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君主光武帝劉秀,年紀輕輕便勤於播種與收穀,兄長劉縯愛好遊俠,豢養門客,常恥笑弟弟不能成大事,他哪裡知道好農事乃天性質樸敦厚的表現?至新野,聽聞陰麗華貌美,心生傾慕。至長安,見執金吾車騎甚盛,感歎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陰氏乃國色天香的美女,執金吾是保衛京師和皇宮治安的守衛,有娶美人、任要職的遠大志向,這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近代政治家伊藤博文一句話「醒掌天下權,醉臥美人膝」,如斯人物,注定不平凡。
新莽末年,天下大亂,劉秀隨兄長起事,與綠林兵共同擁立更始帝劉玄。昆陽一戰,劉秀以三千兵力,消滅王莽大軍一萬,此乃歷史上其中一場以少勝多的戰役,劉秀也嶄露頭角。劉玄猜忌劉縯,將劉縯殺死,劉秀怎麼應對?「未嘗自伐昆陽之功,又不敢為伯升服喪,飲食言笑如平常」,既不居功,又隱藏內心的憤怒和哀傷而不發作,小不忍則亂大謀,百忍足以成金,更始帝終放他一馬,劉秀未幾迎來人生重要一幕:經略河北。
昆陽戰後,劉秀雖贏得威望,但畢竟是為劉玄服務,也無自己的根據地。藉鎮慰河北州郡,除王莽苛政,復漢官名,考察黜陟,劉秀獲取河北老百姓的歡心,使其爭著拿牛和酒犒勞。尤其甚者,他在河北做了一個關鍵的決定,停妻再娶,娶了郭聖通為妻。
陰麗華雖美,也與劉秀成親在先,但論地方影響力,陰氏不及郭聖通。郭聖通,真定槀縣人,父親郭昌,娶真定恭王劉普的女兒為妻,生聖通。劉普死後,兒子劉揚繼承真定王之位,劉揚是郭聖通的舅父。史載「時真定王劉揚起兵以附王郎,眾十餘萬」,能號召十餘萬群眾跟隨自己,劉揚在河北都算不簡單!「世祖遣植說揚,揚乃降。世祖因留真定,納郭后,后即揚之甥也,故以此結之」。劉秀和郭聖通的結合,更多是政治婚姻,而非基於愛情,是時劉揚剛投降,其又在河北有極大影響力,透過聯婚,劉秀可將劉揚勢力化為己用,此絕對是高明的一著。
隨著王郎勢力轉衰,劉植、劉喜等歸降,劉秀「進兵拔邯鄲」,平定河北。更始三年 (公元 25 年),劉玄被赤眉軍所殺,劉秀揮軍南下,蕩平赤眉等割據勢力,建武十二年 (公元 36 年) 統一中國。
必須承認,沒有陰麗華的忍辱負重,為夫君設想,劉秀是成就不了大事業。畢竟以元配身份將皇后之位拱手讓給另一女人,是非常艱難。對劉秀而言,他一生最愛亦似乎是陰氏,郭聖通雖為皇后,但建武十五至十六年 (公元 39 – 40 年) 間,「后以寵稍衰,數懷怨懟」,這不能和陰麗華得寵全無關係。劉秀對郭氏,是憐惜 (見「帝憐郭氏」),是感情;對陰氏,是喜歡,是愛情。郭聖通卒之被廢,陰麗華被立為皇后,繼任的漢明帝,是陰氏之子,陰氏終與光武合葬,郭聖通則與父母合葬。
郭聖通的失寵,撇開感情因素,也可能跟真定王劉揚謀反事敗有關。以前是靠山,現在已過橋,天下一統,何用那塊木板?既過橋抽板,就不用對郭聖通客氣,這是政治婚姻的可悲,郭聖通其實是個可憐人。
關於陰麗華和劉秀夫妻間之恩愛,有一段文字值得留意:「明帝性孝愛。追慕無已。十七年正月,當謁原陵,夜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既寤,悲不能寐,即案歷,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會畢,帝從席前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裝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視焉。」
只有當子女是父母的愛情結晶品,父母才會對子女萬分疼愛,子女也因此對父母有極深的感情。明帝發夢,見父母同在,溫馨至極,父母生時同在的畫面,必於其內心留下深刻印象。醒來覺父母已逝,悲慟不能自已,後見母親遺物,更是流下男兒淚,這都是真情實感的表現。由此亦側面反映陰麗華和劉秀是性情中人,有這樣的父母,才成就出這樣的兒子。
劉秀少年時,曾為太學生,有一同學嚴光,字子陵,與劉秀感情很好。劉秀做了皇帝後,欲尋嚴光,嚴光卻變更姓名,拒而不見。嚴光垂釣富春江上,劉秀派人召他到宮中,晚上同睡一床,回憶求學舊事。嚴光睡覺時,把腳放在劉秀腹部,劉秀竟不介意。及後劉秀又多次徵召,打算起用這位舊同學,嚴光皆不至。最後,嚴光逝世,劉秀傷感不已。錢穆對這一段故事非常重視,覺得光武重情,沒有皇帝架子。另光武也是歷史上少數不殺功臣的皇帝,此比劉邦無疑更有道德人格。
[主要參考資料]
1. 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2. 范曄,《後漢書.皇后紀上》
3. 范曄,《後漢書.劉植傳》
4. 范曄,《後漢書.逸民列傳》
5. 錢穆,《晚學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