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1日 星期一

新時代

一場若蓮喪子,竟然弄得教育界的偽善嘴臉原形畢露,委實始料不及。

教育大學民主牆出現針對蔡若蓮的冒犯性標語,張仁良身為校長,不是應該問「何以這類標語會在校園出現?」一味批評言論超越人性道德底線,要予以嚴厲譴責,當聖人,好不威風!但對問題根源有料理過嗎?沒有。

部份中小學校長更加荒謬,聲稱不給實習機會教大學生。

首先,有足夠證據肯定貼標語者為教大學生嗎?其次,一部份教大學生說話「涼薄」,等於全部教大學生都說話「涼薄」,不宜為師?其三,教育不是要培養學生獨立思考麼?即使真為教大學生做,他們有自己言之成理的原因,其為何沒有資格為師?為何要禁止他們實習?

一直追問下去,只會揭示部份中小學最高領導人邏輯拙劣 (犯了「以偏蓋全」謬誤)、以主觀偏見代替客觀事實、喜歡聘用有奴才傾向的人 (「獨立思考」僅宣傳幌子而已)。如斯素質的一群人教育我城新一代,無異於誤人子弟!

據聞教大閉路電視截圖已然外洩。儘管張仁良反覆重申非校方放出、強調不會報警,他明顯缺乏台大前校長傳斯年當年對學生的真切關懷、愛護。

1949 年 4 月 6 日,軍警欲逮捕台大學生,傅說了一句:「若有學生流血,我要跟你拚命!」他又要求軍警不得上手銬,並保留學生學籍,希望學生將來有機會復學。

張仁良會那麼體貼,那麼支持肇事學生嗎?任由彼自生自滅被黑警拘捕,冷眼旁觀,假裝中立。毛澤東年代,此類人被稱為「學閥」,「學閥」是要挨批鬥,被整肅的。今天不少大中小學校長,其實與「學閥」無異。

英治年代,管理經營未必盡善盡美,但至少政治較清明,「學閥」嘴臉不易暴露。

前布政司霍德 (David Ford) 新近去世,前立法會議員陳偉業形容霍態度、語氣均強硬,卻願意聽取民意,並尊重公眾知情權。重建港人信心的「玫瑰園計劃」、居英權事宜,霍德都有份參與其中。他更是「六七暴動」期間港府心戰室的主要成員之一。

英國人致力贏取民心,施政一律以民為本,有錯即改,各級官員因而不會遭人侮辱、針對。學生安安份份於學校受教,將來進入一個良序社會 (well-ordered society) 過好自己的人生,奉公守法,校長、教師們道貌岸然是不成問題的。唯獨在秩序紊亂、美好人生遙不可及的社會,官員們高高在上、不可一世,學生按捺不住內心吶喊,對其加以咒罵冷嘲奚落時,校長、教師們的道貌岸然才成問題,才顯得特別醜陋、特別難看。

霍德撒手人寰,標誌著舊時代終結,黃國鉅形容香港將進入「吃子文化時代」(有權有勢的中老年人,壓迫無權無勢的年青人)。

中殖遠不如英殖,年青新生代吃盡苦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