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四、此消彼長

中宗雖極力維護、鞏固李唐宗室的地位、利益;他與敬暉、桓彥範等人卻漸生隔閡。

桓彥範、崔玄暐等人雖對中宗復位有極大的貢獻,但是,中宗對他們的主意卻甚少言聽計從。中宗信重術士鄭普思、尚衣奉御葉靜能二人,敕以普思為祕書監,靜能為國子祭酒,桓彥範、崔玄暐堅決反對,中宗卻未有因此改變初衷。

術士鄭普思、尚衣奉御葉靜能皆以妖妄為上所信重,夏,四月,墨敕以普思為祕書監,靜能為國子祭酒。桓彥範、崔玄暐固執不可,上曰:「已用之,無容遽改。」(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桓彥範、李邕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然中宗仍不為所動。

彥範曰:「陛下初卽位,下制云:『政令皆依貞觀故事。』貞觀中,魏徵、虞世南、顏師古為祕書監,孔穎達為國子祭酒,豈普思、靜能之比乎!」庚戌,左拾遺李邕上疏,以為:「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若有神仙能令人不死,則秦始皇、漢武帝得之矣;佛能為人福利,則梁武帝得之矣。堯、舜所以為帝王首者,亦脩人事而已。尊寵此屬,何補於國!」上皆不聽。(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敬暉又曾率領百官上表,要求李唐宗室不得與諸武並封。中宗不受。

癸巳,敬暉等帥百官上表,以為:「五運迭興,事不兩大。天授革命之際,宗室誅竄殆盡,豈得與諸武並封!今天命惟新,而諸武封建如舊,並居京師,開闢以來未有斯理。願陛下為社稷計,順遐邇心,降其王爵,以安內外。」上不許。(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敬暉見中宗既不納諫,又高度寵信武三思。其恐怕武三思會利用讒言以誣害自己及其同僚,其於是以崔湜為耳目,窺伺武三思的動靜。

敬暉等畏武三思之讒,以考功員外郎崔湜為耳目,伺其動靜。(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不料崔湜竟然看風駛舵,把敬暉的圖謀告訴武三思,以換取三思的信任和重用。三思後成為中書舍人。

湜見上親三思而忌暉等,乃悉以暉等謀告三思,反為三思用;三思引為中書舍人。湜,仁師之孫也。(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有一鄭愔,曾因對二張奉迎而被貶宣州司士參軍。後來鄭愔又因貪贓枉法,被迫亡入東都。其走投無路,遂前往進見武三思以謀出路。

先是,殿中侍御史南皮鄭愔諂事二張,二張敗,貶宣州司士參軍,坐贓,亡入東都,私謁武三思。(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鄭愔為武三思分析形勢,直指「大王不去此五人(案:指張柬之、桓彥範、袁恕己、崔玄暐、敬暉),危如朝露」。三思欣賞鄭愔能講中他的心事,遂「與之登樓,問自安之策,引為中書舍人」。自此以後,鄭愔與崔湜成為三思的謀士。

初見三思,哭甚哀,既而大笑。三思素貴重,甚怪之,愔曰:「始見大王而哭,哀大王將戮死而滅族也。後乃大笑,喜大王之得愔也。大王雖得天子之意,彼五人皆據將相之權,膽略過人,廢太后如反掌。大王自視勢位與太后孰重?彼五人日夜切齒欲噬大王之肉,非盡大王之族不足以快其志。大王不去此五人,危如朝露,而晏然尚自以為泰山之安,此愔所以為大王寒心也。」三思大悅,與之登樓,問自安之策,引為中書舍人,與崔湜皆為三思謀主。(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在鄭愔與崔湜的協助下,三思得出打擊敬暉等人的方法。其建議中宗封五人為王,「罷其政事」。他認為,這樣做「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之權」。中宗竟然深以為然。

三思與韋后日夜譖暉等,云「恃功專權,將不利於社稷。」上信之。三思等因為上畫策:「不若封暉等為王,罷其政事,外不失尊寵功臣,內實奪之權。」上以為然。(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在武三思、韋皇后的慫恿下,中宗終於決定以敬暉為平陽王,桓彥範為扶陽王,張柬之為漢陽王,袁恕己為南陽王,崔玄暐為博陵王,史稱「五王」。五人先封公爵,再封王爵,表面上是中宗對五人之優禮,實際上卻是中宗削弱五人在朝中權力之舉動。

甲午,以侍中齊公敬暉為平陽王,桓彥範為扶陽王,中書令漢陽公張柬之為漢陽王,南陽公袁恕己為南陽王,特進、同中書門下三品博陵公崔玄暐為博陵王,罷知政事,賜金帛鞍馬,令朝朔望;仍賜彥範姓韋氏,與皇后同籍。尋又以玄暐檢校益州長史、知都督事,又改梁州刺史。(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敬暉等人變得有名無實,武三思因而得以進一步坐大,其「令百官復脩則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復之」。結果,大權盡落在武三思的手中。

三思令百官復脩則天之政,不附武氏者斥之。為五王所逐者復之,大權盡歸三思矣。(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五王無權無勢,其想請人上表求削武氏諸王,卻無人肯為。

五王之請削武氏諸王也,求人為表,衆莫肯為。(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有一中書舍人岑羲,不怕奸佞,上表請削武氏諸王。其終被調任秘書少監。

中書舍人岑羲為之,語甚激切;中書舍人偃師畢構次當讀表,辭色明厲。三思旣得志,羲改秘書少監,出構為潤州刺史。(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趙履溫原為桓彥範妻子的兄長。「五王政變」後,彥範曾提拔履溫為司農少卿。彥範失勢,其竟旋即奪回過往送給彥範的兩名婢女(此頗能見出履溫的勢利)。

易州刺史趙履溫,桓彥範之妻兄也。彥範之誅二張,稱履溫預其謀,召為司農少卿,履溫以二婢遺彥範;及彥範罷政事,履溫復奪其婢。(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相比履溫之勢利、自私,宋璟無疑顯得公正不阿。

上嘉宋璟忠直,屢遷黃門侍郎。武三思嘗為事屬璟,璟正色拒之曰:「今太后旣復子明辟,王當以侯就第,何得尚干朝政!獨不見產、祿之事乎?」(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

在武氏氣勢日張、五王權力下降的情況下,身為武三思盟友的韋皇后,其自然從中得到益處。上官婉兒更「勸韋后襲則天故事」。

上官婕妤勸韋后襲則天故事,上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服喪三年,又請百姓年二十三為丁,五十九免役,改易制度以收時望。制皆許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