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0日 星期三

列寧返國

史托里賓 (Pyotr Stolypin) 將土地從地主手中交給農民,這相當於「耕者有其田」,屬中間偏左的政策,既不全盤廢除私有制,又可收窄貧富差距,緩和農民、地主之間的矛盾。農民在自己土地上耕種,得享全部勞動成果,生產意欲容易上升,糧食產量大幅增加。

建立忠君與保守的富農階級、僅容許富人和貴族有杜馬選舉權、對革命分子趕盡殺絕,俱有助俄國恢復秩序,維持穩定。可惜史托里賓 1911 年遭槍殺,自此,俄國再走不到漸進改良的道路。

1914 年,尼古拉二世帶領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加入協約國 (成員有英國、法國) 陣營。由於戰況不利、糧食困難等,激起人民不滿。1917 年,德皇威廉二世私底下協助列寧 (Vladimir Lenin) 返國,好讓其發動革命,使俄國退出戰爭。3 月,聖彼得堡市民發起反飢餓遊行,二月革命展開。

列寧出身於富裕的中產家庭,兄長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 (Aleksandr Ulyanov) 是激進組織「人民意志」成員。1887 年,亞歷山大・烏里揚諾夫暗殺亞歷山大三世未遂,被處以絞刑,列寧因而轉投革命,積極參與反對沙皇專制制度的抗爭,更對馬克思主義感興趣,尤其是階級鬥爭推動著社會發展的觀點。

列寧將《共產黨宣言》翻譯成俄語,並閱讀俄國馬克思主義者格奧爾基・普列漢諾夫 (Georgi Plekhanov) 的著作。格奧爾基・普列漢諾夫認為,俄國要從封建制度過渡至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必須憑藉無產階級或都市工人階級才能實現,並非仰賴農民階級。列寧對此觀點深表贊同,卻和「人民意志」「農民階級組建農民公社,以越過資本主義、建立社會主義」的立場迥異。

1893 年,列寧搬往聖彼德堡,擔任馬克思主義革命組織的高級幹部。該組織受「德國社會民主黨」(1863 年,「全德意志工人聯合會」創立。1869 年,「德意志社會民主工黨」創立。在馬克思調和下,兩黨合併整合成為「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1890 年,「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改名為「德國社會民主黨」) 影響,也同樣自稱為「社會民主黨」。列寧公開宣揚馬克思主義,並鼓勵在各工業重鎮建立革命組織。1897 年,他因煽動叛亂被逮捕,遭流放。

列寧逐漸從事理論建構與書寫的工作。他研究 1871 年的巴黎公社,覺得這是無產階級政府的雛型。他又注意到俄國工商業迅速發展,將導致大量農民移往城市,形成無產階級。只要無產階級發展出階級意識,必定會採取暴力革命的形式推翻沙皇專制制度、貴族政治和資產階級,建立朝向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

1900 年,流亡結束,列寧開始籌集資金辦《火星報》( 俄文 Iskra ,英文譯 Spark,「俄國社會民主工黨」 Russian Social Democratic Labour Party 的機關報)。1902 年,他發表《怎麼辦?》(What Is To Be Done? ),主張需要先鋒黨 (vanguard party) 領導無產階級發起革命。不久,他結識托洛斯基 (Leon Trotsky)。

1903 年 7 月,列寧在「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中,和尤里・馬爾托夫 (Julius Martov) 的支持者出現意見分歧。後者堅持政黨成員能夠表達對於政黨領導階層的個人想法,列寧反對,強調黨員必須服從黨的統一、強力的領導。列寧支持者佔大多數,被稱為「布爾什維克」(Bolsheviks);馬爾托夫支持者屬少數,被稱為「孟雪維克」(Mensheviks)。

「孟雪維克」重視意見自由,容許一切願意入黨的人加入,不需高度集中化組織化,其實比較合符人性,比較文明。然而,列寧一心一意建立革命先鋒黨,革命先鋒黨不是一般意義下的政黨,「孟雪維克」的看法未免太容易令黨為敵對勢力所滲透、顛覆。

「布爾什維克」和「孟雪維克」分裂,「布爾什維克」指責「孟雪維克」是「缺乏紀律的機會主義者和改良主義者」,「孟雪維克」則指控列寧是專制獨裁統治者。列寧未幾辭去《火星報》編輯部的職務,創辦《前進報》。

「血腥星期日」發生,列寧鼓勵「布爾什維克」發動暴力革命。此時,他已使用「武裝起義」、「大恐怖」、「沒收士紳土地」等口號,遭「孟雪維克」極力指責。1905 年 8 月,列寧出版《社會民主黨在民主革命中的兩種策略》(Two Tactics of Social Democracy in the Democratic Revolution),預言:自由派資產階級將滿足於君主立憲制的過渡階段,因而背叛革命。無產階級必須與農民階級建立聯盟,以推翻沙皇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和農民的革命民主專政」。換言之,他對尼古拉二世的讓步、沙俄政府釋出善意,全不接受。

《十月宣言》頒佈,以史托里賓為首的政府施行一系列改革。列寧卻不斷招納新血,力主暴力升級。「布爾什維克」展開犯罪行動,包括:搶劫郵局、銀行、鐵路車站等。最著名是 1907 年 6 月史太林 (Joseph Stalin) 帶領人馬搶劫喬治亞梯弗里斯 (Tiflis) 的國家銀行分行。

1908 年起,「布爾什維克」內部分裂。列寧因不滿亞歷山大・波格丹諾夫 (Alexander Bogdanov) 部份觀點,指斥後者背離馬克思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動派。1913 年 1 月,列寧與史太林會面。1914 年一戰前夕,列寧搬到中立國瑞士居住。

馬克思講「無產階級專政」,「無產階級專政」不過是從資本主義社會邁向共產主義社會的過渡階段而已,終極目標是建立一個無階級的新社會。至於先鋒黨以領導無產階級發起革命,更是馬克思從未提及,乃列寧首創。

設立先鋒黨去領導,革命時期無可厚非,問題是:當新政權建立,先鋒黨握有權力,還願意和無產者平起平坐嗎?願意自行解散以實現真正的無產階級專政嗎?列寧理論上的僭建,正是造就喬治・奧威爾 (George Orwell)《動物農莊》所說:「所有的動物都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的荒誕局面。

另外,規定黨員必須服從黨的領導,不得對黨的領導層有異議,這完全是專制獨裁,「孟雪維克」的批評是對的。汲汲於暴力革命,不惜到處搶劫犯罪,此乃社會之破壞者、秩序之摧毀者。敢問一專制獨裁、有破壞無建設的所謂「革命」政團,有能力帶給人民幸福嗎?可令人民有更好的生活嗎?史托里賓幾個月內絞死數千革命分子,不是兇殘,而是為國家、為國民的前途著想。

威廉二世安排列寧返國,等於為俄國引爆一枚致命炸彈。俄國果然退出一戰,威廉二世如願以償。可是,蘇聯建立,隨即掀起內戰、權鬥、史太林的獨裁恐怖統治,導致大量俄國人不正常死亡,史托里賓所締造的輝煌經濟成就全被毀於一旦。威廉二世及德意志帝國,百死不足以贖其罪!

德意志統一,受法國大革命及拿破崙戰爭刺激。列寧的極端思想,源於馬克思主義和巴黎公社,兩者都來自法國。一戰後,德意志帝國輾轉變成納粹德國,俄國變成赤色蘇聯。大陸 (指歐洲大陸) 文化 (有別於英美型的海洋文化,英美型文化強調個人基本自由、憲政民主、人權法治,反對民族主義、集體主義、平均主義) 當真害人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