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寇準罷相 (上)

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人,年少時豪邁有英氣,通《春秋》三傳,十九歲中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

寇準在官場步步高陞。有一次,寇準在殿內奏事,激怒太宗。太宗想離開,寇準竟拉著太宗的衣衫,迫令坐下,直至太宗對有關事項下決定為止。這件事令太宗對寇準留下深刻印象,曰:「朕得寇準,猶文皇之得魏徵也。」

淳化二年 (公元 991 年) 春天,發生大旱,太宗召近臣問時政得失,群臣多以為是天數所致,獨寇準不以為然,說:「《洪範》天人之際,應若影響,大旱之證,蓋刑有所不平也。」太宗聽了十分生氣,馬上起駕回宮。沒多久,他召寇準詢問刑罰不公的情況,寇準回答:「祖吉和王淮都犯法受賄。祖吉受賄較少遭殺頭,王淮因身份特殊 - 參政王沔的弟弟,收受錢財千萬,僅受杖刑,還可官復原職,何來公平?」太宗事後嚴厲斥責王沔,並知寇準是一值得信用的人才,寇準官拜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同知院事。

可惜寇準與知樞密院事張遜不咬弦,二人多次在太宗面前互相爭拗,太宗把心一橫,貶謫張遜,將寇準外調青州。

太宗畢竟愛才,反覆問身邊左右:「寇準在青州樂乎?」左右揣測聖上有意重新召用寇準,遂對曰:「陛下思準不少忘,聞準日縱酒,未知亦念陛下乎?」太宗未幾用寇準為參知政事,寇準得以重返中央權力核心。

時值太宗受立儲之事困擾,問寇準:「朕諸子孰可以付神器者?」準初時不敢亂說話:「陛下為天下擇君,謀及婦人、中官,不可也;謀及近臣,不可也;唯陛下擇所以副天下望者。」直到太宗屏左右曰:「襄王可乎?」寇準方吐露心聲:「知子莫若父,聖慮既以為可,願即決定。」真宗能夠即皇帝位,寇準功勞很大。

真宗對寇準非常信任,「久欲相準,患其剛直難獨任」。適逢契丹大舉南侵,畢士安「寇準兼資忠義,善斷大事,臣所不如」、「準忘身殉國,秉道嫉邪,故不為流俗所喜。今中國之民雖蒙休德涵養,而北戎跳梁,為邊境患,若準者正宜用」,卒之使真宗以寇準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即正宰相,參知政事為副相)。

王欽若、陳堯叟力勸真宗遷都以避鋒頭,寇準力排眾議,曰:「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誅也。」支持真宗親征,赴澶州前線。真宗「盡以軍事委準,準承制專決,號令明肅,士卒喜悅」。

真宗派曹利用到遼營議和,在給予多少歲幣一節,真宗說:「百萬以下皆可許也。」寇準卻叮囑利用:「雖有敕,汝所許毋過三十萬,過三十萬,吾斬汝矣。」利用果然用三十萬締結「澶淵之盟」,河北罷兵,宋無需承受沉重經濟負擔便可和遼國修好,此乃寇準又一大貢獻。

[主要參考資料]

1. 脫脫等,《宋史》。

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