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乙女新夢 – 不破不立
2. Lolly Talk – 三分甜
3. 謝霆鋒 + 王嘉爾 – 塑造
4. JFYT – 沉人啟示
5. 雷深如 J. Arie – 當兵的自我修養
6. MastaMic + Soul Jase – Backseat Love
7. 鄧麗欣 – 我本人
8. 區文詩 – 盲婚論嫁
9. 汪明荃 – 用愛將心偷
10. 林家謙 – 普渡眾生
11. 葉蒨文 – 焚心以火
12. 王菲 – 如願
1. 乙女新夢 – 不破不立
2. Lolly Talk – 三分甜
3. 謝霆鋒 + 王嘉爾 – 塑造
4. JFYT – 沉人啟示
5. 雷深如 J. Arie – 當兵的自我修養
6. MastaMic + Soul Jase – Backseat Love
7. 鄧麗欣 – 我本人
8. 區文詩 – 盲婚論嫁
9. 汪明荃 – 用愛將心偷
10. 林家謙 – 普渡眾生
11. 葉蒨文 – 焚心以火
12. 王菲 – 如願
前言
近人每從「滿族君主壓迫」、「心學反動」解釋考證學的出現,其實,朱子學者對朱子學的鑽研探究,繼而生起「為知識而知識」的求真態度 (即智識主義的讀書態度),亦催生考證學。
朱子學理與清代考證學的關係,黃克武引述陸寶千的觀點:
陸氏並更進一步從程朱陸王哲學上的差異認為陸王主張心理為一,故不以讀書為必然;程朱以心、理析為二,心以經書為對象,故程朱理學蘊含有從經書體認義理的精神,而正音讀、通訓詁是了解經書的第一步。所以陸氏認為「考據為程朱理學中所必蘊之物」……(<清代考證學的淵源 – 民初以來研究成果之評介>)
不過,考證學雖為朱子義理的邏輯地發展,朱子「格物」仍和考證學有根本分歧,陳寒鳴<崔述與清代疑古儒學>:
朱熹理學也從知識論角度講「格物致知」,但其目的並不在知識意義上,而首先在於道德意義上,故其真正所重者乃是「格物窮理」,即以「格物」為手段而以「窮理」為目的,因此,在他們看來,自我修養顯然較之考辨史事更為重要。
從朱子到崔述,中間一大轉折是羅欽順「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自用,未有不自誤者也」。顧炎武繼之,倡「經學即理學」。閻若璩更以古文尚書之偽否定「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質疑宋儒心性學說。到了崔述,他的「學術重點是以《五經》為中心的古史考證」,「致力於疑古、辨偽、考證之學」(引語見陳寒鳴<崔述與清代疑古儒學>),這是在顧、閻的途轍上更進一步。
本文嘗試從朱子學發展的角度,追蹤清代考證學之所以開出的其中一個面向。
全文分四部份。首先用宏觀的角度鳥瞰朱子學與漢學家 (又稱乾嘉學者) 及其先驅的淵源。其次從微觀案例審視崔述如何從一名朱子學者轉成以考證成家。其三辯證崔述足以作為清代考證學的代表人物之一,以釋邵東方等人的質疑。最後是總結。
朱子學與漢學家及其先驅的淵源
余英時剖析明代理學轉入清代考證學的過程,提到羅欽順的名字。他認為,羅欽順「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自用,未有不自誤者也」等於把陽明心學、程朱理學的義理爭拗拉到文本上去求個解決 (《論戴震與章學誠:清代中期學術思想史研究》)。換言之,通過仔細閱讀相關文本,義理上的分歧乃至衝突當可獲得適切處理。容肇祖稱羅欽順為「朱學後勁」(《明代思想史》),羅學宗朱子可想而知,據此,朱子學似乎和清代考證學有著某種關係。
顧炎武是清代考證學的先驅人物,《日知錄》更是其考證多年的成果結集。他受哪人思想影響最深?朱子。江藩說:「亭林乃文清之裔,辨陸王之非,以朱子為宗」(《漢學師承記》卷八)《下學指南》序:「故取慈谿《黃氏日鈔》所摘謝氏、張氏、陸氏之言,以別其源流,而衷諸朱子之說……有能繇朱子之言,以達夫聖人下學之旨,則此一編者,其碩果之猶存也」。正因為以朱子為宗,他才能和閻若璩相交,閻也是以朱子學者自居。
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被漢學家奉為經典,此書收有閻詠 (閻若璩之子) 一序文:
家大人徵君先生著《尚書古文疏證》若干卷,愛之者爭相繕寫以為得,未曾有而怪且非之者亦復不少。徵君意不自安,曰:「吾為此書,不過從朱子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耳,初何敢顯背紫陽,以蹈大不韙之罪?」因命詠取《語類》四十七條、《大全集》六條,彙次成編,名《朱子古文書疑》,就京師刻以行世。告詠曰:「……余則謂,朱子者,孔子後取信一人而已。今取朱子之所疑告天下,天下人聞之,自不必盡篤其信,所謂有所疑然後出吾《疏證》以相示,庶其有悟乎!」詠歎其循循善誘,不驟以彊人,故亦不敢旁溢一語,即錄以為序……
按閻詠憶述,閻若璩撰《古文尚書疏證》,旨在為朱子意見引伸發揮,非敢於挑戰甚至顛覆朱子。《古文尚書疏證》卷二復有以下一條:
余曰:似是而非者,孔子之所惡也;彌近理而大亂真者,朱子之所惡也。余之惡夫偽古文也,亦猶孔子、朱子之誌也。
立志繼承朱子,這與後來惠棟全面否定宋明理學大相逕庭。王世光<程朱理學道統論的終結>分析閻若璩的心態:
閻若璩本是程朱信徒,他自然清楚自己的工作對程朱理學道統論所造成的致命打擊,但在求真精神與人生信仰之間,他選擇了前者……閻若璩在考據上雖然是朱熹《尚書》辨偽研究的繼承者,但在義理上卻是程朱理學的叛逆者。
閻若璩學宗朱子,此乃無容置疑。問題是,在跟隨朱子步伐的過程中,閻氏發現朱子若干說法值得商榷,甚至存有漏洞、不足。他最後選擇求真,用余英時的講法,是「為知識而知識」,智識主義的治學態度凌駕信仰,成就考證辨偽之學,發端卻是來自對朱子學的傳承與弘揚。
惠棟公開打出漢學旗幟,對抗「宋學」,但惠士奇 (惠棟父親) 手書紅豆山房楹帖有「六經尊服、鄭,百行法程、朱」,惠氏是否完全排斥程朱學說,值得疑問。至於戴震,其師江永的學問不出朱子之學的規矩,《禮書綱目》是以朱子《儀禮經傳通解》為主增訂而成,遠承朱子「格物」遺教,意欲完成朱子未竟之志。章學誠《文史通義》<書朱陸篇後>:「戴君學術,實自朱子道問學而得之,故戒人以鑿空言理,其說深探本原,不可易矣……戴君筆於書者,其於朱子有所異同,措辭與顧氏寧人、閻氏百詩相似,未敢有所譏刺,固承朱學之家法也。其異於顧、閻諸君,則於朱子間有微辭,亦未敢公然顯非之也」。戴震與朱子學有甚深的淵源,相當清楚。
崔述的案例 – 對朱子學的揚棄與突破
清乾隆朝有一學者崔述 (號東壁),他是朱子學者,卻以考證成名。《清史稿・儒林傳三》:
崔述,字武承,大名人。乾隆二十七年舉人……著書三十餘種,而考信錄一書,尤生平心力所專注……述之為學,考據詳明如漢儒,而未嘗墨守舊說而不求其心之安;辨析精微如宋儒,而未嘗空談虛理而不核乎事之實。
值得注意是他兼漢儒、宋儒之長,既擅考據,亦精於義理,通過其文字,我們或可更進一步了解朱子學如何轉開出考證學。
崔述父親崔元森,平生最服膺陸隴其,以朱子之學為正宗。胡適<科學的古史家崔述>:
崔元森的學派的性質,是很值得注意的。他屬於朱熹的一派,而不滿意於王守仁的良知說。他主張,學問不是從良知來的,是從「致知力行,博文約禮」進來的……他信服的人倒是那南方代表朱學的陸隴其。他是宋學中的朱學……
他希望兒子能夠述繼其志,故以「述」為其名。《考信錄》自序:
《考信錄》何以有《提要》也?所以自明作《考信錄》之故也。薛敬軒先生云:「自考亭以還,斯道已大明,無煩著作,直須躬行耳。」此不過因世之學者心無實得,而但剿襲先儒道學陳言以為明道,以炫世而取名,故為是言以警之耳。朱子以後,豈無一二可言者乎!……況自近世以來,才俊之士喜尚新奇,多據前人注疏,強詞奪理以駁朱子,是朱子亦尚有待後人之羽翼者。苟有所見,豈容默而不言。故先之以《提要》,以見茹之而不能茹者,良有所不得已,閱者當有以諒其苦心也。
好一句「朱子亦尚有待後人之羽翼者」,充分表現出崔述忠於朱子、急欲替朱子引伸發揮的基本立場。
不過,站在捍衛朱子的陣地,崔述並非一心只願做搖旗吶喊者,他是有極強烈的懷疑、批判精神。這令他有類似閻若璩的體會。《考信錄》有以下文字:
朱子宗孔、孟之道,闢異端之說,而乃以道家之言為聖人傳心之要旨,無怪乎明季講學者之盡入於禪也!
余從朱子之意,不敢盡從朱子之言,故於文王、太姒之事惟採《大雅》明白可據之文,而《周南》前五篇不錄焉。
朱子篤信《禮經》為周公所作,乃曲解孔子之言,謂「禮,必待君辭而後升成拜;今不待辭而拜於上,故謂之『泰』」不知升成拜者,果拜下邪?抑拜上邪?不辭而拜於上,與辭而後成拜於上,均之為拜上也,豈得謂之拜下!孔子曰:「拜下,禮也。」朱子則曰:「拜上,禮也。」吾寧從孔子而悖朱子,不敢從朱子而悖孔子也。
批評朱子學問雜有道家學說引人為禪、不盡從朱子之言而遙追孔子,凡此種種,皆見崔述並非盲目的朱子擁躉,其每採納一說,必經自己深刻的檢視與反思。換言之,他是將認知理性凌駕於信仰之上。
他最不同意朱子,當數將《大學》、《中庸》與《論語》、《孟子》並列,置之於《詩》、《書》、《春秋》等「五經」之上。
朱子之學最為精純,乃亦以《大學》、《中庸》躋於《論》、《孟》,號為《四書》。其後學者亦遂以此二篇加於《詩》、《書》、《春秋》諸經之上。然則君子之於著述,其亦不可不慎也夫!
按照崔述研究所得,《中庸》非為子思所作,只是「戰國儒者採輯前人之言以成」。
原其所以如是信者,無他,以《中庸》為子思所作而此章為孔子之言;至朱子列《中庸》於《四書》,遂愈莫敢有議者。不知此章斷非孔子之言,而《中庸》亦不出子思之手,乃戰國之儒者採輯前人之言以成;此書「獲上」一節採諸《孟子》,實顯然可見者……是以《中庸》之言,高者不減《尚書》、《論語》,而間亦有剌謬於經傳者。
至於《大學》,更是後人對曾子「忠恕」的闡發,不能越出《論語》範圍。
世多以《大學》為曾子所作……《大學》之文繁而盡,又多排語,計其時當在戰國,非孔子、曾子之言也。然其傳則必出於曾子。何以知之?《論語》:孔子曰「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今《大學》所言皆忠恕之事。「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忠也。「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恕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忠也。「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以其不忠也。「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恕也。「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戒其不恕也。忠恕二言,大學之道盡矣。蓋曾子得之於孔子,而後人又衍之為《大學》者也。
將二者與《論》《孟》合成「四書」,取代「五經」地位,這是儒學忽略實際事功,乃至陷入「無事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顏元語) 困局的主因。
自《大學篇》始推之於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然要仍以修身為本。逮宋以後,諸儒始多求之心性,詳於談理而略於論事,雖系探本窮源之意,然亦開後世棄實徵虛之門。及陸、王之學興,並所謂知者亦歸之渺茫空虛之際,而正心誠意遂轉而為明心見性之學矣。
要讓儒學健康發展,宜多提可考證的「聖賢之事」,少談難窺見的「聖人之道」,盡下學之功,付出心力於古帝王聖賢之事,分別其是非真偽,而非好談名理。
余竊謂聖人之道大而難窺,聖賢之事則顯而易見,與其求所難窺,不若考所易見。子貢曰:「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述賦性愚純,不敢言上達之事,惟期盡下學之功,故於古帝王聖賢之事,嘗殫精力以分別其是非真偽,而從無一言及於心性者。固自知其不賢,甘為識小之人,亦有鑒於魏、晉之談名理而尚《老》、《莊》,卒至有陸沉之禍也。
可以發現,崔述是從鑒別文獻真偽的角度,根本地推倒宋明儒奉為聖經的《大學》、《中庸》,繼而止息「陸王心學—程朱理學」、「理學—事功學派」的義理分歧。此乃羅欽順「學必取證於經書」原則的實際應用。
崔述又說:
嗟夫,《中庸》之文採之《孟子》,《家語》之文採之《中庸》,少究心於文義,顯然而易見也,乃世之學者反以為《孟子》襲《中庸》,《中庸》襲《家語》,顛之倒之,豈不以其名哉!
從文字的意義考出《中庸》抄襲《孟子》。
閻若璩《古文尚書疏證》通過質疑古文尚書的真偽,推翻了「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的絕對無誤。崔述對人心、道心的二分亦不以為然,他說:
余按:人之心一而已矣,若道則安得有心!道也者,日用當行之路也:今以人心為道心已不可,況謂人心之外別有一道心乎!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孟子曰:「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謂心有操舍思不思則可,謂有兩心則不可也。聖賢之教曰:「存心」,曰「盡心」,曰:「仁,人心也」,所存所盡皆此一心而已,未有以人心為不美而於此外別求一心者也。惟莊子、佛氏乃以心為己累,而謂去之忘之然後可至於道。然則蔑視人心而別立一道心之名者,乃異端之說而必非聖賢之教也明矣。
當代英美分析哲學講究遣詞用字的適切性。崔述以為「道」的字義不能與「心」結合,不能另創新詞曰「道心」,此完全是利用名辭分析的方法解消「道心」,「道心」既不成立,恢復道心諸種工夫爭論自可休止。宋明儒的分歧,要麼來自心性論,要麼來自工夫論,崔述用「霹靂手段」將之一掃而空,「霹靂手段」即文獻真偽的考辨,以及對名詞的解析。
有了更上一層的視野,崔述不覺陸象山、王陽明傳播異端邪說可恥,反而認為偽撰經傳為禍更甚。
然吾謂象山、陽明不過其自為說之偏,而聖人之經故在,譬如守令不遵朝廷法度,而自以其臆見決事,然於朝廷無加損也。若偽撰經傳,則聖人之言行悉為所誣而不能白,譬如權臣擅政,假天子之命以呼召四方,天下之人為所潛移默轉而不之覺,其所關於宗社之安危者非小事也。
猶記得閻若璩「似是而非者,孔子之所惡也。彌近理而大亂真者,朱子之所惡也。余之惡夫偽古文也,亦猶孔子、朱子之志也」(《古文尚書疏證》卷二),偽撰經傳問題更大,是因為其把判別正邪言說的標準搞亂了。邪說不可怕,難以分別邪說而生出壞影響才最可怕。這裡閻若璩和崔述是一致的。
對於惠棟等人力反宋儒 (包括朱子) 而以漢儒為圭臬,崔述的看法是:
戰國之時,邪說並作,寓言實多,漢儒誤信而誤載之,固也。亦有前人所言本系實事,而遞傳遞久以致誤者……嗟夫,昌黎,大儒也,自漢以來學未有過於昌黎者,而子美號為詩史,說者謂其無一字無來歷,然其言皆不可指實如是,然則漢、晉諸儒之所傳者其遂可以盡信乎哉!乃世之學者多據為定案,惟宋朱子間糾駁其一二,而人且曰:「漢世近古,漢儒之言必非無據而云然者」。然則韓、杜之詩豈皆無據而云然乎!嗟夫,古之國史既無存於世者,但據傳記之文而遂以為固然,古人之受誣者尚可勝道哉!故余為《考信錄》,於漢、晉諸儒之說,必為考其原本,辨其是非;非敢詆言其先儒,正欲平心以求其一是也。
扼要言之,漢儒說法也有隨時代久遠而誤信、誤載的地方,不能盡信。唐宋儒者的心得亦有其根據,不能一筆抹殺。崔述的心態其實是一個客觀理性的學者應有之表現,漢學家逢宋學必反,反而陷於主觀偏見而不自知。
漢儒既不可盡信,恃漢儒攻擊朱子自然值得商榷,崔述說:
然則朱子雖採舊說,初未嘗執一成之見矣。今世之士,矜奇者多尊漢儒而攻朱子,而不知朱子之誤沿于漢人者正不少也。拘謹者則又尊朱大過,動曰「朱子安得有誤!」而不知朱子未嘗自以為必無誤也。即朱子所自為說,亦間有一二誤者……蓋人之精神心思止有此數,朱子仕為朝官,又教授諸弟子,固已罕有暇日,而所著書又不下數百餘卷,則其沿前人之誤而未及正者,勢也;一時偶未詳考而致誤者,亦勢也。所謂「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惟其不執一成之見,乃朱子所以過人之處。學者不得因一二說之未當而輕議朱子,亦不必為朱子諱其誤也。
在崔述看來,朱子可貴之處,不在其學術觀點,而在其不拘執於自己的一孔之見、不認自己看法必然無誤,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朱子懷有開放、願意修正錯誤的心靈。
「學而優則仕」下,學者普遍身兼朝廷官員,工餘時間讀書,理解出錯在所難免,只要懂得反省、修正,問題是不大的。況且,朱子不少錯誤理解沿襲漢人成說,彼焉能以漢儒盡是而朱子皆非?至於謂朱子必然無誤,此未免流於盲信,亦與朱子自身所言不合,故為崔述所不取。
總括而言,崔述雖以朱子學者自居,其卻在深入鑽研朱子學說的過程中,發現朱子也有不是。有別於漢學家轉奉服虔、鄭玄所言為聖經,崔述傾向用 (1) 鑒別文獻真偽 (2) 對名詞、文義進行解析,為朱子學說去蕪存菁。他因此未有成為盲目的朱子信徒,也對漢學家諸種說法不敢苟同,只首肯朱子的開放心靈與懷疑精神。
從羅欽順「學而不取證於經書,一切師心自用,未有不自誤者也」,到顧炎武「經學即理學」、閻若璩「輕議先儒 (指宋明儒) 其罪小,曲循先儒使聖賢之旨 (經書義理) 不明於天下後世其罪大,愚固居罪之小者已」,至崔述尊五經多於四書,隱然有一發展脈絡。甚至戴震「故訓明則古經明,古經明則賢人聖人之理義明」(<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也可包含在此一脈絡中。用細究經書文本去處理義理爭拗,竊以為是朱學折入考證學一大因由。
崔述可以作為清代考證學的代表
余英時在<清代思想史的一個新解釋>指出,閻若璩質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乃至古文尚書的真偽,旨在有意識地借辨偽來推翻陸、王心學的經典根據,以為程、朱張目。換言之,當時的文獻考證工作是直接為義理思想服務的,也可以說理學爭論蔓延到文獻研究方面來。
儘管張政喆對余氏說法不以為然 (見<再辨閻若璩、毛奇齡《古文尚書》對壘的學術動機 – 兼論《尚書古文疏證》、《古文尚書冤詞》的學術史意義>),他卻提到:
在閻氏認為,程朱理學並不一定是聖賢之旨,聖賢之旨也不應該被等同於程朱理學,他作《尚書古文疏證》也不算是得罪聖經,而是為了更準確的瞭解聖賢之旨。這其實與顧亭林之「經學即理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而與乾嘉諸儒力倡的訓詁考證明而後義理明的學術旨趣也頗多契合。而錢穆於此也言閻若璩是「僅欲以漢儒之博物考古之功,與宋儒儒之理精義明者相闡證」,可見閻氏實際也早已脫離宋代理學之藩籬,而欲置經學於理學之前,開乾嘉之學風,這也就是閻氏作《尚書古文疏證》的學術動機,無關程朱、陸王之間的義理之爭,而是閻氏學術路向的必經之途。
崔述不是說「吾寧從孔子而悖朱子,不敢從朱子而悖孔子也」嗎?不是說「聖人之道,在《六經》而已矣……《六經》以外,別無所謂道也」、「然吾謂象山、陽明不過其自為說之偏,而聖人之經故在,譬如守令不遵朝廷法度,而自以其臆見決事,然於朝廷無加損也」嗎?將經學置於理學前,「僅欲以漢儒之博物考古之功,與宋儒儒之理精義明者相闡證」,崔述亦為之 (見《清史稿》「考據詳明如漢儒」、「辨析精微如宋儒」),據此,謂崔述與閻若璩治學立場一致,未嘗不可。
閻若璩本是程朱信徒,卻在求真精神與人生信仰之間,選擇了前者。他辯解道:「或謂輕議先儒。愚曰:輕議先儒其罪小,曲循先儒使聖賢之旨不明於天下後世其罪大,愚固居罪之小者已。」(<潛邱札記序>) 這完全和崔述的心路歷程如出一轍。
當代西方學者在研究清代學術史時,稱崔述為研究清代考據學之典型人物 (an ideal candidate),是有一定道理的。
邵東方<論崔述的考據學與清代漢學之關係>引顧頡剛的話:
以他那時的學術風氣,漢學正披靡一世,他的工作既致力於考證,原當投在漢學的旗幟下,然而他也決不成一漢學家。
他又說:
在清代漢學家的考據中,存在著「唯漢是真」的傾向……崔述對清代漢學家篤信漢代經典注釋頗有異議……崔述不滿他們過分迷信漢儒之說……
崔述因不相信漢人之說,而主張直接返回《六經》原典以探求聖人之意。在通過何種途徑理解《五經》的問題上,崔述與漢學家存在著認識上的分歧。胡適曾指出漢學家與崔述治經方法的異同:「漢學運動走的路是間接的,崔述是直接的;漢學運動相假道於漢儒以至六經,而崔述要推翻秦、漢百家言以直接回到六經」。胡適的看法大致點出了崔述治經的特點。
儘管崔述和漢學家的考據學都是承儒家知識傳統 (即注重知識的經典考證),特別是朱熹「道問學」的傳統而來的,而且雙方都排斥宋儒的性命義理之學,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認為他們在治經史的方法上必然相同。他們在考證方法上的一個不同之處是,崔述多以演繹法推斷上古史實和辨別偽書 (當然他有時也兼用歸納法,同時還運用類比法推理);對照之下,漢學家在考據中運用形式邏輯時,偏重於歸納法。
崔述在考證學與清代漢學家另一個相左之處在於,他在考據中較少借重文字音韻的手段來解釋經書;漢學家則主張「讀書先識字」,他們從文字音韻入手確定經書的涵義。
再從疑古方面來說,清代漢學家大多株守漢儒之說……可是崔述卻指出這種說法出於緯書,其內容非但沒有歷史根據,並且荒誕不經。
質疑崔述是否足以代表清代考證學。
撇開與崔述治學立場相同的閻若璩的《古文尚書疏證》對漢學家影響深遠不論,單就邵氏所提,全都集中在細節,如治學方法上的差異、懷疑精神更加徹底,卻忽略了崔述與漢學家在基本前提、大方向上相同,即彼此都同意必須「由考據而通義理」。崔述果真不能代表清代考證學?不見得。
又崔述對《中庸》、《大學》與《論語》、《孟子》並列予以否定,這是清代考證學者一鮮明特徵,王汎森<清初思想史中形上玄遠之學的沒落>談到姚際恆時說:
姚氏疑偽作品中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疑《大學》與《中庸》,而其理由皆與反對形上玄虛之理有關。
姚氏對《大學》「格物」二字的苛評,則是攻擊宋明理學傳統中最核心的思想。
姚際恆除了攻擊《大學》之外,在《禮記通論》中還批評《中庸》近於二氏之學,是「偽《中庸》」……姚氏列許多證據證明歷史上提倡《中庸》之學的多近於禪學……大抵姚氏處處用「偽《中庸》」三字,是因為他認為《中庸》的意旨過於高遠,非實用實事,且不切日用,若依《中庸》行去,則學為聖人是一件非常困難之事。
姚氏認為在《四書》中,《論》、《孟》與《學》、《庸》的宗旨其實是相對抗的。自宋以後《學》、《庸》日盛,而《論》、《孟》日微,「宜乎偽道學日益多,而真聖賢之徒日益少也」,並認為《學》、《庸》與《論》、《孟》之升降是「古今世道升降一大關鍵」。姚氏認為《學》、《庸》張而《論》、《孟》絀,也就代表實事實行日用平常之道的衰退,而玄遠高虛之說的躍升。
王氏甚至認為
《大學》、《中庸》這兩部六百年中最有力量的經典不約而同地被判為非聖人之書,代表著心學在清理了宋學之後,最後連整個宋明理學的根據地——《四書》中最重要的兩部書也動搖了。理學在退潮,所以過去唯我獨尊的《四書》,現在轉而成了怨府。《四書》作為一個整體而言,其地位明顯地衰落了,它標幟著六百年學術傳統的崩潰。此外,由《四書》中心主義到《五經》中心主義的過渡,標幟著人們由以《四書》來決定《五經》的詮釋傳統解放出來,也標幟著人們由專重修身的傳統中解放出來。
據此,崔述怎會不是清代考證學者的一分子?
還有,崔述首肯人心、道心二分的破除 (同於閻若璩),強調「考所易見」、「不敢言上達之事,惟期盡下學之功」的經驗性的事理考察,皆見他和清代考證學者的治學態度相契。
總結
朱子教人讀書,本來就極富批判、懷疑精神,他曾說: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式長進。
大凡看文字要急迫不得。有疑處,且漸漸思量。若一下便要理會得,也無此理。
若有疑處,須是參諸家解熟看。
學者讀書,須是於無味處當致思焉。至於群疑並興,寢食俱廢,乃能驟進。(張洪、齊躄同編《朱子讀書法》)
閻若璩、崔述從研讀朱子發展出「為知識而知識」的求知態度,不盲目為朱子吶喊助威,此正是朱子學理應有之義,為朱子學合符邏輯的發展。
因重懷疑與批判,崔述不如惠棟一派墨守漢儒,唯漢是好。細緻言之,他和漢學家的分別在於:
漢學家注重的是訓詁、校勘、辨偽、版本、輯佚、目錄之學,訓詁 (包括文字學和音韻學) 則是其最主要的部分……儘管漢學家們以注重客觀、講求實際相標榜,但實際上謹守漢儒家法,門戶觀念甚強。他們大多認為「不宗漢學,皆非篤信之士」,甚至信古崇漢到盲從的地步,說什麼「漢法疑經,則治以非聖無法之罪」。在他們看來,漢學以外的一切學問都是偽學……崔述對這種學風很不以為然……崔述即對宋儒的義理心性空談不滿,也不信從漢儒的經說……他不是依靠文字訓詁來進行考證,而是採取以經書與其他古籍互證的方法來印證古史的正誤……換言之,崔述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古史考證上……(陳寒鳴<崔述與清代疑古儒學>)
然而,在「由考據而通義理」的大方向上,彼此是一致的。崔述不屬於漢學家,卻是清代考證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梁偉基<荻生徂徠:一位徹底顛覆朱子學的思想家>提到,日本思想家荻生徂徠一度尊奉朱子學,中年以後思想卻出現極大轉變,提倡古文辭學:
他將孔子 (公元前 551 – 前 479) 所說的「道」解讀為「先王之道」,這是由七位聖人所締造出來的,他們分別是堯帝、舜帝、夏禹、商湯、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以及周公姬旦。在這樣的理解下,他認為從堯、舜以至夏、商、周三代是中國最理想的社會狀態。他這種說法無疑否定了宋代理學家提出的「道」與天地共存的概念,讓人認識到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存在着兩套不同的運行規律。
「先王之道」只是一個總綱領,應該如何實踐這個總綱領?他認為關鍵在於「物」,所指的就是禮、樂、刑、政。但是,更重要的是為政者個人的道德修養水平。為政者要如何提升個人的道德修養?他認為不二法門是好好研習《六經》,所指的就是《詩》、《書》、《禮》、《易》、《樂》及《春秋》,因為這六部儒家經典包含很多有關「先王之道」的內容。他認為要正確理解《六經》的微言大義,必須返本歸宗,就是要徹底揚棄宋代理學家對《六經》的理解和闡述,因為他們並不懂得古文辭義,只是用當時辭義去解釋《六經》,結果往往是牽強附會,甚至產生出不符合「先王之道」的性理之學。這便解釋了他提倡古文辭的原因,因為只有使用古文辭才能夠真正地理解《六經》中的「先王之道」。
他認為「先王之道」是以「物」而非「理」為根基,因為「理」存在於自然界萬物中,它不過是人們的主觀判斷,不同的人可以有各自不同的判斷標準及不同的世界觀,所以「理」既沒有任何準則,亦沒有辦法可以窮盡。他進而認為,宋代理學家提出的「天理」與「人慾」的說法是不成立的。他甚至反其道而行,批判宋代理學家提出的人通過後天學習可以改變其氣質的說法,認為人的氣質是先天的,根本不可能通過後天去改變。由此,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就是人通過學習可以成為「仁人」,卻絕不可能成為「聖人」。
值得注意是將《六經》凌駕宋儒諸說,以及對「人心 (人欲) — 道心 (天理)」區分的否定。據此可知朱子學的發展,無論在中國也好,日本也好,都存在著某種共性,即由抽象的義理思辯折入具體的經書考證及研讀。
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年紀輕輕便勤於播種與收穀,兄長劉縯愛好遊俠,豢養門客,常恥笑弟弟不能成大事,他哪裡知道好農事乃天性質樸敦厚的表現?至新野,聽聞陰麗華貌美,心生傾慕。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感歎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陰氏乃國色天香的美女,執金吾是保衛京師和皇宮治安的守衛,有娶美人、任要職的遠大志向,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近代政治家伊藤博文一句話「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如斯人物,注定不平凡。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隨兄長起事,與綠林兵共同擁立更始帝劉玄。昆陽一戰,劉秀以三千兵力,消滅王莽大軍一萬,此乃歷史上其中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劉秀也嶄露頭角。劉玄猜忌劉縯,將劉縯殺死,劉秀怎麼應對?「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既不居功,又隱藏內心的憤怒和哀傷而不發作,小不忍則亂大謀,百忍足以成金,更始帝終放他一馬,劉秀未幾迎來人生重要一幕:經略河北。
昆陽戰後,劉秀雖贏得威望,但畢竟是為劉玄服務,也無自己的根據地。藉鎮慰河北州郡,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考察黜陟,劉秀獲取河北老百姓的歡心,使其爭著拿牛和酒犒勞。尤其甚者,他在河北做了一個關鍵的決定,停妻再娶,娶了郭聖通為妻。
陰麗華雖美,也與劉秀成親在先,但論地方影響力,陰氏不及郭聖通。郭聖通,真定槀縣人,父親郭昌,娶真定恭王劉普的女兒為妻,生聖通。劉普死後,兒子劉揚繼承真定王之位,劉揚是郭聖通的舅父。史載「時真定王劉揚起兵以附王郎,眾十餘萬」,能號召十餘萬群眾跟隨自己,劉揚在河北都算不簡單!「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納郭后,后即揚之甥也,故以此結之」。劉秀和郭聖通的結合,更多是政治婚姻,而非基於愛情,是時劉揚剛投降,其又在河北有極大影響力,透過聯婚,劉秀可將劉揚勢力化為己用,此絕對是高明的一著。
隨著王郎勢力轉衰,劉植、劉喜等歸降,劉秀「進兵拔邯鄲」,平定河北。更始三年 (公元 25 年),劉玄被赤眉軍所殺,劉秀揮軍南下,蕩平赤眉等割據勢力,建武十二年 (公元 36 年) 統一中國。
必須承認,沒有陰麗華的忍辱負重,為夫君設想,劉秀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畢竟以元配身份將皇后之位拱手讓給另一女人,是非常艱難。對劉秀而言,他一生最愛亦似乎是陰氏,郭聖通雖為皇后,但建武十五至十六年 (公元 39 – 40 年) 間,「后以寵稍衰,數懷怨懟」,這不能和陰麗華得寵全無關係。劉秀對郭氏,是憐惜 (見「帝憐郭氏」),是感情;對陰氏,是喜歡,是愛情。郭聖通卒之被廢,陰麗華被立為皇后,繼任的漢明帝,是陰氏之子,陰氏終與光武合葬,郭聖通則與父母合葬。
郭聖通的失寵,撇開感情因素,也可能跟真定王劉揚謀反事敗有關。以前是靠山,現在已過橋,天下一統,何用那塊木板?既過橋抽板,就不用對郭聖通客氣,這是政治婚姻的可悲,郭聖通其實是個可憐人。
關於陰麗華和劉秀夫妻間之恩愛,有一段文字值得留意:「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只有當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品,父母才會對子女萬分疼愛,子女也因此對父母有極深的感情。明帝發夢,見父母同在,溫馨至極,父母生時同在的畫面,必於其內心留下深刻印象。醒來覺父母已逝,悲慟不能自已,後見母親遺物,更是流下男兒淚,這都是真情實感的表現。由此亦側面反映陰麗華和劉秀是性情中人,有這樣的父母,才成就出這樣的兒子。
劉秀少年時,曾為太學生,有一同學嚴光,字子陵,與劉秀感情很好。劉秀做了皇帝後,欲尋嚴光,嚴光卻變更姓名,拒而不見。嚴光垂釣富春江上,劉秀派人召他到宮中,晚上同睡一床,回憶求學舊事。嚴光睡覺時,把腳放在劉秀腹部,劉秀竟不介意。及後劉秀又多次徵召,打算起用這位舊同學,嚴光皆不至。最後,嚴光逝世,劉秀傷感不已。錢穆對這一段故事非常重視,覺得光武重情,沒有皇帝架子。另光武也是歷史上少數不殺功臣的皇帝,此比劉邦無疑更有道德人格。
[主要參考資料]
1. 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2. 范曄,《後漢書.皇后紀上》
3. 范曄,《後漢書.劉植傳》
4. 范曄,《後漢書.逸民列傳》
5. 錢穆,《晚學盲言》。
香港日系女團乙女新夢推出全新單曲《不破不立》,這首歌是目前為止她們在本年度唯一一首派台歌,背後卻有著豐富的故事,交織著辛酸與淚水。從銳意攻打日本市場到回歸香港本地、由有日本公司及經理人護蔭到自資營運,徘徊於放棄與堅持之間,而最後毅然選擇走下去,種種心路歷程,盡化成《不破不立》的旋律與文字,謂此曲是乙女新夢四人的成人禮,亦未嘗不可。
「乙女新夢」前身為「乙女奇蹟」,成軍於 2017 年。次年 Maho 及 Rinka 加入,中間經歷一些成員退隊,至 2022 年,團內四人格局成型。Rika 是隊長,Ai 是日語及唱歌擔當,Rinka 是跳舞擔當,Maho 是綜藝擔當。其中 Maho 榮獲「MissID2021」(由日本講談社舉辦的女子選秀比賽) 總冠軍,Rinka 則憑藉精湛舞藝獲「MissID2021」ダンシングクィーン賞。
眼見前途一片光明,在日本出道勢在必行 (當時她們已有實體碟),豈料疫情肆虐,無奈滯留香港。2019 年發行單曲專輯《新しい夢》,取得絕佳成績,首周登上日本 ORICON 排行榜,豈知歡快過後是迎來寒冬。2021年7月11日麥花臣場館舉行的《UNISON FEST 音樂節 2021》,是她們首次在香港大型音樂節表演。同年 9 月 19 日於《TONE MUSIC FESTIVAL 2021 未來音樂祭》擔任演出團體,乙女新夢開始為香港樂迷所注意。
惟香港音樂市場始終不同日本,工整的打歌服、熱血的應援打 call,是很新鮮,但落到唱日文一環,畢竟是外語,難免有所隔閡。尤其四人都是香港土生土長,不唱廣東話而專唱日文,遂成為 Haters 群起而攻的藉口。從《人間覺醒》推出廣東話版本,乙女新夢不是看不到問題,只是日語和廣東話音韻始終不同,《人間覺醒》廣東話版的「奇怪」,令她們有關方面的努力並未獲得太多認同。
2023 年是關鍵一年,乙女新夢從地下走到地上,參與 ViuTV 音樂節目《Chill Club》演出,同場還有女團 Lolly Talk 和 EOS。有機會在電視亮相,為她們增加了人氣。她們亦矢志發展香港本地市場,2023 年 12 月 3 日推出的單曲《戀愛禁止》,班底全是香港人 (作曲 Cousin Fung,作詞李一丁、Rinka,編曲 Frankie Yip、李一丁),詞中一半是中文,為乙女新夢以往作品所無,可謂一大突破。今年初乙女新夢榮獲香港電台第四十五屆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這是對她們轉營的一大肯定和鼓舞。8 月她們受邀參加全日本最大型偶像音樂祭「Tokyo Idol Festival 2024」,成為香港史上首支登上此舞台的日系偶像組合。多年耕耘,彷彿苦盡甘來,但問題原來悄然隱伏……
從一些訪問得知,乙女新夢自東京回港,經歷了相當長的糾結,瀕臨解散邊緣。成員間意見不一致,有些想做多一些令團隊發展得更好,有些則萌生退出念頭。部份成員剛烈直率的性格,也令其他成員不是味兒,為團隊添上不必要的裂痕。最麻煩是持續與經理人合作抑或決定自資營運,中間如何取捨,此也成為團內一大困擾。不同困擾相互交織,加上資源緊絀,令成員對偶像前路感迷茫,身為隊長的 Rika 甚至無信心在一眾 dreamer (乙女新夢的粉絲名稱) 面前承諾下次還有四人同台演出的機會。成就四人破冰並堅持走下去的契機,正是《不破不立》的製作。
《不破不立》當初是作為乙女新夢的解散歌,但製作過程中,四人寫信給填詞人李一丁,訴說種種苦惱、憂慮與困擾,獲李一丁回覆這一份歌詞,其中「無論去那裡,都總會有錯亦有光,昂然隨風漂泊變百煉鋼,凝聚決心無限制綻放」、「隨着厚雪軟化,春季會遍地有花」、「舊日的傷疤結痂,現在就放下」相信是對乙女新夢四人的鼓勵與安慰。作曲人 Teddy Fan 擅寫熱血搖滾,J-Rock 曲風更像是度身訂造,但最教人感動還是他的留言,「應承我,我地要一齊玩一次不破不立 Live」,得道多助,《不破不立》遂由解散歌成為乙女新夢的成人禮。
歌詞部份九成中文,日文只有最後兩句,立志發展香港市場,令整首歌來得有血有肉,不是日文歌的摹本。MV 儼如斥巨資拍攝,實際卻是讀電影的 Maho 拍膊頭找友好幫忙,花火大會也是 Rika 找來的鄉郊地區。自資不一定不好,至少大家在 MV 中會看到成員間滿滿的團魂,這對一隊女團是非常重要的。
新近「HKT 西九音樂節」演出,沒有單一形式的打歌服,卻有極難的翻身舞步,有個性之餘,盡見四人練舞的用心。朗豪坊有她們《不破不立》的 MV 放送、巴士站有她們的宣傳燈箱 (粉絲安排)……一切未嘗不是向好的一面發展。
誠如乙女新夢團名的意思,滿懷夢想的少女,用活力十足的演出感染大家,乘著夢想飛翔。期望成人禮後乙女新夢會變得更好,有更多人認識和欣賞。
1. IVE + David Guetta – Supernova Love
2. ILLIT + Ava Max – Baby It’s Both (Tick-Tack English Ver.)
3. Liliac – I Hate Myself for Loving You
4. 庾澄慶 – 春泥
5. 庾澄慶 – 想念你
6. Sica 何洛瑤 – 天氣之女
7. 乙女新夢 – 不破不立
8. 乙女新夢 – 戀愛禁止
9. 乙女新夢 – 恋のおまじない我愛你
10. 草蜢 – 怎麼天生不是女人
11. 蔣志光 + 韋綺姍 – 相逢何必曾相識
12. 彭家麗 + 蘇永康 – 從不喜歡孤單一個
13. 許志安 + 鄭秀文 – 其實你心裡有沒有我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16558293道生一出場,便是西裝筆挺,言必用英文,partner、tailor maded 不絕於耳,這是華人買辦的模樣。價值觀上,他視喪禮與婚禮無異,只是一場 show,前者對象是先人,後者則是新人,要之,都是「搵錢」的形式,此乃徹頭徹尾的唯利是圖、金錢至上。因為只重錢,協助執骨後,他第一時間是到洗手間不停洗手,對屍體氣味極度厭惡,竟忘記了對屍體予以人的重視。一句「窮比死人更可怕」更道出其入行初衷。
道生入行,是通過明叔 (秦沛飾演),郭文 (許冠文飾演) 夥拍明叔,長生店以「文明」為名,除了是二人姓名簡稱的結合,也是他們對待殯儀的態度的宣示:要盡心對待已逝者,譜出文明。惟志向不變終敵不過時代歲月變遷,明叔退下來,換來西化的道生,遇上對舊傳統異常地頑固、保守的文叔,一場大衝突似乎不可避免。
傳統與現代、守舊華人 (即中國人) 與買辦華人 (即俗稱香港仔) 的價值觀和做事風格上的對立和矛盾,於「郭文—道生」的關係中充分展現。誠然,道生有許多值得欣賞的地方,例如:為家屬製作紀念品、為喪禮進行 IG Live 宣傳推廣長生店名聲,思維靈活跳脫而創新,是其優點。可是,看在郭文眼裡,他是時刻緊記祖師爺的話 (實情是他父親所教)、天天為亡妻上香買合桃酥的念舊老派人,其因此覺得道生「不知所謂」,批評道生無心殯儀,只是為錢,是門外漢。
郭文,人稱 Hello 文,Hello 是閪佬的諧音,寓意文叔為人不易相處,不易相處自然和他死守傳統有關。有別於混飯吃、搵食至上,文叔對喃嘸師傅的專業有一份堅持,除了對法衣被女人內衣覆蓋有忌諱、說「女人有月經,祖師爺唔鍾意 (因經血會破祖師爺法力)」,他還對長子郭志斌 (朱栢康飾演) 於進行超渡儀式時用手機偷看球賽大發雷霆。死守傳統更體現在他只認明叔一人為拍檔上,問題來了,道生視文叔為平起平坐的 partner,文叔卻不屑與他合作,此種看法的迥異,終在處理甄小姐愛兒屍首一事上爆發。
且說甄小姐 (韋羅莎飾演) 愛子情切,不願接受兒子已死的事實,希望保存兒子屍體,故四出尋求協助。殯儀同行俱視她為「瘋婦」,不願接她生意,文叔都不例外。偏偏道生從母愛偉大的角度,仔細聆聽她的需要,為其愛兒屍首抽真空、做防腐,存放於義莊。文叔初時對道生做法不以為然,誤會道生貪錢,道生拋出一句「我不是你下屬,是你 partner」,文叔則威脅「(長生店的) 牌係我嘅」。二人鬧得不可開交,率先去破冰化解僵局的,出乎意料,竟不是道生,而是文叔本人。
一套出色的電影,人物一定要立體,文叔並非鐵板一塊地閉固,他有嘗試理解甚至包容他人想法的開放性。雖指責道生丟他面子,但真的介意,就不會出手幫忙。原來文叔不願接,是為已逝者打算,強行將屍體留在人世,只會令先人無法輪迴,是自私的表現。他更向道生打開心扉,自己結髮妻子陪伴自己逾五十年,她的離世,是不捨得,但都要接受。此一段對談很短,卻非常重要,道生開始理解文叔多一些,以後願意把心放到殯儀事業,亦肇始於此。
要判斷一人是否儒生,最好採取孔子的仁情 (真情實感)、孟子的惻隱之心作為標準。根據孔孟的標準,王莽絕對稱不上是儒生,其只是以儒家的政治理想推行社會改革的政治家。既非儒生,自然也非聖人。
一個例證是他對待二兒子王獲。且說王獲殺死家奴,王莽知道後,不只嚴厲斥責王獲,還令其自殺。這可是他的兒子!但王莽就是絲毫不顧念親情。同樣情況亦出現在長子王宇身上。王宇同情漢平帝母親衛氏,希望父親可讓她與年幼的平帝相見,母子不用分離。王莽卻不許。王宇與吳章、呂寬商量,讓呂寬於晚上拿血塗灑王莽的住宅,以恐嚇王莽。守門的小吏將事情告知王莽,王莽大怒,將王宇下獄,並命他服毒自盡。王宇的妻子正在懷孕,亦被繫於獄中,生產後被處死。一個是嫡長子,一個是兒媳,王莽依舊狠下毒手,不留情面,如此不顧骨肉親情,可謂不仁至極!
另一個例證是借治呂寬之獄施行「瓜蔓抄」(一人犯罪而誅滅親族,甚至朋鄰鄉里,如瓜蔓輾轉牽連)。王莽不只誅滅衛氏,還牽連到郡國豪傑平時非議自己者,也包括敬武公主、梁王立、紅陽侯立、平陽侯仁,死者數以百計,海內震動。王政君想為敬武公主 (宣帝之女,元帝之妹) 弔喪,王莽竟極力阻止。視人命如草芥,不尊重姑母的意願,復添以矯揉造作,感嘆王宇犯罪,發憤寫下文章八篇,以訓誡子孫,令頒佈郡國,命學官教授生員,塑造不徇私的形象。此與儒家講究真誠待人大相逕庭。
匈奴單于知死,其弟咸立為單于,請求和親。王莽派使者送他厚禮,並欺騙他會將他留在長安的兒子登送還,然後用重金向咸索求陳良、終帶等人。單于拘捕陳良等人,交給使者,用囚車押往長安。王莽收到人,馬上在長安城北燒死陳良等,並命令官吏、百姓圍觀。這是一個人正常會做的事嗎?完全是變態君主所為!旨在令吏民恐懼!欺詐已經不對,加上兇殘,儒門君子怎會如此?
王莽更下令太醫、皇家醫藥庫官員、手藝巧的屠夫一起把王孫慶解剖,活生生開膛剖腹,挖出五臟,探究它們的功能和狀態,再用削尖的竹刺刺入血管,了解經脈的終始。此跟紂王剖孕婦之腹、老人之腳,全無本質上的分別。他又好鬼神,且為了鑄作威斗而令百官人馬有凍死者,以人為本,以仁為義,從何說起?
孔子曾言「不患寡而患不均」,王莽的王田制、廢奴婢都帶有平均主義的傾向,為儒家政治理想的落實。然而,孔子本人是有豐富的情感。子路慘死,他為之覆醢。望著流水,他生起對時間流逝的感慨,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他還有幽默感,對別人笑他為「喪家犬」不太介意。凡此種種,於王莽身上,皆找不到,只有沽名釣譽,虛偽矯情,他是陽儒陰法的典型,決非孔孟之徒。
[主要參考資料]
1. 班固,《漢書.王莽傳》。
2.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
3. 《論語》
電影《破・地獄》英文名稱叫「The Last Dance」,這是很好的翻譯,破地獄作為道教喪禮科儀法事,本來就是人生終結的標誌,而整個儀式喃嘸師傅身穿法衣、手執桃木劍穿梭來去,儼如起舞,為先人跳「沒明日的舞」,完全把握住破地獄的意涵,此已值得一讚。
「破・地獄」而不是「破地獄」,一個停頓亦甚有深意。電影不純粹是講超渡先人的儀式,更多著墨於「不止死人要超渡,生人也需要破地獄,生人都有好多地獄」。為生人破地獄,驟看或覺「不知所謂」,如戲中 Hello 文所言,但仔細了解清楚「生人的地獄」何所指,箇中說法亦不無道理。一言以蔽之,「生人的地獄」專指活著的人因為種種原因所積下的種種不解的心結。人在受苦,卻離不開、揮之不去,故云地獄。為生人破地獄,其實是為在生者解去致苦的心結。在電影中,此一責任落在「行街」(殯儀經紀) 的道生身上。
道生 (黃子華飾演) 原本是婚禮策劃師,服務一對新人,見證無數人生幸福瞬間,卻因疫情拖垮經濟,生活迫人,轉行到長生店做殯儀經紀,服務先人,見證人生至哀至痛的時刻。此一角色設定,已甚具看點,充滿反諷 (irony),突顯人生荒謬 (absurd)。不只道生,女主角郭文玥 (衛詩雅飾演),看不透生死,任職竟是救護員,天天見盡傷者邁向死亡。反諷的角色設定讓演員有發揮空間,也貼近人生現實,觀眾看去有共鳴,故電影大收旺場。
預告片有一段介紹,相當精警:「紅磡係一個好特別嘅地方,一街之隔,嗰邊紅館每晚都喺度開 show,呢邊殯儀館又係每晚都喺度開 show。」紅磡有許多殯儀館和長生店,大家都明白,但將之與紅館的熱鬧作對比,這就引人深思,好的電影不正是要「啟人思」嗎?設靈、大殮在華人世界是要莊重,但誦經、遊十殿、破地獄……加上親友獻上花牌,此與開 show 在形式上有分別嗎?《破・地獄》捕捉到喪禮鮮為人知的本質,同時定義了「行街」、「喃嘸」的價值與意義,「行街」是為生人服務,「喃嘸」是超渡先人。喃嘸顧問梁俊認為,電影會令一眾喃嘸師傅受到尊重,其中關鍵即在其肯定了一文一武的工作之餘,亦賦予了一文一武工作的意義。
主題曲《普渡眾生》由林家謙一手包辦創作,淡然哀愁帶出釋懷的況味,非常到位。「滄桑的聲線哼起了南音,響起牽掛種種世事餘韻,未結束,翩翩起了一支最後沒明日的舞」形象化地將喪禮畫面呈現。從「還未斷的根,求誰來悲憫,仍為抹不開的世塵傷感」到「隨落葉生根,毋用來悲忿,回望在多少遺憾中普渡的眾生,才覺已得到福蔭」,這是身處地獄至走出的過程,轉捩點就在喪禮那個破地獄儀式所帶來的反思與覺悟。
1. 郭富城 – 聽風的歌
2. 區文詩 – 不只愛情
3. 鄧麗欣 – 戲一場
4. Green Day – The American Dream Is Killing Me
5. Green Day – Bobby Sox
6. Green Day – One Eyed Bastard
7. 陳慧嫻 – 不羈戀人
8. 陳慧嫻 – 雪飛花
9. 陳慧嫻 – 情意結
10. 陳慧嫻 – 給親愛的親愛
11. Michael Jackson – Dirty Diana
12. 周殷廷 – 阿修羅
13. 林家謙 – 普渡眾生
https://www.patreon.com/posts/116112111?pr=true香港女團 COLLAR 推出首張專輯《Unit 1201》,內收五首新歌,分別是:《ROAD TRIP》、《SSS》、《CALL BACK IN 20》、《AFK???》、《HOME RUN》。專輯不收以往大熱作品而用新歌為骨幹,已很破格。出歌方面,隔數天就有一首在串流平台上架,而且都有精心製作的 MV,此根本背離香港樂壇的派歌慣性,而向韓國女團為師。至於 MV 遠赴越南拍攝,更是不惜工本。可以說,這張新專輯是誠意十足。
近年 Z 世代 (GenZ) 掀起一股卡式帶熱潮,致使不少已絕版的卡式帶推出復刻版,也有許多音樂人發佈新作品時會錄製卡式帶。COLLAR 新專輯用卡式帶形式推出,這是一種宣示,她們要走到潮流最尖端,帶動著新時代的風氣,志向不可謂不大。專輯內附 Photo Card,每盒一款,共有兩個版本,隨機分配。另附兌換券抽獎,中獎可出席簽唱會。這是韓團慣常做法,COLLAR 完全跟從。
在香港的電台、電視台派歌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為便於電台、電視台重點推介,往往只派一首單曲,雙單曲已屬罕見。單曲在流行榜隨播放率升降,至落榜一刻,通常已逾一個月,屆時即有另一單曲接續。很少情況是同一星期出多首新歌,如此做法,DJ 們如何取捨?流行榜成績不理想,對唱片公司乃至歌手 / 組合都是沒有好處的。然而,COLLAR 及其團隊似乎對流行榜成績置之不理,一跟韓團步伐,數天一首新單曲,而且首首風格截然不同,相當多元化。或許,為新專輯造勢、為澳門演唱會增加人氣及熱度,比流行榜成績更重要吧!要之,敢於破除成規、打破框框,很有膽識。
五首新作《ROAD TRIP》填詞部份由 COLLAR 親自負責,換句話說,她們有份參與創作,不是純粹演繹,有自己的想法。
《SSS》一貫地展現解放意識,詞中有「太過節制,自信即將會撞毀」、「我放棄過去做法開往理想都」、「先衝開故態,一出去出類拔萃」等,特立獨行而有自信,正是 COLLAR 的標記。
《CALL BACK IN 20》找來 Jerald 作曲,Jerald 來自組合 Swing,有一套極具 signature 的曲風,《CALL BACK IN 20》同時與 COLLAR 另一首歌《Never-never Land》有異曲同工之妙。
《AFK???》作曲部份用韓國班底,填詞是個性鮮明的梁嘉茵 Serrini。Groovy、Rhythm 易入腦,教人隨歌起舞,是這首歌的精彩處。
最後《HOME RUN》,英文單曲示意她們的目標是國際市場,不以香港或華人世界為限。
以韓團形式打造香港全新女團,COLLAR 算是做得最徹底。新近 POPFEST 西九音樂節 2024,COLLAR 在台上連續勁歌熱舞跳唱五首新作,儼如新碟演唱會般,當今香港樂壇能有如此高能量的,女團恐怕只有她們。默契上,從她們的訪問、團綜、ig live,都會見到有顯著進步和改善。七人似乎找到彼此的節奏。
《Unit 1201》開放預售,旋即被搶購一空,看來 COLLAR 已走出往昔陰霾,要再次發放更耀眼的光芒。
王莽柒事何其多!不過,在開始之前,宜先解一解題。
各位看官,勿看見一柒字,便以為是粗言穢語,查實這個柒字在廣東話中,可謂意義深遠。據黃霑《不文集》解釋,柒是指男人陽具大而軟,寓意大而不當、不靈不活,後來有人索性在柒字前加上一笨字,於是「笨柒」專門形容人愚鈍癡呆,應該做的事不去做。
探究王莽的柒事,等於發掘他失智的言行,今試就《漢書.王莽傳》所見,跟大家分享一下。
且說天鳳三年 (公元 16 年),關東地區發生地震。按照常理,地震必然造成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怎會是件好事?還要當時下著大雪,真可謂雪上加霜!然而,在「偉大」的新朝皇帝面前,地震竟獲得了新的解讀。王莽表示,今次是地動,而非地震。地震有害,地動無害。據《春秋》和《易繫辭》,地動甚至令萬物得以化生,其因此是大大的吉兆。統治者如此思維,百姓飽受地震折騰而得不到救濟,可想而知。
又天鳳六年 (公元 19 年),盜賊蜂起,王莽採取什麼措施應對?令太史推算三萬六千年的曆法,每六年更改年號一次,頒佈天下。且將寧始將軍改回更始將軍的舊稱號,以順應符命。傻的人都知道改年號、改官名是不會令盜賊偃旗息鼓,對付寇盜,要麼招撫,要麼征伐,兩者皆不做而集中心力改年號、改官名,王莽都算是愚不可及。
還不止,赤眉、綠林兵臨城下,王莽竟聽從崔發的建議,舉行哭天避禍大典。崔發的根據是《周禮》及《左傳》,「國有大災,則哭以厭之」,王莽親率群臣至南郊,開始仰天哭訴:「老天既然受我以天命,為何不將那些賊寇消滅掉,如果我王莽做得不對,就請降下雷霆來劈了我。」呼天搶地,捶胸頓足,七情上面,一度上氣不接下氣。未幾,他又伏下叩頭,向上天陳述自己執政以來上千件功勞。終於來到重頭戲,現場安排了許多民眾日夜不停的痛哭,王莽下令,表情甚為悲痛者,獲授以郎官。結果,哭天的人多達五千,聲勢浩大,場面壯觀,卻於阻截民變勢力何益?前方頻頻傳來的仍舊是官兵失利、城池失守的消息。
另外,新莽末年,蝗禍、旱災接踵而來,老百姓乏食,淪為饑民。面對困局,王莽竟派人教饑民們「煮草木為酪」,將木頭、樹皮煮成糊狀物充饑。木頭、樹皮焉能飽肚?卒之天下大亂,不能禁止。
誠然,王莽的柒,跟他死讀儒書不無關係。無論地動說,還是哭天,皆有儒家經典作為根據,崔發更是儒生出身。黃仁宇曾以「書呆子」稱呼王莽 (《赫遜河畔談中國歷史》),錢穆亦言:「莽之為人,荒誕拘泥,兼而有之……不幸而莽以一書生,不達政情,又無賢輔,徒以文字議論為政治,坐召天下之大亂。」(《秦漢史》) 二人的說法大致允當。
女團 EOS 自成員 Summer 赴澳洲繼續升學後,發展陷於停擺,還在幕前有出鏡,而且未離開音樂領域的,只有 Lokyi。
受限於資金,以及老闆杜汶澤的政治立場,EOS 在主流媒體的曝光率相對較低。三位成員又不是唱作型,每出一首新作,都需要向作曲人邀歌,兼物色合適詞人填詞,結果出道兩年,只有兩首單曲,可算舉步維艱。Lokyi 個人發展,首支單曲《On My Way》,是她找來 Teddy Fan 作曲,MV 邀得潘宗孝 (Ernest) 客串,更是「拍膊頭」靠個人情誼促成。眼見要成「one hit wonder」,豈料竟有第二支單曲出現,還一改歌路,從跳唱走向抒情慢歌,這對 EOS 的支持者而言,絕對是喜出望外。
新歌請得周國賢作曲,背後有一段故事可說,盡見杜生、杜太對 Lokyi 的愛錫。且說杜太田蕊妮有意重返樂壇,向周邀歌,周一直以為自己是為杜太作歌。怎知與杜生接洽時,杜生希望周為 Lokyi 度身訂造一首抒情慢歌,從杜太變成 Lokyi,箇中不無杜太對 Lokyi 的提攜與關懷。事實上,無論以往影寫真親自監場,至近年讓 Lokyi 在「喱騷」節目出鏡,杜生、杜太一直未有放棄自己捧出來的新人,他們覺得自己有責任讓新一代少受些苦,是資金有限,但仍不斷尋找機會,終於成就這次周國賢與 Lokyi 的首次合作。
新歌《Never Walk Alone》講述一個少女等待愛人的故事,虐心得來帶點甜蜜浪漫,對未來充滿盼待。此非情場老手的感受,而更貼近初入情場的少女心境。周國賢明言作曲時是以自己數十年前的初戀感覺為藍本。至於填詞的梁栢堅,解釋詞中「我會等你,等多幾個夜晚,我也會等你……或天老,或海枯,仍等你」,認為這是少年愛戀才有,故特意反覆強調。曲詞都是度身訂造,加上 Lokyi 稚嫩天真的聲線,整件事搭配堪稱完美。
編曲、監製請來 Goro Wong,高佬與周仔的班底,不禁令人聯想到 Lolly Talk。提起 Lolly Talk,Sinnie 吳倩怡亦有份擔任和音及配唱監製。Lokyi 與 Lolly Talk 的 Ahyo 是好友,去年《Chill Club》亦與 Sinnie 等結識,Sinnie 和高佬合作無間,有 Sinnie 在,高佬和 Lokyi 之間彷彿有一溝通橋樑,錄音室的尷尬也一轉而為歡樂,周國賢、高佬與 Lokyi 逐漸熟悉,Sinnie 的參與功不可沒。
誠然,感情投放及駕馭上,Lokyi 的演繹尚有改善空間。不過首次挑戰慢歌,算是表現很好了。
剛過去的中文大學聯合書院千人盆菜宴,Lokyi 和 Hazelle (EOS 另一成員) 有份擔任表演嘉賓。Lokyi 更首唱《Never Walk Alone》。「希望我哋能夠有更多機會見到你哋」道出 EOS 女團路的崎嶇與不易前行,在此想說一句「Lokyi 加油!EOS 加油!」
1. COLLAR – AFK???
2. COLLAR – HOME RUN
3. COLLAR – SSS
4. Lolly Talk – 九千九百九十九個我 (Tech House Mix)
5. Lolly Talk – 一把火 (Hard Techno Mix)
6. VIVA – DTR
7. BABYMONSTER – DRIP
8. BABYMONSTER – BILLIONAIRE
9. BABYMONSTER – BATTER UP (Remix)
10. 乙女新夢 – 不破不立
11. Lokyi@EOS – Never Walk Alone
12. 陳百強 – 等
13. 林家謙 – 普渡眾生 (電影《破地獄》主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