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一百二十九、蘇安恆上疏:「李唐、武周並存」方案之不被接受

有一蘇安恆,武邑人。其曾上疏武則天,建議武氏多分封李氏的孫子,削減武氏諸王的地位、封土。

丙寅,武邑人蘇安恆上疏曰:「陛下欽先聖之顧託,受嗣子之推讓,敬天順人,二十年矣。豈不聞帝舜褰裳,周公復辟!舜之於禹,事祗族親;旦與成王,不離叔父。族親何如子之愛,叔父何如母之恩?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壯,若使統臨宸極,何異陛下之身!陛下年德既尊,寶位將倦,機務繁重,浩蕩心神,何不禪位東宮,自怡聖體!自昔理天下者,不見二姓而俱王也,當今梁、定、河內、建昌諸王,承陛下之蔭覆,並得封王。臣謂千秋萬歲之後,於事非便。臣請黜為公侯,任以閒簡。臣又聞陛下有二十餘孫,今無尺寸之封,此非長久之計也。臣請分土而王之,擇立師傅,教其孝敬之道,以夾輔周室,屏藩皇家,斯為美矣。」疏奏,太后召見,賜食,慰諭而遣之。(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七)

蘇安恆不久又再次上疏,暢論「還政李家」之說。

五月,壬申,蘇安恆復上疏曰:「臣聞天下者,神堯、文武之天下也。陛下雖居正統,實因唐氏舊基。當今太子追迴,年德俱盛,陛下貪其寶位而忘母子深恩,將何聖顏以見唐家宗廟,將何誥命以謁大帝墳陵?陛下何故日夜積憂,不知鍾鳴漏盡!臣愚以為天意人事,還歸李家。陛下雖安天位,殊不知物極則反,器滿則傾。臣何惜一朝之命而不安萬乘之國哉!」太后亦不之罪。(資治通鑑卷二百零七)

安恆的上疏,多少反映一事實,即:士大夫普遍不接受李唐皇子與武周諸王並行不悖。其只接受李唐宗族作為天下唯一的主人。

當然,站在武則天的立場,其非不知道大臣、士大夫的想法,其立李顯為太子即可證明其知道大臣、士大夫的想法。可是,問題是,武周乃其自身一手建立,其可任由它毀於自己之手乎?再者,武周諸王一旦被削弱,武則天一旦還政給李顯,其性命之安全、名譽、地位可得被保障乎?基於以上種種,武則天始終選擇維護李唐皇子與武周諸王勢力上的均衡,這亦未嘗無理。

但朝中不接受李唐皇子與武周諸王並行的呼聲漸大,武后終不可不妥協、不退讓。日後「五王政變」的發生,其導火線或許就是臣民之願望與武則天的願望之矛盾、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