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1日 星期日

成立「電話公司」,發展「山頂纜車」

軒尼詩任內,「電話公司」和「山頂纜車」相繼出現,標誌著香港逐漸邁向現代化。

引進電話服務

1876 年 3 月 10 日,加拿大人貝爾 (Alexander Graham Bell) 利用電流傳送聲音的原理,與他的同事試驗了世界上第一台電話機。貝爾取得電話專利後一年 (即 1877 年),香港開始引進電話服務。1882 年,「東方電話電力公司」(Oriental Telephone and Electric Company) 成立,為市民提供公共電話服務。

「東方電話電力公司」設在雪廠街 16 號西洋會館,由未婚的歐籍婦女擔任接線生。15 個客戶全數為洋行和富商,第一號電話用戶是 1864 年來港定居、亞美尼亞裔香港商人遮打爵士 (Sir Catchick Paul Chater)。

使用電話服務時,用戶需要拿起電話,把電話機旁的搖手搖動。機房的接線生聽到鈴聲,會向用戶詢問要接通的電話號碼,然後接過去讓用戶講話。電話費每年 100 元 (當時一般人的月薪只有 3 元),頗為昂貴。

「東方電話電力公司」後來改稱「中日電話電力公司」(China and Japan Telephone and Electric Company)。1890 年以後,電話服務開始為華人店戶所使用,公司有電話 65 台,由庇理羅士女校畢業生擔任接線生。二十世紀初,服務藉海底電纜延伸至九龍。

興建「山頂纜車」

香港開埠初期,往來太平山至中環的主要交通工具為轎 / 山兜,居住在太平山頂的富商名流 (當時山頂約有 40 戶家庭,另有「山頂酒店」的住客) 上落山極為不便或危險。

1881 年 6 月 13 日,立法局議員伍廷芳在會議上提出「創建車路計劃」。時為「香港總商會」(Hong Kong General Chamber of Commerce) 主席的莊臣 (F. B. Johnson) 於 7 月 2 日擬出規劃草案,10 月交立法局特別委員會審核。港府最後在 1882 年 2 月 9 日頒佈《有軌電車事業條例》(Professional Tramways Ordinance),批准興建 6 條有軌車路。

不過,因承辦商只對連接中環花園道半山區至太平山爐峰峽 (Victoria Gap,原稱山頂峽 / 域多利亞峽) 的路段有興趣,有關當局於是率先興建「山頂纜車」。由莊臣 (F. B. Johnson)、沙遜 (D. Sassoon)、芬梨‧史密夫 (A. F. Smith,蘇格蘭商人)、曉士 (W. Kerfoot Hughes) 合組的「香港高山纜車鐵路公司」(Hong Kong High Level Tramways Company),於 1885 年 9 月展開工程,動工前一度派遣工程師赴美加等地考察。三年後 (即 1888 年),工程告竣。「山頂纜車」成為香港最早出現的機動公共交通工具、亞洲第一條纜索鐵路。

結語

透過回顧「電話公司」和「山頂纜車」的由來,我們可以知道:

(1) 香港過去能夠擁有最先進的基礎設施,與其英屬殖民地身份密不可分;

(2) 華人所遭受的待遇確實不及歐籍人士 (「電話公司」和「山頂纜車」皆不是專為本地華人而設),但歐籍人士得到的好處,隨著時日的推移,普遍能令華人受惠;

(3) 「市場經濟」的原則被充分體現 (例如:有對「山頂纜車」的需求才施工興建、興建前參考各地經驗以確保投資不致虧蝕)。

因「六七暴動」期間參與罷工而遭解僱、拘捕的前水務局水務督察劉文成,在商台節目《光明頂》中說:

英國人對香港發展有貢獻的地方,我們應該學習。譬如說電車、小輪、山頂纜車,澳門 (開埠以後) 四百年有沒有做到呢?英國人建設了這些東西,對今天的香港人乃至大陸人來說,仍然是一種享受。

現在港共妄顧民意,動輒挪用數百億公帑興建港珠澳大橋、廣深港高鐵 (香港段),且對英治時期的歷史一面倒掩埋 / 抹黑,此無異於葬送香港!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黃棣才,《圖說香港歷史建築 1920 - 1945》。

3. 陳志華、李健信,《香港鐵路 10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