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1日 星期日

粗略地看黑格爾哲學的輪廓

黑格爾哲學深奧至極,一般人不易理解,讀哲學的人亦未必明白。今從幾個切入點,勾勒出大概。

須知道黑格爾是德國觀念論的高峰,德國觀念論是針對康德「現象與物自身」的理論問題而展開。扼要言之,康德認為,人只能對現象有知識,卻無法認知物自身。但物自身既無法被認知,康德何以肯定有物自身?這不是矛盾嗎?於是有人走出來說物自身並不存在,解消了物自身,現象都是由人的認知主體 (理性) 開出,這是費希特「絕對自我」的進路,為德國觀念論的開端。另一條進路是不解消物自身,堅信人的理性能把握物自身、對物自身有所認識,此乃黑格爾的立場,物自身在黑氏系統中叫做「絕對」。

「絕對」又名「絕對精神」/「絕對理念」,體現在世間事事物物上,亦可以說,世間種種事物,都是「絕對精神」/「絕對理念」之展現 (這裡有「泛神論」傾向,「泛神論」相信神存在於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神即一切,一切即神)。黑格爾有一名言「凡存在即合理」,這句話的意思其實是,世間事物之所以得其存在,全因為其體現「絕對精神」/「絕對理念」。用中國哲學勉強比擬,「絕對精神」/「絕對理念」相當於宋明儒所謂「理一」,世間事物的存在相當於「分殊」。無「分殊」不能見「理一」,有「理一」才可開出「分殊」。事實上,黑格爾大談歷史哲學、宗教哲學、法哲學、美學哲學,終極目的都是要研究「絕對精神」/「絕對理念」本身。這有些少朱夫子「即物以窮其理」的氣味。

除了「凡存在即合理」,馬克思唯物辯證法對黑格爾的批評,以及存在主義祁克果對黑格爾的反感,亦值得注意。馬克思覺得,黑格爾辯證法過於強調人的思維過程、心智,忽略了「物質的東西」,即生產和經濟活動。據此逆推黑格爾辯證法內涵,即黑格爾相信,事物存在與否,跟人的思維、心智密不可分,王德峰談巴門尼德時,提到:

巴門尼德把思維不僅看成是人的主觀活動,而且是事物存在的根據。請大家注意這一點,思維不僅是人類的思維,而且就是萬事萬物存在的根據本身。巴門尼德那句話,說「能被思維者與能存在者是同一的」……西方人把人類的思維不僅看成是人類心智的最高活動,而且看成是世界得以向我們呈現的根據。

黑格爾將「絕對精神」/「絕對理念」展現自身的方式同於人的思維過程,未嘗不是依循巴門尼德的途轍。由於黑格爾將所有事物都看成是「絕對精神」/「絕對理念」的展現,而「絕對精神」/「絕對理念」展現自身的方式同於人的思維過程,世上沒有任何一件事物能處於人的理性思維以外,這正是祁克果最反對的。在祁克果看來,黑格爾哲學只是停留在純粹的思想中,並沒有涉及具體的人生。「我們時代所缺乏的不是反省力而是熱情」,偏偏黑格爾哲學只重視反思和理性,缺乏熱情。又人做什麼並不有賴於他理解什麼,而取決於他要什麼。意志較理性優先。黑格爾哲學沒有給予意志應有的地位。

「絕對精神」/「絕對理念」跟現象 (世間種種事物) 的關係是不即不離,為異質的兩層,卻又互相影響。黑格爾撰有《精神現象學》,探究精神、現象之間的關係,「精神」即指「絕對精神」。錢穆寫《國史大綱》,認為中國歷史全體進程皆為中華民族文化精神之體現,勞思光稱其架構類似於黑格爾論精神、現象的關係 (《思光人物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