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9日 星期日

反對租借

1898 年 6 月 9 日,中英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英國租借界限街以北一大片土地,為期 99 年。

11 日,雙方交換批准書,條約生效。不過,礙於新邊界未確定,示意「接收」的公開儀式未舉行,該片土地仍然由清廷行政管轄。

民情洶湧

港府不急於接收新界,反而想在接收之前,詳細了解這個複雜的地方。

輔政司駱克精通中國文化,懂流利粵語,8 月獲派到當地考察,並負責將調查結果寫成報告。報告 10 月呈交,名為《新界調查報告書》。駱克表示,鄉民普遍歡迎他到訪,唯一例外是錦田 (有人向他的隊伍擲石)。他又建議,港府宜維持現狀,以類近清廷的方式管治新界,即減少不必要干預。

可惜英人釋出善意無助消除既得利益者的疑慮和不滿,部份甚至揚言要用武力抵抗。據史料記載,反對接管的鄉民密鑼緊鼓籌集資金抗英,且恫嚇支持接管者。適逢三合會活躍於深圳以北至東江一帶,鄉民疑似與其勾結,港府深感擔憂,時為 1898 年 11 月。

總緝捕官 (相當於今天的警務處處長) 梅含理 (Henry May) 後來奉命徹查。梅氏認為,鄉民籌得的金錢,主要送給三合會首領,以避免自己家園遭受滋擾,非作武裝抗英之用。他復指出,新界鄉民無意「堅決反對」英國租借新界,不如深圳民眾,事件最終和平解決。

聯手抗英

1899 年 3 月,王存善被兩廣總督譚鍾麟委派到香港,與駱克一同勘定邊界。19 日,簽訂《香港英新租界合同》,事件觸發既得利益者再度萌生反英情緒。

屏山鄧氏在「達德公所」(更練團和墟市辦事處所在) 舉行多次會議,商討如何使用武力抗拒英國人。未幾,廈村鄧氏、錦田鄧氏相繼加入。唯上水廖氏、丙崗侯氏、新田文氏、大埔頭鄧氏不願參與,屏山人竟以燒村威脅。這些村落一方面虛與委蛇,捐款支持抗英;一方面著手組織團練、囤積穀糧,防範屏山和廈村人來襲。

抗英主力除了出自屏山、廈村,還源於雁田和懷德 (兩條村皆在東莞縣內)。雁田村民乃廈村鄧氏近族分支,懷德村民乃屏山鄧氏近族分支。

十八鄉雖然出錢出力抗英,但也是心不甘情不願,懼怕屏山人僱用流氓無賴劫掠、燒毀自己的村子,勉為其難。

反抗力量內部矛盾重重,各懷心事,縱使彼此聯手,不見得阻攔到英人接管。

結語

4 月 10 日,反對接管的鄉民在元朗鄉公所成立「太平公局」,作為抗英指揮部。

鄉民原擬定 4 月 17 日起事,卻因大埔有人按捺不住,火燒蓆棚 (為升旗儀式搭建,高掛米字旗標誌著港府正式接管新界),抗英活動被迫提早 4 月 14 日展開。

英人處理新界,採取懷柔手段,尊重當地居民。屏山、廈村一眾既得利益者,目光如豆,賤視英人為蠻夷,不擇手段脅迫他人支持抗英。孰為文明?孰為野蠻?大家一清二楚。

[主要參考資料]

1.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 1899 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