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5日 星期六

匯豐銀行成立

1865 年 3 月 3 日 (港督羅便臣於同年 3 月 15 日卸任),香港上海匯豐銀行 (最初名為香港上海匯理銀行,以下簡稱匯豐銀行) 正式成立。在往後一百多年間,匯豐銀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國際規模的大銀行,左右著香港的金融財政管理和決策。

創立經過

匯豐銀行的創始人 - 修打蘭 (又譯蘇達蘭,英文名為 Thomas Sutherland,蘇格蘭人) 原本是鐵行輪船公司 (又名大英火輪公司) 在香港的代理人。1864 年,修打蘭在香港發起創立匯豐銀行。註冊時,銀行只有資產 1,500 萬港元。

當時,香港大部份主要洋行的代表 (包括:寶順洋行、瓊記洋行、沙遜洋行、太平洋行、順章洋行等十間主要洋行) 皆樂於加入籌辦匯豐銀行的臨時委員會,只有怡和洋行、旗昌洋行因自身擁有匯兌業務而不願加入。

1865 年,修打蘭租用獲多利大廈 (Wardley House,位於今天銀行街與皇后大道交界) 作為匯豐銀行的總行 (據傳修打蘭以獲多利大廈作為匯豐銀行總行,乃出於中國風水學上的考慮。又大廈內設有睡房、浴室及飯廳等,有別於一般辦公室大樓),以「健全的、蘇格蘭式的銀行原則」(sound Scottish banking principles) 作為銀行營運的依據。匯豐銀行在香港開業後一個月,上海、倫敦、日本等分行相繼成立,其自此集中為中國及亞太地區的外國企業提供金融服務。

獨特地位的由來

和不少地位特殊、與英國利益有密切關係的組織一樣,匯豐銀行擁有自己的法律條例 - 《1866 年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條例》(後來改稱《香港上海匯豐銀行條例》)。

又匯豐銀行不是根據普通的公司法成立,且在香港政府授權下成為三大發鈔銀行之冠 (其次是英資渣打銀行、有利銀行)。葉國華據此說:

匯豐銀行是商業機構,但同時是殖民地香港的準中央銀行,也是英國政府管治的伸延,這也是一個官商一體管治的例子。

這可謂充分解釋匯豐銀行在香港擁有獨特地位的由來。

屢助清廷解困

匯豐銀行後來與清政府結下不解之緣,多次解決清政府的燃眉之急。

1876 年,匯豐銀行在大班昃臣爵士 (Sir Thomas Jackson) 的努力下,成功爭取作為清政府 500 萬兩債券的承銷人,協助清政府籌集足夠的資金收復新彊。中法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之役相繼爆發,匯豐銀行更多次向清政府提供貸款。據統計,1874 - 1890 年間,清政府共向外借款 4,136 萬兩白銀,其中匯豐銀行佔超過 70 %。

誠然,匯豐銀行貸款給清政府,純粹是出於經濟上的有利可圖。可是,從客觀效果上看,這多少有助十九世紀末的中國維持平穩、安定的局面。匯豐亦藉此賺得進一步發展業務的本錢。

結語

透過匯豐銀行成立的故事,我們可以知道:

(1) 香港的金融業之所以能夠面向國際,全賴它採用西方的經營模式 (匯豐銀行的蒸蒸日上,和「健全的、蘇格蘭式的銀行原則」有密切關係)。

(2) 中國傳統文化 (如重視風水、命名) 並未因英國管治香港而遭受清洗,反而逐漸成為在港洋人生活的一部份,這由 (a) Wardley 被譯成「獲多利」,寓意「獲取厚利」(b) 獲多利大廈因風水優越而被選中作為匯豐銀行總行可見一斑。

(3) 官商一體是英治香港一大特色。

(4) 香港過去曾有助中國轉危為安,甚至推動中國走上現代化。

今時今日,香港的親中人士動輒揚言「香港必須背靠大陸」、「沒有中國,香港人連飯也吃不到」。香港折墮至此,實在令人嘆息!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葉國華,《維港故事:獨掌難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