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 星期六

禁煙與節流

禁止販賣鴉片、節省政府開支乃貝璐兩大政績。

禁售鴉片

1931 年,貝璐開始立法禁售鴉片,這與英國工黨政府上台,結合反鴉片聯盟,向港府施壓有關。

除了吊銷鴉片專賣牌照,港府還不准市民私藏和吸食鴉片。當時,大陸軍閥為了籌集經費,往往迫令農民改種鴉片,中國早已成為鴉片主要來源地。貝璐特別成立緝私隊,嚴厲打擊鴉片走私,變相損害中國既得利益。

和禁娼一樣,禁售鴉片並不成功。市面私煙流通不絕,有許多非法煙館。不少人因吸食 / 販賣鴉片而被定罪,致使監獄過度擠迫。尤其甚者,警察乘機貪污受賄,港府的財政收入亦遭到沉重打擊 (鴉片專賣是港府財政來源之一),被迫透過增加遺產稅、成藥稅、娛樂稅以填補赤字 (1936 年,鴉片收益方減至港府總收入百分之一)。

鴉片販賣要到二戰結束後才逐漸式微。不過,取而代之的,是可卡因、海洛英一類新興毒品。

節省開支

1929 年,美國華爾街爆發股災,導致全球經濟大恐慌。香港初時尚能置身事外,但隨著 1931 年國際白銀市場崩潰,白銀價格急跌,導致奉行銀本位的港元大幅貶值 (由二十年代每 1 港元可兌換 3 仙令,轉變成每 1 港元只可兌換小於 1 仙令。換言之,要兌換 1 英鎊,即 20 仙令,需多於 20 港元)。

經濟不景氣迫使貝璐設法緊縮開支。他在 1932 年設立了一個節約委員會 (Retrenchment Commission),主張引入更多華人公務員,取代薪酬相對較高的外籍公務員。市政及衛生部門率先執行有關建議,華籍護士因而可以到公立醫院工作。另外,他下調公務員薪酬,且於 1934 年發行 2,000 萬元公債,用在地方建設上,以收刺激就業之效 (凱恩斯認為,發行公債有助刺激經濟增長,擴大就業。貝璐有類近想法,可見香港昔日非鐵板一塊死守「小政府,大市場」)。

經過貝璐一番應對,儘管港元貶值,香港經濟始終未跌入谷底。殖民地競爭力甚至有所增強,貿易額持續上升,港府財政收入穩步上揚,首次逼近 3,000 萬港元的水平。

結語

英國工黨希望香港杜絕娼妓賣淫、鴉片販賣,原意雖善 (推動社會進步,變得更人道、更健康),但偉大崇高的理想要成為現實,畢竟需要客觀環境配合,不能靠強力夾硬來。

貝璐溫順少頂撞,對倫敦言聽計從,偏偏倫敦決意硬推,不停施壓,卒之弄巧反拙,在街上的流鶯越來越多,非法私煙成行成市。設想由保守黨執政,奉行保守主義,批准港府根據香港實際情況著量執行,效果怎會如斯壞 (此反映香港繁榮進步,不是仗賴激進的進步和徹底的顛覆,而是傾向採取比較穩妥的方式實現緩慢的改變)?

又中華愛國史觀常指責「英人販賣鴉片毒害華人」、「英人歧視壓迫華人」、「英殖統治是恥辱」。觀乎鴉片從中國大陸走私運入、華人能夠躋身公務員行列、港府避免香港經濟受大恐慌拖累,事實真相豈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