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

遊行之後

十三萬人上街反《逃犯條例》修訂,政務司司長張建宗說些什麼?「遊行人數多寡非重點,憂慮只是因為未明白實況」。張講這番話,跟湯家驊有什麼分別?湯家驊說:「反對聲音皆為政治口號,政府不值得讓步」。

一個是政府官員,一個是行政會議成員,如此不屑民意,難怪警方刻意「報細數」,十三萬變兩萬,有網友比對二零一七年撐七警集會,人頭寥寥可數有三萬,昨日遊行人聲鼎沸僅兩萬,無他,看死你再多人遊行也不會有什麼效果,乾脆連遊行人數都予以扭曲,只有兩萬人反對,這樣香港就很太平啦。

過往政府面對大規模遊行示威,至少會裝模作樣,講句「我們已聽到市民的意見」。今次張、湯的發言,索性連戲都懶得做。林鄭今日 (4 月 29 日) 見記者,表示修例刻不容緩,冀立法會七月休會前通過。十三萬人的訴求完全被視若無睹。十三萬人可不是一個小數目啊!何解政府那麼蠻橫而無半分猶豫?歸根究底,仍是抗爭策略出問題。和平理性的遊行示威對政府威脅性太低了。

是次遊行之所以有大批市民參與,不完全因為《逃犯條例》,更多是林榮基離港赴台,加上對「佔中九子」的同情使然。

《逃犯條例》固然是惡法,但畢竟抽象。根據近幾年經驗,泛民訴諸抽象理念如抗威權、反 DQ、抗赤化、反割地兩檢來爭取支持,集會人數不升反跌,姚松炎、李卓人競選失利,主要原因亦是過份訴諸抽象的政治理念。

今次遊行前,先有林榮基出走,林榮基何許人?出售「禁書」而被中共強力部門擄走,輾轉逃回香港。他是政治犯,希望仗賴香港的「一國兩制」自保,豈知《逃犯條例》一修訂,他就馬上告別香港,赴台定居。活生生、有血有肉的政治犯因憂慮留港會被移交大陸受審,選擇離開。今日林榮基,他朝難保你和我。《逃犯條例》暗藏的可怖,藉林榮基的言語、動作顯現出來,抽象的道藉具體的人彰顯,此無疑較純粹說理更易刺激市民的情緒,繼而有所行動。

另一令大批市民參與遊行的原因是「佔中九子」入獄。細心觀察參與遊行的團體,許多是金鐘傘後組織。Viutv 訪問一參與金鐘佔領的女士如何看待戴、陳等人入獄,她覺得戴、陳等人好像是為香港人坐牢,她自己有參與,卻無需失去自由,她覺得有所愧疚。她希望盡自己一分責任,做戴、陳等人希望支持者做的事。這位女士的心態,相信也是大部份遊行參與者的心態。同情「九子」遭遇,認為判決不公,希望做些事,所以站出來。

問題是:香港人是善忘的,當林榮基的驚恐顫慄影象慢慢淡去,戴、陳等人入獄已一段時間,無法掀動人民的同情,單靠反這反那組織和平理性的遊行示威集會,尚有多少人會參與,頗值得疑問。還有,一而再再而三發言、分享、嗌口號、散水,市民不是傻的,一直看不見絲毫成效,還會繼續嗎?對,正確理念要堅持,但完全改變不到局面,局面甚至會越來越惡化,出來幹什麼?

泛民、支持泛民的學者和評論人明顯看不到是次遊行有大量市民參與是偶發事件,香港人歸隊?只此一次,下不為例。據聞黃之鋒還在遊行期間向現場警員問:「你睇咗《復仇者聯盟》未?」且進行「劇透」,領袖質素如此低,有群眾支持而不知如何運用,都算可悲。

由於抗爭策略問題得不到解決,林鄭等人可以囂張跋扈。

不過,自由黨鍾國斌、實政圓桌田北辰乃至何柱國旗下的星島新聞集團,清一色促請政府暫緩修例。2003 年政府撤回廿三條草案,主要因為自由黨倒戈。堡壘從內部攻破,建制派 (特別是代表商界的) 如果和泛民針對著同一目標,政府未必感受不到壓力,稍減氣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