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8日 星期二

「二二八事件」帶給香港人的啟發

中共將「二二八事件」視為「中國人民解放鬥爭的一部份」,理由是謝雪紅當時一度參與對國民政府的武裝抵抗,且創建「台灣民主自治同盟」,而謝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有關謝雪紅因提出「台人治台,高度自治」被誣陷慘遭批鬥至死一筆,中共隻字不提,昔日過街老鼠今天獲捧上神台,說到底還是基於政治考慮:奪取歷史話語權,阻遏「台獨」思潮蔓延。中共口中的歷史,認真「信佢一成,雙目失明」!

站在香港人立場,「二二八事件」最大啟發是:民主並非恩賜,必須透過持續抗爭換來。

很多人對中共心存厭惡,錯誤以為它的對頭國民黨比較仁慈開明,希望香港可以歸還中華民國。事實上,初遷台的國民政府好不了中共多少。派遣軍隊鎮壓屠殺台灣民眾,逮捕及槍決知識分子,動輒數萬人。軍人偷竊、搶劫、恐嚇、詐騙、調戲婦女、強姦......無日無之。官民關係惡劣,通貨膨脹嚴重,白色恐怖彌漫。

如果沒有經過「中壢事件」(台灣民眾開始自發組織街頭抗爭)、「美麗島大審」(造就台灣第一批政治犯)、「野百合學運」(台灣大學生到中正紀念堂前靜坐要求加快政改步伐),台灣人現在是無法一人一票選總統、縣市長和立法委員的,一切俱以血汗搶得,不存半點僥倖。

香港人妄想叨台灣民主自由的光,此與大陸人企圖叨我城文明法治的光有何分別?

英國人由上世紀八十年代發表《代議政制綠皮書》,到彭定康甫上任即舉行立法局變相直選,可謂賜予香港民主,卻無教導港人如何爭取及保存高質素民主。「城市論壇」原本打算仿傚倫敦海德公園,加強市民對政治議題的關注和理性討論,催生「公民社會」(civil society),為實現民主奠基。怎料一個 97 主權移交,論壇變味,淪為親中愛國人士胡言亂語、互相指罵的地方。爭取民主普選,遠的勿想,不如思考怎樣折服五毛、藍絲吧!

鄧小平覺得香港對台灣有「示範單位」作用,其實,台灣同樣值得香港借鑑。

總之,中共也好,國民黨也好,兩者皆是惡名昭彰,劣跡斑斑。香港人要自救,務須拋掉不必要幻想,參考不同案例,親力親為,抗爭到底!

2017年2月27日 星期一

于謙及其時代意義

劉夢熊刑滿出獄,在傳媒面前吟誦:「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首《石灰吟》,是明代官拜兵部尚書、少保、太子太傅于謙的作品。談起于謙,其不得善終正好反映中國知識分子如何受帝皇專制摧殘折磨。

于謙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亂事有功,獲明宣宗器重。英宗繼位,寵信宦官王振,瓦剌 (蒙古的一支) 酋長也先領兵進犯,王振竟慫恿英宗親征。于謙極力勸阻,不果。最後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朝廷一時間群龍無首。

面對強鄰壓境,有人主張南遷,于謙反對,疾言厲色說:「言南遷者,可斬也。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事去矣,獨不見宋南渡事乎!」他要求郕王朱祁鈺發佈檄文將各地軍隊集合到京師,同時積極進行防禦工事,且促請郕王盡快即皇帝位,以安定人心。

也先挾持英宗發動攻擊,以為有利可圖,殊不知節節敗退,未幾索性放還英宗求和。于謙倒是宅心仁厚,覺得「天位已定,寧復有他,顧理當速奉迎耳」,要求迎接英宗南返。所謂「一山不能藏二虎」,于謙忠直寬厚,卒之為他帶來殺身大禍 (南宋高宗當年曾拒絕接兄長欽宗南返,以防其奪取自己帝位。于謙如果明白這段歷史,下場或許會改寫)。

英宗無心復位,但左副都御史徐有貞、將領石亨、宦官曹吉祥等一眾痛恨于謙的人,打算借助復辟,去除政敵靠山,置政敵於死地。終於,乘景帝臥病,曹吉祥等人領兵千餘偷襲紫禁城,撞開南宮宮門,發動「奪門之變」。英宗重新坐上龍椅,景帝不久去世。于謙頓失依靠,遭誣陷謀逆,判處死刑。

于謙盡心為國。據聞他自小就志向遠大,祖父收藏了一幅文天祥畫像,于謙十分欽佩文天祥,把那幅畫像掛在書桌旁,並題上詞,表示要向文天祥學習。《過零丁洋》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石灰吟》後兩句故意與之相和應。

一代忠臣,慘死收場,歸根究底,帝皇專制實屬關鍵。

當最後的權源在皇帝,官員 (在野為士人,即知識分子) 為求自保或一展抱負,必須得到皇帝首肯支持。一旦皇帝失勢,新人上場,伴隨新皇帝而來的另一官僚集團,必然排擠舊有官員以避免利益被分薄,舊有官員則只能惶惶不可終日矣,哪怕你過去坦誠奉公,為國為民。

民主之所以可貴,在於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可循的規章制度,確保現任統治者及其班子安全退下,新統治者及其班子順利上場,減少血腥政變發生的機會。

劉夢熊引于謙詩自況。其實,于謙對今天香港和中國大陸的政情都很具啟發性。

2017年2月26日 星期日

中共魔爪操弄下的政治怪現狀

一場特首選戰,充滿欽點、脅逼,極具中國特色。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南下宣旨:「林鄭月娥是中央唯一支持的行政長官參選人」。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批評有參選人修改政綱無領袖擔當,矛頭直指曾俊華。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在一個會議上更妄言,若曾俊華當選特首,中央將不作任命。如此明目張膽玩黃袍加身,還有什麼公平選舉可言?

啟人疑竇的是,曾俊華持 160 張提名票順利「入閘」,連胡國興都有 156 張提名票勉強過關,僅葉劉、長毛飲恨而已。《成報》漢江泄偏偏在近期評論文章中反覆強調中共希望進行一場具競爭性的選舉,胡國興「入閘」是可以期待。

「習派」所言獲證實前夕,管理層旋即遭恐嚇,官方網頁被攻擊,迄今 (2 月 26 日下午 1 時) 仍未曾修復。漢江泄上周五發表<董建華老懵了,假傳聖旨抹黑中央核心,涉毀一國兩制>,提到:「《成報》受威嚇案件在香港,以至國際社會引起廣泛關注,特別是港人的『回鄉證』照片為何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用作製作威嚇海報四處張貼。有北京高人告訴筆者,因《成報》的指控有一定理據支持,並牽涉公安部及中國旅行社,已引起中央高層關注,並曾過問。」

公安部部長郭聲琨和曾慶紅關係密切,曾慶紅一度被中紀委不點名譏諷。曾又是首位中央港澳工作協調小組組長。大陸商人肖建華「被失蹤」,據傳與其多年來充當劉雲山、賈慶林、曾慶紅等「白手套」(漂白黑錢的中間人) 有關。公安部夥同具中資背景的中旅社制止《成報》炮轟「亂港四人幫」,背後種種實在耐人尋味,令人懷疑目前是否存在兩個「中央」(東漢末祚,因察舉產生流弊,人民往往只知有地方郡太守,不知有天子居京師,錢穆稱之為「兩種君主觀念」,今天香港頗有類似境況)。

近水樓台先得月,林鄭氣勢如虹是必然的,但事情未到最後,始終不知鹿死誰手,相比范徐麗泰、梁愛詩一味力挺,李嘉誠話語值得細味:「個個都係好朋友」、「我老早就講咗唔會為任何人提名,但會投票」。假如提名等於變相站隊,站錯隊對商人來說是要付出沉重代價,故此,退後一步,坐看雲起,才作決定,李老果然有智慧,也見權鬥傳聞空穴來風,未必無因。

上層狀況曖昧不明,下層警察卻不知收斂,搞「特別大會」齊齊大叫「屌你老母」,建制派紛紛鼓吹成立「辱警」罪,梁美芬甚至覺得七警所作所為純粹受外界環境刺激,法官判得太重了。

有網民說:「在這指鹿為馬的年代,個個只懂得人云亦云,不會思考,不要邏輯,只懂扶攀權貴,欺善怕惡,還有多少人能堅持下去呢?」筆者明白箇中鬱悶和無力感,這亦是中共以專橫手段直接干預香港事務衍生的產物。可是,強權永遠無法壓倒真理,由自己做起,本乎良知判斷是非,強權終有一日垮台!

2017年2月25日 星期六

學會等待

等待的人,總希望有朝一日會等到自己想等的,但如果自己想等的遲遲沒有出現,你還願意繼續等待嗎?

人生在世,並非所有東西都可以靠等待得到。譬如中六合彩吧,很多人等到死前一刻仍然在等。至於自己心儀的那位,更多人等一輩子對方都毫無感覺,遑論愛上了。陶傑說得好:「當女人說不喜歡你,再追纏一百天,她還是不喜歡你。」等待越久,或會換來對方同情憐憫,但這不是愛情。

等不到自己想等的,有人選擇抽身遠去,減少內心鬱悶、痛苦。日本作家山下英子曾提出「斷捨離」生活小哲學,斷絕、捨棄、脫離一些人一些夢想,不復等待,任胸襟吸收新的快樂,心鎖有日解除亦未可知。

但如果不願「斷捨離」 / 無法「斷捨離」呢?我們或者能轉為享受等待本身。

中不了六合彩,至少享受過期待和緊張。對方不愛自己,至少腦海全是對方身影,好好做一個用情至深的人。

當等待本身有價值,你自然願意繼續,樂於繼續,沒有希望,也沒有失望。

人生最可怕的是等待,最值得的也是等待。因為擔心自己付出收不到預期回報,所以可怕。假如預期回報不被看成一回事,純粹細味等待,那份豁達,那份堅持,已經難能可貴。

彌敦到任時的香港狀況

彌敦到任時,維多利亞城填海工程將近完成,新增了不少商業設施,例如:銀行、酒店、辦公室、零售店等。1890 - 1895 年港幣兌英鎊匯率嚴重急跌,迄今已經停止,有利外商在 1906 - 1908 年承受得起橫掃美國的金融風暴,棉花廠、麵粉廠、皮革廠、糖廠等不致倒閉。大量倉庫設置,則有效保存來自暹羅和西貢的白米、美國的麵粉,以及威非 (Whitfield) 的煤油。

船舶進出數目、應課差餉租值及收入穩步上揚,乃整座城市健康發展一大指標。人口結構此時亦有變動,老一輩帕西商人 (Parsee,一群不願改信伊斯蘭教而移居印度的波斯人) 逐漸退場,其創設的批發業務由印度人繼續營運,擔任放貸、看更不同要職。印度人在香港落地生根,其下一代有需要接受教育,嘉道理爵士 (Sir Elly Kadoorie,1867 年 - 1944 年,猶太人) 遂於銅鑼灣掃桿埔建立一所專門教印度籍兒童讀書識字的學校,稱「育才書社」。

除了印度人,源自澳門的葡萄牙人也一批批湧入。他們以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 (Roman Catholic Cathedral) 作為居處,聖若瑟書院和嘉諾撒聖心書院 (Italian Convent) 作為子女學習知識的地方,西洋會所 (Club Lusitano) 作為日常消遣場所。

佘義有很好的觀察,他說:「所有這些社群定居下來後,都積極把這片殖民地營造成他們永久的家 (permanent home)。相反,英國人社群傾向把它視為暫居之地,其成員普遍在這裡住上二或三十年,然後翩然離開,永不回來。政府和商業的火炬因此快速交接,舊有問題經常復發,得不到妥善解決。」

簡單而言,香港昔日能夠繁榮穩定,更多依賴下層印度人、葡萄牙人「身土不二」默默耕耘 (後來包括南下華人)。英國人有出力,但同時有局限。

不過,部份著名英資公司如怡和洋行、屈臣氏大藥房仍舊屹立不倒,直至現在。

鄺健銘形容:「香港鬧市『滿是英國人、德國人、英印混血、廣東人、來自加爾各答的美國人、孟買的帕西人、巴格達的猶太人』,被評為『世界上最國際性的都市』。」彌敦就是來到這樣一個城市進行管治。

百多年後今天,我們飲食依賴中共國入口,備受宰制。受英式教育薰陶者依然移民心切,將香港當作「借來的地方」,對政治冷感。特區政府倉促換屆,令管治問題層層累積,無從疏解。唯獨年青一代 (九十後、千禧後) 受 2014 年「雨革」啟蒙,甘願以香港為家,貫徹「身土不二」精神,「自己香港自己救」。

重讀我城故事,對我們了解荒謬、尋找曙光,多少有些幫助。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 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2017年2月22日 星期三

我沒打算把手上的一支筆擱下

特首選戰開展至今,《文匯》《大公》早已站到林鄭一邊,唯獨《成報》出身左派卻力排眾議,連續炮轟林鄭及其背後陣營。「漢江泄」何許人,我們不得而知,但《中國紀檢監察雜誌》一度引述其文章,「中紀委」由習近平左右手王岐山執掌,縱使並非習出手,「亂港四人幫」系列評論代表著一部份「習派」聲音,此層幾乎可以斷言。

習近平甫上台,部份黨內人士對他心存厚望,覺得他會成為第二個戈爾巴喬夫,推動中國民主化。這些人所根據的,是習父親習仲勳曾於 1989 年同情學生民主訴求,以及習自身經歷過血腥「文革」洗禮。放下敵我矛盾思維,準確掌握及回應民情,黨內人士覺得習有能力有條件做到,給予支持,稱為「習派」。

「習派」不等於習,也不受習直接指揮操控,只是替習講好話,同時向習進諫,以維護習管治聲望,跡近中國古代的骨鯁之臣。奈何唐太宗尚且有「殺此田舍翁」的惡念,習不一定完全聽取「習派」意見,自不待言。加上習政敵為了作出反噬,一定程度要令習易於出錯,激發人民極端反感,「習派」聲音看似具強大後盾支撐,實則兩面受敵,異常脆弱。

用在《成報》事件上,林鄭及其背後陣營畏怕「漢江泄」和習有某種關聯,甚至為習喉舌,故此不敢輕舉妄動拉人封艇,任由炮轟持續。不過,隨著建制派大部份選委表態提名林鄭,張德江南下深圳放話「林鄭月娥是中央唯一支持人選」,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指出「曾俊華在財經方面比較強,其他方面不是掌握得很輕鬆......林鄭月娥在能力和中央的信任程度是相對高一些。」《成報》僅代表一家之言而非官方論調越來越明顯,原來是一隻沒有老虎的狐狸,怕它幹什麼?跟蹤偷拍恐嚇遂相繼襲來。

「漢江泄」發表題為「無法無天」的聲明,最末兩句這樣說:「各位讀者放心,我沒打算把手上的一支筆擱下。」一貫文人鐵骨錚錚,值得讚賞。筆者過去教人莫讓感憤之心平復,堅持不平則鳴,與「漢江泄」可謂心意相通矣。

站在捍衛言論、新聞自由的立場,透過脅迫手段杜絕異見聲音,絕對要不得。彼可以製造輿論沖淡之,可以根據事理駁斥之,萬萬不可強硬滅聲!先有劉進圖遇襲,後有李波、林榮基「被失蹤」,現在又來個《成報》遭威嚇,香港人委實不應該再置若罔聞!

2017年2月21日 星期二

核心價值的破壞者與捍衛者

前特首曾蔭權因收受利益被判罪,曾子後人從此晚景淒涼,風光不再,教人感慨。一個由低做起、土生土長的「香港仔」,假如不貪圖些微小便宜,感染大陸官場貪污遺毒,怎會落得如斯下場?

「貪曾」入獄,下一個極有機會就是 689,秘密收受 UGL 巨額款項,制裁沒有可能不出現。儘管有消息指 689 即將成為政協副主席,一眾擦鞋小鬼如陳永祺之流紛紛附和:「我覺得他是當之無愧這個位」,誰敢確定有關安排是習帝心甘情願,抑或現實政治妥協的產物?保得一時,難保一世,有網民造圖梁、曾於獄中相遇,高唱「人生於世上有幾個知己」,我們期待有這一日。

特首帶頭破壞廉潔、奉公,拆毀香港核心價值。他們都是擁有實際政治權力者。偏偏最用力捍衛香港核心價值的,乃一群無權無勢的人,包括港姐麥明詩。

2 月 19 日,麥在面書貼文:「香港最美麗的,就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此無異對梁、曾一當頭棒喝!

「暗角七警」判囚兩年,藍絲、建制派群起譴責法官重判,替「七警」說項,麥撰長文回覆,其中指出:「這個世界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全客觀中立的判決。但我們一直不懈地追求,一個離公義最近的位置。我一直相信,無論你在政治光譜上的那一個位置,我們仍然同樣擁有這個『核心價值』」、「如果『不是聖人』成為豁免懲罰的原因,那就是忘記了最先這些懲罰存在的意義......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憑自己的尺去量度什麼情況足以成為合法打人,那我們又忘記了我們的祖先最先為什麼建立了法治。」極具說服力。

新近她還關顧接二連三發生的學生自殺事件呢。

CCTVB 是什麼貨色的電視台,看看汪明荃「唔想做中國人咪移民去第二度」、吳若希支持反佔中,大家有目共睹。將自己星途押上來捍衛核心價值,關心香港,代價真的太大。曾蔭權、689 應該做,淪落到麥明詩做,很可悲。

香港目前的局面猶如一潭死水,聞一多所謂「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周潤發「那就賺少一點囉」、麥明詩勇敢直言,俱為清風而已,改變不了大局。聽聞港澳辦主任王光亞讚揚林鄭能力較佳、《成報》管理層遭跟蹤偷拍恐嚇,世道每下愈況,年青人不自尋短見才怪!

2017年2月20日 星期一

葉劉與陳阿嬌

特首選戰白熱化,各參選人四出爭取提名票「入閘」,最可憐者莫過於 Regina Ip 葉劉淑儀。

現年 66 歲的葉劉,2003 年曾經奮不顧身強推《基本法》廿三條,民望插水在所不惜,可謂對中共一心一意。林鄭那時官位不高,未曾受到中共青睞。怎料十四年過去,縱使風韻猶存,畢竟徐娘半老,焉能及得上人家當時得令,萬千寵愛在一身?中聯辦逼迫建制派選委全數提名林鄭,老董跟林鄭「愛的抱抱」,《文匯》《大公》天天替林鄭造勢而嘲諷葉劉「過氣」。小女子全心全意付出真愛,對方竟無動於衷,甚至另結新歡,新歡還要是自己小師妹,試問箇中苦痛,教人如何忍受?

身處建制派,卻無法奪取建制派選委提名,淪落到要在非建制派專業界別手中爭取提名,狀甚悲涼。陳健民向來有欠口德,今次再度發揮「契弟」本色,說:「和葉劉見面,會後有種悲涼之感」、「北京卻盡收天下提名票,壓在林鄭一人身上,連眼尾都不看葉劉」,雖然是實情,但也不用如此落井下石吧!

西漢有位陳皇后,小名阿嬌,因貌美嫵媚,一度深受漢武帝寵愛。後來年老色衰,武帝傾心於年輕美人衛子夫,未幾衛子夫懷有身孕,陳皇后被廢到長門宮。陳皇后懷念以前與丈夫恩愛的日子,希望能再次得寵,相傳用千金請司馬相如為她作《長門賦》,以圖舊情復熾。奈何事與願違,阿嬌鬱鬱而終。

葉劉目前與阿嬌有什麼分別?擔任保安局局長時確實很吸引,但已經是過去式,林鄭又打得,又貫徹中共強硬治港方針,更米已成炊弄個西九故宮。「我覺得有些參選人已經『入閘』,不應取那麼多提名,如果有些參選人大方些,有膽面對競爭是應該不取那麼多票,讓其他人也加入。好嚴峻,好艱苦。」儘管言辭冰冷,背後滲出陣陣苦苦哀求的可憐。

2017年2月19日 星期日

「集郵」嗜好遭時代淘汰

現在的小童連郵票是什麼都不知道,更遑論嗜好「集郵」。

大約二十年前吧,當時 Email、面書仍未流行,人們要通訊,除了依靠電話,就得往郵局寄信。寄信之前,信封面定必貼上一張小小的郵票。郵票圖案五花八門,有英女皇頭像,有盾徽,有香港本地名勝......有心人見郵票精緻珍貴,用一本簿子存放好不同系列的郵票,稱為「集郵」。

全盛時期,很多「集郵」愛好者通宵達旦排隊等候特別版郵票發售。同儕之間亦會互相分享、交換,促進彼此友誼。更重要是,小小一張郵票,猶如一扇窗,讓人認識整個世界。歷史、地理、文化、名人等,郵票都可以帶領你去接觸。那些年,我們沒有 Google,但至少有品味,有快樂。

隨著資訊科技發達,Email 逐漸取代實體信件,新一代越來越少跟郵票碰面。「集郵」成為老一輩人集體回憶,同時二字被賦予新意涵:爲興趣而追求多名不同類型的戀愛或性伴侶,教人感慨!

有「科技界佛洛伊德」之稱的雪莉.特克 (Sherry Turkle) 最近出版一本書,名為《在一起孤獨 - 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卻讓我們害怕親密交流?》,揭示資訊科技損害人際交往。其實,資訊科技何嘗不扼死港人的品味與快樂,中斷一個歷時已久的健康傳統?

英治年代,物質文明未臻完美,我們卻可以享受生活。「集郵」就是享受生活的一種。今天,物質文明高度成熟,我們活得像奴隸,像畜生。睡夢中尚要害怕上司「急 call」,電郵積累太多會心不在焉。新時代來臨,舊時代遠去,我們幸福麼?愉快麼?不太見得。

2017年2月18日 星期六

猶太港督

第 13 任港督彌敦爵士 (Sir Matthew Nathan,1862 年 1 月 3 日 - 1939 年 4 月 18 日) 是英籍猶太人。

1862 年 1 月 3 日,彌敦在倫敦帕丁頓 (Paddington) 一個商人家庭出生。兒時學習依靠私人教師講授。1878 年,他入讀胡列治 (Woolwich) 的皇家軍事學院 (Royal Military Academy),因成績名列前茅,1880 年獲校方頒發波洛克獎牌 (Pollock Medal) 和寶劍一把,以示嘉許。同年,彌敦加入皇家工兵隊 (Royal Engineers),並於查塔姆 (Chatham) 的軍事工程學校 (School of Military Engineering) 繼續進修,四年後畢業。

畢業後,彌敦在皇家工兵隊服役,一度被派往埃及和印度參與遠征。他先取得上尉軍銜,再晉升少校。處事認真優秀使他獲多次授勳。1896 年,彌敦受任往殖民地防衛委員會 (Colonial Defense Committee) 工作。

1899 年,彌敦展開其殖民官生涯,獲委派到塞拉利昂 (Sierra Leone) 擔任署理總督。一年後 (即 1900 年) 轉任黃金海岸 (Gold Coast) 總督,成為首位在大英帝國殖民地擔任總督的猶太人。1903 年,卜力卸任港督,轉赴錫蘭,彌敦遂被起用以接替卜力。

彌敦抵港履新時,年僅 42 歲。《香港與中國:歷史文獻資料彙編》把他在任時期稱為「彌敦之治」,說:「(他) 是歷任港督中最有遠見和對香港工商業發展頗有貢獻的一任」,可見新港督延續了我城得來不易的善治。

貫通港島北部的香港電車正式通車,第一輛單層巴士引入香港,興建九廣鐵路工程計劃全面開始 (建築署前土木工程師馬冠堯指出,當年彌敦跟工務司漆咸爭議九廣鐵路走線,漆咸建議走西線,即經荃灣、元朗到深圳,沿路平坦;彌敦則認為應走尖沙嘴東線,雖要建天橋闢隧道,但車程最短,「𠵱家睇番彌敦係非常英明,前期成本係貴,但慳番維修同燃油費,時間又短」),俱令交通運輸事業有顯著進步。

彌敦又計劃將油麻地一帶山巒夷為平地,且:

(1) 大幅擴建羅便臣道 (今彌敦道),使之連接窩打老道,成為區內主要幹道;

(2) 修建第六街 (今佐敦道) 等大小道路;

(3) 制訂規劃較完善的中西區重建工程,借上環水坑口街一次大火,勒令該區妓院一律遷往西營盤與石塘咀 (「塘西風月」由來)。

經濟方面.,整頓銀元制度,幫助港幣升值。

有些事情自己不擅長處理,彌敦十分樂意讓具豐富管治經驗的梅含理代勞。美國前總統列根奉行「別人能做的事情,千萬不要自己做」原則,我們的猶太總督何嘗不是如此?

彌敦終身未婚,沒有親密的女性朋友。他也不愛好大喜功,甚少表現專橫。

2014 年「雨傘革命」,彌敦道曾成為抗爭者日夜據守的陣地。2016 年初一「魚蛋革命」,彌敦道是戰場。「自己香港自己救」的本土運動彷彿跟彌敦有某種關連,這是歷史一大諷刺!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017年2月17日 星期五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暗角七警」被判囚兩年,事主曾健超稱「這是公民對抗警權的一個小勝」。不過,對年青一代而言,仇恨早種,怎會因一次「小勝」改變對警隊印象?血汗攻闖《Fuck the Police》自推出以來大獲好評,當中描繪警隊的套板印象,相信會持續一段時間,不易清洗殆盡。

中共祖師爺毛澤東說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皇家警察何以淪落到今時今日令人神憎鬼厭的地步,歸根究底還是自願充當港共家僕鬼卒惹的禍。

回想 2014 年「雨革」期間,在旺角,有中學生遭警察打斷手。無數抗爭者硬吃警棍揮打,弄個頭破血流。家庭主婦走到前線聲援,手持 B B 軟膠墊以作防衛,翌日警方誣蔑這群人為「暴徒」。更有八九十歲老人家受過中共苦頭,身體力行支持抗爭者,警察照舊清場。

假如警隊體恤抗爭者苦心,根據事實作客觀判斷,不濫用暴力,拒絕與當權者沆瀣一氣,罵名根本無法出現,遑論信譽破產。為著一己生計,埋沒良知,任由情緒獸性爆發,曠日持久,竟轉為魔性,「再嘈捉你返差館強姦」,警察口裡說出此句話,警察已不成為警察矣,Fuck the Police 有什麼問題?

建制派替「七警」護航,極盡荒誕之能事。「總之唔係野雞」的大律師何君堯於面書貼文:「七警被判入獄兩年,確重!上訴減刑是可料的!今天七警被變成七俠了!」「經民聯」梁美芬則認為暗角圍毆非故意,乃外在環境刺激使然,還擊亦不是尋仇。顛倒黑白,語無倫次。「民建聯」陳恒鑌尚要厚顏無恥自居真理,慨嘆「歪理當道」,賊喊捉賊,認真不知醜字如何寫!

老一代左派,說話多少知分寸,不會信口雌黃。689 扶植的新一代左派,卻強詞奪理,不顧分際。法官公正完成判案,有「藍絲」在網上瘋狂咒罵他,不斷進行人身攻擊、恫嚇。所謂越幫越忙,一般人看到群丑獻技,將作何感想?仇恨厭惡之火只會日益旺盛,警隊重建良好形象遙遙無期。

陳雲指出,「六七暴動」後,港督麥理浩曾「提高警察的入職學歷及訓練品質,令港人放心授權。」(<如何毀滅一隊警察>) 有網友建議解散現時質素低劣的警隊,想法雖然較難落實,但未嘗不可深思。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年紀大了

隨著年紀漸長,以往不喜歡喝不喜歡吃的東西,現在都變得不太抗拒。

兒時對茶並沒好感,覺得它苦澀,略嫌納悶,不如豆奶香甜,可樂舒暢。不過,今時今日,呷一口熱普洱,苦後回甘的感覺,令人難忘。還有那份溫熱、那份平和中正,這是其他飲料難以給予。我甚至為此喜歡上茶樓呢!

魚是另一我往昔不愛吃的東西。我害怕喉頭鯁骨,除非經過特別「篩選」,否則我決計不會吃。然而,不知是人成熟了抑或境界有提升,近月我竟嗜魚,甚至欣賞起吃魚的過程。原來箇中隱藏著極深奧學問。強行把魚肉拔出,骨往往苦苦纏夾,無從清除。必須順著勢頭將魚肉慢慢推出,輕輕碰一碰特製的蒸魚豉油,再放入口裡。如此魚骨想作惡都欠缺機會下手,苦頭自然吃少很多。

做人何嘗不會因年紀漸長而「覺今是而昨非」?「知好色而慕少艾」,凡血氣方剛的青年都經歷過,「求而不得,輾轉反側」,心猿意馬的悸動,浪漫純真,堪稱成長之印記。可是,三十過後,見多識廣,開始明白《倚天屠龍記》殷素素所言非虛:「越是好看的女人,越會騙人」,一轉改為「娶妻求淑女」。「淑女」樣貌未必出眾,但勝在賢慧,且善解人意,持家有道。天仙美女仍可遠觀膜拜,要過一輩子的話,普通人始終比較合適。

又少年總是懷抱理想,拒絕向現實妥協。犧牲時間、金錢、心力?不打緊,反正犧牲得起。但步入中年,距離死亡越來越近,生活壓力次第侵襲,怠惰相伴隨之。與其堅持虛無縹緲的理想,倒不如安於現狀、珍惜在世每一日。

德國哲學家海德格有一名著《存在與時間》,存在的意義必須透過時間才能彰顯,說得非常對。

2017年2月15日 星期三

港中區隔旨在維護香港文明與尊嚴

中共國文化質素之低,俯拾皆是。

面對天真爛漫、滿臉稚氣的「港寶」(即跨境學童),來自強國的校車保母可以大聲叱喝,如同驅趕豬牛。校車擠滿了人,仍舊強行推小童上車,總之最緊要快。人的尊嚴和地位於此不復存在,有的只是畜牲的平等和果效,香港人從來不會用這種視角看小童,真可怕!彼視對方若豢犬,對方自然對彼亦不客氣,腳踢保母,拆毀座墊,高聲喧譁,講勇武抗爭,香港年青一代實在拍馬都追不上重慶、深圳的。

又細心觀察落馬洲管制站、福田口岸如何對待攜帶大型物品人士,前者會對你作出口頭勸籲,安排你在合適地方離開。後者則破口大罵恫嚇你,並且未經你同意伸手把你的物品拉走。誰較文明誰較野蠻,一目了然。

其實,港中區隔之所以必須,歸根究底,是要避免香港淪為蠻荒之地!阻止港人遭受畜牲對待!

英治時代,宗主國乃有文明有修養的泱泱大國,自由主義 (liberalism) 確保每個人享有應得的權利、尊嚴和價值,人不致被果效吞噬,人能真成為一個「人」。

97 主權移交後,中共國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與英國南轅北轍。雷鋒同志說:「一個人的作用,對於革命事業來說,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我願永遠做一個螺絲釘。」個人沒有權利、尊嚴和價值,獻身大群福祉 (用果效界定) 才有權利、尊嚴和價值。個人沒有自由,國家才有自由。加上唯物主義教條羈絆,人同動物一樣低。香港人懵然不知接受「回歸」,送羊入虎口,現在恨錯難返,「區隔」實屬無可奈何的唯一自保方法。

繼續融合,繼續泯去港中界線,香港將不成香港!

最新消息指警隊擬購買射程達 50 米的橡膠子彈,配以雷明登長槍,供防暴用途。一味靠強力對付手無寸鐵的民眾,顯然為強國作風,非皇家警隊一貫做法。

中共國地鐵站內更不時有人身穿制服手持警棍防範恐襲發生,但願嚴密監控的極權毒素不會滲透至香港。

2017年2月14日 星期二

好好享受空虛寂寞

一人獨處,固然感到空虛寂寞,但即使置身人煙鼎沸的環境,不見得空虛寂寞不會襲來。

「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在自己日記中寫道:「我剛從一場派對回來,我是派對上的活力與靈魂:我字字珠璣,人人都因此歡笑,崇敬我 - 但我走開,我在這篇日記裡確實需要用到如地球軌道一般長的破折號......我想一槍斃了自己。」空虛寂寞伴隨熱鬧歡快而來,份外難熬,想槍斃自己了結痛苦,絕對沒有誇張。

齊克果的感受,聖修伯里亦經歷過。在《小王子》裡,小王子說:「在沙漠裡還真有點寂寞……」蛇即回答:「就算你在人群裡也一樣寂寞。」

面對空虛寂寞,有人垂淚無語,陳子昂《登幽州臺歌》云:「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不過最好還是不要害怕,勇敢直視,甚至將之轉化為正面事物。保羅.瓦勒里有一句名言:「所有偉大與珍貴的事物都是寂寞的。」

獨個兒面對空虛寂寞,唐代詩人李白寫出傳世作品<月下獨酌>,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完成巨著《史記》。在人群體驗空虛寂寞,印度淨飯王王子喬達摩‧悉達多悟出「萬法皆空」的人生哲理,創立佛教。

樂壇新人陳明憙近日推出新歌《一個人的車站》,其中幾句歌詞挺有意思:「在尋找和失去之間,獨自往返,最後發現人生從來都是,一個人,一個人的車站。」

當大家明白空虛寂寞是人生常態時,不妨好好享受它。


愛情不過是有錢人的玩意

情人節晚上,讀藍與呂晨在餐廳一角對坐,默然不語。

「我們是否要這樣過一輩子?已經十年!我很辛苦!」讀藍終於按耐不住,托了托眼鏡,強忍淚水道。

「藍,你也不是不知道我父母為人吧!我媽媽愛面子,爸爸則希望我日後不愁衣食,你很好,我明白,但我真的不可以把你當作正選,你可不可以體諒我?」

呂晨輕輕撥弄秀髮,精緻的臉龐,柔和的聲線,搭配甜甜的香氣,簡直令人如癡如醉,不能自拔。讀藍陶醉著,一時竟不知如何反應。

「況且,我今晚不是應邀出來嗎?......」

「不,是那個男人要工作,沒時間陪你,你才找我!如果他有空,你還會陪我嗎?」

讀藍越說越激動,情緒再控制不住。只聽他說:「十年,我深愛的女人,每晚就在床上和別人卿卿我我,給另一個男人摟抱親吻。他有什麼了不起,就是因為他父母有錢有樓有地位?我什麼都不是?嘿嘿,原來我怎樣真心愛你守候你,都不及他一疊疊鈔票,這對我公平麼?」

「不是你所想的,不是......你為何不可以體諒我的處境多一點?如果你愛我,應該體諒我啊!你永遠是我最好最好的朋友喇。」呂晨飲泣,內心似乎亦不好受。

「罷了,罷了,我認我是電車男,IT 狗,我襯不起你。你還是乖乖回到你男人身邊,他需要你。」甫講畢,讀藍放下辛苦慳來的一百元,便快步離開餐廳。

街道上到處是一雙一對的情侶,互相依偎,親熱非常。讀藍心如刀割,劇痛難當,走出馬路,「呯」的一聲,一隻紙摺的戒指掉在血紅的馬路上......

呂晨若有所失,走到熟悉的家門前。門沒掩上,半裸的他正撫摸著另一個她的大腿。

她想哭,卻哭不出來。

2017年2月13日 星期一

薯片奶媽一丘之貉

薯片在爭取民主派選委提名時,主張重啟政改無前設,間接放棄以「八三一決定」做基礎。怎料會見香港工業總會時,竟改口說「八三一決定」已經成為香港法律一部分,現在及將來都無辦法避免。前言不對後語,快速搬動龍門,發生不只一次。前陣子言之鑿鑿要於 2020 年完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未幾就變為 2020 年很難完成立法。這樣一個時常更換說辭的參選人,民主派選委全數提名他,不擔心他日後出爾反爾麼?

薯片差,林鄭亦好不了多少。每年增加 50 億教育經常性開支,以培養有國家觀念具香港情懷的青年,這豈不是加劇洗腦國民教育?將短期合約教席轉為常額教席,驟耳聽來很吸引,不少新晉教師應該舉腳贊成吧!連教協葉建源都表示歡迎,就知道林鄭這步棋下得妙。可是,請各位注意,林鄭口講自己不是「梁振英 2.0」實際卻貫徹梁振英路線,口講結束為官生涯陪伴家人轉頭即宣告參選特首。如斯沒誠信的老女人,諸君相信她言出必行?未免「too simple,sometimes naïve」。

兩位前司長,勝算俱高,但同樣不能誠實說話,表裡如一,貫徹始終,一丘之貉,哪個「出閘」又有何分別?反正香港都是沉淪到底。

我們現在有點像目擊一美豔女子遭強暴而無可奈何。我們沒有提名和選舉權,任由幾個爛橙累鬥累,胡國興算是較像樣的一個,鼓吹替廿二條立法,可惜迎難而上,注定徒勞。其餘兩個基本上與梁振英無異,薯片溫和些,林鄭強硬些。至於葉劉,苦到要找非建制派專業界選委提名自己,可謂窮途末路。

香港未來五年會墮落到什麼田地,吾不欲觀之矣!

2017年2月12日 星期日

愛情的況味

昨天是中國元宵,後天是西方情人節。對情侶而言,是大破慳囊的日子。對單身人士來說,則是自我慰解及避開閃光彈的時候。不過,無論元宵抑或情人節,體會及享受愛情始終最首要,可惜今天懂愛情的人不多。

四大名著《紅樓夢》中主角賈寶玉曾對林黛玉說:「任憑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年少時讀此語,感受並不深,覺得為一棵樹放棄整個森林不值得。後來多了些經歷,日漸發現當一個人進駐你的生命,你是無論如何都放不下他 / 她,繼而看不上其他人。元稹詩云:「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講的正是這樣一種境界。

愛情未必會開花結果,甚至能開花結果的多數不是愛情。民國作家錢鍾書就曾給出兩句名言:「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婚姻是一座圍城,沒有結婚的人,拼命想擠進去,結了婚的人卻拚命想向外爬」。

然而,刻骨銘心地去愛一個人,留下的回憶,畢竟可貴,值得細細品嚐。對方或因病離世,或已愛上另一人,或意外失憶,或從沒喜歡過自己,不要緊,你知道你還愛對方就足夠。夜闌人靜,抬頭望天,想起那段往事,嘴角仍帶著笑意,為遠方的她 / 他默默祝禱。這其實也是一種幸福。

現代商業繁盛,巧克力、玫瑰花、情侶套餐、戒指......彷彿成為表達愛意的唯一方式。愛情的真諦再無人深究。孤家寡人以為情愛乃兩個人之事,瑟縮一角,自傷自憐。

想起辛格 (Irving Singer) 一篇文章<評價與賦予>(Appraisal and Bestowal),愛情該是愛者賦予被愛者價值和意義,關鍵繫於愛者自己。金錢不等於真愛,單身不一定可憐。歡度佳節,不妨好好深思。


2017年2月11日 星期六

「長毛」晚年失節選特首

戴耀廷都算厲害。別看他陰陽怪氣,跡近「東方不敗」,一個雷動計劃,將立會重炮手黃毓民議員震走,現在又來個什麼「推薦特首候選人計劃」,捧殺「長毛」梁國雄。爭取 38000 公民提名以脅迫非建制派選委支持「長毛」入閘?非建制派選委真的那麼容易就範?「長毛」還要說這是一次「創舉」,當真越老越糊塗!

非常簡單的道理。「長毛」向來要求「平反六四,結束一黨專政」,根據港澳辦王光亞列出的四大條件,他已不符合第一條「愛國愛港」和第二條「中央信任」。非建制派選委大多理性務實,他們必定不會提名一個完全不可能獲中央任命的「長毛」而放棄稍有機會「出閘」的「薯片」和胡官。

按照目前形勢估計,「薯片」入閘應無疑問,其對「八三一決定」和 2020 年完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的堅持,或會令部份提名票轉至胡官手中。胡官反覆主張為《基本法》廿二條立法,此乃各特首參選人從未提出,假如他能入閘,電視辯論變得有可觀性,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相反,提名「長毛」的話,難道聽他一味「喂阿哥」?

最關鍵左右非建制派選委決定的是,一旦提名「長毛」,「薯片」和胡官提名票被分薄,影響「入閘」,對氣勢如虹的林鄭豈非極為有利?為免「梁振英 2.0」上場,守得一寸土得一寸土,提名「長毛」太過冒險,極不適宜,即使有 38000 民意在背後迫逼亦然。

故此,所謂「推薦特首候選人計劃」注定行不通,純粹為戴耀廷一人空想。可憐「長毛」竟然答應「落水」。「我認為民主派不應投票予現時四位候 (參) 選人的任何一人,原因是我基本上界定他們是不能夠代表到民主派選委。我出來 (參選) 是希望立竿見影,希望大家有得選擇。」喂阿哥,最終選擇權在中共,尤其是習近平一人。閣下昔日狠批梁家傑參加小圈子選舉,今天自己主動參加?自甘墮落,令人惋惜!

貞婦晚年失節,不如老妓從良。「長毛」於戴耀廷及一眾小鬼 (劉小麗、羅冠聰、陳志全之流) 擁戴下,放棄原則,改換立場,甘心接受假選舉,「哲古華拉」抗爭形象蕩然無存,再度印證李敖所言非虛:「交友為苦」。


卜公卸任

1903 年,卜力卸任,轉赴錫蘭當總督。

卜力有一項政策引為後世笑話。且說 1899 年鼠疫再度橫行期間,他大力獎勵市民捕鼠,每隻兩至五仙。不料華人為了領取賞金,竟將外地的老鼠帶至香港,增加鼠疫傳播風險。卜力發覺有關安排不可行,後來改用老鼠箱 (潔淨局在電燈柱掛上裝滿電油的老鼠箱,收集被打死的老鼠,繼而派出身穿黃色衣褲、膠鞋的工作人員清理。俗語「過街老鼠,人人喊打」、「電燈柱掛老鼠箱」肇源於此)。

卜力又下令收購並拆毀已經死去 2500 多人的重災區 - 太平山街一帶大量密集的房屋,且派人逐家逐戶尋找病者送往醫療船,採用石灰集體掩埋的方式加速對屍體的處理。經過一番努力,鼠疫 1904 年開始受控。港府在災區遺址興建一座公園,取名「卜公花園」,園外豎立一塊中、英文紀念牌匾,交代建園始末。公園不僅成為市民休憩的好去處,而且具有文化、歷史的重要紀念價值。

除了「卜公花園」,還有「卜公碼頭」。

「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環畢打街,1900 年啟用,由卜力主持開幕禮。1903 年,港府替碼頭加建臨時草棚上蓋,但因日久失修,1909 年改從英國引進鋼製篷頂,乃本港首座採用低炭鋼鐵結構件的建築物。張連興形容碼頭外觀:「設計呈一字形,入口處有個宏偉的卜力爵士塑像。」它曾用作接待中外政要,如醇親王載灃、孫中山先生、英國愛德華王子等,有「皇家碼頭」之稱。

新郵政總局及政府總部 (設計師是亞士東‧偉柏,英語:Aston Webb) 次第落成,租庇利街 (Jubilee Road) 與域多利醫院 (Victoria Hospital,位於白加道) 竣工,俱能視為香港達至善治的里程碑。

卜力對植物研究深感興趣 (他是倫敦皇家植物學會名譽會員)。1800 年左右,巴黎外方傳教會神父在薄扶林發現一種異乎尋常地嬌豔的紫色花朵,經植物及林務部總監鄧恩 (S.T. Dunn) 判定,該花朵屬新品種,為香港特有。該花朵未幾被命名為 “Blakeana”,以紀念卜力。

卜力離港在即,定例局資深華人非官守議員何啟說:「督憲大人......閣下過去的施政工作令人十分滿意......並深得全體華人信任與敬重。督憲大人,我相信它們將帶來纍纍碩果,造福此殖民地和新界。」曾經聯手抗英的新界鄉紳們,亦痛改前非道:「督憲大人謀百姓福祉,盡心戳力,眾民咸知。於督憲大人政府治下,此大英國孤懸海外之地,必日益蕃昌,百姓各享太平康樂之福。」

11 月 21 日,卜力離開香港,警司梅含理署任港督一職。卜力於錫蘭度過其最後殖民官生涯,1918 年 2 月 13 日,卜力逝世,享年 78 歲。

昔日香港會為維多利亞女皇登基周年紀念修路建醫院,引入英國先進材料及技術,自稱「大英國孤懸海外之地」。今天有人要去英殖,仇視英國,強行來個「中國化」,香港焉能不送命?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 1899 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

3.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017年2月10日 星期五

談港鐵尖沙咀站縱火自焚事件

港鐵尖沙咀站發生縱火自焚事件,有若干地方值得大家反思。

第一,60 歲男子的所作所為誠然令不少無辜乘客受傷,但想深一層,其語無倫次和自認縱火的舉措,與自身際遇經歷、香港整體氛圍傾向鬥爭和絕望不能沒有關係,其心腸亦非歹毒。活在煉獄裡,發瘋屬必然。有網友觀察到平時地鐵內部份乘客「自言自語,無端白事目怒其他乘客,無啦啦 Fing 手 Fing 腳」。瘋子須被輿論譴責,根本解決問題卻在變更煉獄為天堂。只知一味鞭撻犯案者,讚揚消防員英勇、市民無私助人,對背後因由則輕輕放過,同類事件定必在日後出現。

第二,熊熊烈火於車廂燃燒時,乘客未有即時離開現場,反而高舉手機拍攝短片。莫說自身性命安危隨時遭波及,站在救急扶危的角度,乘客理應即時觀察誰需要幫助,盡快給予援手,而非冷眼旁觀影影影。智能手機普及,使人人搖身一變成為民間記者,不幸戕賊了自然求生本能和關顧同類的天性,危機意識薄弱,這是值得高度警惕,引以為戒的。

第三,坊間流傳車廂起火時有人高呼「我要真普選」。姑勿論傳言可信性有多高,以及黃絲有無本事如此勇武,退一步,假設黃絲 / 本土派真的這樣做,此乃下下之策,賠了夫人又折兵。重溫「六七暴動」歷史,左仔淪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全因「土製菠蘿」在北角渣華街炸死一對小姊弟。民意急速逆反,當初支持的都開始反對,左仔遂無以為繼。前車可鑒,爭取普選 / 自主需要機智與策略,魯莽只會壞大事。

但願公眾繼續保持對事件關注及追蹤,香港承受不起同類事件再次發生!

2017年2月8日 星期三

學生自殺是香港死亡的警示

農曆新年結束不久就有兩名學童自殺身亡,令人想起去年一股學生自殺潮。事過境遷,大家都淡忘了,但問題依舊存在,相信悲劇還會陸續有來。

從 N 同學給「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楊岳橋的一封電郵,我們可以略窺青年學子的鬱悶:

「我與大部份的香港學生一樣,看不到未來。每天重覆著學習,但卻不明白學習的意義」

「吳克儉局長說,學生自殺是因為生涯規劃不足,簡直是笑話......學生的壓力源自於制度」

「我對現屆政府已沒有任何寄望,唯有期盼下屆政府能記起我們學生,不是因為上帝要求,不是為了擦鞋,不是為了反港獨,而是真真確確為了我們著想。」

簡單歸納,港共政權未有從學生角度出發,更要落井下石,利用制度暴力迫逼學生讀不想讀的東西。學生畢業出來,面對近乎絕望的人生前景,收入萬餘,拍拖談戀愛「扑野」成為特權階級「富二代」的專利,父母年老卻無力供養,居住也有問題,於棺材房過下半世。在世既「看不到未來」,唯有向黃泉路上走。

儘管存在主義作家卡繆鼓吹「堅持奮鬥,對抗人生的荒謬」,對中學生而言,肉體自殺始終比較容易,能一了百了嘛。

大家歡喜若狂看小五學生童言無忌罵林鄭:「佢嗰一句上帝叫我參選,我已經好想揼佢」、11 歲吳同學「爆 seed」數 689 罪狀。可是,回心一想,他們長大後眼白白看著特首由中共欽點、立法會充斥情緒化的人身攻擊和廢話,除非搞革命,否則如何自處才好?

清末民初學者梁啟超在<少年中國說>有云:「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香港出現一個個少年自行了斷,這是值得高度關注的死亡警號!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政治不只是現實的

689 回應薯片主張 2020 年完成《基本法》廿三條立法時說了一句:「政治是現實的」,其準確意思是:從事政治活動的人應該貼近現實去講去做,必要時就要向現實妥協、退讓。

套用到目前狀況,即任憑你薯片談什麼「以香港為家」、「熱愛香港這片土地」,你要在中共操盤的假選舉中勝出做特首,還得向未來主子大派「定心丸」,廿三條立法即其中一顆「定心丸」也。

薯片是否如此想,我們無法確知,但由他表示:「『831』是 (人大) 常委設立的,亦不到香港可以任意更改」、「為《基本法》廿三條進行本地立法是憲制責任,沒理由繼續拖延」,689 猜對的可能性甚高。

誠然,政治人物需要面對現實、因應現實。不過,太接受現實,乃至膠著於現實,這是非常有問題的。

用 689 做例子吧。他就任特首時,正值中共國強勢崛起,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實體,地位僅次於美國。貼近現實嘛,遂來個《中國模式國情專題教學手冊》,推行國民教育,結果適得其反,招來浩浩蕩蕩的「反國教」風波。2014 年「八三一決定」和《「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次第出台。貼近現實嘛,遂擺出強硬姿態打壓群眾爭取「真普選」訴求,結果催生本土自主意識,官民關係跌至谷底。習近平搞「一帶一路」構想。貼近現實嘛,遂用上《施政報告》一半篇幅談香港在「一帶一路」中的角色,結果換來「我是香港人,不是中國人」呼聲此起彼落。

一次又一次接受既成事實,對現實認命,不見得 689 備受萬民擁戴,其政治壽命甚至遭中共提早終結。前車可鑒,如果薯片不懂汲取教訓,走上接受現實一途,言辭縱使動聽,反對聲音始終不斷。試問信任、團結從何談起?

捷克前總統、著名作家哈維爾曾說:「除了恪守原則,從政者只要再加上耐心、謹慎、知所分寸和理解別人的能力,那麼便已足夠......有正派和良好嗜好的人,總是佔上風。我的經驗和觀察證明,政治作為道德實踐是可能的。」

689 不明白這番道理,視政治為赤裸裸的以大欺小的權力鬥爭場,媚共賣港,卒之弄得香港烏煙瘴氣,天怒人怨。回想英治年代麥理浩連外交及聯邦事務部都敢頂撞、尤德那句「以港督的身份代表香港市民參加談判」,薯片當好自為之!

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勿忘折衷,我要曾俊華

二十來歲的少年直言第一天上班,上司黃氏主動邀請吃午飯。黃上司知道直言在大學主修政治,於是投其所好,一邊步行至附近茶餐廳,一邊談起鬧得熱哄哄的特首選戰。

「你覺得哪位候選人有機會勝選?」黃上司問。

「哪個勝出都沒分別吧!反正是『上面』欽點,我們無法揀選。」直言坦率回答。

黃上司皺皺眉,擺出一副老江湖的口吻:「話雖如此,但我始終覺得薯片機會大些,奶媽裝腔作勢,選情不太理想。」

直言不知上司為何這麼肯定,說:「很多建制派選委都表態支持林鄭,中聯辦還著手替她爭取提名,怎會選情不理想?」

話尚未講完,黃上司已出口打斷:「你入世未深,不知中共權鬥複雜,也很難怪。現在擺明車馬習主席不妥張德江、張曉明等人,中聯辦假傳聖旨幫奶媽黃袍加身,習主席英明,來個斧底抽薪,先用《成報》天天炮轟,再叫薯片『眾籌』積聚民意。一旦奶媽勝選,而民意傾向薯片,中央未必會任命奶媽做特首。」

黃上司自我陶醉著,直言卻認為他有點一廂情願。

「你讀政治,有捐錢支持薯片嗎?」

直言只覺好笑,薯片錢多的是,根本不用大家大破慳囊。想到網上流傳一幅改圖,「多謝咁多位老闆」,上司不是蠢到捐錢吧!

「我昨日捐了一千多元,又呼籲親朋戚友捐了數千,我們都投了票,你也要略盡綿力為香港,知不知道?哈哈。」

直言眼望這個西裝筆挺的中年胖漢,突然感到一陣嘔心。他很可憐,真的很可憐。原來賺錢最多、身處高職不代表智力正常。

街邊電視播放著薯片公佈政綱新聞片段,以「八三一決定」為起點重啟政改,跟廿三條立法同步進行......

「撤回『八三一決定』,我要公民提名。撤回『八三一決定』,我要公民提名。」

兩年前流下的血與汗,今天換來瞓身支持薯片,「我要曾俊華」,直言不禁流下男兒淚。

2017年2月5日 星期日

從《港督話神州》看卜力對中國的期許

卜力 1909 年撰寫了一本名為《港督話神州》的書。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大陸,適值「庚子拳亂」、八國聯軍入北京,當各國對這隻紙老虎落井下石,卜公卻抱持另一番見解,非常有趣。

卜公首先指出:「古老中國的胸懷中也潛藏著進步的種子。」睡獅之所以一沉到底,源於「這些種子長期受到傳統觀念的重壓,不能萌芽。」他又說:「摧殘進步之花的兩座大山是無知和偏見」。綜合起來看,則透過消弭「無知和偏見」,擺脫「傳統觀念的重壓」,睡獅仍有一天醒來。

不過,卜公反對極端「全盤西化」,而主張提取傳統觀念的養分,並予以升華,如是「才能使真實、純潔、幸福之花開遍整個大地」。金文泰總督後來倡議香港大學成立中文學院,邀得學識淵博的賴際熙、區大典前來教授經典。金督更用粵語公開演講,列舉設立中文學院的理由:「要顧全祖國學問呀」、「中國人應該整理國故呀」、「就係令中國道德學問,普及世界呀」。金督的想法,可謂與卜公一脈相承。

卜公認為西方人對中國心存誤解:「普通的歐洲人一提到中國,頭腦中就會浮現出一個未開化、不誠實、充滿爾虞我詐、有過多原罪的國家。」相信「中國的甦醒意味著她將要進入世界市場去爭取她應得的份額。憑藉其強大的商貿實力和巨大的生產力,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自身的需求,而且會擴展到遙遠的國際市場。」

卜公的預言,百多年後終於成真,且為前行政長官曾蔭權所引述。

可惜他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香港成功基於中國衰敗。中國恢復鼎盛,香港該如何自處?卜公未作考慮,只知「(中國) 即將到來的教育體制改革會使人們從對競爭回憶的羈絆中解脫出來,代之以理性的思考,中國一定會隨之成為世界事務中一個有影響力的因素。當那個時代來臨時,讓我們期望:中國和大英帝國之間的關係將是相互信任和良好願望的產物。」

今天香港面臨赤化,不少人卻堅持「反中共不等於反中國」,年青一代對英治亦沒有好感,凡此種種,俱非偶然。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鄺健銘,《港英時代:英國殖民管治術》。

查維克再度來港

工程師查維克 (Osbert Chadwick) 於 1882 年到香港研究華人房屋衛生環境。其建議未有得到港府積極回應,卒之引發 1894 年鼠疫,造成嚴重人命傷亡及經濟損失。二十年過去,他重臨舊地,攜同善臣教授 (Professor W. J. Simpson) 調查鼠疫起因。今次他集中研究貯水、供水和排污系統,房屋衛生由善臣負責。兩人在 1902 年 3 月和 4 月完成報告,對香港日後發展貢獻甚大。

報告指出:「毫無疑問,今天的擠迫情況,比 1882 年時更為惡劣......若此擠迫情況不獲改善,再多的潔淨措施,亦不可能使香港免於鼠疫之難。」善臣很多建議,後來被納入《公眾衛生及建築條例》(Public Health and Buildings Ordinance,1903 年確立),成為未來三十年潔淨局 (Sanitary Board) 和建築事務監督 (Building Authority) 的金科玉律。

查維克的研究則給予工務司漆咸 (William Chatham) 靈感。1903 年 10 月 17 日,漆咸向定例局提交大潭供水系統擴建計劃草案,名為「大潭篤計劃」。

值得一提是,當時香港淡水供應嚴重不足,主要依靠荃灣將淡水調運至港島,以及何文田谷的水井供水給九龍半島。港府積極在針山以南及畢架山以西一帶興建水塘,水塘位處金山附近,容量達 3.5 億加侖,稱為「九龍水塘」。另外,「大潭副水塘」、「香港仔下水塘」也陸續落成啟用,問題才有所改善。

[主要參考資料]

1.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

2017年2月4日 星期六

來勢洶洶的「梁振英 2.0」

林鄭要建立「管治新風格」,主張「與民共議」。

根據過往硬推政改及西九故宮經驗,「共議」的「議」究竟是有商有量的雙向互動溝通,抑或單方面各說各話,大家可以猜想。加上以「好打得」形象自豪,指斥周永新教授的研究心血受到主觀情緒影響,所謂「新風格」,極有可能是強硬路線的掩飾辭,其語言偽術造詣果然與 689 一脈相承。

她又要政府做好促進者,以及推動者角色,「為百業拆牆鬆綁、利便營商」。

政府角色加強,擺脫往昔「小政府,大市場」狹隘思維束縛,無可厚非。問題是,當港共政權一面倒向中國大陸靠攏,「利便營商」的「商」究指港商還是紅色資本?左翼自由主義目前必須扎根於「港中區隔」、「香港人優先」上,否則勉強實行只會迎來更嚴重的赤化。糖衣毒藥,奶媽都算歹毒。

發展「理財新哲學,政府必須善用資源,投資未來,回應市民訴求,讓大家能分享經濟增長成果」。

言下之意就是有扶貧助弱措施,卻不提供如全民退保般劃一經濟生活保障。

開拓土地乃 689 拿手好戲,發展經濟為今年 1 月《施政報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之延續。配合大打基層牌,重申自己兒時與家人租住灣仔唐樓單位。如斯畫面,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嗎?

「梁振英 2.0」來勢洶洶,薯片出「眾籌」回敬。有網民說:「我捐左錢,當投左你一票架喇;鬍鬚叔叔加油!」令人想起中國政局昏暗時常有人加倍捐錢予佛寺替自己造福。自我安慰,原來阿 Q 懂得,香港人也懂得,真可憐!

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難忘的初七聚會

曉瑩跟我「最後道別」,事見<我只在乎你>。不過我倆本在 1 月初約定農曆新年好好聚一次,我不想食言,昨晚硬著頭皮找她,她竟然答應出來。今日我們總算好好享受了一整天時光。

有美相伴已經是人生樂事,如果對方聰明慧黠,想法與自己接近,更是難能可貴,說不出的暢快。

有幾幕畫面我印象十分深刻。

第一是我和曉瑩望著大海,她訴說著和神交友好的往事。

她不認同道德相對主義,相信世上有一可共見、客觀的真理,作為教育下一代及指責他人不當的準繩。我由衷地讚好,想當年在「哲學概論」一課就曾撰文批斥道德相對主義。

她又說,愛要包含關懷,關懷至少不對某物故意構成傷害,故此,愛動物就不應該吃肉。我初時不同意,嘗試駁斥,但不夠說服力。她更以身作則做素食者,我自愧不如,一邊聽她說,一邊心想:我寧願坦白承認我不愛動物算了。

第二是在船上曉瑩發表對偉人的見解。我向來信奉春秋時代叔孫豹「三不朽」,即能做到立德 / 立功 / 立言,就是偉人。她不以為然,與我分享一些無名人士貢獻家財心力造福社會的事例。原來她眼中的偉人不一定要有顯赫功業,也無需大名鼎鼎,默默耕耘付出,自然影響他人,影響世界。我上了寶貴的一課。

我曾質疑曉瑩過份看重實踐和經驗,說她「老」了,怎料我錯怪她,她不是「老」而是「成熟」。她也會堅持自己認為對的原則,盡力將之推行落實,只是同時明白現實局限,洞悉原則究竟可以實現至何種程度。

悲觀而積極的人生,她亦是用這種態度過活,女神是知音人,感覺很奇妙。

還有無數值得娓娓道來的片段。我第一次乘渡海小輪、第一次入長洲、第一次喝日本包裝可口可樂、第一次她買魚蛋給我品嚐......,非常的歡喜,非常的夢幻。

回程時,悲從中來,我忍不住哭,她在旁安慰,「唔想」、「唔捨得」,其實我是不想美好時光那麼快終結,不捨得她那麼快離開。她會意嗎?

2017年2月1日 星期三

可詛咒的時代

李波案翻版在香港上演。大陸富豪肖建華疑似在年三十晚被數十名公安、國安人員帶走。儘管聲明對外宣稱「本人是愛國華僑,一向愛黨愛國」、「目前正在國外治療」,警方卻確認事主經出入境管制口岸返回大陸。加上李波手持香港身份證和 BNO 尚且「被失蹤」,肖擁有香港永久居民和加拿大公民身份不見得能倖免於難。全城惶恐不安,背後涉嫌與習近平出重手反貪防腐有關。

倘若屬實,香港人的人身安全還有什麼保障可言?不幸上次李波林榮基事件未有觸發大迴響,現在只好任由中共宰割,認真可悲!

人身安全保不住,就連特首小圈子選舉,都傳出中聯辦脅迫選委投票提名林鄭的消息。據說中聯辦的目標是為林鄭爭取 500 至 700 個提名。此無異觸犯《選舉 (舞弊及非法行為) 條例》,以及違反《基本法》第二十二條。礙於廉政公署在 97 主權移交後直接向特首負責,《基本法》則可被多番詮釋而無定準,港人基本上僅能默許中聯辦施暴。尤有進者,唯一炮轟林鄭的報章《成報》,其老闆谷卓恒竟遭中聯辦恫嚇。「抱持良知堅持到底」,是大聲疾呼,也是曠野呻吟。

國際人權組織「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 發表 2017 世界自由年度報告,香港總得分 61,被列為「局部自由」地區。當人物、投票、言論、出版、新聞自由俱全幅崩塌,「局部自由」已經算得有點兒過譽了。

魯迅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香港人有擊退「可詛咒的時代」的勇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