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澶淵之盟 (上)

景德元年 (公元 1004 年) 九月,遼聖宗與蕭太后大舉南下,以統軍使蘭陵郡王蕭撻凜、奚六部大王蕭觀音奴為先鋒。魏能、石普率兵抵禦,取得勝利。遼軍轉攻北平寨,為田敏所拒。向東逼近保州,攻城不克。蕭撻凜未幾攻遂城,擒守將王先知。接著,遼軍合圍定州。王超等列陣於唐河,按兵不出戰,致使遼軍聲勢熾烈。

遼軍深入中原,全國震駭,真宗召群臣問應對方略。參知政事王欽若,江南人,密請真宗遷都金陵。簽署樞密院事陳堯叟,四川人,請真宗遷都成都 (王、陳俱借國難謀取一己私利,非忠臣)。真宗問寇準意見,寇準說:「誰為陛下畫此策者,罪可斬也!今天子神武,將帥和協,若車駕親征,敵自當遁去。不然,則出奇以撓其謀,堅守以老其眾,勞逸之勢,我得勝算矣。奈何欲委棄宗社,遠之楚、蜀邪?」反對遷都,力主真宗親征。真宗最後採納寇準建議。

在「望都之戰」被俘的王繼忠,經常於遼國倡議宋遼和好。適逢蕭太后有厭戰之意,雖大舉深入,但亦接受繼忠所講。於是,派遣四名小軍官,手持信箭,以王繼忠的名義見莫州部署石普,同時將一封密奏交給石普,請他直接送往汴京。真宗看畢密奏 (密奏:「臣嘗念昔歲面辭,親奉德音,唯以息民止戈為事。況北朝欽聞聖德,願修舊好,必冀睿慈,俯從愚瞽!」),異常歡喜。然而,沒多久,他就疑心:「此奏雖至,要未可信。」畢士安解釋:「契丹兵鋒屢挫,恥於自退,故因繼忠以請,諒亦非妄。」真宗未能釋疑:「卿等但知其一,未知其二。彼以無成請盟,然得請之後,必有邀求。若屈己安民,特遣使命,遺之貨財,斯可也。所慮者,關南之地曾屬彼方,以是為辭,則必須絕議,朕當治兵誓眾,躬行討擊耳。」

真宗認為,用財貨換和平無問題。可是,若遼要取回「關南之地」(瀛、莫二州,周世宗北征時取得),此乃萬萬不可,寧願「治兵誓眾,躬行討擊」。

繼忠希望真宗派使者北上,真宗沒有答允。

和談未成,劍拔弩張,在所難免。真宗對周瑩、杜彥鈞、綦政敏、葛霸、王隱、孫全照委以重任,其中全照言:「若契丹南逼魏城,但得騎兵千百,必能設奇取勝。」真宗欣賞他忠義果敢,囑咐周瑩:「若全照欲擊敵,即分兵給之。」

真宗又下令讓河北南部民眾躲入城寨,以避開遼軍侵擾。

遼軍進攻草城川,高繼勳領兵前來救援。他對賈宗說:「敵眾而陣不整,將不才也。我兵雖少,可以奇取勝。先設伏山下,戰合,必南去,爾起乘之,當大潰。」雙方交戰,遼軍趕到寒光嶺,宋軍伏兵大起,遼軍果然潰敗,「自相蹂躪者萬餘人,獲馬牛橐駝甚眾」。

十月,韓守英、張志上報,稱宋軍在朔州大破遼軍,殺戮甚眾。

遼軍不分晝夜攻瀛州,知州李延渥率領州城內的士兵及壯丁,夥同貝、冀巡檢史普的部隊一起負隅頑抗,「逾十數日,多所殺傷」。蕭太后親自擊鼓振奮士氣,遼軍猛烈急攻,瀛洲城牆被箭射得像刺蝟般,遼軍陣亡三萬餘人,傷者比死者多出一倍,卻始終無法攻克瀛州,全軍撤退。

[主要參考資料]

1. 畢沅,《續資治通鑑》。

2.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