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趙參魯事件

明代自太祖廢相後,政歸六部,一律向皇帝負責。太祖不勝文書工作之繁重,設內閣大學士,充當秘書。成祖以後,大學士得以預聞政務,給予意見,類似顧問。宣宗時,大學士往往將自己的建議寫於一小紙條上 (小票墨書),貼於奏疏的表面,上呈以供皇帝參考,所謂「票擬」。皇帝倘若採納,即會用朱砂筆 (紅筆) 在奏章上作出批示,叫做「批紅」。

英宗年幼即位,太皇太后張氏與三楊 (楊士奇、楊榮、楊溥) 共同主理朝政。三楊的見解幾乎全被採用,自此,內閣首輔 (大學士中居首者) 雖無宰相之名,但有宰相之實。其得到皇帝寵信,職權與歷朝宰相無異。嚴嵩即以內閣首輔身份得到世宗重用,權傾朝野。

然而,亦自成祖開始,宦官獲得君主信任 (太祖曾立「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鐵牌於宮門外,成祖違逆祖訓,可能和「靖難之變」期間宦官告知他應天府虛實有關)。宣宗於宮中設內書堂,教宦官讀書識字,宦官粗通文墨,等於具有干政的能力。皇帝承受不了過多的政務,假借親信宦官之手代為「批紅」,負責「批紅」的宦官稱司禮監。內閣首輔「小票墨書」待「批紅」才能成事,如是,司禮監凌駕於內閣首輔之上,而為內閣首輔巴結、討好的對象。

張居正勾結司禮監馮保以柄政,馮保需要管理宦官與宮內事務,問題來了,假如有個別宦官違規犯法,張居正能否制裁他?

有一南京的小宦官醉酒鬧事,出言侮辱給事中 (監察官),輿論要求朝廷追究懲治,張居正竟把言辭最激越者 - 趙參魯貶出京師以取悅馮保,再慢慢勸馮保裁抑黨羽,不敢直接、正面予以制裁。

南京小奄醉辱給事中,言者請究治。居正謫其尤激者趙參魯於外以悅保,而徐說保裁抑其黨,毋與六部事。

馮保加強對黨羽們的監視,不時安排錦衣衛暗中刺探。黨羽們忿忿不平,怨恨居正之餘,內心也不依附馮保。

其奉使者,時令緹騎陰詗之。其黨以是怨居正,而心不附保。

馮保之所以值得勾結,乃因為他是皇帝身邊的親信宦官。然而,馮保不能久居司禮監的位置,當他下來而另一宦官得寵,張居正欲保持既得權位,至少不能得罪過該名新人。換言之,張居正不應僅討好馮保,而應盡量和各宦官維持一種友好的關係,這是最妥當的。奈何馮保的做法失當,使其黨羽都「怨恨居正」,此對張居正日後在政壇無疑不利。

另外,不去處理製造問題的人,卻去把指出問題的人趕出京,此既有違公義,也扼殺民眾發表意見的自由。後來他的門生傅應禎也看不過眼,上奏曰:「近則趙參魯糾中涓而謫為典史......臣請擢參魯京職......為人臣進言者勸。」張居正在「趙參魯事件」可謂名聲、人脈關係兩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