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21日 星期五

說《倚天》之二

太極拳、劍雖為張三丰自創,其拳理、劍理卻與師傅覺遠大師所授完全相契,第二十四回「太極初傳柔克剛」記太極拳要旨:

張三丰淡淡一笑,說道:「……我這套太極拳和太極劍,跟自來武學之道全然不同,講究以靜制動、後發制人……

張無忌陡然之間省悟:「這是以慢打快、以靜制動的上乘武學,想不到世間竟會有如此高明的功夫。」

張無忌自聽張三丰演說「太極拳」之後,一個多時辰中,始終在默想這套拳術的拳理,眼見阿三左拳擊到,當即使出太極拳中一招「攬雀尾」,右腳實,左腳虛,運起「擠」字訣粘連粘隨,右掌已搭住他左腕,橫勁發出……張三丰道:「用意不用力,太極圓轉,無使斷絕。當得機得勢,令對手其根自斷。一招一式,務須節節貫串,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他適才見張無忌臨敵使招,已頗得太極三味,只是他原來武功太強,拳招中稜角分明,未能體會太極拳那「圓轉不斷」之意。

至於太極劍的劍理,見以下文字:

張無忌的一柄木劍在這團寒光中畫著一個個圓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無半點渣滓,以意運劍,木劍每發一招,便似放出一條細絲,要去纏在倚天寶劍之中,這些細絲越積越多,似是積成了一團團絲綿,將倚天劍裹了起來。兩人拆到二百餘招之後,方東白的劍招漸見澀滯,手中寶劍倒似不斷的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爾一劍刺出,真力運得不足,便被木劍帶著連轉幾個圈子。

《神鵰》第四十回「華山之巔」記覺遠大師指點張君寶:

覺遠搖頭晃腦的道:「不錯,尹居士此言有理……嗯,嗯,君寶,我幫手是不幫的,但你要記得,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你記得我說,氣須鼓盪,神宜內斂,無使有缺陷處,無使有凹凸處,無使有斷續處。」

他求了幾句情,又禁不住出言指點張君寶:「君寶,經中說道:要用意不用勁。隨人而動,隨屈就伸,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

覺遠心中一凜,叫道:「尹居士,這一下你可錯了。要知道前後左右,全無定向,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啊。」

覺遠叫道:「君寶,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覺遠所說的這幾句話,確是《九陽真經》中所載拳學的精義。

「當即使出太極拳中一招『攬雀尾』,右腳實,左腳虛」不是呼應「虛實須分清楚,一處有一處虛實,處處總此一虛實」嗎?

「用意不用力,太極圓轉,無使斷絕。當得機得勢,令對手其根自斷。一招一式,務須節節貫串,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絕」不是呼應「無使有斷續處」、「用意不用勁」嗎?

「這是以慢打快、以靜制動的上乘武學」不是呼應「後發制人,先發制於人」嗎?

「我勁接彼勁,曲中求直,借力打人,須用四兩撥千斤之法」更是體現在「偶爾一劍刺出,真力運得不足,便被木劍帶著連轉幾個圈子」。

合而觀之,張三丰確實繼承,並發揚光大了覺遠大師的武學,為覺遠大師得意的弟子。

張三丰尚有一點要提,就是他的傲氣,不甘於寄人籬下,第二回「武當山頂松柏長」: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裡,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裡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歷。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我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只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只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面,但你只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

然而,張三丰始終未有依從郭襄,而決定上武當山開宗立派:

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裡:「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獃獃出神,心中翻來覆去,儘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只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麼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面,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奮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岩穴,渴飲山泉,飢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

正是因為這番求自立的精神,張三丰才能成為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