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9日 星期二

新瓶舊酒

林鄭 2017 年選特首時曾標舉三個「新」:管治新風格、政府新角色、理財新哲學。兩年過去,「與民共議,用人唯才」的管治新風格變成「與民為敵,用人唯廢」,「善用資源,投資未來,分享經濟增長成果」的理財新哲學變成「明日大嶼」的倒錢落海及申請手續繁複的派發四千蚊。「為百業拆牆鬆綁」的政府新角色亦不見得實現多少。基本上,三個「新」都是「口惠而實不至」。有了此一前科,今時今日,來個管治新風 2.0,各位還相信她會做得到嗎?

管治新風 2.0 有五項要點:

1. 聆聽更多方面、更廣泛意見,更好掌握民心、民情、民意;

2. 檢視諮詢委員會工作範圍、委任模式,吸納不同意見;

3. 審視具爭議的政策,有需要時重新與市民商量,爭取更大社會共識和支持,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

4. 願意與學生代表公開對話;

5. 集合民間力量,建立有建設性、認受性、開放平等的對話平台,解決社會上深層次矛盾。

1 是否承認政府過往有偏聽的問題,脫離主流民意?政府的主要官員未有改變,行政會議依舊是那群人,你如何做到「聆聽更多」、「更好掌握」呢?

2 主要針對青少年。現在年青抗爭者只是要你答應五大訴求,你都顧左右而言他,死都不用「撤回」,寧願用「暫緩」、「壽終正寢」一類含糊字眼。蔣麗芸罕有高質素發言,但今次說得好:「現在明明是撤回又不肯講,寧可作個新詞『壽終正寢 』,真的進退失據......『一就一,二就二』,最憎含糊不清」。試問年青人如何同你 connect?什麼重組諮詢委員會是多餘的。

3 問題大了。「有需要時」才商量,如何界定「有需要時」?誰界定?按道理,所有具爭議的政策,政府都必須先與市民商量!林鄭的講法很有問題!另外,「商量」是什麼一種方式的「商量」?找幾個親建制團體聽意見,然後叫他們開街站,收簽名扮有民意,是不是這樣?抑或只採納反對陣營中的溫和聲音,如泛民,眾志甚或更激進的就充耳不聞?要「重建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很簡單,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懲治濫權黑警吧!或者林鄭本人下台亦可!否則一個對四條人命不聞不問的特首控制著一群情緒失控的暴徒,教市民如何信任?

4 和 5 大家有印象的話,林鄭 2014 年雨革期間提出過,當時學聯與林鄭等見面後,贏得應對出色的美名,金鐘佔領區卻開始被清場。對話是假的,拖延時間謀求對策是真實。一旦被其 buy time 成功,整個抗爭運動就完了,不要中計!

儘管林鄭是在說廢話,她擺出這麼一種退讓的姿態頗值得注意,反映中共未必真正尊重、理解、支持林鄭,只是礙於面子的不得不已。面對強弩之末,更應該做的不是妥協,而是「往死裡打」,陸續有同路人重提實現雙普選的訴求,或要求美國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這樣做就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