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9日 星期五

程元振失勢

程元振曾與李輔國一同擁立太子李豫 (即代宗),剷除越王李系。

程元振,以宦者直內侍省,累遷至內射生使。寶應末,肅宗晏駕,張皇后與太子有怨,恐不附己,引越王系入宮,欲令監國。元振知其謀,密告李輔國,乃挾太子,誅越王並其黨與。(《舊唐書‧程元振傳》)

代宗即位後,元振因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將軍、上柱國,知內侍省事。

代宗即位,以功拜飛龍副使、右監門將軍、上柱國,知內侍省事。(《舊唐書‧程元振傳》)

不久取代李輔國,控制中央禁軍。

尋代輔國判元帥行軍司馬,專制禁兵,加鎮軍大將軍、右監門衛大將軍,封保定縣侯,充寶應軍使。(《舊唐書‧程元振傳》)

軍中稱呼他為「十郎」。

(寶應元年,公元七六二年) 九月,加驃騎大將軍,封邠國公......是時元振之權,甚於輔國,軍中呼為「十郎」。(《舊唐書‧程元振傳》)

李輔國失勢遇剌身亡,元振權勢更大。誣陷名將來瑱、宰相裴冕,尤其是他的拿手好戲。

元振常請托於襄陽節度使來瑱,瑱不從。及元振握權,征瑱入朝。瑱遷延不至。廣德元年,破裴茙,遂入朝,拜兵部尚書。元振欲報私憾,誣瑱之罪,竟坐誅。宰臣裴冕為肅宗山陵使,有事與元振相違,乃發小吏贓私,貶冕施州刺史。(《舊唐書‧程元振傳》)

驃騎大將軍、判元帥行軍司馬程元振專權自恣,人畏之甚於李輔國。諸將有大功者,元振皆忌疾欲害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代宗縱容元振陷害忠良,其中一個後果是「天下方鎮皆解體」,即造成地方離心,藩鎮不聽中央號令。

來瑱名將,裴冕元勛,二人既被誣陷,天下方鎮皆解體。元振猶以驕豪自處,不顧物議。(《舊唐書‧程元振傳》)

不過,最致命的一次,當為:吐蕃入侵河西、隴右地區,程元振知情不報,致使代宗狼狽出逃。

吐蕃入寇,元振不以時奏,致上狼狽出幸。(《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九月,吐蕃、黨項入犯京畿,下詔徵兵,諸道卒無至者。十月,蕃軍至便橋,代宗倉皇出幸陜州;賊陷京師,府庫蕩盡。(《舊唐書‧程元振傳》)

代宗發詔書徵集各地兵馬,李光弼等竟因忌憚元振,不敢前來。

上發詔徵諸道兵,李光弼等皆忌元振居中,莫有至者。(《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又元振所作所為,似乎亦令很多人不滿,所謂「中外咸切齒而莫敢發言」。

終於,太常博士柳伉上疏,諫誅元振以謝天下。

及至行在,太常博士柳伉上疏切諫誅元振以謝天下。(《舊唐書‧程元振傳》)

太常博士柳伉上疏,以為:「犬戎犯關度隴,不血刃而入京師,劫宮闈,焚陵寢,武士無一人力戰者,此將帥叛陛下也。陛下疏元功,委近習,日引月長,以成大禍,群臣在廷,無一人犯顏回慮者,此公卿叛陛下也。陛下始出都,百姓填然,奪府庫,相殺戮,此三輔叛陛下也。自十月朔召諸道兵,盡四十日,無隻輪入關,此四方叛陛下也。內外離叛,陛下以今日之勢為安邪,危邪?若以為危,豈得高枕,不為天下討罪人乎!臣聞良醫療疾,當病飲藥,藥不當病,猶無益也。陛下視令日之病,何繇至此乎?必欲存宗廟社稷,獨斬元振首,馳告天下,悉出內使隸諸州,持神策兵付大臣,然後削尊號,下詔引咎,曰:『天下其許朕自新改過,宜即募士西赴朝廷;若以朕惡不悛,則帝王大器,敢妨聖賢,其聽天下所往。』如此,而兵不至,人不感,天下不服,臣請闔門寸斬以謝陛下。」(《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代宗念其舊功,廣德元年 (公元七六三年) 十一月,僅「削元振官爵,放歸田里」。

代宗顧人情歸咎,乃罷元振官,放歸田里,家在三原。(《舊唐書‧程元振傳》)

上以元振嘗有保護功,十一月,辛丑,削元振官爵,放歸田里。(《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長安光復,元振「衣婦人服,私入長安」,希望重新得到代宗信用。因與御史大夫王昇飲酒,為御史所彈劾。

程元振既得罪,歸三原,聞上還宮,衣婦人服,私入長安,復規任用,京兆府擒之以聞。(《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十二月,車駕還京。元振服縗麻於車中,入京城,以規任用。與御史大夫王昇飲酒,為御史所彈。(《舊唐書‧程元振傳》)

這次代宗再無辦法為元振辯護,只好下敕令將他長期流放溱州。

(廣德二年,公元七六四年) 春,正月,壬寅,敕稱程元振變服潛行,將圖不軌,長流溱州。(《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詔曰:族談錯立,法尚不容;同惡陰謀,議當從重。有一於此,情實難原。程元振性惟兇愎,質本庸愚,蕞爾之身,合當萬死。頃已寬其嚴典,念其微勞,屈法伸恩,放歸田里。仍乖克己,尚未知非;既忘含煦之仁,別貯覬覦之望。敢為嘯聚,仍欲動搖,不令之臣,共為睥睨;妄談休咎,仍懷怨望。束兵裹甲,變服潛行,無顧君親,將圖不軌。按驗皆是,無所逃刑,首足異門,未雲塞責。朕猶不忘薄效,再舍罪人;特寬斧鉞之誅,俾正投荒之典。宜長流溱州百姓,委京兆府差綱遞送;路次州縣,差人防援,至彼捉拘,勿許東西。縱有非常之赦,不在會恩之限。凡百僚庶,宜體朕懷。(《舊唐書‧程元振傳》)

未幾改於江陵安置,元振最後遭仇家殺死。

上念元振之功,尋復令於江陵安置。(《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元振雖死,代宗仍舊喜歡用宦官掌兵,魚朝恩、駱奉仙,其新寵也。

以魚朝恩為天下觀軍容宣慰處置使,總禁兵,權寵無比,築城於鄠縣及中渭橋,屯兵以備吐蕃,以駱奉仙為鄠縣築城使,遂將其兵。(《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

魚朝恩神策軍擴充為左、右兩廂,屯駐宮禁,日後宦官能夠干預皇帝廢立,肇始於此。

初,肅宗以陝西節度使郭英乂領神策軍,使內侍魚朝恩監其軍;英乂入為僕射,朝恩專將之。及上幸陝,朝恩舉在陝兵與神策軍迎扈,悉號神策軍,天子幸其營。及京師平,朝恩遂以軍歸禁中,自將之,然尚未得與北軍齒。至是,朝恩以神策軍從上屯苑中,其勢浸盛,分為左、右廂,居北軍之右矣。(《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