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30日 星期六

太祖征北漢

劉鈞死後,宋太祖恢復對北漢採取軍事行動。劉繼恩派劉繼業 (即「楊家將」中的楊業,為人忠烈,屢立戰功,有「楊無敵」之稱)、馬峯等領軍控制團柏谷,馬峯至銅鍋河,被何繼筠 (李繼勳前鋒將領) 擊破,斬首三千餘級。宋軍遂奪汾河橋,兵臨太原城下,焚延夏門。

劉繼恩不久被殺,劉繼元 (薛釗自殺後,繼恩母親改嫁何氏生繼元,繼元乃繼恩同母異父之弟) 即位,鑑於情勢危急,他在開寶元年 (公元 968 年) 十一月向契丹乞師,契丹遣耶律撻烈率兵馬救援。宋太祖向繼元招降,約定授予平盧節度使,別賜詔書給郭無爲,許諾授予邢州節度使。無為心動 (從他放過北宋間諜惠璘可知),勸繼元接受,繼元拒絕。李繼勳等聞契丹兵至,引兵南返,北漢大掠晉、絳二州 (此見宋軍不敢正面和契丹為敵)。

外部壓力稍為舒緩,內部即生變亂。劉繼元懷疑妻子段氏被劉鈞的皇后郭氏所殺,「遣其嬖臣范超執而縊殺之」。他又聽信小人讒言,將劉崇最有賢德的兒子劉鎬、劉鐃、劉錫幽禁,未幾將其殺害。

開寶二年 (公元 969 年) 三月,宋太祖決定御駕親征 (魏仁浦勸以「欲速則不達,惟陛下重之。」太祖未有理會) ,命李繼勳等領兵先赴太原,以趙光義留守東京,自己則親自率領部隊從汴京出發。抵達太原,太祖安排「繼勳軍於南,趙贊軍於西,曹彬軍於北,党進軍於東」,北漢劉繼業施以突襲,戰敗而遁。太祖用水淹戰術,「壅 (挖開) 汾、晉二水以灌 (太原) 城」,致使城內人民大為恐慌。郭無爲勸劉繼元出降,繼元不從。

由郭無為痛哭曰:「奈何以空城抗宋百萬之師乎?」,可見北漢難敵宋軍。契丹派兵救援,遭何繼筠、韓重贇打敗 (「夏四月,契丹復救北漢,帝度其必由鎮、定救太原,使韓重贇倍道兼行赴之。又聞其分道,一自石嶺關入,召何繼筠逆擊,授以方略。繼筠遇契丹兵於陽曲,大敗之,斬首千餘級。重贇亦先陣於嘉山,契丹兵自定州西入,見旗幟,大駭欲遁,重贇急擊,大破之,擒其首領三十餘人」)。憲州判官史昭文、嵐州刺史趙文度相繼投降。

根據畢沅記載:「是月,北漢主決城下水,注之台駘澤,水已落而城多摧圮。遼使者韓知范猶在太原,歎曰:『宋師之引水浸城也,知其一而不知其二。若知先浸而後涸,則並人無類矣。』」宋軍似乎對水淹戰術不了解,未能成功用水攻克城防。

加上李懷忠、趙廷翰猛攻太原城不利,以及「帝師 (太祖部隊) 頓 (屯駐) 於甘草地,會暑雨 (適逢暑天多雨),軍士多疾 (患有疾病)」,太祖於是聽從李光贊和趙普的意見,班師回朝,下令「分兵屯鎮、潞,徙北漢民萬餘戶於山東、河南」。

宋軍倉促撤退,遺下許多軍用物資和糧食,北漢「得粟三萬,茶、絹各數萬,喪敗之餘,賴此少濟 (些微救助)」。

開寶九年 (公元 976 年) 八月,太祖令党進、潘美、楊光美、牛思進、米文義兵分五路攻太原,又遣郭進等分攻忻、代、汾、沁、遼、石等州。諸將逢戰必勝,將抵太原城,劉繼元「急求救於契丹」,宋軍退兵。

宋軍之所以退兵,原來和趙普有關。趙普向太祖建議:「太原當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則二邊之患我獨當之。不如姑俟削平諸國,則彈丸黑子之地將安逃乎!」主張用北漢太原城做緩衝區,抵擋來自西、北兩面夾擊,讓宋軍安心討平南方各國,太祖認同,故退兵。

[主要參考資料]

1. 陳邦瞻,《宋史紀事本末》。

2. 畢沅,《續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