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1日 星期三

契丹退兵

晉出帝石重貴被耶律德光封為「負義侯」,置於黃龍府。黃龍府位於今東北三省境內,屬苦寒之地。德光聞知出帝母親李太后曾勸兒子勿與契丹為敵,可惜出帝不聽,格外開恩批准她毋須北上,李太后以「母不隨子,欲何所歸」拒絕。

離汴在即,出帝一家被遷至封禪寺。雨雪不斷,外面無人提供衣食,竟致「上下凍餒」。李太后遣人問寺內僧人:「吾嘗於此飯僧數萬,今日獨無一人相念邪。」僧人答得妙:「虜意難測,不敢獻食」。沒辦法,昔日君主淪為階下囚,「急難何曾見一人」的困窘,在所難免。

德光聽從趙延壽、張礪建議,起用李崧和馮道,待大局已定,又賜詔書給後晉原來管轄的地方兵鎮,要求他們向契丹稱臣。有一彰義節度使史匡威,據涇州,拒不受命。另外,雄武節度使何重建亦斬契丹使者,以秦、成、階三州降蜀。

出帝 (包括李太后、安太妃、弟弟石重睿、兒子石延煦和石延寶) 在路上糧食不繼,舊臣無人敢進謁,唯磁州刺史李穀願意傾貲以獻。飽嚐人情冷暖、勢態炎涼,看見杜重威 (從「重威每出,道旁人皆罵之」,可見重威背叛晉室,下場並不好) 駐紮的營寨,不免心生感慨:「天乎!我家何負,為此賊所破!」慟哭而去。

德光不給將士們糧草,卻批准將士們「打草穀」。一時之間,「胡騎四出,以牧馬為名,分番剽掠」。「丁壯斃於鋒刃,老弱委於溝壑,自東、西兩畿及鄭、滑、曹、濮,數百里間,財畜殆盡」。

尤有進者,德光要求劉昫厚賜「契丹兵三十萬」,但「府庫空竭,昫不知所出」,於是大肆搜括征借汴京士民錢帛,「自將相以下皆不免」。又分遣使者數十人前往各州搜括,導致民不聊生。內外怨憤,擔憂契丹會帶來惡政,遂開始思考將之驅逐。

由德光仿傚中原王朝傳統,建國號遼,大赦天下,「服赭袍,坐崇元殿」,他確實有意長久經營。

不過,劉知遠未幾稱帝,王晏、趙暉等斬契丹將領劉願 (保義節度副使,陝人苦其暴虐) 且殺其監軍,復添上「東方群盜大起,陷宋、亳、密三州」,德光如意算盤似乎不易打響 (契丹主謂左右曰:「我不知中國之人難制如此!」)。

中原氣候也較炎熱,而契丹人畏暑。德光不久召後晉百官,諭之曰:「天時向熱,吾難久留,欲暫至上國省太后。當留親信一人於此為節度使。」領兵自汴京北返。

北返途中,「見村落皆空,命有司發牓數百通,所在招撫百姓,然竟不禁胡騎剽掠」,德光至此恍然大悟,深感後悔,謂宣徽使高勳曰:「吾在上國,以射獵為樂,至此令人悒悒 (悒悒,憂愁不得志也)。今得歸,死無恨矣。」

武行德反叛,入據河陽,德光聞之,萬分感歎:「我有三失,宜天下之叛我也!諸道括錢,一失也;令上國人打草榖,二失也;不早遣諸節度使還鎮,三失也。」

至臨城,德光得病 (適應不到中原天熱所致),及欒城,病情更加急轉直下 (「苦熱,聚冰於胸腹手足,且啖之」)。他最後病逝於殺胡林。「國人剖其腹,實鹽數斗,載之北去」,謂之「帝羓」(乾屍皇帝)。

[主要參考資料]

1. 袁樞,《通鑑紀事本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