漢族的忽必烈先勝一局,不代表蒙古親貴全無翻身餘地。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建立元朝,元朝的政治仍是蒙漢矛盾、軍事政變的連環上演。

愛育黎拔力八達利用中央宿衛助兄長海山奪得帝位

由忽必烈 (元世祖) 至鐵穆耳 (元成宗),傳位尚算和平,鐵穆耳死,並未冊立太子,元武宗海山即位,又是軍事政變的結果。

海山為真金次子答剌麻八剌的長子。海都叛亂,海山領兵討伐,立有大功:

成宗大德三年,以寧遠王闊闊出總兵北邊,怠於備禦,命帝即軍中代之。四年八月,與海都軍戰於闊別列之地,敗之。十二月,軍至按臺山,乃蠻帶部落降。五年八月朔,與海都戰於叠怯里古之地,海都軍潰。越二日,海都悉合其眾以來,大戰於合剌合塔之地,師失利,親出陣力戰,大敗之,盡獲其輜重,悉援諸王、駙馬眾軍以出。明日復戰,軍少卻,海都乘之,帝揮軍力戰,突出敵陣後,全軍而還。海都不得志去,旋亦死。(《元史・武宗本紀一》)

成宗大德八年 (1304 年),海山獲封懷寧王,肅清北邊叛逆。

八年十月,封帝懷寧王,賜金印,置王傅官,食瑞州六萬五千戶。十年七月,自脫忽思圈之地逾按臺山,追叛王斡羅思,獲其妻孥輜重;執叛王也孫禿阿等及駙馬伯顏。八月,至也里的失之地,受諸降王禿滿、明里鐵木兒、阿魯灰等降。海都之子察八兒逃於都瓦部,盡俘獲其家屬營帳。駐冬按臺山,降王禿曲滅復叛,與戰敗之,北邊悉平。(《元史・武宗本紀一》)

可以說,海山的勢力集中在北邊,而且深得軍隊支持。

成宗晚年受病患困擾,朝政由阿難答、明里鐵木兒把持,海山的弟弟愛育黎拔力八達 (即後來的元仁宗) 及其母答己因而被移居懷州,調離中央權力核心。

成宗死,愛育黎拔力八達預知宮中情況有變,與母親同至京師大都。阿難答、明里鐵木兒先發制人,聯合左丞相阿忽臺,平章八都馬辛,前中書平章伯顏,中政院使怯烈、道興等陰謀推舉成宗皇后伯要真氏稱制,由阿難答輔政。愛育黎拔力八達跟右丞相哈剌哈孫商議,向母親答己表示:

太祖、世祖創業艱難,今大行晏駕,德壽已薨,諸王皆疏屬,而懷寧王在朔方,此輩潛有異圖,變在朝夕,俟懷寧王至,恐亂生不測,不若先事而發。(《元史武宗本紀一》)

在答己同意下,愛育黎拔力八達「誅阿忽臺、怯列等」,並派遣使者迎接兄長海山繼承帝位。海山即位於上都 (開平),是為元武宗,伯要真后被廢兼賜死,阿難答、明里鐵木兒亦被賜死。

《元史・仁宗本紀一》:

三月丙寅,帝率衛士入內,召阿忽臺等責以亂祖宗家法,命執之,鞫問辭服,戊辰,伏誅。

據此,愛育黎拔力八達所持以發動政變的軍隊,為中央禁衛軍 (《元史・兵志二》:「宿衛者,天子之禁兵也」)。

《元史・哈剌哈孫傳》:

哈剌哈孫威重,不妄言笑,善騎射,工國書,又雅重儒術。至元九年,世祖錄勳臣後,命掌宿衛,襲號荅剌罕。自是人稱荅剌罕而不名。

……湖南宣慰張國紀建言,欲按唐、宋末徵民間夏稅。哈剌哈孫曰:「亡國弊政,失寬大之意,聖朝其可行耶?」奏止其議。

每歲車駕幸上都,哈剌哈孫必留守京師。時帝弗豫,制出中宮,群邪黨附,哈剌哈孫以身匡之,天下晏然。十年,加開府儀同三司、監修國史,置僚屬。冬十一月,帝寢疾篤甚,入侍醫藥,出緫宿衛。藩王欲入侍疾者不聽;日理機務如故。

原來哈剌哈孫在元世祖年代便執掌宿衛,其為人也好儒、重農,以天下為己任。武宗得位,標誌著忽必烈漢化路線的延續,而其中愛育黎拔力八達乃整場軍事政變得以成事的關鍵 (故武宗後來立他為皇太子)。

《元史・武宗本紀一》:

辛亥,中書右丞孛羅鐵木兒以國字譯《孝經》進,詔曰:「此乃孔子之微言,自王公達於庶民,皆當由是而行。其命中書省刻版模印,諸王而下皆賜之。」

此見海山雖為一介武夫,做了皇帝後,對孔子學說優禮有加。

元仁宗更「敕中書省議行科舉」,

天下郡縣興其賢者、能者,充貢有司……會試京師,中選者親試於廷,賜及第出身有差。帝謂侍臣曰:「朕所願者,安百姓以圖至治,然匪用儒士,何以致此。設科取士,庶幾得真儒之用,而治道可興也。」(《元史・仁宗本紀一》)

一直到元英宗 (仁宗子) 用丞相拜住,漢化作為基本國策,始終未改,奈何「南坡之變」發生,元朝政治再起波瀾。

鐵失利用阿速衛兵發動「南坡之變」,弒英宗改立泰定帝

《元史・英宗本紀二》:

八月癸亥,車駕南還,駐蹕南坡。是夕,御史大夫鐵失、知樞密院事也先帖木兒、大司農失禿兒、前平章政事赤斤鐵木兒、前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完者、鐵木叠兒子前治書侍御史鎖南、鐵失弟宣徽使鎖南、典瑞院使脫火赤、樞密院副使阿散、僉書樞密院事章臺、衛士禿滿及諸王按梯不花、孛羅、月魯鐵木兒、曲呂不花、兀魯思不花等謀逆,以鐵失所領阿速衛兵為外應,鐵失、赤斤鐵木兒殺丞相拜住,遂弒帝於行幄。年二十一,從葬諸帝陵。泰定元年二月,上尊謚曰睿聖文孝皇帝,廟號英宗。

《元史・泰定帝本紀一》:

八月二日,晉王獵於禿剌之地,鐵失密遣斡羅思來告曰:「我與哈散、也先鐵木兒、失禿兒謀已定,事成,推立王為皇帝。」又命斡羅思以其事告倒剌沙,且言:「汝與馬速忽知之,勿令旭邁傑得聞也。」於是王命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等赴上都,以逆謀告,未至。癸亥,英宗南還,駐蹕南坡。是夕,鐵失等矯殺拜住,英宗遂遇弒於幄殿。諸王按梯不花及也先鐵木兒奉皇帝璽綬,北迎帝於鎮所。九月癸巳,即皇帝位於龍居河,大赦天下。

由這兩段文字,可以知道,以鐵失為首的派系,陰謀擁立鎮守北邊、統領「四大斡耳朵及軍馬」的晉王也孫鐵木兒為新皇帝,並利用「阿速衛兵」擊殺英宗及其大臣拜住於南坡。

關於鐵失的身份背景,《元史・拜住傳》:

時右丞相鐵木迭兒貪濫譎險,屢殺大臣,鬻獄賣官,廣立朋黨,凡不附己者必以事去之,尤惡平章王毅、右丞高昉,因在京諸倉糧儲失陷,欲奏誅之。拜住密言於帝曰:「論道經邦,宰相事也,以金穀細務責之可乎?」帝然之,俱得不死……然其黨猶布列朝中,事必稟於其家,以拜住故不得大肆其奸,百計傾之,終不能遂。

……初,浙民吳機以累代失業之田賣於司徒劉夔,夔賂宣政使八剌吉思買置諸寺,以益僧廩,矯詔出庫鈔六百五十萬貫酬其直。田已久為他人之業,鐵木迭兒父子及鐵失等上下蒙蔽,分受之,為贓鉅萬。真人蔡道泰以奸殺人,獄已成,鐵木迭兒納其金,令有司變其獄。拜住舉奏二事。命臺察鞫之,盡得其情,以田歸主,劉、蔡、八剌吉思等皆坐死,餘論罪有差。特赦鐵失。

《元史・張珪傳》:

如逆賊鐵失之徒,名為義子,實其腹心,忠良屏跡,坐待收系。

據此可知鐵失是權臣鐵木迭兒的「義子」,彼此朋比為奸,謀取私利,無所不用其極。拜住剛正不阿,疾惡如仇,他們因此視拜住為死敵。

《元史・逆臣傳》:

鐵失者,當英宗即位之初,以翰林學士承旨、宣徽院使,為太醫院使……英宗嘗御鹿頂殿,謂鐵失曰:「徽政雖隸太皇太后,朕視之與諸司同,凡簿書宜悉令御史檢覈。」既而又命領左右阿速衛……

……治書侍御史鎖南,鐵木迭兒之子也,罷為翰林侍講學士,鐵失奏復其職,英宗不允。十二月,鐵失以御史大夫、忠翊親軍都指揮使、左右衛阿速親軍都指揮使、太醫院使,兼領廣惠司事。

英宗嘗謂臺臣曰:「朕深居九重,臣下奸貪,民生疾苦,豈能周知,故用卿等為耳目。曩者,鐵木迭兒貪蠹無厭,汝等拱默不言,其人雖死,宜籍其家,以懲後也。」…….時鐵木迭兒既死,罪惡日彰,英宗委任拜住為右丞相,振立紀綱,修舉廢墜,以進賢退不肖為急務。鐵失以姦黨不自安,潛蓄異圖。

「治書侍御史鎖南」,即是《元史・英宗本紀二》的「鐵木叠兒子前治書侍御史鎖南」,有份參與「南坡之變」。

英宗最初命鐵失領左右阿速衛,未必是英宗本人意思,而是脅於鐵木迭兒的權勢的不得不已。《元史・張珪傳》:

仁宗將即位,廷臣用皇太后旨,行大禮於隆福宮……皇太后以中書右丞相鐵木迭兒為太師。

另《元史・鐵木迭兒傳》:

居二載,擅離職赴闕,尚書省奏,奉旨詰問,尋以皇太后旨,得貸罪還職。明年正月,武宗崩,仁宗在東宮,以丞相三寶奴等變亂舊章,誅之。用完澤及李孟為中書平章政事,銳欲更張庶務。而皇太后在興聖宮,已有旨,召鐵木迭兒為中書右丞相。踰月,仁宗即位,因遂相之。

《元史・楊朵兒只傳》:

鐵木迭兒權勢既成,毫髮之怨,無不報者,太后驚悔,而帝亦覺其所譖毀者皆先帝舊臣。未及論治,而鐵木迭兒以病死。

鐵木迭兒的專權坐大,跟背後有答己皇太后撐腰,有密切關係。儘管答己後來悔恨錯用人,鐵木迭兒亦病死,鐵木迭兒生前所建立的黨羽勢力仍盤根錯節,這絕非年輕的英宗可以扳倒 (元英宗死時只二十一歲)。

《元史・兵志二》介紹左右阿速衛:

右阿速衛:至元九年,初立阿速拔都達魯花赤,後招集阿速正軍三千餘名,復選阿速揭只揭了溫怯薛丹軍七百人,扈從車駕,掌宿衛城禁,兼營潮河、蘇沽兩川屯田,並供給軍儲。二十三年,為阿速軍南攻鎮巢,殘傷者眾,遂以鎮巢七百戶屬之,並前軍總為一萬戶,隸前後二衛。至大二年,始改立右衛阿速親軍都指揮使司。

左阿速衛:亦至大二年改立。

扼要言之,此乃由阿速人組成的中央禁衛部隊,阿速人相當於中亞伊朗北高加索地區的游牧民族。阿速人身材高大、碧眼捲髮,以驃悍著稱,精於騎射,他們擔任元大都的禁衛親軍,專責保護皇帝,佔據重要地位。

鐵失在鐵木迭兒支持下領有強兵悍卒,英宗已略輸一籌。尤其甚者,英宗親政,要加緊整肅昔日奸邪,丞相拜住又嚴猛,「帝常諭左右曰:『汝輩慎之,苟陷國法,我雖曲赦,拜住不汝恕也。』」(《元史・拜住傳》),狗急跳牆,鐵失卒之利用阿速衛兵,狠下毒手。

《元史・拜住傳》:

拜住,安童孫也……每議大政,必問曰:「合典故否?」同官有異見者,曰:「大朝止說典故耶?」拜住微笑曰:「公試言之,國朝何事不依典故?」同官不能對。太常事簡,每退食必延儒士諮訪古今禮樂刑政、治亂得失,盡日不倦。嘗曰:「人之仕宦,隨所職司,事皆可習。至於學問有本,施於事業,此儒者之能事,宰相之資也。」

此見拜住篤信儒學,《元史・安童傳》:

安童,木華黎四世孫,霸突魯長子也。中統初,世祖追錄元勳,召入長宿衛,年方十三,位在百僚上。母弘吉剌氏,昭睿皇后之姊,通籍禁中。世祖一日見之,問及安童,對曰:「安童雖幼,公輔器也。」世祖曰:「何以知之。」對曰:「每退朝必與老成人語,未嘗狎一年少,是以知之。」世祖悅。

……四年三月,安童奏:「內外官須用老成人,宜令儒臣姚樞等入省議事。」帝曰:「此輩雖閑,猶當優養,其令入省議事。」

忽必烈重用儒臣,施行漢化,安童貢獻極大。「南坡之變」的發生,表面是一場軍事政變,實際是蒙古親貴對長期漢化的一次反撲。

《劍橋中國遼西夏金元史》分析「南坡之變」發生的原因:

鐵木迭兒一派的殘餘勢力與不滿的蒙古諸王結盟,終於演出了南坡之變。探視其更深的背景,碩德八剌的被殺是兩個政治集團之間衝突的極點,而這種衝突至少在愛育黎拔力八達朝初年就已經開始了。愛育黎拔力八達和碩德八剌在漢化的蒙古大臣和漢人儒臣的支持下,做了多種努力使元廷更加儒化,這意味著加強中央集權和官僚體制。另一方面,以皇太后答己和她的親信鐵木迭兒、鐵失為首的一派似乎不只是為他們自己的利益而鬥爭,他們還在蒙古、色目貴族和官員中得到了廣泛的支持,這些貴族和官員對有損於他們世襲政治、經濟特權的改革自然是持反對態度。雖然碩德八剌在答己和鐵木迭兒死後贏得了短暫的勝利,他的進一步行動卻激成反叛,並導致了他自己的悲慘死亡。

這說法基本可取。

也孫鐵木兒無端被推舉為帝,而推舉他的坐擁中央重兵,為免受宰制,剷除鐵失等可謂必然,鐵失等人終不得善終。《元史・泰定帝本紀一》:

甲子,遣使至大都,以即位告天地、宗廟、社稷,誅逆賊也先鐵木兒、完者、鎖南、禿滿等於行在所。以旭邁傑為中書右丞相,陜西行中書左丞相禿忽魯、通政院使紐澤並為御史大夫,速速為御史中丞。遣旭邁傑、紐澤誅逆賊鐵失、失禿兒、赤斤鐵木兒、脫火赤、章臺等於大都,並戮其子孫,籍入家產。

值得留意是也孫鐵木兒對漢文化的取態,《元史・泰定帝本紀一》:

中書平章政事禿滿叠兒、領宣徽使詹事丞回回,請如裕宗故事,擇名儒輔太子,敕中書省臣訪求以聞。

《元史・泰定帝本紀二》:

建橫渠書院於郿縣,祠宋儒張載。

基本未有變更忽必烈定下來的漢化路線,「南坡之變」並未為蒙古親貴帶來利益,顯而易見。

燕鐵木兒的當權與敗亡

燕鐵木兒有條件發動軍事政變,擁立元文宗圖帖睦爾 (武宗次子),是因為其任職「僉樞密院事」,「實掌大都樞密符印」。《元史・百官志二》:

樞密院,秩從一品,掌天下兵甲機密之務。凡宮禁宿衛,邊庭軍翼,征討戍守,簡閱差遣,舉功轉官,節制調度,無不由之。

泰定帝於上都駕崩時,燕鐵木兒在大都,遂利用中央禁軍的力量以變天。

燕鐵木兒立圖帖睦爾,也有一段故事可說,《元史・燕鐵木兒傳》:

燕鐵木兒時緫環衛事,留大都,自以身受武宗寵拔之恩,其子宜纂大位……由是與公主察吉兒、族黨阿剌帖木兒及腹心之士孛倫赤、剌剌等議,以八月甲午昧爽,率勇士納只禿魯等入興聖宮,會集百官,執中書平章烏伯都剌、伯顏察兒,兵皆露刃,誓眾曰:「祖宗正統屬在武皇帝之子,敢有不順者斬。」眾皆潰散。遂捕姦黨下獄……

原來燕鐵木兒是元武宗海山舊部,念及其昔日提拔恩情,於是支持圖帖睦爾登上帝位。

上都方面,丞相倒剌沙專權,與宗室梁王王禪、遼王脫脫結黨營私,敗壞朝政。他們擁立泰定帝之子,年僅九歲的阿剌吉八為新皇帝,是為天順帝,意圖「脅天子以令諸侯」。

《元史・泰定帝本紀二》:

己亥,塔失帖木兒、倒剌沙請凡蒙古、色目人效漢法丁憂者除其名,從之。

《元史・儒學傳二》:

贍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國人。國既內附,大父魯坤,乃東遷豐州。太宗時,以材授真定、濟南等路監榷課稅使,因家真定。父斡直,始從儒先生問學,輕財重義,不干仕進。贍思生九歲,日記古經傳至千言。比弱冠,以所業就正於翰林學士承旨王思廉之門,由是博極群籍,汪洋茂衍,見諸踐履,皆篤實之學,故其年雖少,已為鄉邦所推重……時倒剌沙柄國,西域人多附焉,贍思獨不往見。倒剌沙屢使人招致之,即以養親辭歸。

據此,上都政權靠攏蒙古親貴而遠離漢化,可想而知。

上都與大都決戰,《元史・燕鐵木兒傳》記載:

先是,齊王月魯帖木兒、東路蒙古元帥不花帖木兒聞文宗即位,乃起兵趨上都圍之。時上都屢敗勢蹙。壬寅,倒剌沙肉袒奉皇帝寶出請死。齊王調兵護送至京師。庚戌,文宗御興聖殿,受皇帝寶,下倒剌沙於獄。兩都平。丁巳,加燕鐵木兒以荅剌罕之號,使其世世子孫襲之。

倒剌沙兵敗收場,意味著漢化路線得以維持,燕鐵木兒則憑擁立有功,成為一代權臣。

文宗朝一大功績是成立奎章閣學士院,其成立初衷,見《元史・文宗本紀三》:

奎章閣學士忽都魯都兒迷失、撒迪、虞集辭職,詔諭之曰:「昔我祖宗睿知聰明,其於致理之道,自然生知。朕以統緒所傳,實在眇躬,夙夜憂懼,自惟早歲跋涉艱阻,視我祖宗,既乏生知之明,於國家治體,豈能周知?故立奎章閣,置學士員,日以祖宗明訓、古昔治亂得失陳說於前,使朕樂於聽聞。卿等其推所學以稱朕意,其勿復辭。」

對歷代治亂興衰予以吸收、消化,從而鞏固統治,這已和當初「馬上得天下」相去甚遠。

文宗死,文宗兄長次子懿璘質班即位,四十三日而崩。燕鐵木兒與群臣商議,立文宗子燕帖古思,遭卜答失里皇后 (文宗皇后) 反對,卜答失里皇后提議由妥懽貼睦爾即皇帝位:

天位至重,吾兒年方幼沖,豈能任耶!明宗有子妥懽貼睦爾,出居廣西,今年十三矣,可嗣大統。

燕鐵木兒擔心妥懽貼睦爾不易操控,沉溺女色以自娛,終至縱欲過度而死。

《元史・燕鐵木兒傳》:

先是,燕鐵木兒自秉大權以來,挾震主之威,肆意無忌。一宴或宰十三馬,取泰定帝后為夫人,前後尚宗室之女四十人,或有交禮三日遽遣歸者,而後房充斥不能盡識。一日宴趙世延家,男女列坐,名鴛鴦會。見座隅一婦色甚麗,問曰:「此為誰?」意欲與俱歸。左右曰:「此太師家人也。」至是荒淫日甚,體羸溺血而薨。

文中所言是否屬實,不得而知。要之,妥懽貼睦爾即位後,改用伯顏,《元史・伯顏傳》:

順帝至自南服,入踐大位,嘉伯顏翊戴之功,拜中書右丞相、上柱國、監修國史。元統二年,進太師、奎章閣大學士,領太史院,兼領司天監、威武、阿速諸衛。奏復經筵,加知經筵事。十一月,進封秦王。繼領太禧宗禋院、中政院、宣政院、隆祥使司、宮相諸內府,緫領蒙古、欽察、斡羅思諸衛親軍都指揮使。三年六月,唐其勢及其弟塔剌海私蓄異志,謀危社稷,伯顏奉詔誅之。餘黨稱兵,又親率師往上都,擊破其眾。七月,伯顏鴆殺皇后伯牙吾氏,為匿唐其勢、塔剌海於后宮。伯顏怒曰:「豈有兄弟謀不軌而姊妹黨之者乎!」遂鴆之。詔諭天下,用國初故事,賜伯顏以荅剌罕之號,俾世襲之。

值得留意是「兼領司天監、威武、阿速諸衛」,以及「緫領蒙古、欽察、斡羅思諸衛親軍都指揮使」,伯顏在元順帝支持下,基本控制中央禁衛軍,他因此能將燕鐵木兒的遺裔連根拔起。伯牙吾氏是燕鐵木兒的女兒。

因手握「諸衛精兵」,「伯顏自誅唐其勢之後,獨秉國鈞,專權自恣,變亂祖宗成憲,虐害天下,漸有姦謀」(《元史・伯顏傳》)。順帝遂用脫脫以清除之,《元史脫脫傳》:

是時,其伯父伯顏為中書右丞相,既誅唐其勢,益無所忌,擅爵人,赦死罪,任邪佞,殺無辜,諸衛精兵收為己用,府庫錢帛聽其出納。帝積不能平。脫脫雖幼養於伯顏,常憂其敗,私請於其父曰:「伯父驕縱已甚,萬一天子震怒,則吾族赤矣。曷若於未敗圖之。」其父以為然,復懷疑久未決……當是時,帝之左右前後皆伯顏所樹親黨,獨世傑班、阿魯為帝腹心,日與之處。脫脫遂與二人深相結納。而錢唐楊瑀嘗事帝潛邸,為奎章閣廣成局副使,得出入禁中,帝知其可用,每三人論事,使瑀參焉。

六年二月,伯顏請太子燕帖古思獵於柳林。脫脫與世傑班、阿魯合謀以所掌兵及宿衛士拒伯顏。戊戌,遂拘京城門鑰,命所親信列布城門下。是夜,奉帝御玉德殿,召近臣汪家奴,沙剌班及省院大臣先後入見,出五門聽命。又召瑀及江西范匯入草詔,數伯顏罪狀。詔成,夜已四鼓,命中書平章政事只兒瓦歹齎赴柳林。己亥,脫脫坐城門上,而伯顏亦遣騎士至城下問故。脫脫曰:「有旨逐丞相。」伯顏所領諸衛兵皆散,而伯顏遂南行。

脫脫、世傑班、阿魯等人能夠成功,是因為能控制宿衛以拒伯顏。脫脫後來出任丞相,「悉更伯顏舊政,復科舉取士法」,「又開經筵,遴選儒臣以勸講,而脫脫實領經筵事」,可見脫脫屬於支持漢化一派。

結語

清人趙翼《廿二史劄記》提到:

元則大臣權重,故立君多由權臣。

大臣權重,足以干預廢立,又因為他們手握精銳部隊。

補充一點,《元史・杭忽思傳》:

杭忽思,阿速氏,主阿速國。太宗兵至其境,杭忽思率眾來降,賜名拔都兒,錫以金符,命領其土民。尋奉旨選阿速軍千人,及其長子阿塔赤扈駕親征。既還,阿塔赤入直宿衛……

阿塔赤從憲宗征西川軍於釣魚山,與宋兵戰有功,帝親飲以酒,賞以白金。阿里不哥叛,從也里可征之,至寧夏,與阿藍荅兒、渾都海戰,率先赴敵,矢中其腹,不懼,世祖聞而嘉之,賞以白金,召入宿衛。中統二年,扈駕親征阿里不哥,追至失木里禿之地,以功復賞白金……

蒙哥、忽必烈得汗位,跟掌控阿速衛軍有很大的關係。阿速衛兵在蒙元軍事政變中的位置,不容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