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8日 星期二

遠東交易所成立與「置地飲牛奶」事件

1973 年,香港發生了一場大規模的股災,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破產,繼而自殺。而這一切可由遠東交易所的成立說起。

遠東交易所 (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 是首家由華人創辦的證券交易所,李福兆聯同兄長李福慶、王啟銘,胡百熙、白光等十一人創辦。在此之前,香港只有一家由英國人創辦及經營的香港證券交易所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Limited,簡稱香港會。1891 年,香港經紀協會成立,1914 年易名香港經紀商會。1921 年,香港股份商會成立。二戰結束,兩所於 1947 年合併成為香港證券交易所)。因帶壟斷性質,華資企業要在香港證券交易所上市集資,非常困難。這種狀況至遠東交易所成立才有改善。

1969 年 10 月 31 日,遠東交易所成立。同年 12 月 17 日,交易所正式開業,會址設於中環皇后大道中華人行 201 室,當時會員經紀行有 35 家,共 46 位經紀。開業首日成交額達 211 萬港元,香港證券交易所則為 456 萬。

李福兆,香港名門李佩材家族後人,李國寶、李國章的叔父,早年就讀聖保羅男女中學,1946 年入讀香港大學文學院,翌年到美國留學,先後修讀工商管理碩士課程,並取得會計師資格。一言以蔽之,他是香港本地華人精英。

遠東交易所創立,李福兆為首任主席。相比香港證券交易所,遠東交易所迎來多項創新性突破,包括:

(1) 不以英語進行交易,改以華人較常用的廣東話進行。

(2) 容許女會員及女性擔任出市員 (遠東交易所是英聯邦國家中首家容許有女會員的交易所);

(3) 容許多於一名出市員於交易大堂擔任出市工作;

(4) 設有「金魚缸」,即在交易大堂外加設一層玻璃,讓公眾人士在玻璃外清楚看到交易大堂內的一舉一動,包括價位及成交等,以提高透明度,吸引更多人參與股票買賣。

遠東交易所發展迅速,在數據上也有所反映,開業頭一年,成交額已達 29.96 億港元,1970 年股市總成交額中佔 49.5%,已與香港證券交易所平分秋色。未幾,遠東會的總成交額更有超越香港會的趨勢,因地方不敷應用,遠東交易所遷往雲咸街 8 號。

遠東交易所成功打破香港證券交易所的壟斷局面,刺激其他華人證券交易所的成立:

1971 年 3 月 15 日 – 金銀證券交易所成立 (The Kam Ngan Stock Exchange Limited,由當時的金銀業貿易場理事長胡漢輝等倡議)

1972 年 1 月 5 日 – 九龍證券交易所成立 (The Kowloon Stock Exchange Limited,由陳普芬等人創辦)。

四會時代的出現,標誌著當年證券及股票市場異常興旺。

為避免監管困難,港府必須阻止更多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其因此在 1973 年 3月 1 日緊急頒佈《證券交易所管制條例》(The Stock Exchange Control Ordinance),規定自 1973 年 3 月 2 日起,創立任何交易所,必須先得到財政司或港督的批准。經營未經認可的交易所之人士,將被重罰。港府又向四家交易所施壓,希望四會合併。

1969 – 1971 年,恆生指數節節上升,多次創下歷史高位。進入 1973 年,股市繼續瘋狂,未有冷卻跡象,民間開始出現一些奇怪荒誕的現象,例如:「魚翅撈飯」、股民辭工全職炒股、「鮑魚煲粥」、「用老鼠斑製魚蛋」、「用大牛 (港幣 500 元鈔票) 點菸」、老師上課用收音機聽股市分析等。

股票在普羅大眾普及,是件好事,但去到一個地步,群眾只知炒股,工作都放一旁,就很有問題,未免玩物喪志。港府為冷卻股市,曾出動消防員以消防條例禁止股民進入華人行買賣股票,所謂「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此一有趣場面,後來在無線九十年代電視劇《大時代》被拍攝出來,主角方進新拿消防喉向瘋狂股民射水,便是以「消防員到交易所救火」為濫觴。

恆生指數扶搖直上,多間華資地產公司上市,其中有「地產五虎」,即長江實業、新鴻基地產、恆隆地產、合和實業、大昌地產,英資地位受到動搖。

1972 年 10 月 30 日,香港出現開埠以來最大規模的收購戰。英資置地向牛奶公司提出收購行動 (「置地飲牛奶」事件),身為牛奶公司董事長的周錫年加以拒絕,結果置地與周錫年就牛奶公司控制權展開爭奪戰。最後置地於 12 月成功收購牛奶公司 80% 股權,控制了牛奶公司及旗下的惠康等,周錫年喪失牛奶公司,黯然辭去董事長的職位。

「置地飲牛奶」事件,置地及周錫年各出奇招,致使股價波動,不少參與其中的股民損失慘重,這其實已為 1973 年股災埋下伏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