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1日 星期二

增購東江水與推動康樂文化

六十年代,香港飽受天旱缺水困擾,一度實施「四天供水四小時」的制水政策。儘管港府與中共達成協定,增購東江水供港,又建船灣淡水湖 (位於大埔東北),問題始終未能解決。麥理浩上任後,在西貢闢建萬宜水庫,1971 年動工,1978 年 11 月啟用。水庫為全港儲水量最大的水塘。

有見於人口持續增長對食水供應構成壓力,麥理浩又大膽嘗試海水化淡。1972 年 8 月,港府向亞洲發展銀行申請貸款,在青山一帶興建樂安排海水化淡廠。化淡廠規模為當時全球最大,奈何投入運作不久,成本超出港府預期,化淡廠服務僅三年,至 1978 年宣告停產。1981 年一度重開,翌年再度關閉,自此港府放棄以海水化淡的方法解決食水問題。

增加東江水供港雖令香港更加依賴中國大陸,卻是較為務實、成效較顯著的解決食水供應不足的方法。麥理浩任內,逐步增加購水量,1974 年,廣東省政府展開東深供水工程第一期擴建。1978 年 7 月,港府與中共進一步磋商擴充東江水供港計劃。隨著輸水系統擴充完備,東江水源源不絕供港,有效解決香港長久以來面對水荒的問題。然而,香港對東江水的倚賴越來越嚴重。尤其甚者,1997 主權移交以後,出現有過剩的東江水白流大海的情況,變相浪費特區政府公帑,流弊迄今仍未解決,而源頭則始於麥理浩。

康樂文化方面,麥理浩成立康樂體育事務處和康樂文化署,統籌康樂文化發展事宜。任內增建公園、游泳池、運動場、體育館等各類休憩設施,包括:

1973 年 – 興建紅磡體育館

1977 年 – 興建伊利沙伯體育館

1980 年 – 荃灣大會堂落成

1982 年 – 沙田大會堂奠基動土。

另與賽馬會合作,在黃竹坑興建海洋公園,公園 1977 年落成。沙田馬場 1978 年揭幕。在尖沙咀海傍的香港文化中心,以及位於灣仔的香港藝術中心、香港演藝學院,也是在麥理浩支持下籌建。

麥理浩熱愛遠足郊遊,1976 年制定《郊野公園條例》,劃定郊野公園範圍 (包括城門、金山、大潭、獅子山等),香港仔、大埔滘、大尾篤、新娘潭等地亦設有自然教育徑,萬宜水庫附近則有麥理浩夫人度假村,務求令新市鎮與市區的發展與郊野的保育取得平衡。事實上,郊野公園的劃定,確實使園內自然生態得到保育,不少綠化地帶免受破壞。

惟不少具歷史價值的建築物在麥理浩任內被拆卸,如郵政總局、告羅士打行、公爵行、溫莎行、公主行、連卡佛總行、香港滙豐總行大廈、香港會會所等,代之而起的,是設計風格新穎、規模更大的商業樓宇。富殖民地色彩的地標相繼消失,體現著香港解除英殖的進程。

近年有官員及政黨建議開發郊野公園以解決房屋問題,他們大概早已忘記麥督「城市發展、郊野保育必須取得平衡」的初衷。又英殖解除,然後呢?麥督未有細想,一種殖民去除後,可以是另一種更殘暴、更專制的殖民緊接而至,香港今天的死局,麥督得置身事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