頡利可汗雖與唐室和親、互市,其卻並未放棄軍事上之侵略。高祖於是在武德八年復置十二軍,以竇誕等為將軍,簡練士馬,計劃大舉擊突厥。
初,上以天下大定,罷十二軍。既而突厥為寇不已,辛亥,復置十二軍,以太常卿竇誕等為將軍,簡練士馬,議大舉擊突厥。(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其又遣李藝屯華亭縣及彈箏峽,姜行本斷石嶺道以防備突厥。
丙子,遣燕郡王李藝屯華亭縣及彈箏峽,水部郎中姜行本斷石嶺道以備突厥。(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正當高祖不斷注意備戰突厥之事,涼州胡睦伽陀引突厥襲都督府,長史劉君傑擊破之。
甲寅,涼州胡睦伽陀引突厥襲都督府,入子城;長史劉君傑擊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頡利可汗又寇靈州,高祖以張瑾等人為行軍總管以作抵御。
丙戌,頡利可汗寇靈州。丁亥,以右衛大將軍張瑾為行軍總管以御之,以中書侍郎溫彥博為長史。(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有人或問:何以頡利可汗在和親、互市之下,仍要寇掠唐室邊境?由高祖曰「突厥貪婪無厭,朕將征之」,可見頡利之舉動仍離不開貪婪中原物資之動機。
先是,上與突厥書用敵國禮,秋,七月,甲辰,上謂侍臣曰:「突厥貪婪無厭,朕將征之,自今勿復為書,皆用詔敕。」(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頡利不久攻相州。
己酉,突厥頡利可汗寇相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睦伽陀方面,其借突厥攻武興。
睦伽陀攻武興。(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高祖先派藺謨與突厥交戰於新城,未能取得勝利。其於是改採守勢,派張瑾屯石嶺、李高遷趨大谷、秦王世民出屯蒲州,以禦突厥。
丙辰,代州都督藺謨與突厥戰於新城,不利;覆命行軍總管張瑾屯石嶺,李高遷趨大谷以御之。丁巳,命秦王出屯蒲州以備突厥。(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自恃勢盛,大肆寇掠,波及并、靈、潞、沁、韓州。
八月,壬戌,突厥逾石嶺,寇并州;癸亥,寇靈州;丁卯,寇潞、沁、韓三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然而,突厥之勢盛終無助於睦伽陀,睦伽陀卒為安修仁所擊破。
左武候大將軍安修仁擊睦伽陀於且渠川,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高祖復詔李靖出潞州道,任瑰屯太行,以防突厥。可是,此無止於頡利之攻勢。張謹更為突厥所敗,投奔李靖。
詔安州大都督李靖出潞州道,行軍總客任瑰屯太行,以御突厥。頡利可汗將兵十餘萬大掠朔州。壬申,并州道行軍總管張瑾與突厥戰於太谷,全軍皆沒,瑾脫身奔李靖。(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溫彥博亦為突厥軍士所執。
行軍長史溫彥博為虜所執,虜以彥博職在機近,問以國家兵糧虛實,彥博不對,虜遷之陰山。(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幸而有一任城王李道宗,大破突厥。突厥雖可寇靈武、綏州,卻不得不礙於形勢而求和。
庚辰,突厥寇靈武。甲申,靈州都督任城王道宗擊破之。丙戌,突厥寇綏州。丁亥,頡利可汗遣使請和而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不過,和過往突厥的做法如出一轍,「求和」畢竟是權宜之計,「求和」的背面,依舊是寇掠不絕。
九月,癸巳,突厥沒賀咄設陷并州一縣。丙申,代州都督藺謨擊破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丙午,右領軍將軍王君廓破突厥於幽州,俘斬二千餘人。(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寇藺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戊寅,突厥寇鄯州,遣霍公柴紹救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戊戌,突厥寇彭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不同的是,此時唐軍已可多次取勝,而非盡吃敗仗。
武德九年(丙戌,公元六二六年)二月,突厥寇原州,為折威將軍楊毛所擊。
丁亥,突厥寇原州,遣折威將軍楊毛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三月,突厥寇靈州、涼州。
辛亥,突厥寇靈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丁巳,突厥寇涼州,都督長樂王幼良擊走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當時,有一南海公歐陽胤,奉命出使突厥,打算率領部眾五十人掩襲可汗牙帳。可惜事洩,歐陽胤為突厥所囚。
癸丑,南海公歐陽胤奉使在突厥,帥其徒五十人謀掩襲可汗牙帳;事洩,突厥囚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四月,突厥連續寇朔州、原州、涇州。
夏,四月,丁卯,突厥寇朔州;庚午,寇原州;癸酉,寇涇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李靖領兵與頡利可汗大戰於靈州之硤石,經過差不多一天,突厥終領兵而退。事仍發生在武德九年四月。
戊寅,安州大都督李靖與突厥頡利可汗戰於靈州之硤石,自旦至申,突厥乃退。(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又寇西會州。五月,戊戌,突厥寇秦州。丙午,寇蘭州。
癸未,突厥寇西會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戊戌,突厥寇秦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寇蘭州。(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柴紹奉高祖之命征討突厥,頗有成績。
丙辰,遣平道將軍柴紹將兵擊胡。(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突厥寇隴州;辛未,寇謂州。遣右衛大將軍柴紹擊之。(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秋,七月,己丑,柴紹破突厥於秦州,斬特勒一人,士卒首千餘級。(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
武德九年八月,突厥終遣使請和。
八月,丙辰,突厥遣使請和。(資治通鑑卷一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