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30日 星期五

新界社會軍事化由來

新界鄉民能夠對抗英軍,與其社會高度軍事化有密切關係,而這需要由新界獨特的傳統土地法律說起。

和《大清律例》不同,新界地權分為「地骨權」和「地皮權」。所謂「地骨權」,即土地所有權。擁有此項特權的人稱為「地骨主」(相當於中國傳統歷史上的地主)。至於「地皮權」,即租用該土地進行耕作的權利 (可代代繼承)。擁有此項特權的人稱為「地皮主」(相當於中國傳統歷史上的佃戶)。

「地皮主」每年須向「地骨主」繳納固定租銀,以享有自己勞動成果。「地骨主」則須向清廷繳納田賦。不過,礙於鞭長莫及,實際只有少數「地骨主」納賦。「地骨主」定期向「地皮主」收租,富甲一方,經濟實力雄厚。

新界此種地權安排及收租方式,基本上把「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制度化、合法化。請緊記,西漢董仲舒提出這句說話時,是將有關狀況視為不公、剝削、變態的現象,急待朝廷解決。新界卻視之為常態,希望永久保持。華夏糟粕就在中央尾大不掉下成為傳統,認真諷刺。

「地骨主」普遍由住在元朗平原或深圳河流域大村落的本地人宗族擔任。其財雄勢大,迫使「地皮主」事事遭擺佈,全無獨立意志可言。又為了強迫更多人服從自己,「地骨主」往往在村落設立「團練」,招募精壯男丁,教以武術技擊。新界社會自此開始軍事化。

「地皮主」集中居住在大埔、粉嶺一帶。長期仰人鼻息,心不甘情不願,到得規模日益壯大,遂聯合起來,抗衡「地骨主」,爭取獨立地位,稱為「約」。他們也鼓勵年青人習武,積極建立武裝力量。直至 1899 年,「地皮主」已與「地骨主」平起平坐,前者只是每年向後者繳納租銀,後者再不能於社會或政治上左右前者。

隨著人口逐漸增多,土地短缺問題日益嚴重,村落之間不時發生衝突,繼而演變成械鬥。每次械鬥雙方各有約 10 - 20 人死亡,可見箇中勇武程度。

受山川阻隔、交通閉塞限制,新界鄉民甚少與外人接觸 (他們因此不信任外人),傾向自力更生。僅部份因耕地不足而無法務農的年輕男丁,前往港島謀生,或在船上討個水手差事,或遠赴海外打工。夏思義說:「有了這條出路,十九世紀末 (新界) 土地短缺的情況才沒有演變成更嚴重的饑荒。」換言之,謂英治香港緩解了新界燃眉之急,亦未嘗不可。

「新界六日戰」爆發,抗英份子主要來自元朗,大埔七約在首日戰事後即宣告退出,絕非偶然。

英國人入新界後,只承認土地使用者 (即「地皮主」) 為新官地承租人,間接剝奪「地骨主」收取地租的權利。另外,英國人對每條村落一視同仁,富裕本地大村喪失優越地位,有助消弭長年累月不公、變態現象。

[主要參考資料]

1.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 1899 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

全力支持各中學本土組織

10 月 1 日是中共國慶,不少學校怕來不及奉迎,紛紛於今天舉行升旗禮。聖若瑟英文中學一眾學生異常勇敢,響應「民族黨」號召,在「本土關注社」面書專頁呼籲:「各位學子不必理會升中國旗之儀式、不必唱中國國歌,並堅決拒絕向中國國旗行注目禮。」「英華本土學社」早上亦在校門外派發傳單宣揚「港獨」,果真「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思想進步的年青人,從來是國家社會希望所在,毛澤東說:「世界是你們的,也是我們的,但是歸根結底是你們的。你們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奈何港共為了繼續殖民統治,竟威迫利誘教育工作者向莘莘學子進行洗腦,將進步年青人扼殺!最新出爐的初中中國歷史科課程修訂諮詢文件,古史部份只「頌大一統少談亂亡」,近代史部份則未有涉及六七暴動、六四事件等,選材偏頗至極。

當擁有絕對權力者及其幫兇決心毀滅國家社會之希望,我們別無選擇,一定站在中學生這一邊。

中學生想法未必對,但誠如十九世紀美國著名演說家 Henry W.Beecher 所言:「如果一個國家的年輕人保守,這個國家就敲起了喪鐘。」「公民黨」梁家傑 2010 年接受訪問時也提到:「古今中外,要改變社會的......都不是靠老一輩的政客,而是靠年青人。由於年青人最沒有包袱,他們的情感最為直接。」

況且,身體力行的宣講,擲地有聲的宣言,我們有不支持各中學本土組織的理由嗎?

2016年9月29日 星期四

鈺成發功,備選特首

前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在 AM 730「鈺成其事」專欄先後發表<我遊冥冥>和<政治領袖>兩篇文章,頗具弦外之音。

<我遊冥冥>最後一段如是說:「我仍希望不是所有賢能之士都選擇成為遊於冥冥的孤鴻。柏拉圖說:不願從政的懲罰,就是要被比你差勁的人管治。」從曾苦口婆心呼籲有心人出選推測,現在有意參選特首的賢能之士仍屬少數。請各位注意,曾於 7 月 29 日一個電台節目中表示:「我希望有人出嚟,冇人出嚟我嚟㗎喇」,倘若目前特首候選人無大變化,曾鈺成參選機會相當高。

<政治領袖>表面是進行客觀分析,實際是對潛在特首候選人作一總攻擊。文中說:「香港有精明的商界奇才、懂行的專業精英和幹練的政府官員,就是沒有政治領袖」。言下之意,商界奇才、專業精英、公務員並不足以勝任政治領袖。適值財爺、林鄭、葉劉俱為公務員出身,梁錦松則在商界打滾多年,唯一最具實力能擔當政治領袖的特首候選人,不正是曾鈺成本人麼?不開名攻擊某一候選人,不刻意褒揚自己,卻收到同樣效果,難怪毓民也稱讚他是建制派一流人才。

合觀兩文,曾鈺成確有決心選特首。《成報》日夜炮打張德江、張曉明等人 (即「中聯辦」系統),689 看來大勢已去,快將失去靠山。《蘋果日報》小小一篇社論竟獲律師信招呼,不過反映 689 窮途末路、不知所措而已。

2016年9月28日 星期三

「雨傘革命」是革命,歷史教訓勿忘記

兩年前 87 枚催淚彈的施放,正式宣告港共為與民為敵的非法政權!

「雨傘革命」是一場由群眾自發、於街頭以非暴力手段爭取政治體制根本變革的事件,並非普通廣場運動可以比擬。況且,佔領期間所產生的反共脫中意識,現在已成為大、中學生思想主流,拔萃男生成立「國是學會」,創會宣言即用「開埠」紀年,其中更明白說:「吾輩偏要冒天下之大不韙,煽風點火,使香港獨立的呼聲在此地成燎原之勢」,僅從思想革命的角度看,「雨傘革命」也是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的革命,絕非運動!

「雨傘革命」標誌著香港警隊自甘墮落為港共鬼卒。由防暴隊用槍指嚇抗爭者、暗角七警、旺角血腥清場到在海富天橋恐嚇女生「再嘈捉你返差館強姦」,警隊數十年聲譽可謂蕩然無存。不要再辯解「警察這樣做也是為了生計」、「警察執勤很辛苦」,充當極權維穩機器,肆無忌憚對付手無寸鐵的市民,還不以為恥,凡此種種,俱足夠讓我們毋忘仇恨,繼續痛罵「Fuck The Police,死差佬屌你老母」。

又公民黨陳淑莊、佔中三子等曾呼籲群眾盡快離開,旺角一群江湖豪俠則帶了些消化餅給抗爭者充饑,地盤佬利用竹棚替抗爭者設置路障。「仗義每多屠狗輩,負心皆是讀書人」。汲取「雨傘革命」教訓,就要好好認清各「泛民」政客、學者的偽善嘴臉,且切勿輕視低下階層和綠林好漢。

「雨傘革命」雖然失敗告終,我們卻不可對之遺忘。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說:「人與強權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認真反省過去錯誤,不矯揉造作、賣弄悲情,這是我們目前最應做的事。

2016年9月26日 星期一

摒棄政黨政客,自己香港自己救

猶記得兩年前「雙學」帶頭重奪公民廣場而遭差佬包圍,民主黨、公民黨、社記人力全部不見蹤影,只有熱心市民手持牛奶和眼罩趕赴現場聲援。後來牛奶被發現無助中椒的眼部減輕痛楚,市民於是運送一支支樽裝水到場。「自己香港自己救」從來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鼓動語,而是實況描述。可惜今天很多人早已遺忘。

政黨政客不在場,是「雨革」得以出現的主因。兩年過去,港人究竟有沒有汲取教訓,將政黨政客摒棄呢?答曰:沒有。

民主黨林卓廷、尹兆堅、許智峯入局。許智峯在 J5「周日龍門陣」率先自爆:「(中共) 呃你一次,下次可能畀啲堅嘢你咪信佢囉,但如果下次都係畀假嘢你,咪抗爭 (案:指和理非抗爭) 囉,對我嚟講好實際。」其又表示不介意與中共官員會面。新瓶舊酒,通匪如舊,港人偏偏繼續相信,是犯賤!是自甘墮落!

本土自決派亦好不了多少,「青年新政」脅著梁天琦一眾「港獨」候選人被選管會取消參選資格,撈取了很多獨派支持者選票。現在游蕙禎卻說些什麼?他們僅推動自決,讓香港人自己決定前途,並非主張港獨。另外,泛民、眾志都是可以合作的對象。欺騙選民,忠奸不分,難怪陳雲稱他們為「香港共青團」。

一天港人仍然相信政黨政客 (不論新舊),香港始終無法擺脫死局。重提兩年前舊事,乃希望港人毋忘初衷,身體力行替自己充權。「自己香港自己救」,我們以往嘗試過,未來更應該堅持。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遺子黃金滿籯,不如一經

西漢學者韋賢自幼篤志好學,世稱「鄒、魯大儒」。他曾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遺子黃金滿籯 (竹製容器,可裝三、四斗),不如一經」,兒子坐擁萬貫家財始終比不上精通一經。

西漢設有五經博士,所謂「五經」,即《詩》、《書》、《易》、《禮》、《春秋》(《樂》當時已失傳)。《詩》又再細分不同家派 (如《毛詩》、《齊詩》等)。《書》、《易》、《禮》、《春秋》亦然。跟隨五經博士學習的,叫博士弟子員。博士弟子員成績優異或通一經者可作「吏」,自此進入官場,享盡榮華富貴。

遺子黃金滿籯,黃金終有用盡的一日,貧窮隨之而至。相反,遺子一經,兒子或可憑此名成利就,子孫後代甚至能據此而累世富貴。北宋真宗皇帝後來作《勸學詩》,其中「書中自有黃金屋」,便是發揮韋賢的意思。

今天有諺語「與其給予一籃子的魚,不如教會釣魚的方法」,遺子一經即是讓兒子掌握得到富貴的方法。

誠然,從讀書旨在成德明理的角度看,韋賢的話不免略嫌功利。可是,由此語獲廣泛流傳,可見其對歷代中國人影響深遠。

韋賢一度拜相,第四子韋玄成也好學有禮,官至丞相。父子二人俱為漢室良臣,實屬難能可貴。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無恥賣港共匪,一個都不放過

689 為求連任,先杜撰政績「上任後更少人談『地產霸權』」,再於「創科博覽 2016」開幕禮上說:「中國的地位決定了香港人的地位」。

作為香港行政長官,竟踐踏港人自信和尊嚴,共匪奴才品性昭然若揭,什麼「港人治港」全屬哄騙話,赤共殖民香港才是實情。還有,中共祖師爺毛澤東早於<矛盾論>中區分「主要矛盾」及「次要矛盾」,當下的「主要矛盾」可在日後轉化成「次要矛盾」,反之亦然。少人談「地產霸權」,只反映「港中區隔」更形迫切,「地產霸權」降落為「次要矛盾」,非 689 已有效將之解決。

往日因誤信 689 而釀成「八萬五」災難的老懵董,也絲毫不懂汲取歷史教訓,高調挺梁之餘,更發表「孤島論」:「今日香港需要的是融入世界潮流,融入國家的戰略,而不是成為孤島,與外間隔絕。」

「東講西讀」駁得好:「真有趣,香港本是聯繫全球之地,如今董建華卻叫香港融入一個『冇朋友』的孤島國家。『要融入孤島,不要做孤島』這種天外邏輯,只有他才想得到。」愚昧無知背後,乃赤裸裸的奴才心態作祟。有傳 689 是老懵董門生,信哉斯言。《成報》日批夜批「新四人幫」搞亂香港,老懵董難保不是當中第四人。

上有賣港政客,下有無恥教員。聖公會牧愛小學不只多年推行普教中,且用簡體字文章<偉大的媽媽>作教材。

普通話為北方胡語,乃唐末五代下歷宋元,粟特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蹂躪華夏文化之鐵證;廣東「粵語」才最接近唐人口音,為華夏語言之正宗。至於簡體字,是中共方便文盲而創設,完全違反「六書」造字原則 (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盧斯達說:「普教中不是教中文,而是政治教育,剝奪香港人的母語,以胡音殘字取代。」港共陰謀令香港下一代變成文盲,可惜不少教員 (他們並非教師,而是教員,教師有師德、講道義,教員僅著重眼前利益) 仍然埋沒良知,選擇做幫兇!

「九二八」快將到來,兩年前聲嘶力竭、佔領街頭,如今換來「匪,全部都係匪」,教人感慨。毓民要求本土派支持者自製賣港「甲級戰犯」、「乙級戰犯」名單,他朝一個都不放過,這或許是我們備受無力感折磨下唯一可以做的事。

2016年9月23日 星期五

李怡先生的「泛民」局限

不少本土派支持者 (包括筆者在內) 皆喜歡閲讀李怡先生的文章。然而,李近日在「世道人生」專欄發表的<自主意識的敵人>和<理想與現實>,文中觀點頗值商榷,不脫「泛民」寫手氣味。

<自主意識的敵人>最尾如是說:「在選舉論壇上一再表示不贊成港獨的陳云根,在選後說『永續基本法』就是『貨真價實的港獨』。他的前言後語令人莫測高深。」

其實,緊貼「熱普城」選舉文宣的人都知道,現時《基本法》部份條文已有效保障香港作為一個準國家 (97 主權移交前英治香港是一個準國家)。中英談判期間,英國積極爭取將不少有利香港維持準國家形態的條文寫入《基本法》中,如香港能夠自己發行貨幣、香港可以獨立身份參加國際組織及比賽等。

儘管《基本法》同時含中共用以蠶食香港的惡法,通過去蕪存菁的修憲程序,再藉公投讓其獲得民意授權,新《基本法》未嘗不可令香港恢復舊時準國家規模。

因準國家距離獨立共和國尚有一步之遙,故陳雲認主張「香港建國」而不認「搞港獨」。可是,締造一個完全自主、與中共河水不犯井水的城邦國度,在中共眼裡,還不是「港獨」?「貨真價實的港獨」乃就此而言。「永續基本法」是指:透過修憲、公投令現時充滿漏洞的《基本法》重獲新生命,成為真正香港憲法。

李怡先生質疑陳雲前言不對後語,講法自相矛盾,敢問李果真透澈了解陳之主張?不求甚解,強不知以為知,已失評論人應有的認真。還要出言冷嘲,這與「泛民」譏諷陳「未食藥」何以異?

<自>文接著說:「無須思考,認定了一個派別就死跟,一味黨同伐異,這種『派性』正是扼殺香港自主意識的敵人。」

對不起,如上所述,「熱普城」具備論述基礎。彼不認同一回事,不能說其支持者全沒經過思考,一味死跟。至於黨同伐異,戴耀庭雷動計劃鼓吹「棄黃保游」、陳健民在面書留言「除了梁振英下台外,有乜嘢比黃毓民落選,亡國興陣亡更令人興奮?」,也是黨派性之顯現,厚此薄彼,太不公允。

假如<自>文隱約反映李怡先生與「泛民」有類似口吻、袒護「泛民」,<理想與現實>則徹底曝露李與「泛民」一樣「離地」,對赤化日亟懵然不知!

本土派有人提出「焦土戰」,贊成 689 連任多於雙曾,票投建制派都不投「泛民」,原因在於:中共殖民速度太快,香港土生土長人士將變「少數民族」,必須置之死地而後生,不能繼續溫水煮蛙。

觀乎街上有港孩嘲笑父母普通話發音,土瓜灣有小學用簡體字文章教中文,主張「焦土戰」的人的憂慮未嘗無理。

李怡先生強行把「焦土戰」想法視為「政治的虛無主義和左傾幼稚病」,批評其「顛覆了正常人的是非和道德觀念......即使成功革命改變體制,社會付出的道德代價都會永劫不復。」一來未能體諒提出「焦土戰」的人的苦心,二來是非道德觀念真的比民族存亡更重要?筆者不以為然。

當下香港沉淪可謂史無前例,我們不能再等什麼漸進改變,必須大破大立!李是老一輩人,囿於道德枷鎖及不好激進,「寫着本土派的事情,偏偏說着『泛民』的話」(引自網民評論),委實教人惋惜。

2016年9月22日 星期四

「九二二罷課」兩周年有感

「九二二罷課」兩周年,「雙學」名聲早已大不如前。當天響應「罷課不罷學」的大學教授們,紛紛回到象牙塔裡,與世隔絕。獨留下中學生為自己未來徬徨,成立本土組織,派發「港獨」傳單,卻遭到校方百般阻撓。民族黨陳浩天日前接受傳媒訪問,說:「中學生是我們希望。」這句話帶著陣陣悲涼。

鄭松泰當選為新一屆立法會議員。罷課期間,他曾參與「公民講堂」,分享留學北京種種不快經歷。網上流傳 2005 年一集名為「遊學北京」的《鏗鏘集》節目,原來鄭以前也是「大中華膠」,講過:「我流的是中國人的血,但我卻不懂唱國歌,但是否懂唱國歌的就是中國人?很矛盾。」幸好他懂得反思,發現「港澳台學生」身份既不被視作本地生,又不被視作留學生,本土意識遂萌芽,「覺今是而昨非」。

「抗殖反篩選!自主港人路!」乃罷課開始時所揭櫫的口號。「抗殖」顧名思義指「抗拒中共殖民香港」,「自主港人路」則暗含爭取獨立、不受他人擺佈之意。捍衛自由,保守家園,一直為罷課初衷。可惜隨著時日推移,初衷逐漸被遺忘,周永康要求上京見中央官員,黃之鋒絕食乞求 689,猥自枉屈,波瀾壯闊的本土運動卒之以失敗告終。

兩年過去,香港政局未曾變好,反而每下愈況。689 在記者會上哽咽,其實真正要哽咽的,應該是香港人才對。「九二二罷課」帶給我們的啟示:所有爭取民主自由的社會抗爭運動,必須立足本土,切忌仰人鼻息。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項霸王遭漢軍圍困,慷慨高呼:「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我之所以身陷險境,並非能力不逮,而是老天要我死。太史公司馬遷後來撰《項羽本紀》,將此語記下,項霸王至死不知悔改、委過於天的形象立即鮮明了起來。

司馬遷評論道:「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

原來太史公並不同意項霸王的論斷。按照其看法,項霸王背棄關中東歸彭城,放逐懷王心而自稱霸,與各諸侯王關係不睦,禍根早種。加上一味使用武力,南征北戰,未嘗止息,敗亡可謂咎由自取,委過於天只反映項霸王「尚不覺寤而不自責」。

孟子曰:「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中國人寫史,著重交代事件始末之餘,更寓有道德褒貶,教化人心。司馬遷刻意把「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記下,目的就是要提醒後人以項霸王為鑑戒,時刻做到反躬自省。

今天專業治史者紛紛採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對歷史人物不作任何道德評價,這與中國史學傳統大相逕庭。錢穆說:「歷史記載人事,人不同,斯事不同。人為主,事為副,未有不得其人而能得於其事者。事之不完善,胥由人之不完善來......中國史學重人不重事,可貴乃在此。」(《現代中國學術論衡》) 值得大家深思。

2016年9月19日 星期一

2047 地契續期急待解決

發展局局長陳茂波以政府已經批出跨越 2047 的地契,呼籲市民毋須過份憂慮 2047 地契續期。這是中共對港人的大欺詐!

用簡單的例子類比,一個行將就木的父親當然可以口頭承諾給年紀最小的兒子所有財產、家當,但他撒手人寰後,這些口頭承諾有沒有保證呢?能否兌現呢?假如嫡長子在宗族內勢力雄厚,年紀最小的兒子恐怕會吃盡苦頭。

同樣道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僅五十年不變,2047 後,香港特別行政區還存不存在呢?即使存在,其能否自主?又中共屆時會否已面臨經濟崩潰?倘若「支爆」成真,香港特別行政區不復存在 / 徹底淪為傀儡,為保北國於不墮,難道中共不會在補地價上做手腳?

普羅市民憂慮在此,所以有呼聲要求《基本法》、一國兩制永續。惜乎陳茂波完全文不對題!

中共欺騙港人 2047 後的經濟制度及生活方式無異於今日,一來有助拖延金融風暴 (投資前景不明朗,物業遭不尋常拋售,國際評級下跌,香港金融及房地產市場將一沉不起) 爆發,二來能確保他日「支爆」自己有搖鐵樹可搖 (今天忙供樓的人,2047 後其物業將被中共收歸國有,中共脅此勒索港人血汗錢)。其因此不會明白將真相告知,只會說謊,陳茂波今次不過充任馬前卒而已。

2047 地契續期是一個急待解決的問題。處理得不好,香港人隨時「冚家剷」,半生捱苦上車,最終徒勞無功。

「熱普城」雖然在立會選舉中落敗,卻點出一個關鍵問題,供姚松炎等人跟隨。清儒龔定庵曰:「但開風氣不為師」,「熱普城」確實做到了。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城鄉有別

1899 年 4 月,「新界六日戰」爆發。在詳細述說這場戰爭的來龍去脈前,我們有必要交代當時港島、九龍與新界鄉郊存在著根本差異。

現代先進工商城市 - 英治下的港島與九龍

1899 年的維多利亞城商業蓬勃,中心地帶聳立著極具特色的建築物,港口商船雲集。警隊管理完善而稱職,社會賢達皆願意為城邦的發展出一分力。

同時,各方面的基礎建設亦有顯著進步,包括:

(a) 1864 年港島有煤氣燈照明,1890 年改用電燈;

(b) 山頂纜車 1888 年正式通車,有關築建電車的討論在 1899 年完成;

(c) 勘測員於 1899 年勘察九廣鐵路最佳路線;

(d) 七條電報線路在 1873 - 1894 年間被鋪設,其中六條為海底電報電纜;

(e) 電話 1881 年在維多利亞城裝設;

(f) 香港華人西醫書院 1887 年創立,1899 年港府完成把這所書院升格為正式大學的討論;

(g) 香港天文台和首個避風塘於 1883 年建成;

(h) 大潭水塘第一期工程在 1888 年完成,1899 年舒緩了長期食水短缺問題。

九龍方面,油麻地、紅磡陸續被開發成新市鎮,工業突飛猛進。夏思義據此說:「香港到 1899 年已開始出現工業革命」。

港島、九龍的繁榮,令本地人 (特別是擅長英語的) 產生極大自豪感和自信心。他們覺得英國人管治及營商技巧了得乃香港賴以成功之關鍵。香港因而被大英帝國引為自身的驕傲。

不過,在群山背後的新界鄉郊地區,其依舊是農業社會,而且民風極為保守,與港島、九龍之前衛摩登格格不入。

自給自足農業社會 - 清廷治下的新界鄉郊

新界多高山少平地,野豬、鹿等不時出沒。大部份地區的村莊規模都很小,只有十數間小屋。中部和東部較為富裕的大村落,往往佔有好幾塊平地,如衙前圍、大埔頭、泰坑。可是,要數到最大、最富有、佔有最多肥沃平地的村落,非元朗廈村、屏山、錦田、新田、河上鄉、金錢、丙崗、上水、粉嶺、龍躍頭等莫屬。

一般來說,富有大村是本地人村 (講粵語),山邊小村則是客家村 (講客家話)。和廣東其他地區不同,新界本地人和客家人維持著友善的關係。

新界鄉民生活刻苦,房屋雖然簡陋,衣服雖然破爛,但他們從不怨天尤人,知足常樂。他們通常種植稻米和蔬菜,收成除了給自己吃,也會用來與鄰居交換一些日常生活必需品。他們的衣服以麻布織成,酒、食油全部自行釀製,只有鹽、鐵枝、紙和書等從外面運來。

他們又會建廟供奉神祇、辦書塾,以及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儘管饑荒偶有發生 (受病害、水災、旱災侵襲令稻米持續失收所致),鄉民卻養成節儉美德,反對奢侈浪費和揮霍無度。

名義上,新界隸屬清廷管治,但因鞭長莫及,令該地區儼如處於一自治狀態。新界所奉行的傳統土地法律亦與《大清律例》規範有別。

結語

由於港島、九龍與新界鄉郊存在根本差異,當英國租借新界時,來自元朗的本地富有大村 (既得利益者) 紛紛表示不滿,聯手抗英,引發戰爭。

2016 年的今天,朱凱廸要與新界鄉紳對著幹,反對其享有特權,此乃英國人治下未曾出現過 (「新界六日戰」後,港府基本上與新界鄉紳合作,甚至優禮新界鄉紳)。

陳雲說:

所有文明國家,都務求做到城鄉分隔,特別是要保護鄉郊不受城市生活侵擾。只有惡劣的共產主義國家例如中國,才會提倡城鄉一家親、城市人口上山下鄉之類......在人類文明上,城市與鄉下是區隔的,只要不用極權政治去干擾它,城市和鄉下是永久區隔的。

又說:

城鄉的對立,是典型的中共國家規劃邏輯,現在給左膠搬入香港政壇!城鄉對立,就是城鄉矛盾,有矛盾就要解決,國家必須介入解決,為農民伸張正義。這是馬列主義的辯證法,香港人不讀共黨歷史,不識得共產黨的政治哲學,根本不懂得其中的危險。解決城鄉矛盾的方法就是融合,於是就有鄉村變鄉鎮、同城化、超級城市這些概念,來將所謂落後的鄉郊變成現代城市化。早期毛澤東為了解決鄉下的落後,將農民變成工人,充公土地搞農業集體合作社,農民失去自己的土地,幫公社打工,領取「工分」換取糧食生活。八十年代開放改革,鄉下被高速公路接通,紛紛市鎮化,農民着西裝耕田的照片,正是鄧小平時代的城鄉融合的寫照。

以前我在政府工作,出席規劃會議,向來沒有城鄉對立的概念,政府討論的是實在的事務:增加鄉區的供水、衛生、滅鼠、排污、照明、鋪路之類。英治時代在新界設立衛星市鎮,也只是說城市居民太多、工業用地不足,要到新界去開闢新市鎮,也從來沒有採取城鄉對立的觀念。

朱凱廸將公平正義那一套搬到新界來,摧毀廓清有餘,卻是違逆過去歷史發展的,破壞城鄉區隔的!港人愚昧,盲目支持,實在令有識者側目。

[主要參考資料]

1. 夏思義 (Patrick H. Hase),《被遺忘的六日戰爭 - 1899 年新界鄉民與英軍之戰》。

香港還有什麼希望?

立會選舉期間開口閉口支持「港獨」的陳澤滔,如今竟然與愛港之聲高達斌一同 BBQ,這不是什麼溝通,而是結交匪類!青政諸君與陳同屬一夥,縱使他們心智未必如陳愚蠢,經此一役,「港獨分子受中共指使搞亂香港」,青政對這類指控恐怕百辭莫辯,黃河水洗不清了。

中國歷史上,「通匪」從來是大忌。蔣介石遷台,劈頭就高舉「漢賊不兩立」,與竊奪神州的中共不能有任何交往。「漢賊不兩立」原句出自諸葛亮《後出師表》,武侯藉此句重申蜀漢與篡位自立的曹魏永遠敵對,當中也含有禁絕「通匪」的意思。

香港民族是要批判地承傳華夏文化的,非要將華夏文化一筆抹煞。既然「勿通匪類」乃華夏文化一美德,陳何解不認真吸收、學習呢?

又由黃俊傑向《本土新聞》發放假消息、游蕙禎對「自決」顧左右而言他到陳澤滔勾結共匪高達斌,「All in HK」選舉聯盟可謂信譽破產矣!往後的日子,我們實在不宜對該聯盟其他當選人抱有過高期望,否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6 名本土派議員中,三位向港人派發糖衣毒藥 (「民主自決」只是合理化大陸新移民將香港推向「一國一制」,香港土生土長人士屆時已成少數族群,毫無益處可得),兩位品行聲譽有虧,難怪鄭松泰無奈說未來四年要做「議會毒撚」。

如斯境況,再看朱凱廸備受支持對付新界鄉紳、烏坎村有武警開槍鎮壓村民,英國人巧妙平衡各方利益的管治手段被遺忘,香港難保有朝一日落得烏坎村般的下場!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西漢初年,學者賈誼把秦代速亡的原因歸結為「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

戰國時期,列國爭雄,爾虞我詐,乃一攻取之勢。秦國不講仁義,只知急耕厲戰,建立強大的經濟及軍事實力,卒之滅六國一統天下。可是,戰後社會亟待休養生息,百姓亦需要過平淡的日子,乃一守成之勢。秦始皇依舊不講仁義,動輒耗費大量人力物力攻打匈奴、修築長城,儼如戰爭狀態,民間充斥忿恨久矣,終在二世元年全面爆發,秦僅享祚十五年而亡。

早在賈誼之前,陸賈曾對漢高祖劉邦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騎馬馳騁,象徵武力、強迫、大規模動員手段的運用。凡此種種,俱有助奪取江山,卻不足以保守之、有效治理之。要保守及有效治理江山,別有一套手段在,即賈誼口中的仁義之道。

唐太宗、清聖祖皆能洞悉攻守之勢轉變而施行仁義,「均田」及「租庸調」成為定制、禁止圈占土地,便是箇中顯例。貞觀之治、康熙盛世得以出現,絕非偶然。相反,血腥夷平西夏、金及南宋的元政權,其由始至終打壓漢人和南人 (漢人和南人科舉考試內容較艱深,打死蒙古人要被處死),群雄最後並起,將蒙古人逐回塞北。

今天「港獨」呼聲沸沸揚揚,這也是攻守之勢一轉變。倘若港共堅決推行洗腦教育,對「獨派」的憂慮與心境不加理解和體諒,下場將無異於秦、元兩代!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新四人幫」遭炮打,香港自主被蠶食

被視為左報的《成報》,最近連續多日在頭版刊登署名「漢江泄」的評論文章,指責「新四人幫」搞亂香港,所謂「新四人幫」,包括:689、張曉明、姜在忠 (大公文匯集團董事長)。

無獨有偶,以「挺習」見稱的多維新聞網,於 8 月 7 日發表<北京涉港機構亟待整肅重組>,矛頭直指中聯辦。

評論人桑普有以下觀察:「這篇文章至今都沒有被屏蔽、刪除、究責,而且中聯辦至今都沒有公開反駁過文中各項批評,顯已透露出一個重大訊息:這篇文章極有可能是習近平的『最高指示』,導致黨內各路人馬完全不敢批駁。」

倘若屬實,《成報》一反常態與多維網敵愾同仇,背後未嘗不是習近平的主意。

習近平與張曉明、689 曾否站於同一陣線,我們不得而知。可是,由「兩會」期間總理李克強表示「我們相信特區政府有能力、香港民眾有智慧,處理香港遇到的各種複雜問題和局面」,到人大委員長張德江訪港對本土思潮採取「一手軟,一手硬」(說「月是故鄉明,鄉土情懷,人皆有之」,但嚴責「港獨」為「以本土之名,行分離之實」) 的態度,張曉明、689 一味強硬的路線 (二人最先譴責「魚革」參與者為「暴徒」) 被逐漸摒棄,確是實情。

政績欠奉,加上大勢已去,下台必遭受種種政治清算 (UGL、行李門......數之不盡),689 於是想出製造及攻擊稻草人 (即「港獨」) 的妙計,要脅習讓其連任。

試想沒有選舉主任擅自進行政見審查,「港獨」派會有清晰可見的頭面人物?沒有「不准在校園內討論『港獨』」,中學生會相繼成立「本土關注組」,在校門外派發宣傳「港獨」的單張?部份學校外牆會出現「香港民族」、「香港獨立」字句?

689 發功把習的部署徹底破壞,現在還要弄出 6 個主張本土自決的新勢力進入立法會 (在習眼中,自決即是港獨,范徐麗泰一早說明),習自然不能不對一眾「反中亂港」分子予以整肅!

權鬥於中共國可謂司空見慣,689、張曉明等人被標籤成「新四人幫」,嚴加批判,不過冰山一角。

值得注意反而是,以往在大陸發生的派系鬥爭,今天竟禍延香港。又烏坎村有香港記者遭公安拳打掌摑,香港的自主尚剩餘多少,實在令人擔憂。

2016年9月15日 星期四

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但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

馮盈盈曾在「雨革」期間義憤填膺,爆粗痛罵港共及建制派。可是,當選港姐冠軍之後,被問及往事,其竟辯解說:「嗰時我好細個,啱啱入大學冇耐,嗰時成個大學氣氛好狂熱,所以針對時事會有強烈情緒......愛之深責之切。」又表示:「女仔都要斯文啲」。馮「今天的我打倒昨日的我」,令不少支持者失望,其中著名填詞人黃偉文苦口婆心勸籲:「希望你仍然能跟隨你自己的真心,不要跪低。給你的打氣說話:逢迎型?我覺得,逢迎唔型。」希望馮不要為五斗米折腰。

馮的事例似乎印證了李怡先生的話:「真理往往敵不過強權」。無線在各方面都較 viuTV 有優勢,彼要得到最多演出機會,擁有最燦爛的銀色星途,自然不能不妥協於其霸權之下。而無線向來以維穩、親共見稱,老有汪阿姐發「唔想做中國人就移民」謬論,少則有吳若希支持「反佔中」。馮要在大台謀發展,強顏歡笑認自己當日好傻好天真,委實在所難免。

不過,縱使如此,勿忘了李怡先生話語後半句:「強權永遠無法代替真理」。近日多間中學外牆出現「香港獨立」四字。儘管塗鴉很快遭校方清洗殆盡,香港史被納入大中華框架講授亦甚囂塵上,年青學生依舊鍥而不捨,繼續派傳單,噴字句。

無他,「香港不是中國一部份」乃彰彰明甚的事實 (南越國視秦皇漢武為仇敵,太平天國之亂、國共內戰為香港帶來大量資金和勞動力,國府張發奎沒有收回香港令港人避過了二戰後糧食危機),事實從來無法被當權者抹得乾乾淨淨,總會留下蛛絲馬跡。終有一天,真相大白,屆時將是苦盡甘來的時候。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港姐爆粗乃真性情之表露

出爐港姐馮盈盈因在面書爆粗批評港共及建制派,惹來網民熱議。「和理非非」豬豬對其「爛口」嗤之以鼻,但本土派支持者無不 thumb up 讚好。如此壁壘分明,兩極分化,說到底,還是偽善矯情與真誠惻坦的對決。

粗口從來只是一堆直接宣洩情感的詞彙。「我屌你老母」不表示我在行為上真的會這樣做,而是表達一種難以言喻的對你的憤恨。「仆街冚家剷,落地獄!」亦然。

有謂爆粗等於羞辱女性。試比較 A 君喃喃自語:「你條腰真係好幼,條腿好長,仲要著黑絲,上你應該好爽,我好想上你呀」與 B 君破口打罵:「屌你老母,fuck you」兩個場景,哪個更具羞辱意味?至於「總之講粗口就唔岩啦」云云,純粹教條主義作祟,毫無理據在背後,可以不理。

因粗口有助直抒胸臆,喜歡用粗口交談的人,內心多少較坦誠,少隱瞞,易於敵愾同仇。仗義每多屠狗輩,就是因為屠狗輩不介意爆粗。

相反,由細到大教學生不要爆粗的老師,枱面上一群西裝畢挺的政客、教授、高官,他們大都各懷鬼胎,勾心鬥角,互相陷害。這些人所謂「交心」是虛偽的,臉上表情永遠迥異於心中所想。別的不說,僅看一個 689,他沒有爆粗,但他值得信賴嗎?

本土派支持者對馮盈盈連聲嘉許,反映他們都是待人以誠。待人以誠者自然不喜歡「偽人」,所以鞭撻「和理非非」豬豬乃應有之義。又部份豬豬以不爆粗為高人一等,歧視經常爆粗的地盤工友、茶餐廳夥計和廚師,如此狗眼看人低,儼如一特權階級,焉能不對其口誅筆伐?

況且,粗口乃港式粵語文化一瑰寶,洋人學廣東話,無不從「屌你老母」開始。馮盈盈貴為港姐冠軍,用心關注政治之餘,積極承傳我城絕學,何錯之有?有網友留言:「支持 Crystal (馮的英文名字)!香港人邊個冇講過粗口?對住不公義有氣憤填膺好出奇?咁都唔嬲一係人渣一係白癡。」誠哉斯言!

2016年9月12日 星期一

剎那燃起、剎那熄滅的火花

2016 年 8 月 23 日是令我心醉的日子,2016 年 8 月 29 日則是令我心痛的日子。同一個女生,既帶給我最深刻難忘的回憶,但也帶給我終身難以平復的刺痛。

事過境遷,人去樓空,馬姑娘早已消失了,在另一時空間擔當馬老師,繼續追求自己的幸福。我呢?仍舊在故地逗留,為過去的種種回憶守夜。

歷史從來未有消逝,卻因無人述說而得不到彰顯。現在我嘗試將這兩天種種仔細交代,亦算是盡了我對自身生命史論述的一分責任。

(一)

馬姑娘在 8 月 30 日離開趙小。她是我一位很要好的同事。我本來打算約她 8 月 22 日吃午飯餞別,卻因趙小某某副校給我面色,我心有不甘,連帶放了姑娘飛機,8 月 22 日的午飯告吹了。

我第一次邀約女生吃飯,第一次放人飛機。當天晚上,我抑鬱難平,留了一段很長的留言給姑娘,我想一切都不可再的了。怎料到姑娘翌日早上竟主動邀約我說:「不如今日下晝一齊食飯丫」。那時我真的喜出望外,再無拒絕的理由。我還記得她說感受到我留言裡表白心靈的威力呢!

那天的她,異常地漂亮。我曾跟她提過,她把長髮放下是最美的,穿著長裙是最美的。她都做了,也不知是有心還是無意。吃飯前的早上,我們談了很多話題。最有印象是她談往浸大宗哲系面試,讀《蘇菲的世界》。她未曾看畢此書,笑說自己蠢,我安慰說:「不蠢,你冰雪聰明。」如斯畫面,現在重看,令人回味。

午飯時間將至,我見姑娘不在教員室,猜想她可能於圖書館。果然不出所料,姑娘在靠窗的書櫃旁坐下休息。她問我是否來找她,我說我猜到她一定在這裡。她表示身體有點不舒服,我勸她看醫生,吃飯可以另擇時間再吃,她不願。

回到教員室,我見姑娘用手按著肚子,狀甚痛苦。我再次勸她放棄和我吃飯,她始終堅持。最後,她向學校請了半天假,跟我的飯局則如常進行。看著她,我一方面十分擔心,一方面很是感激。她的堅持,尤其令我動容。

我們從趙小出發前往青衣城。天公總算造美,陽光普照。姑娘畢竟是女生,撐起傘子擋陽光,儼如英式淑女模樣。我則依然故我,被太陽灑得汗如雨下。姑娘沒有嫌棄我粗野,我也沒有怪責姑娘「姿整」。大家做回自己,一起談天說地。我問姑娘平時有沒有用美白用品,她說會買便宜的。我又跟她分享亡母生前愛往旺角購買面膜。姑娘則分享下廚、在家中造肥皂的心得。

其實,談什麼話題並不重要,最要緊是有合適的人在合適的場景陪伴自己,如斯光景,人生幾何?當時,我不禁吐了句:「都唔知第日仲有冇機會好似而家咁」,姑娘笑說:「有」,她自然不知人生充斥種種曲折、無奈、不如意。

(二)

進入青衣城,姑娘問我有什麼不可以吃。我說:「冇所謂」。姑娘知我患有痛風,不可吃海鮮,最後她選了一家台式餐廳 - 「小王牛肉麵」。我倒是第一次吃台式食品。

看著她細心觀望餐牌,感覺很夢幻。我的人生向來悲苦,從來吃飯只是自己一個吃,大家樂、燒味店乃我迫於無奈愛上。我那會想到可以跟一名漂亮可愛的女生同檯品嚐台式食品呢?但現實卻發生了,很奇怪。

姑娘的善解人意,更是令我心動。她要求侍應安排靠牆的座位,方便我倆安靜談天。聽見我表示想喝可樂,她二話不說替我問侍應。我看著她點菜、問我吃什麼、微笑,再看看四周的陳設,越是覺得身處夢境,好不真實。

坦白說,「小王牛肉麵」的食物不太好吃,「五香牛肉麵」並沒有五香和辣味。我對姑娘如實說了,她笑得合不攏嘴。不過,食物不好吃無損整頓飯的難能可貴。整個過程中,我目不轉睛欣賞著姑娘的一顰一笑、手上的小飾物、貼肩的長髮,我知道,這頓飯之後,我再沒有這樣的機會見到她了。

姑娘和我談起往事來。原來她過去曾在深水埗住過一段時間,視幾戶人家共用一個廚房、與中老年人交談為家常便飯。適值我亡母年幼時在荃灣海壩村長大,也有類似經歷,聽著聽著,不禁覺得眼前這位小妮子多了一份親切感。

她又提到兒時喜歡到保安道公共圖書館借「白雪公主」影片看,覺得很滿足快樂,與圖書館的不解緣亦因此結下。我則告訴她自身的文史知識主要來自荃灣公共兒童圖書館。

另外,她表示喜歡盪長宏邨那個用樹藤結成的鞦韆。我急不及待幻想相關畫面,想想已夠心醉。

我們當日還談了很多東西 (如姑娘表示想前往台灣旅行),但現在我都記不起了。最有印象是我跟她談到弟弟的問題,她竟然給予我建議改善與弟弟的關係。她又罕有地談起政治議題來,覺得主權移交後較好的年代是董建華主政期間。姑娘談政治,我真的從未聽過,願聞其詳。我說:「姑娘你難得講政治,我遲返學校又點話?」姑娘再次笑得合不攏嘴。

時間過得很快,我不想時間過得那麼快,我希望它停留。由思想化成言辭,我對姑娘喃喃自語:「如果時間係呢一刻停留,你話幾好呢?」姑娘不為意我心中鬱悶,但我自己很清楚內心感受,眼前種種美好光景都是會消逝的。它本來就不屬於我,我是借來享受,又或者是上天恩賜給我的。我希望留得一分得一分,一秒得一秒。我開始奢求,開始多貪。馬姑娘是第一個女生令我萌生這種念頭。

可是,天下無不散之筵席,賬始終要結。結賬的時候,也有一段小插曲可說。且說我和姑娘都以為要在櫃檯結賬,走至櫃檯前,侍應竟說要回到原來座位等候,我和姑娘笑了笑,我心想:「我地真係大鄉里出城,未見過世面」。

姑娘硬要請我,但我堅持要自己付款。離開餐廳的一刻,我們約定會有下一次吃飯會面的日子。

當天的承諾,未來還有機會兌現嗎?

(三)

姑娘請了半天假,我卻要回到趙小繼續下午的工作。

回程途中,我慨嘆:「第日都唔知有冇機會好似今日咁」,姑娘笑說:「我地咁後生,邊會冇機會?」其實,我所憂慮的,不是年齡大限將至令大家無法見面,而是各走各路後大家還能否繼續保持相知及熟悉,會不會漸生隔閡,繼而走遠。或許姑娘年紀尚小,不太明白我的憂慮。

她告訴我吃完飯後十分開心,連身體的不適都感覺不到了。我勸她盡快看醫生,不要勉強,吃飯可以下次吃。她則回答:「我覺得有啲野應該做,就即刻要做」我心頭感到一陣溫暖。她又安慰我:「只要你相信,我地將來一定會再見!」

看著她走遠,我不捨得,反覆觀望,這一切,姑娘當然不知。

(四)

八二三的一頓飯,本來是替馬姑娘餞別,卻意外令我對姑娘心生情素。

當然,如同世上一切歷史事件般,我對姑娘有好感,也不純粹因為一頓飯,但這頓飯加深了我對她的欣賞、我對她的珍惜,甚至我想她永遠留在我身邊陪伴我,此乃事實。

往後的日子,我們把握僅餘時間聊天,我不只一次對姑娘說:「你對我好重要。冇事業冇哂其他野唔緊要,最緊要有你陪住我,你肯理我。你係我人生入面係獨一無二嘅」,姑娘永遠微笑回答:「多謝」,也不知她真懂還是不懂。

然而,到了 8 月 29 日,一切都幻滅了。一早上的對話令我知道幻想畢竟是幻想,並非現實,現實很殘酷。

8 月 29 日早上,我們幫一位老師執拾視藝室。前一晚,我在面書留言質問姑娘日後能否繼續維持友誼?姑娘未有正面回應。猶記得當天早上,整個氣氛很冷漠。姑娘在玩手機,我則埋頭苦幹,未有說上一句話。後來不知誰先開口,我們才再度交談。

我重覆我種種顧慮,姑娘盡是說不會如我所想,做不做朋友由我自己決定。未幾,談到中學會考,原來她是 2009 年應考的,比我晚四年,我開始明她想法為何與我迥異。

最震撼要算是她透露自己身邊原來有一位多年在意她的男生,在美國工作,希望和她發展成情侶。那一刻,我實在不知如何反應,該高興麼?傷心麼?眼見她興高采烈地談他如何守候多年、有心思送一個音樂盒給自己、凌晨四五點打長途電話來了解自己近況,我知她很快心有所屬,成為他人女朋友了。八二三的美好與殘酷現實對撞,首先扭曲了我的表情。姑娘問:「點解我覺得你聽左好似唔係幾開心?」「冇呀,冇,我冇唔開心」我只能裝作滿不在乎。

我本來沒打算再和她吃飯,我決定不再理睬她,讓時間沖洗情感和記憶。不料半分鐘的灑脫竟因在校門前重遇她而消失得無影無蹤。她約我一同吃飯,我想拒絕,但情感上做不到,只能不停怪責她:「你真係好衰,每當我決定揮慧劍斬情絲,你總係做啲野令我放唔低你。」馬姑娘也不介意,說:「咁係你自己決定同我食吖嘛」她其實說得對,是我自作孽,自受苦,陷入無盡苦痛都是我的錯。

和八二三的歡樂不同,八二九那頓飯充斥著我的嘆息聲、說教聲,姑娘不會和我在一起,我能夠做的,就是盡量提點,令她少受些情傷。一邊說,一邊心痛,痛得受不了,就喝口茶故作鎮定,再說下去。

姑娘固然不知我心中所想,我不用她請喝可樂,她還是要請,「5 號呀,你 5 號生日,我地又坐到呢張檯,你話我地今日幾幸運!」她的天真可愛,和我的愁眉苦臉成一對照。這已不再是令人心醉的夢境,而是折磨人感情的畫面。

回程的時候,我刻意重提八二三一些事,姑娘說:「你咁都記得?」我盡力享受那段從青衣公園回到趙小的路程,我相信以後未必會再有這樣的光景。她成為鄰校的同工、他人的女朋友,與我陌生多了。

(五)

8 月 30 日,馬姑娘正式離開趙小。臨走前,她知悉我 9 月 5 日生日,弄了一件芝士蛋糕給我吃,又送了我一份禮物。作為舊友、舊同事,馬姑娘算是盡了所有責任,我衷心感激她所做一切。

9 月 1 日,我按耐不住心中牽掛,打電話給她。電話另一端傳來熟悉的聲音,精神意態卻完全不同。「我見到好多靚姐姐」、「原來呢度係用視像做早會」、「啲同事都幾 friendly」、「我諗我係時候要進修喇」。我無言以對,隨便附和幾句了事。要發生的終於發生,她不再是馬姑娘,是馬老師。

9 月 3 日,我約她見面,她不斷說笑,前所未有的亢奮,我從未見過這樣的她。我問她:「我地仲可唔可以好似以前一樣,做好朋友?」,她不經意答了一句:「我唔知,你成日諗野諗到咁負面,我唔知。」我默然。

9 月 10 日,我打電話了解她為何不回覆我在面書上的留言?她說:「俾朋友出賣,全身冇力,唔想多講」。我問她戀情,她表示已在建立關係,覺得對方是個可以依靠的人。

9 月 11 日下午,我拆開她 8 月 30 日給我的禮物,有一張卡,字體非常工整,下方署名為「馬姑娘」,不是「馬老師」,撰寫日期為 11-08-2016。我慢慢讀下去,終於明白她對我的心意,妹妹對哥哥的那份情,只可惜這位好妹妹已漸漸遠去,不知會否有一日連影蹤也遍尋不獲。

我再忍受不住,嚎啕大哭起來。

(六)

面對這剎那燃起、剎那熄滅的火花,我尚在平復當中。如何面對一個全新的「好朋友」/「好妹妹」,如何淡化她在我愛戀歷程中的烙印等,我嘗試尋找出路。

無論如何,馬姑娘是我的好同事、好知己,也是我心目中賢妻 (不是女朋友那麼簡單,是賢妻) 的典型。這是定了格的,不會因歲月而改變。

至於其他一切,隨緣吧!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689 政治生命快將終結

看見主張 “Anyone but CY” 的王維基、在立會質問「你幾時死?」的毓民在選戰中落敗,689 洋洋自得,大言不慚地說:「部分明顯反對我連任的議員,都沒有當選,都落選了,所以這個問題,大家可以評估。」言下之意,實際是向中共表明:我得到民意支持連任。

弔詭的是,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天接受《講清講楚》訪問,竟公開反駁 689:「我不認同,因很多反對他的也當選,有一位明顯反對他的不當選就是王維基,但有很多原因。」她又說:「一定要承認,選票會說話。社會的怨氣很深,特別是年輕人之間的怨氣很深,例如你看我港島的票,我高票的地方,羅冠聰也高票。」什麼驅使葉劉講出這樣一番說話?由她當選後立即前往中聯辦,答案不言而喻。

保皇黨不再盲撐 689,中共在港喉舌也不再出言維護。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在立會選舉後表示:「社會上部分人,特別是年輕人及部分中產人士,對香港的政治現狀和政治前景感到不滿和擔憂,特別對特首及特區政府的施政不表認同,某程度上對中央政府不能滿足他們的民主願望,產生某種反彈,通過對所謂比較激進勢力的支持,來反映出對這個社會政治現狀的不滿及對香港政治前景的擔憂。」與此同時,自由黨創黨主席李鵬飛引述一名「北京最信任港人」的話:「梁振英陣營已眾叛親離」。

尤其值得注意,還有前特首曾蔭權的話。曾蔭權罕有就「港獨」議題發表意見:「有啲嘢係真嘅呢,你點消滅都消滅唔到嘅;有啲嘢係假嘅、係虛浮嘅呢,你唔使做咩佢都會自動消滅。」暗批 689 嚴打「港獨」旨在建立事功,爭取連任。他又稱讚「財爺」曾俊華「對香港好有心」。何解曾蔭權選擇於此時替曾俊華背書?689 的政治生命如非氣若游絲,他敢明目張膽支持曾俊華嗎?

689 快壽終正寢,乃彰彰明甚的事實!可以預見,UGL 事件、行李門、「雨革」下令開槍......將為 689 帶來悲慘的下場。

不過,特首換了,五星紅旗依舊迎風飄揚,香港會變好嗎?觀乎恐嚇威逼接二連三發生,免於恐懼的自由蕩然無存,香港徹底與中共一刀兩斷,才是港人值得追求的終極目標。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卜公履新

卜力 (Sir Henry Arthur Blake) 抵港履新前,布力少將 (Major General Wilsone Black) 一度署任港督 (1898 年 2 月至 11 月)。軍人出身的他,曾參與克里米亞戰爭、祖魯戰爭等。列強瓜分中國期間,布力建議拓展香港界址,促成《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簽訂。今天港島區有「布力徑」(Black's Link),連接灣仔峽與黃泥涌峽,乃以他來命名。

1898 年 11 月 25 日,卜力正式成為香港第十二任總督。

卜力出生於愛爾蘭西部的利默里克 (Limerick),年少時曾在服裝店充當助理。1859 年,他加入愛爾蘭警察隊 (Irish Constabulary) 擔任督察。同時,成為達夫山 (Duff Hill) 的治安官 (Resident Magistrate)。

1884 年,卜力開展其殖民地公職生涯,任職巴哈馬總督 (Governor of the Bahamas,軒尼詩和威廉‧羅便臣皆曾出任此職)。三年後,他轉任紐芬蘭 (Newfoundland) 總督。1888 年,他赴牙買加出任總督及軍隊總司令,手握軍政大權。在行政、立法兩機關請求下,卜力任期兩度延長,至 1897 年方離開。適值威廉‧羅便臣期滿離港,卜力於是接任香港總督一職。

卜力接手的香港是燙手山芋。上環太平山街因爆發大規模鼠疫而急需善後,接管文化、風俗、生活習慣完全迥異的新界則隨時引發官民衝突。幸好

(1) 卜力應對有道,一方面嚴厲杜絕鼠疫 (初時獎勵市民捕鼠,每隻兩至五仙,後來發覺有關安排不可行,改用裝滿電油的老鼠箱收集老鼠,由潔淨局人員清理),一方面清拆太平山街大部份樓房,改建成休憩公園 (即卜公花園);

(2) 輔政司駱克早獲安排前往新界進行實地考察,與原居民打好關係,並撰寫《新界調查報告書》,制訂出維持現狀的統治方針。

香港才不致出現嚴重管治危機。

可惜百密一疏,元朗各大氏族 (以屏山鄧氏為首) 始終惶恐英人入侵自己家園,傷害既得利益,卒之釀成「新界六日戰爭」(The Six-Day War of 1899)。

又港府銳意興建卜公花園,亦惹來刻意淡化鼠疫過失的指控 (其實,花園內設有紀念鼠疫的牌匾。況且,懂得隱惡揚善,將不幸事件轉化,惠益後世,已反映英國殖民管治手段之高明)。

順帶一提,卜公碼頭原址位於中環畢打街,1900 年改建,由卜力主持開幕禮。它曾用作接待中外政要,如醇親王載灃、孫中山先生、英國愛德華王子等,有「皇家碼頭」之稱。直至 1925 年皇后碼頭建成,其地位始被取代。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CACHe x RTHK 香港歷史系列教學及活動資源套>,http://cache.org.hk/rthk/teachingmaterials/rthk_book20151123.pdf

3. 《解密百年香港 - 洗太平地》,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ARSOQddzWU

中學本土組織如雨後春筍

港共政權不准「港獨」呼聲在校園內出現,結果適得其反,催生多個中學本土組織。

由英華書院學生自發成立的「英華本土學社」,高舉「寧為玉碎,不作瓦全」,表態抗拒中共殖民。東華三院甲寅年總理中學設有「香港前途關注組」,成員於校門外派傳單播「獨」。聖羅撒書院學生更組織「獨立學社」,創社宣言提到「政權越要禁斷莘莘學子的獨立意志,我等則越要大聲疾呼,誓將本土獨立思潮於我校傳揚」、「在校園內傳播香港獨立的思想論述,使香港獨立成為事實」。

學生之所以押上個人光輝前路為香港前途付出,全因這座城市太變態!胡適說得好:「一個常態國家,政治的責任在成年人,年輕人的興趣都在體育,娛樂,結交異性朋友;而在變態的國家,政治太腐敗,沒有代表民意的機關存在,那麼干涉政治的責任必定落在青年學生身上。」

試觀立法會長期被建制派及功能組別盤踞,民間政治冷感者無數,部份甚至主動向大陸人獻媚,歡迎陸客來港購物、陸生來港就讀。凡此種種,不是變態得令人吃驚麼?

誠然,學生手無寸鐵,既沒軍火,也欠金主,注定遭助紂為虐的校方高層打壓。

不過,「到得前頭山腳盡,堂堂溪水出前村」,當他們長大畢業,投身社會各界時,蓄積已久的獨立自主意識未嘗不可為香港別開新面,把「獨立建國」實現。

前特首曾蔭權日前接受報章專訪,指「有啲嘢 (港獨) 係真嘅呢,你點消滅都消滅唔到嘅」。僅從年青人要求「港獨」一端看,這位曾子後人總算具有些微智慧。

2016年9月8日 星期四

議員生涯終結,人格光輝無損

立法會選舉落敗,對毓民來說可謂影響不大。豐富的歷史知識,加上八年從政經驗,作育英才綽綽有餘,何需天天痛斥 689 那麼沒意思?可憐抗爭者今後將再無人於議事堂上替他們作道義聲援,即使有,也不再鏗鏘有力。近日面書出現毓民立法會發言洗版現象,相信這把「議會中不可或缺的聲音」已然被人懷念。

筆者認識毓民是從商台節目「政事有心人」開始。那些年,大氣電波仍然容許一個主持人單人匹馬月旦時事半小時,亦只有毓民有此本事,鞭撻高官、建制派、民主派,毫不手軟。2003 年七一大遊行前夕,毓民曾在電台呼籲,要求於議會內進行肢體抗爭,並批評葉劉「離地愛國」。今天回首一看,他那處不是始終如一?那處不是身體力行?

很多人說毓民是自己的政治啟蒙。其實,毓民本身的行事作風已值得作為後世表率。他說:「我做一個好老實嘅人,老老實實咁樣做人,頂天立地,陷家剷,到最後就俾呢班仆街話我係衰人......點解唔可以再繼續老老實實咁做人呢請問?」,又說:「我唔需要大家還我一個公道,但我可以話俾大家聽,呢個世界有天理。」世上偽善矯情、指鹿為馬的人何其多,老實做人、持守真理,在往後的日子估計仍能發聾振聵,給後人一當頭棒喝。

黃碧雲一味批評毓民向同路人開火,令民主運動碎片化,彼卻不知「愛之深,責之切」乃任何爭取民主者應有之義。況且,錯了就要認,脅「顧全大局」之名要人放棄批評,這不是逼人埋沒良知麼?毓民本乎真心發不平鳴,何錯之有?

自由主義者胡適常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李敖則講過:「不怕孤立,才可獨立」、「樹敵為樂,交友為苦」,毓民的心靈,徹頭徹尾是自由派心靈。故此,他正面評價五四,對年青人寄予厚望。

作為自由人,被誤解、一生孤獨是注定的,但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教主」二字響遍街頭,正是「吾道不孤」的鐵證!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立會選舉令人失望,本土義士不必沮喪

立法會選舉塵埃落定。投票人數創主權移交以來新高,整體政治生態卻未有絲毫改變。「泛民」老將相繼下馬,換來是舊酒新瓶的中青代和「左膠」連夜趕科場。可以預料,未來的立法會,將會有為數不少的議員,手持小喇叭,默站抗議,然後惡法照舊通過。立法會武功被廢,孰令致之?乃香港「聰明」的選民用選票決定!

「熱普城」提出「永續基本法」,是一套細緻而可供操作的政治藍圖。選民相信有關主張等同延續中共合法管治,「雙黃一陳乃建制派 B 隊」,本身已經強不知以為知。再而將選票投給「公投自決」派,彼根本不知「公投自決」壓根兒是一場春秋大夢!很簡單的道理,「香港眾志」主張 10 年後公投,「青年新政」主張 5 年後公投,5 年後 10 年後的香港居民究竟有多少屬於大陸新移民?多少只懂講匪語?觀乎今次選舉建制派的表現,他日「公投自決」難保會得出「一國一制」的結局, 這不是春秋大夢是什麼?

不細究政治論述不打緊,毓民過去在立法會的表現,大家有目共睹。建制派曾鈺成稱許他發言質素高,李怡先生說他是「議會中不可或缺的聲音」,就連以往與他有恩怨的才子陶傑,也在面書上留字加持:「至於引起巨大爭議者如黃毓民,不論其背景及其罵人的激動……香港未來五年 (四年) 仍然需要這個人。」選民將其種種政績置之不理,投下那位在論壇上口齒不清、連「自決」是什麼意思都無法解釋清楚的游小姐一票。支持年青人?彼是送毫無攻擊能力的小羔羊進火坑!

不看政治論述,也不看實際政績,香港大部份選民素質為何,香港適不適合實行民主,經過今次選舉,通通要被重新估計。

有謂選民的投票取態受戴耀庭「雷動計劃」左右。戴氏固然卑鄙可恥 (否則藝人杜汶澤不會斥他為「男拔萃之恥」),但選民自己沒有獨立意志嗎?不懂自行判別哪個候選人比較可信、對香港最有益嗎?由「熄人咪 KO 人」的劉小麗、到天水圍清除泥頭的朱凱迪、大中華學生組織出身的羅冠聰高票當選,筆者始終覺得選民的無知要負上最大責任。

非建制派的議席確實多了,但清一色散兵游勇,車馬炮全失。689 見記者,一副洋洋自得的嘴臉,無他,港人愚蠢,最適合豺狼把玩。

部份本土派支持者知悉選舉結果,激動落淚,筆者完全明白那份憂忿,那份絕望,那份無奈。不過,誠如毓民所言:「不必懷憂喪志」。畢竟梁頌恆當選已表達出我們對港共打壓「港獨」的強烈不滿,鄭松泰當選則反映「公投制憲」運動他朝尚有成功之日。

況且,就像「科大行動」指出:「醒覺是假象,沉淪是事實。當守不住議會,我們應當著墨於議會外的抗爭。」早日認清和平演變之路已盡,及早準備體制外革命,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2016年9月3日 星期六

善用手中選票,開出關鍵一槍

明天 (9 月 4 日) 是立法會選舉投票日。在選舉主任肆無忌憚進行政見審查、有候選人被土共恫嚇而被迫棄選、每區皆不乏藍絲帶之下,今屆立法會選舉極有可能是最後一屆。有消息指「速龍」隊已奉命於灣仔警察總部戒備應付突發事件,何以港共如此惶恐不安?背後是否施展了什麼陰謀詭計?

當種種疑雲尚未明朗化,大家只會越來越擔心建制派獲勝,香港一沉不起。司馬文、徐子見等人棄選,做法固然不智 (支持他們的人未必會支持「泛民」候選人),但其內心的焦急、憂懼,未嘗不可被諒解。

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議題非常清晰,不是要求換特首,而是表態反對中共管治香港!本土派內有「熱普城」、「青政」之分,前者主張「永續《基本法》」,後者鼓吹「香港民族,前途自決 (即港獨,范徐麗泰謂自決乃港獨之美化詞)」。主張看似有所不同,實則始終是以抗拒中共殖民為大前提、大原則。支持者只需按照自己獨立的意志,根據自身政治取態投票即可,不用抹黑對方,亦不必互相攻訐。大是大非面前,槍口更應該一致對外。

部份獨立候選人長期貫徹反共立場,或是受「雨傘革命」啟發從政,他們也應該在立法會佔有一席之地,值得給予支持。至於民主黨、公民黨、社運左膠之流,各位投票前不妨捫心自問,口舌便給、雄辯滔滔、和理非於目前議會抗爭是否仍然適用?又哪個黨派曾經支持「普教中」?哪個黨派與前線抗爭者劃清界線?切勿再誤信騙徒,抱憾終身了。

香港人歷經 2003 年七一大遊行、2012 年國教事件、2014 年「雨傘革命」佔領七十九天,公民意識已遠勝從前。自己香港是時候由自己來拯救,誠如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所言:「選票就如來福槍」,請善用你手中一票,開出反抗中共暴政、爭取獨立自主的第一槍!

威廉‧羅便臣離任

港督威廉‧羅便臣於 1898 年 2 月 1 日期滿離任,由卜力爵士 (Sir Henry Arthur Blake) 接替其職。

「中華會館」成立

威廉‧羅便臣治下的香港,雖然多災多難,華商勢力卻急速發展。這從「中華會館」(「香港中華總商會」前身) 成立可見一斑。

「太平天國之亂」導致大量華商帶同資金及勞動力南來。1868 年,高滿華、陳煥榮、招雨田、馮平山等人成立「南北行公所」,專門負責處理不同鄉籍華商之間的矛盾和糾紛,並維持商業上的公平競爭。「南北行公所」可謂香港早期規模較大的華商組織。

隨著華商的社會、經濟地位進一步上升,港府開始委任華人為立法局非官守議員。先有伍廷芳,後有黃勝、何啟。尤其甚者,華人逐漸團結一致,且懂得就著切身的政治議題作出表態。1887 年,四萬華人聯名上書請願,表達對公共衛生行政中樓房管理和面積問題的不滿,便是一顯例。

華人社群影響力不斷擴大,為建立全新、具號召力的華商組織締造有利條件。1896 年 1 月 17 日,馮華川、黃堯卿、古輝山等數十人成立「中華會館」,以「聯鄉誼而通商情」為宗旨,團結華人社群,促進香港經貿發展,館址設在半山區般咸道。

多座地標落成

佘義指出,威廉‧羅便臣任內,多座香港地標相繼落成。

全新的愉寧堂 (Union Church,位於堅尼地道電車站旁) 在 1891 年正式啟用,橫瀾島燈塔 (Waglan Lighthouse,清政府包辦興建) 在 1893 年竣工,中環街市 (Central Market) 在 1895 年完成重建,維多利亞女王銅像在 1896 年於中央廣場 (皇后像廣場原名) 揭幕,「香港會」新大廈在 1898 年落成。

結語

1912 年 12 月 1 日,威廉‧羅便臣因心臟病在倫敦去世,享年 76 歲。

與楊慕琦、彭定康一樣,威廉‧羅便臣的名字從不見於香港街道上。楊慕琦曾向日軍投降,彭定康離港標誌著遠東殖民統治告終,由此可以推知,1894 年鼠疫確實被英國視為自身一大污點 (儘管威廉‧羅便臣也在鼠疫中痛失愛妻)。

[主要參考資料]

1. 張連興,《香港二十八總督》。

2. 佘義 (Geoffrey Robley Sayer),Hong Kong 1862 - 1919:Years of Discre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