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

告別「政治代理人」,香港人當家作主

港共政府於上週三展開第二輪政改諮詢。兩日後,「民主黨」立法會議員何俊仁突然宣佈,計劃在政改方案表決後辭職,引發「雨傘公投運動」,要求中央推翻人大「八三一」決定及重啟政改五部曲。何氏的做法旋即引起各方質疑。有人認為表決後公投作用不大。有人則認為這預示著「民主黨」六月將投贊成票,支持通過「偽政改方案」。表決後辭職公投只不過是為「民主黨」「洗底」,令港人消去怨氣後,再度票投「民主黨」。

姑勿論何氏的動機為何,更重要的是,香港人應該思考一下:香港日後的政治發展,是否還需要一些政黨、政客作為「政治代理人」?

七、八十年代的香港,由於重視工商業發展,大部份香港人對政治事務並不熱衷,只顧眼前生計。加上港英政府於教育制度上刻意淡化香港人對政治民主的追求,不同的政黨、政客因而可以充當「政治代理人」,打著「替市民爭取民主 / 普選」的旗號,招搖撞騙,暪天過海。今天還在主流傳媒曝光的李柱銘、劉慧卿、馮檢基、李卓人、何秀蘭等人,便是在這種情況下步入政壇的。

然而,事過境遷,隨著英國撤出香港,港人公民意識抬頭,這些「政治代理人」一方面失去強而有力的靠山,一方面亦不再能欺騙香港大部份市民。他們由是只有兩條出路:

(1) 表面上高舉抗爭,內裡攀附中共,以換取生存空間。

(2) 徹底走入群眾,不以「代理人」自居,以民眾的意見為意見,真誠地為香港爭取民主。必要時退下火線,由他人接棒。

可惜的是,劉慧卿、馮檢基等人不但未有放下「代理人」身份 / 淡出政界,反而與「公民黨」、「社民連」、「人民力量」勾結,形成更龐大的「政治代理人」集團,稱為「泛民主派」。他們一方面排擠激進人士 (如黃毓民) 的行動,一方面主張「和理非非」,消滅一切民主的有生力量。他們的所作所為,根本無異於「投共」,目的在於日後成為中共的「政治花瓶」!

這群歷經八、九十年代至今的「政治代理人」,打著民主旗號「混飯吃」超過二十多年,最後以「投共」收場。香港民主發展至今天的死局,他們「百死不能贖其罪」。

可是,過去不足以決定未來。「香港建國」在即,只要港人立志擺脫舊日「政治代理人」的誘騙,以及「政治代理人」這一荒謬概念,「自己香港自己救」,香港還是有希望的。屆時,何俊仁的陰謀、學生領袖急於搶奪「政治代理人」位置等,又何足道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