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7日 星期日

休兵和解,不易實現

李怡先生昨天 (12 月 26 日) 撰文促請「泛民」與本土派相互「休兵」,立心是良善的,卻不易實現,原因是:兩派之間的矛盾,除了涉及私人恩怨、抗爭手法的不同,更含有意識形態上的根本分歧。

「泛民」不少骨幹成員,如「民主黨」的何俊仁、「工黨」的李卓人,同時是「支聯會」主席、維園六四燭光晚會的搞手。他們仍然相信香港人有責任為大陸同胞爭取民主,中港區隔只是臨時手段,中港兩地實現民主化才是最終目標。李柱銘對此說得最清楚:「現在,你們打的這場仗 (案:指「佔中」),不是為香港自己打的,你們是為十三億人民打的!」(引錄自去年罷課集會上的發言)。

黃毓民卻於 2012 年「人民力量」的選舉造勢大會上高呼:「如果要我承認共産黨一黨專政,才算是中國人,我寧願不做中國人!我是香港人!」。2013 年 1 月 29 日在中大逸夫書院的演講中,毓民再次以「窮則獨善其身」為題,重申香港人沒有責任為大陸爭取民主,要爭取民主必然是爭取屬於香港的民主。另一本土派領袖陳雲則在著作《香港城邦論》中主張,「中港區隔、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應該由臨時狀態演變成常態。

凡此種種,俱在論說上與「泛民」處於敵對狀態,只能捨此取彼,無法相互磨合。兩派南轅北轍,分開無疑對雙方更有利 (至少可明朗化各自的立場,「泛民」極力爭取愛國民主人士支持,本土派則爭取年輕獨立青年、中老年反共人士支持),勉強合作只會催生無數紛爭。

又「泛民」中的「社民連」篤信「社會民主主義」,著重消弭社會上的貧富懸殊。他們始終不知道,不談「香港人優先」,自己努力爭取的,只會淪為大陸人的嫁衣裳,受益的始終不是香港本地人。理論上,他們本來可以過渡成為本土派,但礙於盲信「大陸人是弱勢社群」、「大陸人和香港人都是人,雙方應享有相同的權利和義務」,他們不願調整自己的步伐,甚至帶頭譴責、詆毀,結果是與「泛民」同流合污,變相為大陸人爭取權益,壓迫香港人。本土派旨在守護自己的主場,捍衛自己的權益,「社民連」的做法,猶如助長中共殖民香港人,合作、諒解自然無從談起!

至於「人民力量」,蕭若元、陳偉業等人皆是政治上的機會主義者,見利忘義,加上有「篤灰」(向黑警告密) 前科,休兵?何處言休?

「團結就是力量」,大家固然明白,誰喜歡互相敵視、追擊?但當彼此政見迥異、立場截然不同,或許自立門戶、各據山頭更為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