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5日 星期四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

「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是明代泰州學派思想家李贄 (號卓吾)《焚書》的名言。

李贄祖先是泉州巨賈,信奉伊斯蘭教並娶忽魯模斯 (今伊朗的阿巴斯港) 的女子為妻。李贄年幼隨父親讀書、習禮儀,卻天性倔強,善於獨立思考,具強烈的反傳統意識。嘉靖年間,他出仕為官,一度鑽研王陽明心學 (為羅近溪學生) 和佛學。到了萬曆,他棄官為僧 (有剃髮,但沒受戒,也不參加僧眾的誦經祈禱),從事讀書著述講學,先後撰《焚書》、《藏書》、《童心說》等。晚年遭神宗以「敢倡亂道,惑世誣民」逮捕下獄,著作付之一炬,未幾鬱鬱而終。

「人倫」,根據《孟子》,是指「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即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物理」,非西方 physics,而是指萬物各自稟受的賴以創生的原理,以仁義禮智為內涵。

「穿衣吃飯」固然能夠彰顯「人倫物理」(如吃飯時先叫人、天凍叮囑長輩幼小穿衣),但它亦可以破壞「人倫物理」(如兒子只留剩菜殘羹給父母、妻子為買最新衣服跟丈夫爭吵)。「人倫物理」無法離開「穿衣吃飯」,但「穿衣吃飯」不即是「人倫物理」。

李贄把兩者混同,變相合理化一切欲望滿足。泰州學派後來發展到「以赤手搏龍蛇」、「復非名教之所能羈絡」,「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有一定誤導作用。

儘管李贄此言確實令王學更親切、更貼近日常生活 (和禪宗「運水搬柴,無非妙道」有異曲同工之妙),王學從此走上放縱情欲一途,這是不容掩埋的。

東林黨人顧憲成說:「李卓吾大抵是人之非,非人之是,又以成敗為是非而已。學術到此,真是塗炭,惟有仰屋竊嘆而已!如何如何!」台灣作家李敖則說:「人物中我偏好『性格巨星』式......像李贄......我喜歡他們的鋒利和那股表現鋒利的激情。」

毀譽參半,似乎是對李贄的蓋棺論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