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6日 星期一

法國年鑑學派與新史學

二十年代,法國年鑑學派出現,取代實證史學的主流地位。年鑑學派得名自法國學術刊物《經濟社會史年鑑》(1946 年改名《經濟、社會與文化年鑑》,1994 年又改為《歷史與社會科學年鑑》),1929 年由任教於斯特拉斯堡大學的布洛赫 (Marc Bloch) 與費夫爾 (Lucien Febvre) 創立。他們結合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依循社會科學的歷史觀,但又不過度強調,這使得年鑑學派較強調長時期的歷史架構,也看重地理、物質等因素對歷史的影響,並衍伸出心態史的研究。

有見於實證史學的方法論備受質疑與挑戰,研究領域僅限於政治、軍事和外交史,過於狹窄,斯特拉斯堡大學兩位教授 – 布洛克和費夫爾經過反思後,決定發展一套新史學。這套史學傾向與多個學科合作,跟地理學家、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經常交流討論。1928 年,布洛克提出創辦雜誌。翌年,《經濟社會史年鑑》正式問世。學報一反實證史學只重視政治、軍事、外交和大人物的傾向,轉為著重經濟史、社會史研究,同時提出要打破史學研究的專業和學術局限。《經濟社會史年鑑》雖然是史學期刊,卻具有鮮明的跨學科色彩,旋即成為新史學的代表。

費夫爾注重地理環境對人文的影響,曾發表著作闡釋地理環境與人類歷史緊密相連。他又探討人類行為如何改造地理環境。同時批評以政治史為中心的史學,強調歷史學必須全面兼顧,是「科學的、綜合的、比較的、全面的」。晚年他將重心轉向思想史,從經濟蛻變中觀察教會制度的發展。布洛克則致力於社會經濟結構的研究,相當欣賞涂爾幹的社會學,將其視為史學研究的工具。

布勞岱爾 (Fernand Braudel) 為年鑑學派另一代表人物。他撰寫地中海歷史,側重人文與自然景觀之間的關係,又從地中海沿岸的民族性格切入,講地理環境對人文的深遠作用。討論菲利浦二世帝國的社會結構、經濟體系時,布勞岱爾不從個別歷史人物的角度作解釋,而是把個人與事件放在大環境之中觀察。探討十五至十八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全書橫貫四百年,充分體現其著重「長時段」歷史的觀念 (布勞岱爾認為,歷史可分為短時段、中時段和長時段,歷史學家更重要的,是研究長時段的發展,而不是僅去對短時段的政治、軍事等事件作詳細研究,該從數十年的中時段的週期波動的探討中,進一步找出百年甚至數百年以上長時段中,整個文明的發展趨勢,以及延續於其中的基本社會、經濟、文化等結構)。

勒華拉杜里 (Emmanuel Le Roy Ladurie) 承接布勞岱爾的路線,卻不採「總體歷史」觀,而改用「微觀歷史」的向度,從社會史、文化史層面,研究法國南部村莊的居民。以小見大、從細沙看大世界的思維,令年鑑學派更上層樓。尤其甚者,他參考佛洛依德的理論,結合心理學治農民史。

總之,年鑑學派的治史特色如下:

(1) 跨學科研究,著重經濟史、社會史、心理史、文化史等面向。

(2) 強調人文、地理的互動。

(3) 宏觀 (在長時段、大環境中觀察歷史發展)、微觀 (以小見大,一葉知秋) 交替運用

值得一提的是,年鑑學派並非要全盤否定實證史學,它仍採用社會科學方法治史,只是覺得實證史學不足夠,予以補充,去蕪存菁。

嚴耕望先生治唐代人文地理,治中國地方行政制度史,都有著眼人文地理互動、長期性的結構的傾向,有謂其史學與年鑑學派的理念暗合,大致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