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0日 星期一

淺講中國佛家哲學

講佛家哲學,不能拈出個「緣起性空」隨意發揮一番便了事。「緣起性空」既概括不了說一切有部 (主張一切現象皆有實體性,所謂「自性有」),亦無法揭示大乘各宗派的理論分歧。事實上,誠如牟宗三《佛性與般若》所言,「緣起性空」乃大乘佛教的無諍法,無諍也者,大乘各宗之共識,毋須再爭辯。各宗之所以為各宗,差異另有所在,而不在「緣起性空」,講「緣起性空」可把握大乘佛教的基本要義,卻是膚淺的、不深入的。

那麼,欲深入大乘佛教各宗派的理論分歧,我們該從何處入手?答曰:從一切現象因何而來入手,用牟宗三的話,就是我們要注意不同宗派對一切法所作的根源的說明。

「性空」大家都承認,但「緣起」是何種意義,大家有爭論。最先印度無著、世親一派主張「阿賴耶緣起」,阿賴耶識作為種子識,種子現行生起一切現象。阿賴耶識梵文叫做 ālaya-vijñāna,vijñāna 包含染污義,即阿賴耶識會起妄想分別執著,所謂妄心。但這樣下來,成佛如何可能呢?儘管有「轉識成 (般若) 智」的提出,但動力、根據是無保證的。於是,有另一派出來反對唯識學,此即起信論及華嚴宗。

華嚴宗根據《大乘起信論》,提倡真如隨緣生起一切現象,真如又名真常心,要之,其為清淨無染,乃成佛的依據,受無明風動而下墮為阿賴耶識,再開出一切現象。人要離苦得樂,必須斷去無明,恢復真如佛性,斷得一分無明,即進入一分佛境。成佛是人逐步修行所達至的終極境界,佛境界所見亦與眾生所見迥異,整個過程叫做「緣理斷九」,即獨觀佛界之真理,斷他九界之妄法。

華嚴宗其實已經比唯識宗圓滿,但此一宗派似乎忘記了佛的本懷 – 佛在世間作,佛是覺者,卻從紅塵中覺悟,亦回到紅塵度化眾生。紅塵不可廢,無明就不該被斷盡,天台宗智者大師受《維摩詰經》及般若學啟發,主張「不斷斷」,人不能離開九法界以成佛,煩惱、菩提乃相即不離,心生分別沒問題,重點在斷去執著。經天台宗的扭轉,佛不再是離地出世,而是入世。禪宗慧能本天台義理發揮,所以有「擔水砍柴,無非妙道」,意謂禪悟不能離開日常生活。

佛家哲學發展至禪宗,已經差不多沒需要再出家了,馮友蘭說:「擔水砍柴,無非妙道,何以事父事君不是妙道呢?禪宗人對於這一點,還有一間未達。而宋明儒家,認為事父事君也是妙道。」(《中國哲學史新編》) 這即轉出宋明理學。

談佛家哲學,必須談到此,才算得上做到了基本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