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18日 星期一

尼古拉二世面對的問題

亞歷山大三世 1894 年逝世,兒子尼古拉二世繼位。尼古拉二世所接手的俄國,基本上是一個爛攤子。

I. 農民與地主的矛盾

尼古拉二世急需處理祖父解放農奴所造成的後遺症。

亞歷山大二世原本安排被解放的農奴可以從地主手中購買土地。可是,農民收入很小。他們既不能購買所需的食物,也不能償還欠政府的債 (政府以有償債券的方式代農民支付購地的費用,農民必須四十九年內還清本息)。農民飢寒交迫,出外尋找工作,稍遇不順利,滿腔絕望化成憤恨,遂有搶劫地主家園,大規模破壞其財產的暴力行動。

儘管政府設立委員會調查成因,明智而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始終無人提出。

II. 勞工問題

亞歷山大三世奉行保守、專制路線,反對政治改革,鐵腕治國。然而,社會上,資本主義迅速發展,俄國趕緊追上西歐工業化步伐,致使資本家、工人次第出現。

十九世紀九十年代,在財政部長謝爾蓋・維特 (Sergei Witte) 領導下,俄國加快工業化,政策包括:政府大量投資鐵路建設及營運、私營工業家獲補貼、徵收高關稅以保護俄國本土工業 (特別是重工業) 等。

工業化的成功,導致越來越多人成為工人。不過,工人待遇並未受到充分保障。工人每天工作十一小時、工廠不安全、工作失誤或缺席往往要承受任意和過度的罰款......偏偏他們被禁止組織工會及罷工。抑鬱難平,令工人思想變得激進,他們於是參與非法罷工和抗議表達訴求。

III. 被壓迫民族的反抗

俄國是多民族帝國。非俄羅斯人及其文化雖被包容,但不一定受到尊重。以住在俄國的猶太人為例,他們長期過著悲慘和受限制的生活,不准在城鎮以外定居或獲得土地,不准從事法律職業,沒有選舉市政委員的投票權,不准在海軍或衛隊任職......不公平的對待令猶太人越來越不滿。特別當亞歷山大三世加劇推行「俄羅斯化」,打算從文化上滅絕他們,他們的怨恨達至鼎峰,成為俄國一大隱憂。

波蘭 1863 年的起義亦對俄國構成威脅。自此,俄國對西部邊境嚴加關注,一方面加強當地的俄羅斯化,一方面避免德國利用反俄勢力對俄國不利。

IV. 學生的激進思想

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並對俄國法律和行政結構進行根本性改革。這些改革令大學生對國家前途充滿希望。他又解除了許多對大學的限制,加上大學數目增加,報紙、期刊、公共講座、專業協會等組織蓬勃發展,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逐漸覺得發表屬於自己的意見是他們的基本權利。

1861 年政府禁止學生成立組織,導致俄國首次出現學生示威。學生強調自己有特殊責任和使命,必須積極參與政治,將自由擴展至社會,尤其令他們時常與政府發生衝突。他們抵制考試、發起騷亂、安排遊行聲援罷工工人和政治犯、遞交請願書、撰寫反政府宣傳......政府加強古典語言及數學教育,兼把滋事學生驅逐、流放,學生的反抗意識卻越燒越旺。

問題盤根錯節,複雜難解,加上對日本戰爭失敗,「血腥星期日」軍隊屠殺示威工人,1905 年革命終於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