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 星期六

二戰前香港最偉大的總督

1929 年,海峽殖民地總督克利福爵士突然因病提早退休,殖民地部安排金文泰接替,1930 年 2 月 1 日,金不情願地離開香港,結束其只有四年多但大受好評的任期,2 月 5 日抵達新加坡履新。

離別在即,多名華人代表上書英國政府希望挽留金文泰,可惜未獲接納。金留下「離開使得我們一直很愉快的香港是十分痛苦的事情……我寧願快樂地留在這裡,不想去其他地方」,迄今讀來仍令人動容。

綜觀金文泰的作為,他無疑與第五任港督羅便臣比肩,對香港發展有極大貢獻。

羅便臣上任,正值高和爾醜聞鬧得沸沸揚揚、法院和警隊長期無理欺壓華人,他立即作出處理、肅清,成功消弭管治危機。金文泰抵港,適逢「省港大罷工」進行得如火如荼,他運用靈活外交手腕緩和矛盾,平定亂事,卻不得失廣州政府,跟羅一脈相承,皆致力維持香港和平穩定。

羅便臣提倡「官學生計劃」,規定官學生要到廣州受訓兩年,學習當地語言與文化、「四書」和《三字經》;且成立中央書院,培養「與外國強權協力的港式愛國主義」(主張引入英國民權思想、自由貿易、工業主義、立憲政治以令中國強大)。金文泰主張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請來前清太史賴際熙、區大典等翰林教授經史之學,抗拒五四「打倒孔家店」、推崇白話文的激進思潮;並創辦官立漢文中學,為「保存國粹以挽救中國的港式愛國主義」推波助瀾。

羅便臣用心把九龍半島界限街以南地段發展為商業及居住用地,香港邊界得以順利向北拓展。金文泰用友善態度認真看待新界鄉民訴求,廢除不合理的補地價政策,同時改組「新界農工商業研究總會」為鄉議局,賦予鄉紳更多管理地方事務的權力,香港邊界進一步延伸至深圳河。

香港有自己的貨幣、郵政,始於羅便臣。香港有自己的機場、空軍基地,始於金文泰。因應市民缺乏食水,夜行欠方便,羅便臣下令興建薄扶林水塘,授權英國企業家威廉‧格倫成立「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為維多利亞城提供煤氣照明服務。因應民間 (主要是教會團體及接受西式教育的華人精英) 反蓄婢呼聲熾烈,金文泰勒令所有「妹仔」必須在 1930 年 5 月 31 日前接受登記,且嚴禁再販賣「妹仔」。城門水塘擴建、九龍醫院和瑪麗醫院落成,亦照顧到市民的食水及醫療需求。

政制發展上,羅便臣改組立法局 (有三個非官守議席可由獨立人士出任),金文泰薦周壽臣入行政局、用曹善允及布力架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民意越來越受港府重視。

結合羅便臣奠定香港轉口港地位,金文泰奠定香港本土華人工業的基礎,謂二人是「二戰前香港最偉大的總督」,實無半點誇張 (有趣的是,金文泰官學生出身,與羅便臣有著巧妙的淵源)。

1934 年 6 月,金文泰以健康理由提早退休,由海峽殖民地輔政司郝德傑 (後來成為第 19 任港督) 署任海峽殖民地總督。退休後的金定居英國,從事寫作和學術研究,1947 年 4 月 5 日因心臟衰竭逝世,終年 71 歲。

順帶一提,金文泰在香港邂逅夫人佩內洛普‧露絲‧科博德‧艾爾斯 (Penelope Rose Cobbold Eyres),二人在香港成婚。金夫人一直對丈夫工作給予全力支持。夫婦倆常四處遊歷,新界地區不少山徑都是最先由他們開辟而來。金督馳馬徑和金夫人馳馬徑,相傳便是他們在港島經常騎馬郊遊的山徑。

清代文學家招子庸《解心粵謳》,金文泰將之翻譯成英文 Cantonese Love Songs (《廣東話情歌》),出版成書,首次把《粵謳》介紹到英語世界。他又熱愛漢學,是皇家亞洲學會成員,且擅寫書法,屯門通往青山禪院的路上,豎立了一道香海名山牌樓,牌樓上「香海名山」四個大字即出自金文泰手筆。

金還著有 The Chinese in British Guiana (《英屬圭亞那華人》) 及 A Constitutional History of British Guiana (《英屬圭亞那憲制史》),被印度詩人泰戈爾譽為「我在東方遇過最有修養的歐洲人」。

[主要參考資料]

1. 韋爾許 (Frank Welsh),《香港史 - 從鴉片戰爭到殖民終結》。

2.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3. Russell Spurr,《Excellency: The Governors of Hong Kong》。

4. 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5. 余杰,<金文泰 - 深受港人愛戴的「使君」>,收錄於《1927:民國之死》。

6. Airlie, Shiona M.,<Clementi, Sir Cecil (1875 - 1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