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30日 星期二

李淵是太原起兵的主要策劃者

關於太原起兵是由誰最先提出,《舊唐書.高祖紀》有「群賊蜂起,江都阻絕,太宗與晉陽令劉文靜首謀,勸舉義兵」,《新唐書.高祖紀》記載類似,卻多了「計已決,而高祖未之知」,以及世民與裴寂合謀,安排晉陽宮人私侍高祖,迫高祖就範一節。兩唐書都傾向強調李世民的功勞,淡化李淵的角色。可是,比兩唐書更早的史料,溫大雅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卻有截然不同的記載,溫大雅是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留守府的記室參軍,專掌文書起草等機要工作,隨軍撰成此書。透過是書,當更能找出李淵在太原起兵中的位置。

《起居注》卷一提到大業十一年 (公元 615 年) 東突厥始畢可汗率領騎兵南下,包圍隋煬帝所在地雁門城 (隋煬帝出巡塞北,得義成公主密報,進入雁門城,以避始畢襲擊)。李淵當時率太原兵馬救援,困境才得以消除。事後,煬帝南下江都,詔李淵率太原兵馬,與馬邑郡守王仁恭同守北邊,對抗東突厥入侵。李淵「不得已而行」,但那時的他尚無反心,仍汲汲於為隋朝想法子解決突厥問題。

至馬邑,李淵與王仁恭的兵馬不足五千人,全賴李淵機智,叫將士們假裝成突厥人生活的樣子,令東突厥放下戒心,再乘機出擊,東突厥方告潰敗,不敢南入。時有魏刀兒 (一作魏刁兒) 與王須拔聚眾十萬起事,「結營於太原之南境,上黨、西河,京都道路斷絕」。煬帝命李淵為太原留守,遣王威、高君雅為副。李淵遂與王威合力討賊,結果賊眾大亂,「餘賊黨老幼男女數萬人並來降附」。

由於李淵返太原平亂,留下仁恭在馬邑孤立無援,東突厥趁機「數侵馬邑」,煬帝遣高君雅領兵與仁恭力拒。高君雅、王仁恭未有執行李淵在軍事上的指示,終至大敗收場。煬帝追究責任,歸咎於李淵、王仁恭當日未有及時捕獲始畢,縱為邊患,要將李淵繫於獄中,並斬殺王仁恭。李淵收到消息,憂慮被煬帝疑忌,全家遭禍,遂萌生起兵念頭。當時嫡長子李建成不在李淵身邊,只有李世民侍奉在側,李淵於是對李世民吐露心中所想。

從李淵說:「隋曆將盡,吾家繼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顧爾兄弟未集耳。今遭羑里之厄,爾昆季須會盟津之師,不得同受孥戮,家破身亡,為英雄所笑。」起兵的想法始於李淵。至於李世民,「芒碭山澤,是處容人,請同漢祖,以觀時變。」他是認同、附和父親的想法。兩唐書所記不合史實明矣!煬帝後來改變主意,釋放李淵而赦免仁恭,走出鬼門關的李淵,起兵的心志更加堅定,所謂「雄斷英謨,從此遂定」,他一方面命兩位兒子建成和世民結交英俊豪傑之士 (建成在河東,世民則在太原),一方面招攬不同人才,不限貴賤,且默記各地山川要衝,以備日後行軍之用。

劉武周殺王仁恭,據馬邑自稱天子,李淵藉口平劉武周,乘機安排王威與裴寂「檢校倉糧,賑給軍戶口」,又遣高君雅「巡行城池及捍禦器械」,同時進行募兵。表面上「勤王」,暗地裡卻是為成就霸業鋪路。

高君雅、王威有異心,秘密找尋李淵的錯失。事件被晉陽富人劉世龍知悉,告訴李淵,李淵遂有清除高、王二人的念頭。經過一輪調兵及設伏,李淵以高君雅、王威等與突厥私通,引突厥南侵,收王威等繫獄。未幾,突厥數萬騎果然進逼太原,「軍民見此勢,私有危懼,皆疑王威、君雅召而至焉,恨之愈切」。李淵「令軍中曰:『人告威、君雅召突厥,今其果然。』遂殺之以起兵」(《新唐書高祖紀》語)

李淵手疏與突厥書,爭取東突厥始畢可汗支持 (主要是戰馬上的供應),不卑不亢的態度,溢於言表:「當今隋國喪亂,蒼生困窮,若不救濟,終為上天所責。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還共突厥和親,更似開皇之時,豈非好事?且今日陛下雖失可汗之意,可汗寧忘高祖之恩也?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必以路遠,不能深入,見與和通,坐受寶玩,不勞兵馬,亦任可汗。一二便宜,任量取中。」

始畢得書,大喜,但其不想「迎隋主」,更傾向「唐公自作天子,我則從行」。李淵不欲馬上和隋朝決裂,畢竟他是煬帝的表兄。但裴寂、劉文靜等加以勸說:「儻使伊、呂得盡誠于桀、紂,即不為湯、武之臣。寂等改以事君,不敢拘於小節。且今士眾已集,所乏者馬。蕃人未是急須,胡馬待之如渴。若更遲留,恐其有悔。」李建成、李世民亦請「依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故事,廢皇帝而立代王,興義兵以檄郡縣,改旗幟以示突厥」,這樣便「師出有名,以輯夷夏」。李淵百般無奈下首肯,始畢依旨,「即遣其柱國康鞘利、級失、熱寒、特勤、達官等,送馬千匹來太原交市」。

往後,李淵將自己的部隊稱為「義士」。建成、世民與義士同甘共苦,一起休息。不戮一人,秋毫不犯。李淵高興地說:「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不久定入關中之策。

不難發現,李淵在太原起兵中擔當著主導角色,整場部署及策劃,他有非常多的參與。李淵不是窩囊懦弱,而是有勇有謀,心思細密 (見於果斷清除高君雅、王威事)。奈何他重感情,《舊唐書.高祖紀》稱其「任性真率,寬仁容眾」,這令他在代隋自立上有猶豫,日後也處理不好李建成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

有一唐儉,《舊唐書.唐儉傳》記他先向李世民陳述「隋室昏亂,天下可圖」,李世民再轉達唐儉的意見給李淵。李淵對起兵持觀望態度。可是,在 1978 年西安昭陵附近發掘的唐儉墓中,學者卻發現一座墓誌銘,碑文提到:「於時太武皇帝 (李淵) 發號晉陽,公 (唐儉) 之戾止 (到來),若合符契。以石投水,百中之策無遺;言聽計從,千里之勝斯決。」依此,李淵是直接採用唐儉的計策,未有半分猶豫觀望。「公與太宗興言暗合,請率麾下承虛入關,高祖然之,眾方僉伏」,連直取關中,也是唐儉提出,李淵採納。李世民篡改史料,將自己置於太原起兵的中心,淡化父親李淵在攻取天下時的功勞,這是顯而易見的。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Crescendo《月夜》高唱偶像與粉絲是互相支持的伙伴

香港日系地下偶像女團 Crescendo 推出首支粵語原創歌《月夜》。四位成員 Aira、Kido、Otone、Yuui 矢志帶來高質素音樂與舞台演出。今次單曲的創作意念圍繞著偶像和粉絲的牽絆而展開,富有深意。

香港地下偶像普遍是在 livehouse 演出,而且全部是用日文 / 英文姓名,能知道她們真實姓名可謂不太可能。勉強比擬,每位 idol 猶如戴上面具閃閃發亮的公主。因為面具,所以有神秘感,從看表演到物販時間,猶如置身夢幻。她們不會向你吐露練舞練歌的辛酸、家人不理解的難受,同樣,粉絲也很少在短短一分鐘分享日常生活的苦況。你稱讚我,我報以甜笑,說聲「謝謝」,離開一刻,一切歸零。如此一種關係,看似深刻,實則脆弱。這在偶像突然宣佈卒業時粉絲尤其能夠感受到。

更有甚者,有人批評地下偶像是販賣青春和夢想去賺錢,粉絲則透過課金買快樂,中間只有商業關係,談不上情感交流。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Crescendo 用歌曲告訴大家,偶像和粉絲的關係可以是一種互相依存、幫助,箇中不純粹是商業的,也有真摯感情包含其中。

薑檸樂的歌詞分別從偶像、粉絲不同角度,細膩刻畫其所思所想。作為粉絲,「思憶中徘徊,長夜與你夢會」、「在我心底說話,期望你亦能聽見到它」。偶像方面,感慨「怎麼你沒前來,不想見我麼」,為「仍然獨個苦等你,但沒應和」耿耿於懷。結合 MV 一起看,意思更加清楚。兩條故事線,一是人生頹唐絕望的少女在接觸地下偶像後重拾笑容,地下偶像令她重拾活著的意義;一是粉絲將心曲寄寓於手寫信和玩偶中,偶像在傷心痛苦時藉粉絲送贈的手寫信和玩偶重獲力量。Crescendo 似乎覺得,偶像和粉絲是彼此成就,共同成長,大家是同行的伙伴。

筆者見過有偶像保留粉絲送的玩偶長達十年之久,視之為動力來源。也見過有偶像對人來人往感到不是味兒,難以釋懷,「為何他那麼久都不來看我呢?」Crescendo 的作品,相信絕非美化,而有一定的事實根據。

音樂上,使用中、小、大提琴的弦樂,卻不失強烈節奏感及日系風格,流行、古典兼容,是很巧妙的配搭。編舞極盡優雅之能事,蝴蝶破繭而出,亦呼應偶像在粉絲支持下越發光亮。MV 開首偶像騎車趕到解救少女,充滿創意新鮮感之餘,反映出團有型格一面。雨中跳舞一幕,帶出現實艱難,但偶像和粉絲攜手,仍可綻放色彩。整體而言,歌曲、錄像都是具有相當水準的藝術作品,用地上女團的標準衡量亦不遜色。

Aira 有日本妹子的標緻臉龐,Kido 給人鄰家清純女孩感覺,Otone 是可愛女生,Yuui 令我想起那些年 Cookies 的傅穎。不同成員有自己的氣質和特色,記憶點鮮明,是 Crescendo 一大優勢。

今年首次登上 Tokyo Idol Festival 的另一香港地下女子偶像組合 Monochrome,七月在「Canvas Project 全民偶像選拔賽」首唱新曲《朔月》,同樣揉合古典,同樣優雅的舞步,竟對偶像與粉絲的關係有截然不同的解讀。那裡只有當下的歡快。不問過去前因,放下對未來的盼待,是彼此的默契。Livehouse 是逃避現實風雨磨難的堡壘,也是保留最真摯、最完整的自我 (不用淪為他人工具) 的勝地。《朔月》與《月夜》合併來細味,會對地下偶像圈的表演者、參與者的內心世界有更深入和全面的認識。

2025年9月27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7-09-2025, 新歌速遞 / 晚安莉莉專場精華重溫)

1. Crescendo – 月夜

2. 鄭希怡 – 舞吧舞吧

3. モノクロームMONOCHROME – 朔月 (Canvas Project 全民偶像選拔賽決賽 2025 現場版本)

4. VIVA – FOMO

5. AESPA – Rich Man

6. Ivy So + Day + Candy Wong – 一擊即中

7. IdG Bubbles – 泡泡我!

8. 晚安莉莉 – 晚安莉莉 (晚安莉莉 2025 LIVE: Goodnight, Lillie 現場版)

9. 晚安莉莉 – 我看見今晚的月色很美,你呢?(晚安莉莉 2025 LIVE: Goodnight, Lillie 現場版)

10. 晚安莉莉 – 我們之間的花期不是永遠 (晚安莉莉 2025 LIVE: Goodnight, Lillie 現場版)

11. Cozy Syndrome – Another Day

12. Rinka @ 乙女新夢 – Never Grow Up

13. 萩原綾舞 Ayamai – 深紅の薔薇

14. 萩原綾舞 Ayamai – 我真的受傷了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9815485

2025年9月25日 星期四

內藤湖南看清朝衰亡

日本史家內藤湖南從經濟史的角度,認為清王朝之所以迅速衰敗,在於清朝每年收入不斷減少,開支卻不斷增加。收支不成比例,並急速擴大,終對清朝構成致命打擊。

清朝開支不斷增加,原因有二。

(1) 對皇親和功臣實行優待政策,延及其子孫,隨著時日推移,皇親、功臣子孫人口繁衍,優待數目日益膨脹,開支因此變得龐大;

(2) 乾隆後期,八旗軍隊喪失戰鬥力,內外戰爭主要依靠漢軍綠營以及各省的地方鄉勇。結果,清王朝給予八旗軍餉的同時,還要把綠營和地方軍隊作常備軍來供養,軍費大幅上升。

另外,每十年把徵收無望的地租清帳,實行輕徭薄賦之寬仁政策,令國家稅收持續下降。嘉慶年間,軍餉足額發放成為不可能,只能給原來的七八成。收入不夠承擔沉重開支,清軍戰鬥力亦逐漸走下坡。

宣統三年九月十三日 (1911 年 11 月 3 日),為了在革命浪潮熾熱下挽回人心,清政府在三天之內倉促制定《憲法重大信條十九條》,其中提到「皇帝之權,以憲法所規定者為限」、「海陸軍直接皇帝統率。但對內使用時,應依國會議決之特別條件,此外不得調遣」、「皇室經費之制定及增減,由國會議決」,對皇帝權力予以約束,確立國會權威。

惟內藤覺得有關做法不易落實。他指出,要把中國從極端專制的國家改造成極端民主的國家,君主不再擁有軍事、外交等權力,根本不可能。況且,攝政王載灃未幾辭職,宣統帝一個五六歲小孩獨坐皇位,可以做到什麼事情出來?事實上,當時手握清朝重兵的袁世凱已積極跟革命黨議和 (派唐紹儀為代表,與南方革命軍代表伍廷芳進行「南北議和」)。清王朝大勢已去,決不會因《十九信條》頒佈而有所改變。所以他勸日本政府勿再援助清朝,逆歷史潮流而動對日本非常不利。

根據對中國近古史的認識,內藤湖南相信南北終究會統一,批評主張「南北分治」屬「無稽之談」。蓋自元朝起,北京的糧食、經濟都仰賴南方支持 (江南物資通過京杭大運河向上調運,支撐著北方政權)。北方和南方的經濟規模更不可同日而語 (北方保持傳統農業生產,不如南方商業活動蓬勃,連帶娛樂服務業昌盛)。

雖然清朝瀕臨滅亡,內藤湖南並未認同革命黨人通過民族民主革命的方式變革中國的做法。在他看來,留學日本的革命黨人只知與浪人結交,卻不願傾聽「日本真正從事支那研究」的學者們穩健的改革意見。通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統治,中國政局只會一片混亂。他又表示,從政者不了解中國歷史和國情,盲目效仿西方教育、司法等,清末以來仁人志士為建立現代化國家所作出的種種嘗試與努力,恐將化成泡影。日本最好別接手,否則自討苦吃。

[參考資料]

1. 內藤湖南,《清史九講》。

2. 薛天依,<辛亥革命後內藤湖南的中國認識>

3. 韓毓海,《五百年來誰著史︰1500年以來的中國與世界》

4. 曾紹樑,<《清史九講》- 近代日本漢學家如何看中國國運?>

2025年9月23日 星期二

瓦崗寨的崛起與轉型

翟讓,東郡韋城縣 (今河南滑縣) 人,因觸犯法律,理應處斬,獄吏黃君漢見其驍勇,私自釋放他。從君漢說:「本以公為大丈夫,可救生民之命,故不顧其死以奉脫……」這位獄吏實有憂國憂民、為公忘私的大志向。翟讓亡命天涯,至瓦崗寨落草為寇。前來入夥的有單雄信和徐世勣。

單雄信,曹州 (今山東) 人,與翟讓友善,前來支持。勇猛強健的他,善用馬槊 (馬槊乃騎兵武器,許慎《説文解字》解「槊,矛也」,馬槊即是馬上用的矛),為瓦崗軍增強不少戰鬥力。另有徐世勣,也是曹州人,十七歲,有勇有謀。三人堪稱瓦崗寨的元老成員。

瓦崗寨早期的性質,見於「滎陽、梁郡,汴水所經,剽行舟,掠商旅,足以自資。」透過劫掠公私船隻,取得經濟資源,發展勢力,此計出自徐世勣,由此也見瓦崗寨早期無遠大的理想。雖成效顯著,「聚徒至萬餘人」,但要擺脫寇盜的屬性,必須有新血加入,此新血即為李密。

李密出身關隴集團,曾為楊玄感謀反出謀獻策,並積極參與其中。玄感兵敗,李密逃亡,不幸被捕。在被押送途中,憑藉賄賂,成功逃脫,自此隱姓埋名,卻鬱鬱不得志。適逢翟讓聚眾瓦崗寨,李密於是前往投靠,時為大業十二年 (公元 616 年)。起初翟讓因「密是玄感亡將」,「囚密於營外」,直至王伯當出言遊說,翟讓才改變心意。

受限於身份背景,加上務實處事的作風,翟讓對李密「當今主昏於上,人怨於下,銳兵盡於遼東,和親絕於突厥,方乃巡游揚、越,委棄京都,此亦劉、項奮起之會,以足下之雄才大略,士馬精勇,席卷二京,誅暴滅虐,則隋氏之不足亡也」的主張「深加敬慕」,卻未有積極落實。在他看來,「僕起隴畝之間,望不至此」、「吾儕群盜,旦夕偷生草間,君之言者,非吾所及也」,能夠割據一方,自給自足,已然不錯。

可是,李密不以為然。「劉、項皆起布衣為帝王」,「昏主蒙塵,播蕩吳、越,群兵競起,海內饑荒。明公以英傑之才,而統驍雄之旅,宜當廓清天下,誅剪群兇,豈可求食草間,常為小盜而已!今東都士庶,中外離心,留守諸官,政令不一。明公親率大眾,直掩興洛倉,發粟以賑窮乏,遠近孰不歸附?百萬之眾,一朝可集,先發制人,此機不可失也!」翟讓更應奪取興洛倉,叛隋自立,蕩平其他民變勢力,一統天下。

此處瓦崗寨其實出現路線分歧。對此分歧,翟讓的態度是「必如所圖,請君先發,僕領諸軍便為後殿。」意思是由彼做起,成功功勞歸彼,失敗由彼負責,這裡翟讓表現出相當開放的胸襟。

大業十三年 (公元 617 年) 春,在李密帶領下,瓦崗寨精兵數千襲興洛倉,隨即開倉放糧,「老弱襁負,道路不絕,眾至數十萬」,得到廣大百姓支持。李密又擊殺隋朝大將張須陀,兼破越王楊侗所派遣的虎賁郎將劉長恭的部隊。

李密在瓦崗寨的聲勢蒸蒸日上,結果有「讓於是推密為主,號為魏公。二月,於鞏南設壇場,即位,稱元年,其文書行下稱行軍元帥魏公府。以房彥藻為左長史,邴元真為右長史,楊得方為左司馬,鄭德韜為右司馬。拜翟讓為司徒,封東郡公。單雄信為左武候大將軍,徐世勣為右武候大將軍,祖君彥為記室,其餘封拜各有差。」這已是一個準朝廷、準政府的格局。

房彥藻,房玄齡叔父,房玄齡父親房彥謙,清河人,七世祖隨慕容氏遷於齊地。祖君彥,范陽人,北齊尚書僕射祖珽之子。此外,有一程知節,本名咬金,「少驍勇,善用馬槊。大業末,聚徒數百,共保鄉里,以備他盜。後依李密」,「曾祖興,齊兗州司馬;祖哲,齊黃州司馬……」,為舊北齊勳貴之後人。

學界一般稱瓦崗寨中人為「山東豪傑」。「山東豪傑」一詞始於陳寅恪,陳氏這麼界定:「此『山東豪傑』者乃一胡漢雜糅,善戰鬥,務農業,而有組織之集團,常為當時政治上敵對兩方爭取之對象。」按照其劃分,翟讓、徐世勣等,跟程知節等略有不同,後者是「青齊徐兗諸豪雄」。王怡辰索性用「周隋之際的舊北齊勳貴」形容後者,指出:「這批舊北齊勳貴,被新興的周隋帝國所吸納,但卻成為華北統一皇朝中不安的因子。」陳寅恪進一步解釋,「山東豪傑」之所以「性強勇,工騎射,組織堅固,從事農業,及姓氏多有胡族關係」,是因為「此集團乃北魏鎮戍屯兵營戶之後裔」。

由於整個瓦崗寨都是「山東豪傑」,關隴集團出身的李密,雖為一寨之主,每個行軍決定卻不得不考慮到「山東豪傑」的利益及感受,這從他跟柴孝和說的一段話可知,柴孝和建議李密「親簡精銳,西襲長安」,李密面有難色,回答說:「君之所圖,僕亦思之久矣,誠為上策。但昏主尚在,從兵猶眾,我之所部,並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於群盜,留之各競雌雄。若然者,殆將敗矣。」值得注意是「我之所部,並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終於李密強行攻打洛陽,招致大敗,被迫棄回洛倉。

翟讓部下王儒信、兄長翟寬 (一作翟弘) 慫恿翟讓奪李密權柄,李密收到消息,生起猜疑之心,決定先下手為強,趁一次宴會,遣壯士蔡建德提刀從後砍翟讓背部,翟讓倒下身亡,其親信被肅清。徐世勣、單雄信、王伯當分統其眾。陳寅恪說:「徐世勣者,翟讓死後,實代為此系統之領袖,李密不過以資望見推,而居最高之地位耳。」據此,翟讓之死令徐世勣成為瓦崗寨實際的領導人。

又《通鑑》有「讓謂左長史房彥藻曰:『君前破汝南,大得寶貨,獨與魏公,全不與我!魏公我之所立,事未可知!』彥藻懼,以狀告密,因與左司馬鄭頲共說密曰:『讓貪愎不仁,有無君之心,宜早圖之。』密曰:『今安危未定,遽相誅殺,何以示遠!』頲曰:『毒蛇螫手,壯士解腕,所全者大故也。彼先得志,悔無所及。』密乃從之」。鄭頲出身滎陽鄭氏,是次政變未嘗不可視為李密聯合舊北齊勳貴所發動的一次奪權。經此,瓦崗寨變色,不復為一寇盜集團。

[主要參考資料]

1. 魏徵等,《隋書.李密傳》

2. 魏徵等,《隋書.房彥謙傳》

3. 魏徵等,《隋書.文學傳》

4. 劉昫等,《舊唐書.李密傳》

5. 劉昫等,《舊唐書.程知節傳》

6.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三、一百八十四》

7. <大唐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上柱國盧國公程使君墓誌銘并序>

8. 陳寅恪,<論隋末唐初所謂「山東豪傑」>

9. 王怡辰,<周隋之際的舊北齊勳貴>

10. 羅永生,《隋唐政權與政制史論》

2025年9月21日 星期日

拳亂結束後慈禧重用袁世凱推行新政

許指嚴《十葉野聞》第二冊<端王與溥俊>提到:

拳匪之亂,實根於戊戌政變之反動力,而為之樞紐者,則端王與大阿哥溥俊是也。

的確,政變前,慈禧採取務實路線,重用辦事幹練的官員 (如榮祿、李鴻章等),默許現代化改革的進行。惟政變發生後,慈禧對光緒大失所望,連帶不信任提倡新政的官員,轉為信賴滿洲宗室親王。保守排外取而代之,結果導致拳亂發生。

不過,滿洲宗室親王,特別是端王載漪,跟慈禧是否完全無矛盾,從不同的筆記、野史記載看來,答案是否定的。<端王與溥俊>:

溥俊頑呆肖其父,慈禧篤愛之。不樂讀書,惟時與內監為嬉戲。及拳匪禍起,尤狂妄附和其父。對於光緒帝傲慢無禮。以帝好讀外國文字也,大呼帝為「鬼子徒弟」。太后聞之怒甚,立命將大阿哥抽二十鞭。

端王知之,大恨。翌日,率拳匪數十人呼噪入宮,找尋二毛子。

至寧壽宮門,太后尚未起。端王等大呼:「請皇帝出來,皇帝是洋鬼子的朋友。」其時端王粗莽之狀,甚可駭異。聲為太后所聞,正問訊間,又聞群呼:「殺洋鬼子徒弟。」太后急走出立階上,諸王公及拳民聚於下。太后大怒,斥端王曰:「爾即自為皇帝乎?胡鬧至此,亦復成何體制?爾當知乘此國事紛亂,即謂可任意攫取?此大誤矣。速去毋圂。帝位廢立與否,惟予有權。爾若依爾子為儲貳,遂肆行無忌,不知予可立即可廢。爾不自量,予頃刻即可廢之。爾速領此等人出走。苟不奉旨,不得入也。爾知罪,速叩首請罪而去。」端王大懼,叩首不已。

值得留意是徐珂《清稗類鈔》也能找到端王僭越矯詔的資訊:

一日,端瀾進宮,請諭飭拳民先殺使館洋人,再殺其餘,余卻其請。端謂事急不能再延,拳已備明日攻使館。余怒,令監逐出。端臨行,言:『我當代發諭旨,不問爾之願否。』既出,即矯詔行事。於是遂死無數生靈。(《宮闈類孝欽后自述》)

儘管按照近人陳學然分析,這些記載極有可能是李鴻章等人汲汲於為慈禧開脫罪責而偽造,要之,西逃長安後,慈禧確實軟化對新政排斥的立場,《清稗類鈔.諫諍類.七御史一日七奏》:

光緒庚子西巡,孝欽后與德宗下詔罪己,實出榮祿之意,樊增祥為之起草者也。朝臣稍稍趨行在,每召見,孝欽必哭,群臣條奏自強之計,多所采納。迨辛丑回鑾後,驚塵既定,陳大計者多束之閣矣。

慈禧回京故態復萌云云,在《類鈔》另一些文字中被證明是失實的。《清稗類鈔.考試類.廢科舉》:

自日俄戰役告終,日本遣外相小村壽太郎至我國議約,朝命袁世凱與議。乃密陳孝欽后,謂宜乘日俄之憊,亟變法以圖強。孝欽韙之。時端忠愍公方為湖南巡撫,入覲,倡廢除科舉制,孝欽遂下詔廢科舉,設學堂,時光緒乙巳七月也。蓋鄉、會試及各省歲科生童考試,至是均一體停罷矣。

日俄戰爭結束於 1905 年,慈禧死於 1908 年,三年間,慈禧非常倚重和信任袁世凱 (以之為直隸總督,未幾擔任軍機大臣。袁為榮祿門生,榮祿 1903 年去世,慈禧重用袁世凱,不排除跟榮祿有關),袁主張變法圖強,慈禧沒有反對,甚至在她任內,科舉被廢,設新式學堂。她怎會是排外拒變?

《清稗類鈔.爵秩類.一尚兩侍之新官制》:

至改官制之動機,則本於五大臣之出洋考察憲政,其事在乙巳,實發議於袁世凱……

丙午夏,五大臣陸續還朝,始議立憲,先以改革官制為入手辦法。孝欽后頗猶豫,周樹模慫載澤具摺,再三請,謂必立憲始可救亡,始可保全皇室及滿族,孝欽乃召直督袁世凱入京與議。當是時,鐵良在軍機,恐新制行,不能兼領,失權利,奮力與袁抗,每會議,惟具奏請旨。孝欽惑於鐵,輒留中。會百熙入對,孝欽詢以立憲利弊,輒侃侃陳之,孝欽傾聽動容,始決議改定官制……

當會議官制時,端方力持改革議,鐵陰請孝欽簡端督兩江,且擬旨,江南地方重要,令即赴任。袁知鐵意,自請入對,面奏孝欽,請暫留端議官制,謂彼初自海外歸,應留備諮詢。鐵謂江南事急,竟促之赴任。

派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啟動官制改革,亦是慈禧聽從袁世凱、端方等意見後進行。謂慈禧回京便把群臣自強之計束之高閣,絕非事實。

鐵良這個人需要留意,他後來在宣統朝獲得攝政王載灃信任,奪袁世凱兵權。袁世凱、奕劻則依附慈禧親姪女隆裕太后以自保。兩派鬥爭,禍根早種在慈禧離世前數年。

2025年9月18日 星期四

李鴻章對兩廣獨立的取態

徐珂《清稗類鈔.會黨類.興中會及同盟會》有以下一段文字:

孫之上是書也,意欲因港督實行劉之前議,乃孫之友某忽傳港督意,謂:「港督曾游說李鴻章,提議兩廣獨立,任足下以行新政。李頗韙其說,大有更新之志。惟此次義和團之亂,外交糾紛,朝廷促李北上,李不得已,定於即日啟行,港督現正擬止其行。設李竟幡然變計,或得與足下共聚一堂,未可知也。」其後李竟北上,孫即自港再往日本。

光緒二十六年 (1900 年),慈禧太后利用義和團排外,導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當時香港總督卜力 (Sir Henry A. Blake) 曾游說兩廣總督李鴻章,自行成立一新政府 (所謂「兩廣獨立」),由孫中山率領興中會會員助李推行新政。孫中山不信李鴻章會答應,但仍願意一試。由「李頗韙其說」,李鴻章似乎有叛離清朝的念頭,惟朝廷未幾安排他北上議和,計劃告吹。

馮自由《革命逸史》有<劉學詢與革命黨之關系>,其中提到:

時總理方經營惠州軍事,頗不信李鴻章能具此魄力,然此舉設使有成,亦大局之福,故亦不妨一試。遂偕楊衢雲日人平山周宮崎滔天等乘法輪煙狄斯赴香港,抵港之日為西曆一九〇〇年六月六日。先是何啟、陳少白已由香港總督卜力斡旋,勸李鴻章乘機宣告獨立。李幕府中有劉學詢、曾廣銓二人亦極力從旁慫恿,聞總理等將由日本至港,遂預派安瀾兵輪來迎,邀總理、衢雲二人過船開會,總理……知李督尚無決心,其幕僚且有設阱誘捕孫、楊之計畫,更有謂劉實為之主謀者,故不欲冒險入粵,僅派宮崎隨劉乘兵輪晉省,代表接洽一切,而己則乘原船赴法屬西貢。宮崎至廣州,寓劉宅密談一夜,劉述李督意,謂在各國聯軍未攻陷北京前,不便有所表示,囑宮崎向總理轉達,宮崎遂失意返港……聯軍攻陷北京,清廷電召李督北上議和,特派招商局輪船安平至粵延接。李督遽受清廷恩遇,遂決計北上。舟過港時,港督重申前議,李堅不允。劉、曾二人時亦隨行,陳少白嘗登安平輪訪之,劉謂傅相意志堅決,無法勸阻,事遂絕望。

由這段記載,可知兩廣獨立的倡議者為何啟、陳少白,何啟是立法局議員,為華人精英,獲卜力信賴。其主張不久得到卜力首肯,卜力接洽李鴻章,卻未有面見本人,而是經李之幕僚劉學詢、曾廣銓。由劉向宮崎滔天透露「各國聯軍未攻陷北京前,不便有所表示」,至少劉學詢本人是同意兩廣獨立,惟李之立場始終不明確。至李「決計北上」。以及「港督重申前議,李堅不允」,李鴻章的態度方明朗化,就是不願背叛清王朝分裂中國。假如馮自由的講法成立,徐珂書中「李頗韙其說」就值得商榷,未必屬實。

陳學然<各行其是:「東南互保」與「兩廣獨立」中之各方政治籌謀>認為:

事實上,李、劉、張等封疆大吏擁戴慈禧太后的基本政治立場未有改變。在排外風潮盛的 7 月下旬,他們一方面相機審勢,周旋於列強、拳民和革命黨、維新陣營之間;一方面煞費苦心地為慈禧太后向列強開脫其拳亂罪責,把發動仇外運動的責任全數推給端王載漪。這樣做不但出於護主之心,使慈禧太后免受列強追究,同時也要確立他們在清廷與列強交戰事上保持中立態度之理據。借用論者之言,如慈禧太后要為戰爭負責的話,則表明她一直擁有控制朝政,時局的權力。若非如此,不但端王僭位之說不能成立,他們也將背負違逆慈禧太后的罪名,進而目送慈禧太后受列強懲處,不忠不孝之罵名不是這幾位身受數朝皇恩的督撫所願承擔者……

此外,李鴻章及其同道都清楚知道,只要拳亂不擴及東南,列強便無法瓜分中國,蓋「互保」條約也只是一時有效,只為目前北方局勢而存在……待北方局勢稍靖,「兩廣獨立」更無存在空間。綜合前文各種舉證,我們甚至可以說:從簽訂互保條約到李氏最終北上,種種結果都不能排除東南督撫與內廷實力派榮祿共同磋商之元素……

《清稗類鈔.宮闈類.孝欽后自述》:

及榮祿至,則謂拳民煽惑百姓,殺洋人,恐國家受害。余問應如何辦理,榮祿謂須與端王商量。次日,端王入宮,謂昨與榮祿大爭,今京城已成義和拳之世界矣,若與反對,彼必盡殺居人,大內亦難幸免,董福祥已允助攻使館。余至是大懼,知大事已去,立召榮祿,並留端王在側。榮祿至,顏色憔悴。告以端言,大驚,請立發一諭,聲明拳為祕密會黨,百姓不可信從,飭步軍統領悉逐其在京者。端大怒,謂此諭果下,拳必入宮,大肆誅戮。余不得已而從端言。端去,榮祿謂拳必為禍,端喪心病狂,必助其圍攻使館。拳民未嘗讀書,以為祇有在華之些少洋人,殺之即為無事,不知各國如何強大,若將在華者殺之無遺,必將報仇。洋兵即殺一百拳民,毫不費事。請余飭聶士成防守使館,余即允之。又令榮祿就商於端瀾。一日,端瀾進宮,請諭飭拳民先殺使館洋人,再殺其餘,余卻其請。端謂事急不能再延,拳已備明日攻使館。余怒,令監逐出。端臨行,言:『我當代發諭旨,不問爾之願否。』既出,即矯詔行事。於是遂死無數生靈。及後,端見拳不可恃,洋兵將至,始勸余等離京。余之名譽,遂隳於一旦。此事由於前無主意,鑄此大錯,誤信端王,皆為彼一人所害也。

撇開事實真相不論,徐珂的文字顯然有意為慈禧太后開脫罪責,將拳亂歸咎端王,而這種論調竊以為非來自徐珂,而沿襲徐氏所耳聞目睹。陳學然的判斷是有道理和根據。

如此看來,李鴻章對清朝都算忠心耿耿。梁啟超《李鴻章傳》第十一章<李鴻章之末路>有如下評斷:

當是時,為李鴻章計者曰,擁兩廣自立為亞細亞洲開一新政體,上也;督兵北上,勤王剿拳,以謝萬國,中也;受命入京,投身虎口,行將為頑固黨所甘心,下也。雖然,第一義者,惟有非常之學識,非常之氣魄,乃能行之,李鴻章非其人也。彼當四十年前方壯之時,尚不敢有破格之舉,況八十老翁,安能語此?故為此言者,非能知李鴻章之為人也。

兩廣獨立行新政,那麼破格的大事業,李鴻章注定做不來,也不敢做。

2025年9月16日 星期二

楊玄感黎陽起兵是什麼一回事?

《資治通鑑》及《讀史方輿紀要》記楊玄感起兵發生於大業九年 (公元 613 年)。《隋書.楊玄感傳》有「帝征遼東,命玄感於黎陽督運。于時百姓苦役,天下思亂,玄感遂與武賁郎將王仲伯、汲郡贊治趙懷義等謀議」,據此,玄感是在煬帝征高麗時,有見於老百姓為兵役所苦,民心背離隋朝,方毅然興兵。煬帝征高麗凡三,首在大業八年 (公元 612 年),次在大業九年,再次在大業十年 (公元 614 年)。「帝征遼東」當指第二次攻打高麗。黎陽有黎陽倉,《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六.北直七》:「隋開皇三年,置黎陽倉,漕河北之粟,以輸京師。」可見黎陽倉是官方重要糧倉。由於黎陽倉西瀕永濟渠,煬帝用兵東北,往往將江淮運來的軍糧,先儲存於此,再向北運。換言之,這是隋對高麗戰事的大後方。正所謂「三軍未發,糧草先行」,黎陽倉足以左右前線的成敗,故煬帝用親信楊玄感負責督運,玄感亦自覺有本錢作反。

楊玄感是楊素之子,楊素一手扶植楊廣做皇帝,加上《隋書.楊玄感傳》有「時帝好征伐,玄感欲立威名,陰求將領……帝嘉之,顧謂羣臣曰:『將門必有將,相門必有相,故不虛也。』於是賚物千段,禮遇益隆,頗預朝政」,表面看來,煬帝對玄感推心置腹,未有予以猜疑。不過,看在楊玄感眼中,朝中文武多是父親昔日提拔的將領、官吏,而這批將領、官吏刻下竟令朝綱逐漸紊亂,惹得煬帝不滿。又楊素在生,「恃功驕倨,朝宴之際,或失臣禮」,煬帝心懷怨恨,連楊素本人自己都知道,作為兒子的怎會不知 (以上見《隋書.楊玄感傳》及《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故此,為保性命,玄感早有反心,難得有黎陽倉在手,遂火燒煬帝後欄。

「百姓苦役」中的「百姓」亦值得一講。這主要是河南老百姓。《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有以下記載:「七年春正月壬寅,眞定襄侯郭衍卒……壬午,下詔討高麗……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山東、河南大水,漂沒三十餘郡。」扼要言之,大業七年 (公元 611 年),山東、河南兩地發生嚴重水災,三十餘郡受災情影響。煬帝卻一於少理,不馬上救災,反而汲汲於徵調民夫攻打高麗,被徵調之地剛好包括河南。家園被毀,與親人生離死別,更要面對自己隨時死於路上或戰場,河南老百姓滿腔怒忿,是可以想像的,所謂「天下思亂」、「天下騷動」,即指此。河南還有一特別之處,其本來為北齊舊有領土,北周武帝滅北齊後,河南併入北周版圖,再成為隋的一部份。天下承平,老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問題不大。但現在他們飽受隋朝壓迫,內心不免有氣,這是很好的「動亂溫床」,玄感在黎陽起兵,正是看中河南百姓可資利用。

有一李密,乃西魏八柱國之一、北周太師、柱國大將軍、魏武公李弼的曾孫,北周開府、邢國公李曜的孫子,隋朝上柱國、蒲山郡公李寬的兒子。楊玄感與他友善,問以計策,李密提出上中下三計:

1. 上計 – 率兵長驅入薊,據臨渝之險,斷煬帝歸路,令其腹背受敵至兵盡糧絕;

2. 中計 – 領兵西向,直取關中長安,經城勿攻,收其豪傑,撫其士民,據險而守,令煬帝失去根據地;

3. 下計 – 揀選精銳,襲取東都洛陽,但有機會久攻不下,要冒相當大的風險。

玄感不採上、中計而堅持用下計,說:「今百官家口並在東都,若先取之,足以動其心。且經城不拔,何以示威!公之下計,乃上策也」,領兵攻打洛陽,洛陽果然未有失陷,楊玄感撤圍攻關中,又滯留於攻打弘農宮,以致錯過奪取潼關的時機,終於宇文述、衞文昇、來護兒等領兵趕至,玄感兵敗被殺 (以上見《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二》)。

楊玄感黎陽起兵反映一部份關隴集團成員已不滿隋煬帝的統治,決心取而代之,李密也是關隴集團成員。

另大業七年,翟讓在瓦崗寨聚眾起事,郡人單雄信、徐世勣從之。翟讓是河南人,單雄信、徐世勣是山東人,俱來自受水災影響之地。李密後來通過王伯當 (河南人) 的介紹加入瓦崗軍,輾轉成為當中的領袖。

2025年9月14日 星期日

忠心卻不盲從 -《清稗類鈔》的榮祿形象

在徐珂編撰的《清稗類鈔》中,榮祿並非一面倒對慈禧太后言聽計從。他一方面盡量避免慈禧做錯決定,一方面積極為其愚昧收拾善後。對於朝中理性務實的官員,他嘗試保護。對於李鴻章等洋務派,他致力溝通。以「慈禧親信」標籤榮祿,顯然未足夠窮盡《類鈔》中榮祿的形象。

戊戌政變後,慈禧有意廢光緒另立端郡王載漪次子溥儁。《清稗類鈔詼諧類.強奸香濤一次》:

光緒己亥冬,孝欽后立溥儁為大阿哥,將廢德宗,而外人有違言,孝欽微聞之。且東南督撫方電稱死不奉詔,遂暫緩。

《清稗類鈔.義俠類二.汪穰卿不恤賈怨》:

光緒戊戌冬,孝欽后欲廢德宗,立端王載漪子溥儁為大阿哥,輿論大譁。

面對輿論壓力,加上外國干預,榮祿作何取態?《清稗類鈔.忠藎類.榮祿調護德宗》:

光緒戊戌變政,孝欽后不慊於德宗,廢立之意甚亟,榮祿累諫不從。一日,孝欽又以語榮,榮曰:「必欲議廢立,請先斬臣。」孝欽無言,事遂寢。

他沒有盲目逢迎慈禧,而是多次諫阻,不願依從。

理性地審時度勢不走激進的作風,還見於追究殺害杉山彬、克林格的兇手。《清稗類鈔.戰事類二.聶士成馬玉崑與洋人戰於畿輔》:

二十二日,有旨保護教士及各國商民。殺杉山彬、克林格者議罪,大學士榮祿意也。載漪大怒,不視事,孝欽強起之。

杉山彬是日本使館書記,克林德是德國駐華公使,二人被殺而不予以處理、追查,必招致德日兩國不滿,對清王朝更加不利。

由於榮祿不是盲目讓民族情緒上頭,一心排外而後快,堅決反對利用拳民的官員都與他有來往,例如廖壽恆,《清稗類鈔.獄訟類二.庚子五忠冤獄》:

(元、(山既死,漪、毅諸人將以次盡殺異議諸臣,而尚書廖壽恆為之首,蓋壽恆以翁同龢引入樞垣,尤為漪、毅所惡故也。壽恆時寓東華門外一小寺,聞耗大懼,屬其戚某哀於榮祿。翌日,祿答之曰:「今日入對,百計為仲山壽恆字。乞恩,而慈意不可回,奈何?可令及早自裁矣。」會先期一日八國聯軍入城,乃得脫。

聯元、立山等因主張「奸民不可縱,外釁不可啟」,開罪載漪、剛毅等滿洲親貴,被殺收場。廖壽恆當時亦對縱容拳民有微言,擔心遭滿洲親貴害死,派人向榮祿訴苦。榮祿竟在慈禧面前力保廖,雖未能成功,但榮祿決非唯慈禧是從,可想而知。

《清稗類鈔.外交類.張文襄與各國領事立約》:

或曰:東南保守之約,榮祿實陰主之,且阻董福祥之攻各國使館。然榮之陰持匪類,使不得逞,乃用其門人樊增祥之言。

關於阻董福祥攻各國使館,《清稗類鈔.會黨類.義和拳欲滅洋》有更詳細的記述:

五月二十四日圍攻使館之舉,世或以禍首蔽罪於董福祥,而實非也。排外之舉,本由榮祿主持,董為榮所卵翼,自不得不聽其發縱指示。董之譎,在其攻使館時不盡力耳。蓋自津沽既失,聶士成軍覆沒,董亦明知聯軍不可力敵,而又不願下心俛首,以自表無能,乃遷延使館之外,以陰俟轉圜,此其用心雖巧,然諸國使臣竟獲無恙。其後和局開議,尚不至無可藉手,則即此一念,而國家之蒙其蔭者亦不少矣。或曰,董之遷延,亦榮陰教之,授之意,使勿力攻,而外承孝欽諭助剛。

一言以蔽之,榮祿陽奉陰違。慈禧受滿洲親貴慫恿,對洋人動武,榮祿表面不得不跟從。可是,另一方面,理性上,榮祿知道排外必敗,所以指示董福祥攻使館時留有一手,不要過於激烈,免得雙方矛盾去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事實證明榮祿判斷是對的,慈禧、光緒避走西安,全無招架之力,清廷能與八國議和,其中一個因素是排外未有去到太盡,而這正是榮祿的功勞。

東南互保未必是榮祿提出,但有份主張的袁世凱,曾獲榮祿推薦在天津小站練兵。二人關係密切。

慈禧至西安,下詔罪己,一反常態,推行新政。竊以為受到榮祿影響。《清稗類鈔.諫諍類.七御史一日七奏》:

光緒庚子西巡,孝欽后與德宗下詔罪己,實出榮祿之意,樊增祥為之起草者也。朝臣稍稍趨行在,每召見,孝欽必哭,群臣條奏自強之計,多所采納。

儘管拳亂平息後慈禧復歸保守,至載灃才再次展開改革,榮祿對晚清新政有貢獻,此乃無容置疑。

《清稗類鈔》不是正式官方史書,其有多少可信性,值得疑問。不過,據《清史稿.榮祿傳》:

時太后議廢帝,立端王載漪子溥俊為穆宗嗣,患外人為梗,用榮祿言,改稱「大阿哥」。

二十六年,拳匪亂作,載漪等稱其術,太后信之,欲倚以排外人。福祥率甘軍攻使館,月餘不下;榮祿不能阻,載漪等益橫,京師大亂,駢戮忠諫大臣。榮祿踉蹌入言,太后厲色斥之。

榮祿分明保住光緒的皇帝地位、修正載漪等造成的亂局、為正直大臣出頭而得罪慈禧,《清稗類鈔》更應該被看成《清史稿》的補充說明。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3-09-2025, 新舊歌合集 / 英文歌時段)

1. Cozy Syndrome – Another Day

2. 乙女新夢 – 不破不立 (日文版)

3.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4. 久住小春 – 恋☆カナ

5. 陳葦璇 Kira Chan – WAKE

6. 陳蕾 – 空無之地

7. Oasis – Roll with It

8. Blur – Girls and Boys

9. Nirvana – Smells Like Teen Spirit

10. Audioslave – Be Yourself

11. Taylor Swift – Love Story

12. Alicia Keys – If I Ain’t Got You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8784829

2025年9月11日 星期四

向八國宣戰、保護李鴻章是慈禧本人意思?

《清稗類鈔.正直類》有<榮祿持正>條:

拳亂盛時,莊王、端王數矯旨,榮電李鴻章,謂五月二十四日後矯旨不可信,令轉達各省。時召李入都,榮電江、鄂二督,謂李宜緩行,俟後命,蓋是時莊、端二王方欲害李也。

「莊王」指莊親王載勛,「端王」指端郡王載漪。二人都力主借助義和團排外,致使慈禧下令對各國宣戰,觸發八國聯軍攻入北京。

當時兩廣總督李鴻章、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等人倡議抗命,拒絕跟隨中央步調,反而與列強繼續維持友好合作關係,史稱「東南互保」。

驟眼看來,這是地方實力派首次公開抵制慈禧太后。但據《類鈔》所記,可以得出幾個訊息:

a. 向八國宣戰是否慈禧本人意思值得疑問,更有可能是滿洲宗室親王迫逼慫恿的結果。亦因為此,慈禧親信榮祿希望李鴻章出面向各省澄清。

      b. 在慈禧眼中,南方各省官員唯李鴻章馬首是瞻,所以要李出面。

      c. 榮祿經劉坤一、張之洞提醒李鴻章放慢入京步伐,以免莊端二王加害,反映當時慈禧太后與莊端二王並非只有信任,實暗藏矛盾與鬥爭。慈禧需要時間處理二王,李是她擺平矛盾後,用來穩定政局及重建清王朝統治的人選。

      《清稗類鈔》的編者徐珂,生於同治七年 (1868 年)。光緒十五年 (1889 年) 鄉試中舉,戊戌政變後歸里,立場親近維新派。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徐為其幕僚。《清稗類鈔》匯輯野史筆記、家藏秘笈、傳聞異辭、報刊資料,將清代朝野軼事遺聞加以網羅。因非官方修史,其保有許多《清史稿》所無的珍貴材料,未必完全可信,卻對研究清代歷史甚有益處。

      不過,<榮祿持正>條近似記載同時見於《十葉野聞》。《十葉野聞》全名《清秘史十葉野聞》,下署「毘陵許指嚴著」,1917 年由國華書局出版。據書中記載:

      蓋榮祿雖不足稱膽識,而心地尚明白,與端、剛等迥不相侔。當拳匪之亂,榮祿頗依違其間,然於暗中周全者不少,俾和議可成,未始非其功也……

      ……當拳亂盛時,端、莊二王屢矯旨,榮祿則電李鴻章及東南各督撫,謂:「五月二十四日後矯旨不可信。」鴻章欲入都,祿電江、鄂二督,囑緩行,俟後命,蓋知端、莊特欲害之也。又祿以謀阻廢立,因與劉坤一、瞿鴻機、張百熙、魏光燾等益相親,其能知人、持大體又如此,論者或以太后黨而深斥之,不知當日其所補直者,未可厚非也。

      矯召說法的提出乃至關心李鴻章被加害,只是榮祿一人意思,不代表慈禧太后想法。而榮祿會同情李鴻章、劉坤一等,是因為他曾「謀阻廢立」光緒,而箇中又跟他理性務實的從政作風有關。羅惇曧《庚子國變記》:

      及立端郡王載漪子溥儁為大阿哥,天下嘩然,經元善等連名上書至二千人。載漪恐,遣人風各公使入賀;太后亦召冬公使夫人飲,甚歡,欲遂立溥儁。各公使不聽,有違言。太后及載漪內慚,日夜謀所以報。會江蘇糧道羅嘉傑,以風聞上書大學士榮祿言事,謂:「英人將以兵力脅歸政,因盡攬利權。」榮祿奏之,太后愈益怒。

      此見戊戌政變後慈禧欲廢光緒另立溥儁,卻不被列強認可,榮祿衡於形勢,未有站在慈禧一方。《庚子國變記》又有以下文字:

      七月初三日,殺許景澄袁昶,秉衡有力焉。榮祿微爭,太后笑,祿未起,太后曰:「若敢抗旨耶?」不許,天下冤之。

      榮祿方入對,知將殺 (用儀等,至殿門,與徐桐約俱請,桐曰:「吾嘗劾用儀,今豈肯為之請,且誅內奸以清朝列,何請為?」色甚厲。至前,太后袖出詔,祿頓首曰:「祖宗時不輕殺大臣,今誅之太驟,罪不明,臣亦見奕劻,奕劻言不可。」太后曰:「奕劻喜與他人事耶?為我謝奕劻,行將及若矣。」旬日之內,連殺五大臣,詔辭忸怩,無左證。又欲殺奕劻王文韶廖壽恆那桐,會城破而免。

      許景澄、袁昶、徐用儀都是反對借用拳民排外,為當時理性務實官員之代表。榮祿力保他們性命,足見其政治立場與許、袁、徐等人一致。

      誠然,歷史真相如何,迄今已無從稽考。徐珂既非嚴格意義之史家,許指嚴、羅惇曧更帶有文人氣質。相關記載多少屬實,值得斟酌。

      但話分兩頭,這些文字多少揭露晚清政局及派系的複雜性。

      2025年9月9日 星期二

      隋代開鑿運河弊多於利?

      在隋代以前,連接黃河、淮水的人工運河,只有鴻溝。鴻溝於戰國時由魏惠王下令開鑿,劉邦、項羽兩分天下,便是以此為界。歷兩漢、魏晉、南北朝,鴻溝一直是黃淮主要水運交通線路之一,但隨著時日推移,河道不免淤塞,於是有另建新運河的需要。

      隋代建成的運河,共有五條。

      1. 廣通渠

      開鑿年份:隋文帝開皇四年 (公元 584 年)

      位置:大興城至潼關

      功能:將關東的米糧運入關中

      2. 通濟渠

      開鑿年份:隋煬帝大業元年 (公元 605 年)

      位置:自西苑 (河南洛陽縣西) 引穀洛水到黃河,又自板渚 (河南氾縣東北二十里) 引黄河水通淮河

      功能:將江淮地區的米糧運至洛陽

      3. 永濟渠

      開鑿年份:大業四年 (公元 608 年)

      位置:由黃河北通涿郡

      功能:把將士及軍糧運至東北前線,以便對高麗用兵。

      4. 山陽瀆 (邗溝)

      開鑿年份:大業元年 (公元 605 年)

      位置:自山陽 (江蘇淮安縣治) 引淮水至揚子 (江蘇儀徵縣東南) 人長江

      功能:巡幸江都

      5. 江南河

      開鑿年份:大業六年 (公元 610 年)

      位置:自京口 (江蘇丹徒縣治) 引長江水至餘杭,入錢塘江。

      功能:東巡會稽

      不難發現,除了山陽瀆、江南河,廣通、通濟、永濟三渠皆有漕運功能,即運送官糧到朝廷 / 運送軍糧到軍區的作用。唐人杜佑在《通典.食貨十.漕運》形容廣通渠令「轉運通利,關內賴之」,通濟渠則使得「天下利於轉輸」。

      事實上,即使山陽瀆,其早在隋文帝開皇七年 (公元 587 年) 已開通,「於揚州開山陽瀆,以通運漕」(《隋書.高祖紀上》),值得注意是「以通運漕」四字,山陽瀆未必全無漕運作用。

      誠然,生於杜佑之前的人,如魏徵等撰《隋書》、李延壽撰《北史》,都喜歡強調煬帝為遊幸娛樂而開鑿運河 (「發河南諸郡男女七百萬開通濟渠,自西苑引穀、洛水達於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後,便接著寫「遣黃門侍郎王弘、上儀同於士澄往江南採木,造龍舟、鳳抃、黃龍、赤艦、樓船等數萬艘」),這論調為司馬光撰《通鑑》時所繼承。

      可是,如《劍橋中國隋唐史》指出,此極有可能是受儒家思想薰陶的史學家的偏見,他們只知重農、反對戰爭,卻看不見運河有推動經濟發展的益處,並有助軍事行動的進行。

      退一步看,即使煬帝真是為遊幸娛樂而開鑿運河,主觀動機是一回事,客觀效果又是另一回事。運河建成後,的確實現「以東南糧餉養西北士馬」,煬帝未嘗沒有「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功勞。

      全漢昇對隋代運河有很高的評價 (受陳寅恪啟發),他說:

      隋煬帝因為要遊幸江都而開鑿的運河,完成不久以後,由於歷史上其他因素的影響,在此後的六百多年內變為唐宋帝國的大動脈。這一條動脈的暢通與停滯,足以決定唐宋國運的盛衰隆替,其關係的密切簡直有如真正的動脈之於身體那樣。(《唐宋帝國與運河》緒論)

      無獨有偶,《劍橋中國隋唐史》有以下一段:

      如果人們看過中國的地形圖和對定居的農業已有所瞭解,就可以清楚地看出這些運河,再加上自然的水道,保證了隋能獲取所有最富饒地區的資源 (只有四川除外,但它與京都有一條相當完善的驛道相連)。我們現在沒有關於隋代船運的稅、糧和布的數字,但大糧倉儲糧充足,有幾個成了隋末奪權鬥爭的重要戰利品。唐代的繁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於它繼承和改善了這一運河體系。通往東北的永濟渠之開鑿,不但是為了運來河北的稅收,而且部分地出於重要的戰略目的,即在需要軍隊防禦北方和東北部區域時供應兵員。此渠還有政治用途。如上所述,中國經過長期的分裂後,最近才靠武力被重新統一。新君主在全帝國炫耀其財富和威嚴的能力是重要的有利條件;當然,把軍隊和供應以船運至有潛在反抗危險的地區的能力則更重要。長江南面的中國東南部已處於移民定居的過程中;運河系統延伸至杭州,舉例來說,就大大促進了杭州的發展,使它從一個邊境前哨地一躍而為繁榮的商業城市。

      正面肯定隋代運河系統的貢獻,基本上已成為中外史學界的共識。

      至元朝,因以大都 (今北京) 為首都,為了令江浙一帶的米糧直向北運,於是避免繞道洛陽,裁彎取直,修建濟州、會通、通惠等河,成為京杭大運河。

      2025年9月7日 星期日

      任物換星移,愛與羈絆長留心間 – 談小樹女僕十周年演出

      香港日系地下偶像女團夜瑠☆エピファニー深藍色擔當 Itsuki 在 9 月 6 日晚上舉行女僕周年 live。這是她最後一次慶祝女僕周年,亦為出道成為女僕十年而特別隆重其事。Itsuki 大家平時親切會叫她做小樹,看完整個演出,完全是日系 idol show 的水準,其中寓有她多年來從事這行業的思考與體會。

      日本一直有女僕 CAFÉ 的文化,移植至香港,呈現出不同面貌,可謂百花齊放。小樹工作的 Maidoll Mirage,不是一家以情色掛帥的咖啡廳,甚至連食物也欠奉,聊天、玩 boardgame 是主要活動,大舞台與表演餐的設立更為女僕提供鍛煉歌舞的好機會。由當初懵懂不知表演為何物的中學女生,走到今天成為日系 idol 載歌載舞,小樹的成長跟 Maidoll Mirage 特殊的工作環境不無關係。

      十周年 show 請來的嘉賓,有夜瑠☆エピファニー的好姊妹,她們都是現役或曾經擔任 Maidoll Mirage 女僕,與小樹相交甚深。另外也有跟小樹相識多年的女僕小伙伴。連番跳唱,固然是苦練的成果,但更重要是背後的真摯與溫度。由不同人口中談對小樹的第一印象,這個環節很好,客觀之餘可讓大家更了解小樹。最記得是綾舞 Ayamai 的分享。看見同伴孤零零在吃飯,竟願意給予關心,陪伴在旁。這種對別人的在意與關懷,相信是小樹能夠給人溫暖的原因,亦是其魅力所在。

      演出期間,小樹有落台與觀眾互動,她不想只於舞台高高在上,供人仰望膜拜。用眼睛去把大家記下,用飯撒回饋大家支持,甚至親手寫字摺幸運星對每位支持者送上祝福。小樹願意多走一步,全因她對大家在乎。感言環節她提到從事女僕工作多年,不乏有人對她傾吐心事、訴苦。她明白,自己可能在每人生命中只是過客,但她希望做到,是在彼此相知相遇的一刻,至少有一位女生,盡力為大家帶來快樂,分享大家的愁苦,為大家打氣。相比嬌艷奪目的玫瑰,小樹更願成為平凡的雛菊,默默為人送上幸福與希望。

      周年 live 舞台很寶貴,主動讓出給伙伴們 solo 演出,可見小樹很愛錫和支持她們。十年前首次表演餐唱過的歌,復刻重現,沒有忘記故人,深深銘記舊事,重情的女生最漂亮。眼望舞台,猶如置身一大書中,聽著小樹用歌聲分享自身故事,不知不覺就被感動,也替她感到高興。

      之前看不同地下偶像的生誕祭,總覺得她們跳唱出色,司儀功力其差,更有些以自己是內向人格推搪。小樹不然,今次看得出她是有準備,至少不會在台上 dead air,以「不如我哋去下一首歌」蒙混過關。有別於接受普通話台訪問時的尷尬害羞,能夠自信講出心中所想,是很大的進步。

      什麼是成長?成長就是會闖禍,會迷失,但終究種種闖禍與迷失,皆能化成養分,讓自己在未來茁壯。談到初入職時誤把黑椒汁當作巧克力醬炮製「伏飲」,當事人既無自責內耗,受害者亦無半點恨意,事情隨著年月遠去,已昇華為大家說笑的談資。又小樹一度不願再做女僕,後因捨不得大家,且找到當女僕的意義,決定留下。人與人之間的情感羈絆,成就出心慈貌美的天使 (她還表示越來越樂意接受大家的讚美呢)。

      小樹特別跟大家分享一首歌,其中幾句歌詞,竊以為是整個演出的中心主題:

      無論多麼遙遠,我們都可以相信彼此

      無論失去了什麼,只有羈絆是無法打破的

      僅僅這樣,眼淚就會變成微笑

      不是一個人,大家都在身邊

      我相信現在會明白

      在看不見的情感中,愛閃耀著

      時間會流逝,景物會改變,一剎那不代表永恆,但也可以是永恆,因為溫柔和愛長存心中。無論是對姊妹們,抑或台下的大家,「愛與羈絆」是小樹反思自己女僕路所得的領會。

      周年 live 之外,小樹還專程前往外地拍攝她的第三本寫真。從寫真集具有一定厚度,可見她的用心與不惜工本。寫真集取名《未完成のわたし》,「加上你的顏色才是完美」,反映她對支持者的重視。支持者貢獻、付出成就更好的她,更好的她又反過來豐富支持者人生,此一雙向互動本身就很美妙。引述夜瑠☆エピファニー其中一位成員 Tsugumi 頌仔的講法,「睇住 (寫真集) 好似同緊小樹一齊去旅行」,由此也見寫真集是有想法的,小樹希望能在日常不能見面的時候陪伴大家。

      扣人心弦的演出不純粹靠跳唱,更需要展現主角的個性與價值觀,好讓觀眾有共鳴和啟發。以此為標準審視小樹十周年女僕 live,無疑是成功的,期待下次看到她以 idol 身份舉辦個人生誕祭 / 專場。

      小樹特意跟支持者分享歌詞。實體門票上的雛菊是她的代表物。小卡及匙扣非常精美,盡見心思。每顆幸運星都盛載著祝福。

      2025年9月6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06-09-2025, 新舊歌合集)

      1. 麗英 LaiYing + Pandora – 命中注定在一起

      2. 容祖兒 + 張敬軒 – Just for fun

      3. Pinku Ribbon – Let’s Pinku!

      4. うチュー平行線 – 侵略吧!平行線號

      5. 陳葦璇 – 幸運兒

      6. 何洛瑤 – 開心果

      7. 蔡依林 – Pleasure

      8. 曾樂彤 – 單身不會死

      9. AI@乙女新夢 – 殘酷之夜的閃耀 (粵語版)

      10. Kerryta 周子涵 – Dun Waste My Time

      11. Dusty Bottle – Break it down

      12. 芯駖@COLLAR – Creep

      13. 張學友 – 留住這時光

      14. 譚詠麟 – 講不出再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8220089

      2025年9月4日 星期四

      陳凱詠《大車 BIG CARS》是女性情慾自主宣言

      JACE 陳凱詠最新派台歌《大車 BIG CARS》,歌詞充滿性感隱喻,語帶挑逗,表達出女性的慾望。撇開歌詞不論,JACE 構思時原來有意對九十年代香港樂壇作致敬。她很嚮往當年林憶蓮、關淑怡等天后以電音 Disco 風格席捲舞池,享受那種無拘無束的自由灑脫,遂生起決意繼承的念頭,成就此曲。

      製作一首有九十年代感覺的舞曲殊非易事,早期收集到的 demo,全是滲雜 K-POP 風格,與 JACE 心目中的聲音大相逕庭。幾經曲折,JACE 找到合適的班底作曲,填詞則由一向意識大膽的 Serrini 操刀。身體自主、女性至上、對慾望和快感敢於追求與掌控,此對主流價值規範未嘗不是一種挑戰。

      有人對歌詞的露骨及踩界不以為然,但回望昔日香港樂壇,快歌而意識大膽並非罕見。例如 1985 年哥哥張國榮的《第一次》,便有

      放開隔膜與矜持

      你不應幼稚 愛這一個字

      孕育着無限意義

      何妨平淡試 何妨全力試

      不要問我非與是

      願你疑慮盡釋 奉獻出第一次

      談的是說服女生將初夜 (首次性愛經歷) 獻給自己。劉美君 1984 年《最後一夜》,有

      放低 願你把身體放低

      以後未來是個謎

      不必牽強說盟誓

      難料哪夜再一齊

      Let me touch you one more night

      以後未來像個謎

      只知愛你愛難逝

      無論有沒有將來

      Let me hold you one more night

      以一夜情作為歌詞主軸。至於羅文 1993 年《壞情人》,更是浪蕩不羈人士的心聲:

      就算你一世人 做我的一半 承諾太多 還是會悶

      只想要壞情人 不必愛大半生

      莫再等等等 就親親親親親 在懷內以外不必太認真

      值得留意是黎彼得、林振強、林夕都是公認的優秀詞人。今天非難批評 JACE 的,會否是香港倒退、變得保守的一個指標?

      香港樂壇向來以情歌為主導。唱片公司為年尾頒獎禮考慮,往往建議歌手符合市場需要,多出情歌。歌曲佔時長,更要剪輯 radio friendly 版本,務求確保播放率。不顧一切結果,願意花心思製作另類音樂,讓樂迷多一個選擇,JACE 的堅持實在難能可貴,值得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