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名
「六四事件」這個稱呼其實不盡準確,因 6 月 4 日所發生的種種事態,包括解放軍動用武裝力量清場,實肇始於李鵬的「五一九講話」。在 5 月 19 日的講話中,軍隊獲准於北京市部分地區實施戒嚴。吳康民認為,由這個時候開始,強硬派已積極部署如何血腥清場,血腥清場非在 6 月 4 日發生的偶發性事件,而是有組織、有預謀。「五一九講話」的遠源,又可追溯到「四二六社論」,「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動亂」,此和講話中「人民共和國的前途和命運,已經面臨嚴重的威脅」、「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旗幟鮮明地制止動亂」一脈相承。6 月 4 日的悲劇,早在 4 月底已經種下。
西方世界有時會用「天安門屠殺」(Tiananmen Square Massacre) 一類字眼,這亦有欠真實。據新近研究發現,6 月 3 日晚上至 6 月 4 日凌晨,絕大部分暴力衝突並非在天安門廣場上發生,而是在北京市西城區復興門外大街和海淀區復興路銜接處的木樨地。稱「木樨地血案」更加貼切。又「天安門廣場抗議」、「天安門事件」等,容易令人誤會示威只在北京發生,事實上當時中國許多城市都出現相關的抗議活動。
比較準確的稱呼是「八九民運」或「八九學運」,指 1989 年 4 月起,由胡耀邦逝世及民眾自發悼念胡耀邦活動所引發,於北京市開展,進而擴及中國大陸全境的波瀾壯闊的爭取自由民主、反對貪污腐敗的愛國學生運動。此運動至 6 月 4 日凌晨解放軍武力清場而達高峰,當晚宜稱「六四清場」。「六四事件」不是不可以用,但其為「八九民運」一子目,等於「五四事件」為「五四新文化運動」一子目,我們不能用「五四事件」代替「五四新文化運動」。
至於「六四屠城」、「六四慘案」,俱帶有極強烈的主觀情緒,而且立場上偏向受害學生及群眾,於撰寫客觀公正的歷史時未必合適。
罪過
死傷數字官方、民間迄今仍各說各話,但有一點中共不能否認,就是當晚學生及群眾確有被戒嚴部隊射傷乃至殺害,還有,誠如吳康民當年所言,「究竟為何北京對學潮的態度,明明是可以用催淚彈、水炮解決的,最後竟動用到機關槍和坦克車?這確實是任何一個人,包括我自己,也想不通的」。或許死傷數字並不重要,為了維持社會秩序,不惜使用不對等武力對付手無寸鐵的人,才教人久久不能釋懷。
傳薪者
吳仁華曾參與八九民運,近年致力從事相關研究,在台灣東吳大學和中正大學教授「六四事件真相研究」課程。他提到,中共一直掌控媒體顛倒黑白,利用錄像、媒體把軍隊開槍和部分民眾以暴制暴的時間先後、因果關係顛倒,為暴力鎮壓民眾提供「合理依據」。他決心為如此一個重大的侵犯人權的災難性事件還原真相和留下歷史紀錄。
三十四年過去,司徒華早已仙逝,支聯會也不復存在,但事件終究發生過,強權終無法阻止良知的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