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于謙及其時代意義

劉夢熊刑滿出獄,在傳媒面前吟誦:「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石灰吟》,是明代官拜兵部尚書、少保、太子太傅于謙的作品。談起于謙,其不得善終正好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受帝皇專制摧殘折磨。

于謙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亂事有功,獲明宣宗器重。英宗繼位,寵信宦官王振,瓦剌 (蒙古的一支) 酋長也先領兵進犯,王振竟慫恿英宗親征。于謙極力勸阻,不果。最後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朝廷一時間群龍無首。

面對強鄰壓境,有人主張南遷,于謙反對,疾言厲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他要求郕王朱祁鈺發佈檄文將各地軍隊集合到京師,同時積極進行防禦工事,且促請郕王盡快即皇帝位,以安定人心。

也先挾持英宗發動攻擊,以為有利可圖,殊不知節節敗退,未幾索性放還英宗求和。于謙倒是宅心仁厚,覺得「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要求迎接英宗南返。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于謙忠直寬厚,卒之為他帶來殺身大禍 (南宋高宗當年曾拒絕接兄長欽宗南返,以防其奪取自己帝位。于謙如果明白這段歷史,下場或許會改寫)。

英宗無心復位,但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將領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一眾痛恨于謙的人,打算借助復辟,去除政敵靠山,置政敵於死地。終於,乘景帝臥病,曹吉祥等人領兵千餘偷襲紫禁城,撞開南宮宮門,發動「奪門之變」。英宗重新坐上龍椅,景帝不久去世。于謙頓失依靠,遭誣陷謀逆,判處死刑。

于謙盡心為國。據聞他自小就志向遠大,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畫像,于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旁,並題上詞,表示要向文天祥學習。《過零丁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石灰吟》後兩句故意與之相和應。

一代忠臣,慘死收場,歸根究底,帝皇專制實屬關鍵。

當最後的權源在皇帝,官員 (在野為士人,即知識分子) 為求自保或一展抱負,必須得到皇帝首肯支持。一旦皇帝失勢,新人上場,伴隨新皇帝而來的另一官僚集團,必然排擠舊有官員以避免利益被分薄,舊有官員則只能惶惶不可終日矣,哪怕你過去坦誠奉公,為國為民。

民主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可循的規章制度,確保現任統治者及其班子安全退下,新統治者及其班子順利上場,減少血腥政變發生的機會。

劉夢熊引于謙詩自況。其實,于謙對今天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政情都很具啟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