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0日 星期五

柏立基接任港督

柏立基 (Sir Robert Black) 1906 年出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時主修歷史。畢業後參加殖民地部招聘試,脫穎而出,任金文泰的私人秘書。二戰期間一度入伍,1942 年被日軍捕獲,關押於馬來亞的戰俘營。日本投降後,柏立基重新投入殖民地政府。 1952 年抵港任輔政司。

柏立基面對最棘手的難題,要算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大批難民湧港。另外,美國禁運對香港轉口貿易造成的打擊亦要注意。和歷任輔政司不同,柏立基為人沉實,富幽默感,無浮跨風氣,且有長期服務不同殖民地的經驗。葛量洪曾預言,他有朝一日會出任港督。

對於政制改革,柏立基傾向漸進改良,1952 年主張重設在戰後遭廢除的兩個市政局民選議席,1953 年又將民選議席增至四個。

1954 年   12 月,他獲任命為新加坡總督。優秀的表現獲英國政府肯定。葛量洪卸任,柏立基接任香港總督兼駐港三軍總司令。1958 1 23 日抵港履新。

葛量洪任內,香港製造業蓬勃發展,經濟穩步上揚,昔日的轉口港慢慢轉型為以製造業為主的出口港。柏立基接手,不久為香港取得「財政自主權」,以後港府無須再將其財政預算呈交倫敦審查。在制訂經濟政策時,港府也不用徵求殖民地大臣的同意。港府可以獨立自主地訂立自己的經濟政策,殖民地部只會在香港對外借貸的事務上作出干預。有謂此有助促進香港的實然 (de facto) 的自治。

郭伯偉 (Sir John Cowperthwaite) 1961 年出任財政司,任內貫徹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laissez-faire policy),除了維持低稅,還減少政府對市場的干預。這為後來「積極不干預」政策和自由市場等奠下基礎。

著名美國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佛利民 (Milton Friedman) 評價郭伯偉:

在緊接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一段時期,英國本土正向極端的社會主義政策進發,她其中一個僅餘的殖民地 - 香港 - 卻朝著極端的自由市場政策進發。出於一些官僚積習,殖民地部委派郭伯偉出任香港財政司。結果是:英國本土被社會主義勒死,但她擁有的殖民地卻演化成為展現自由市場風采的重要場地。

柏立基還創立香港工業總會,進一步推廣香港的工業發展。有見於工人基本權益欠保障,他通過法例,引入有薪假期和法定工時等措施。

毛澤東在中國大陸發動「大躍進」,實行「三面紅旗」,結果導致工業停頓,農產失收,出現大飢荒。大量難民再次湧港 (1961 年的二百五十萬急增到 1964 年初的三百萬),一方面固然為香港經濟帶來充足勞動力,但另一方面也對香港市政、住房、教育各方面造成沉重負擔

承繼葛量洪興建公屋的方針,1962 年港府推出「廉租屋計劃」,為中低收入家庭人士提供質素較徙置大廈好的住房。廉租屋由工務司署負責設計及建築,建成後由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負責管理。

鄔勵德 (Michael Wright) 1912 年生於香港,外祖父與父親都在工務局工作。他於英國考獲測量師及建築師資格,1938 年回港加入工務局,1963 年升任工務司。他在二戰時被俘,四十多人迫住在一個房間,他因此在戰俘營思考如何改善華人居住環境,成就廉租屋設計,並提倡廉租屋應有獨立廚房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