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2日 星期二

營建大興城與開鑿廣通渠

開皇二年 (公元 582 年),隋文帝下令興建新都大興城,這亦即是唐代的長安城,《舊唐書卷三十八.地理一》:

京師,秦之咸陽,漢之長安也。隋開皇二年,自漢長安故城東南移二十里置新都,今京師是也。

關於這座新城興建的原因,清人顧祖禹說:

漢之盛時,宮殿臺觀,高下羅列,千有餘區。及王莽更壞,赤眉殘破,西京宮闕,半為禾黍。又變亂迭乘,氐羌竊據,以及西魏後周之際,雖數有增飾,而前規未逮。隋開皇二年,以故都制度狹小,歷年既久,宮宇朽蠹,乃議遷都於故城之東南十三里。 (《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三陜西二》)

簡單講,從新朝王莽至北周,漢長安城飽受戰火摧殘,宮闕用木材建成,或為火所焚毀,或隨時日朽腐而被蟲蝕,加上規模狹小,承受不住大量人口,遂有另建新城的必要。

舊長安城還有一個大問題,即水污染極為嚴重。《隋書.庾季才傳》:

高祖將遷都,夜與高熲、蘇威二人定議,季才旦而奏曰:「……且漢營此城,經今將八百歲,水皆鹹鹵,不甚宜人。願陛下協天人之心,為遷徙之計。」

司馬光《資治通鑑》注解「水皆鹹鹵」:

京都地大人眾,加以歲久壅底,墊隘穢惡,聚而不泄,則水多鹹鹵。

由於生活垃圾、人畜糞便滲入地下,發生複雜的化學反應,令食水帶有苦、澀、鹹的味道,百姓多以水井取水,不能不受影響。隋文帝考慮種種因素,遂決定營建大興城。

命名「大興」,據《太平御覽.州郡部二.敍京都下》引《兩京記》:

隋文初封大興公,及登極,縣門園池多取其名。

新城在龍首原的黃土台地上建築。奉命主持是項工程的大臣為宇文愷。

宇文愷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宇文貴之子,屬鮮卑族。《隋書.宇文愷傳》記

愷獨好學,博覽書記,解屬文,多伎藝。

換言之,他不是純粹的武人,而是有學問知識,尤其是關於建築工藝方面。隋文帝營建新城,

上以愷有巧思,詔領營新都副監。高熲雖總大綱,凡所規畫,皆出於愷。(同上)

據此,謂宇文愷是大興城的總設計師亦未嘗不可。他後來還參與廣通渠的建造,見

決渭水達河,以通運漕,詔愷總督其事。(同上)

詔宇文愷鑿渠引渭,自大興城東至潼關三百餘里,名廣通渠,漕運通利。(《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二陜西一》)

早在西漢武帝時,便曾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挖通漕渠。

鄭當時為大司農,言「異時關東漕粟從渭上,度六月罷,而渭水道九百餘里,時有難處。引渭穿渠起長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餘里,徑,易遭,度可令三月罷;罷而渠下民田萬餘頃又可得以溉。此捐漕省卒,而益肥關中之地,得穀。」上以為然,令齊人水工徐伯表,發卒數萬人穿漕渠,三歲而通。以漕,大便利。其後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頗得以溉矣。(《漢書溝洫志》)

開啟利用漕渠運關東米糧接濟關中的先河。

至隋文帝,因大興城為新城,先在

隋開皇元年,詔郭衍開漕渠,引渭水經大興城北,東至潼關,漕運四百餘里,關中賴之,名富人渠。(《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二.陜西一》)

再因「渭水多沙,深淺不常,漕者苦之」(《讀史方輿紀要卷五十二.陜西一》),安排宇文愷鑿廣通渠。廣通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三百餘里。水到渠成,自此關東糧食源源不絕運到大興城,令「以關隴地域為本位」的政策更加鞏固。

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09-08-2025, EDM Non-Stop Mix)

1. Kylie Minogue – Slow

2. Madonna – Vogue

3. Madonna – Holiday (7″ Version, 2022 Remaster)

4. Scissor Sisters – Comfortably Numb

5. Pet Shop Boys – West End Girls

6. Snoop Dogg ft. Justin Timberlake – Signs

7. Jennifer Paige – Crush

8. Kylie Minogue – In Your Eyes

9. Kylie Minogue – Hold On To Now (Sofomor Remix)

10. George Michael – Flawless (Go to the City)

11. 楊千嬅 – 烈女

12. 薛凱琪 – 小峽谷之 1234

13. 劉美君 – 最後一夜

14. 陳慧琳 – 一念天堂,二人結界

15. MP4 – 女殺手

16. mahiru & RINZO – フレグランス

17. 萩原綾舞 Ayamai – 深紅の薔薇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6060306

2025年8月7日 星期四

楊度的君憲救國思想 (上)

1915 年 3 月,楊度撰寫<君憲救國論>,細讀全文,竊以為代表清末民初支持君主立憲的知識分子的想法。

<君憲救國論>上篇回答了五個關鍵問題。

a. 民主共和政體何以令強兵無望?

民主共和國民,受平等自由學說薰陶,不能做到絕對服從,階級意識薄弱,偏偏軍事教育最講究絕對服從,而且極重階級。長此下去,中國軍隊必不能如德國、日本般節制謹嚴,稱雄於世,即使像英、法、美等國軍隊內部不發生叛變,只怕亦不可能,因中國並無一套行之有效的國民教育,令將士們對國家有義務心。

要令中國軍隊團結起來為國效命,不能訴諸抽象的國家觀念,必須有一實在具體的人作為向心,或皇室,或君主。民國初建,全賴袁世凱與北洋陸軍之間的感情與威力,羈制北洋陸軍不反叛。惟袁氏一死,加上自由平等學說浸潤灌輸,中國軍隊必致渙散潰決。中國處於日本、俄國兩大君主制強國之間,若無能戰的軍隊,國家隨時被吞噬。要強兵,只有棄民主共和,改行君主立憲一途。

b. 民主共和政體何以令富國無望?

國家能夠致富,全賴實業之建立,而實業建立最怕是遇上軍事之擾亂,金融稍受挫傷,非數年所能恢復。民國草創,軍事衝突連年,握有資本的人,或因戰亂遭受損失,或不敢輕易進行各項投資,怕社會出現混亂。影響所及,實業之繁盛不如清末十分之五。如果繼續實行民主共和,革命黨利用國會牽制大總統,大總統動用軍隊打擊革命黨,戰亂不息,工商愈困,實業不振只怕是最後結局,富國完全談不上。

c. 民主共和政體何以令立憲無望?

民主共和得以實行,多數人民必須有普遍常識。奈何中國多數人民不知共和為何物,不知法律以及自由平等學說的確切意義,誤以為自由就是以後無人制裁我,我任意行之可也。當人人以為自己有權利爭奪大總統位置,爭奪不成便以武力脅迫,中央威信又遠不如前,久而久之,欲求統一行政、國內治安,基本上完全不可能。民國草創,實行總統制,有臨時約法及國會,但能夠維持國家安穩,全賴背後之專制精神,「中國之共和,非專制不能治也」。

民主共和政體規限統治者任期,任期不過數年,久者不過連任,最久不過終身,無法指定將來繼任者。此一安排,令統治者無法為國家訂立百年發展大計,即使有訂立,亦無後繼者執行。退而求其次,遂淪為保持現狀,流風所及,為官者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只知貪污中飽私囊,圖為他日避亂租界。文人政客發言亦非有志為國,只知謀取私利,詆毀時流。偏偏施行立憲必然涉及國家百年大計,求教育、實業、軍事各方面之發展,而且不能一蹴而就,無十年二十年不可成事。民主共和養成官民得日過日,苟且偷安的心態,不敢思索將來之事,絕對不利立憲推行。

d. 立憲何以令國家富強?

建立憲政可藉著制度化確保富強政策之推行不因統治者更替而轉移,避免「人亡政息」的弊病,而做到人存政舉,人亡政亦舉,有前進無後退。楊度援引德國、日本案例:「今之德皇非威廉第一,德相非畢士麻克也,而德不因人亡而政息,乃反日盛者,憲政為之也。今之日皇非明治天皇,日相非伊藤博文、桂太郎,而日不因人亡而政息,乃反日盛者,憲政為之也」。

所謂立憲,是讓國家有一定法制,自元首以至於國民,皆不能外法律而行動,人事有變,但法制不變,國家以一定法制為主體,如此政府便永遠有善政而無惡政,國家自然富強。

惟立憲初期,阻力甚大,因官吏不改故習,士民忌憚變更。

e. 立憲為何要先有君主?

因中國人民智未開,個個各懷私心,爭奪大總統之位,令社會陷於戰亂。要防止戰亂,令國家得享安寧,就要除去競爭元首之可能性。只有改大總統為君主,使一國元首立於絕對不可競爭之地位,方足以止亂,孟子所謂「定於一」。

君主既立,為保自己地位於不墮,必順應人民要求,將憲政實行,拉攏人心。人民方面,見大局已定,希望各方面施政有改進,必要求立憲。擁立君主與實踐憲政是互相支持。無君主不能發生憲政,無憲政不能維持君主。挾專制之權推行憲政,憲政得以快速確立,國家得以快速進步,中國循此必可與世界各國爭衡。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隋文帝為人吝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

論者每謂隋文帝為人吝嗇,面對開皇十四年 (公元 594 年) 大旱,寧願讓老百姓餓死,都不肯開倉救濟。這個教科書上的共識,近人官德祥不以為然,在<隋文帝與開皇十四年旱災>(收氏著《中古社會經濟生活史稿》),其條分縷析論證隋文帝非一般人所想,今嘗試簡單介紹其獨到見解。

官氏首先指出,「不憐百姓而惜倉庫」的印象,來自吳兢《貞觀政要》<辯興亡>:

貞觀二年,太宗謂黃門侍郎王珪曰:「隋開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饑乏。是時倉庫盈溢,竟不許賑給,乃令百姓逐糧。隋文不憐百姓而惜倉庫,比至末年,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煬帝恃此富饒,所以奢華無道,遂致滅亡。煬帝失國,亦此之由。凡理國者,務積於人,不在盈其倉庫。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與足?』但使倉庫可備兇年,此外何煩儲蓄!後嗣若賢,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積倉庫,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這是唐太宗回憶前朝舊事後對隋文帝的評價,有相當的主觀性。豈料民國以來史家如錢穆、王壽南等皆採此說,儘管也有別的史家如馮柳堂對隋文帝「不開倉」抱持懷疑,前者仍有相當支持者。官氏欲單刀直入,一探究竟,遂跳開近代種種議論,回到史籍原文本身查證。他主要考慮幾個問題:

1. 開皇十四年是否確有大旱?

開皇十四年大旱確有其事,但這不是單一事件,而是連串天災的頻密發生。《通志》卷十八:

(開皇)十四年……五月辛酉京師地震,關內諸州旱……八月辛未關中大旱人饑,行幸洛陽,並命百姓山東就食。

據此,可知受災地為隋朝心臟關中地區,而且出現缺糧,五月辛酉旱災已出現,八月辛未再來一次「大旱」,使問題惡化,雪上加霜。

2.「人多饑乏」是否合乎事實?

在大旱初期,「人多饑乏」確實存在。但未幾文帝用「令民就食」的救荒策略,困境稍為舒緩。到了開皇十八年 (公元 598 年),文帝再下令開倉賑給,前後用穀五百餘萬石 (《隋書.食貨志》:「十八年……困乏者,開倉賑給,前後用穀五百餘石)。「饑乏」並未持續,「令民就食」亦不是單一方法。

3.「倉庫盈溢」是否當時真實現象?

從開皇九年隋滅陳至開皇十四年,國內基本上無大事發生。《北史.隋本紀上》:

自開皇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

可以為證。

又開皇十四年前後幾年雖有內憂問題 (如平江南「叛亂」),但不難處理。《隋書.食貨志》:

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

此語可見直至十七年 (公元 597 年) 為止,隋政府倉庫存量仍十分充足。

對外邊事上,隋文帝用長孫晟「遠交近攻離強合弱」之離間政策 (嚴耕望語),成功逼使啟民可汗率領部眾內遷,留下「千萬世與大隋典羊馬」之語。到了開皇十三年 (公元 593 年),突厥基本上不再對隋政權構成威脅,「外患」未有令國內糧食不足。

4.「不許賑給」是否合乎隋文帝一貫對百姓的態度?

官氏從不同傳世資料窺探出:隋文帝在開皇十四年前及其後,皆關心民情,對救荒不遺餘力。「遣使巡察」、「開倉賑賜」、「設義倉」、「免租調」等更是他一向採用的救荒措施。「愛民」一面不可能到開皇十四年出現逆轉,他應是「憐百姓」的好君王。

5. 令百姓逐糧實情如何?

南宋鄭樵指隋文帝應對開皇十四年大旱的方法是「命百姓山東就食」。此與《隋書.食貨志》、《隋書.五行志下》、《北史.隋本紀上》記載契合。《隋書.食貨志》:

十四年,關中大旱,人飢。上幸洛陽,因令百姓就食。

《隋書.五行志下》:

開皇十四年五月,京師地震……是歲關中饑,帝令百姓就糧於關東。

《北史.隋本紀上》記載:

八月辛未,關中大旱,人饑。行幸洛陽,並命百姓山東就食。

不過,《隋書高祖紀下》:

八月辛未,關中大旱,人饑。上率戶口就食於洛陽。

不是「令民」就食,而是「率民」就食 ,有皇帝親自帶領老百姓到洛陽就食的意思。司馬光《資治通鑑》採《隋書.高祖紀下》,改「率」為「帥」。

官氏覺得,

若此屬實,開皇十四年大旱災在隋朝歷史上是件非同小可的大事,儘管在中國歷史時期皇帝「率民就食」非僅見,但對隋一朝來說,並無先例可援。試想像由當今皇帝率民就食,其饑荒災情應是達何等嚴峻程度。要之,在「率民」行動中,皇帝再不是孤家寡人,滿朝文武百官,加上隨從家眷成千上萬。若非情勢岌岌,筆者估計皇室絕不輕易作出如此「大動作」。筆者對「上率戶口就食」是有所置疑。

加上《隋書》、《北史》成書較《通鑑》早,鄭樵在處理相關記載時,亦未採用《通鑑》等材料和說法,而傾向接受《隋書》及《北史》的說法。官氏於是認為,單憑《隋書.高祖紀下》「上率戶口就食於洛陽」一句便認定其為史實,有欠說服力。

「命百姓山東就食 (山東指太行山以東,亦即函谷關以東,故又名關東,當時關東最大都城為洛陽,故復有就食洛陽之說)」未必是件壞事,還要考慮其他因素如災情嚴重度、倉儲儲存量、漕運交通暢通等問題。

觀乎關中倉廩底子薄弱,山東向來是農產富庶地區,確為理想就食地點。況且,自秦統一至隋,解決關中缺糧,都是依靠關東接濟,逾八百年而未改 (史念海語)。效果上,「命百姓山東就食」是移民就粟,建廣通渠將山東米糧引入關中是移粟就民,要之,二法有異曲同工之妙 (卜風賢語)。吾人實不能因文帝「命百姓山東就食」而說他「不憐百姓」。

至於不開官倉救災,非「惜倉庫」,而是要藉開皇十四年這場旱災所造成的種種不便,帶出「本置義倉,止防水旱,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損,於後乏絕」(《隋書.食貨志》),從而推動義倉 (社會各界負擔倉穀,災荒時向饑饉者賑給糧食的民營倉窖) 改革。官氏說:

《隋書食貨志》中的記載便是明證。細心閱讀《隋書食貨志》,可以透視到撰史者的刻意鋪排……引文明言開皇十四年有一場旱災,然後把義倉的衰敗問題歸咎於「百姓之徒,不思久計,輕爾費損,於後乏絕」,娓娓道來。繼而撰史者一口氣介紹出隋文帝幾道詔書,內容都是圍繞著義倉的改革……《隋書》作者利用通古今式之志書撰寫筆法,交待出義倉由「私營」變「官營」的一段沿革史。

……十四年辛未大旱災的出現,正好讓隋文帝政府利用移民就食洛陽,製造輿論,公告天下,促成義倉順理成章由「私」變「官」。

如果文帝真的視倉庫比人命更重要,開皇十八年開倉從何說起?文帝又為何下詔曰「寧積於人,無藏府庫」?

總括而言,官德祥根據史料,判斷隋文帝「不憐百姓」及「惜倉庫」之說有違歷史事實,「命百姓山東就食」也是情有可原,屬移民就粟的救荒手法。這可謂一新耳目,既將教科書上的偏見一掃而空,亦推進香港隋史研究的進展,功不可沒。引一網友的話:「這篇論文算是我查找到的參考價值很高的文章」。

又連錢穆先生都受唐太宗意見誤導,可見治史建基於客觀可信的史料之不容易。另查《朱子語類》,有「雖會節儉,又須著有愛民之心,終不成自儉嗇而愛不及民,如隋文帝之所為」,可見南宋時《貞觀政要》已起誤導作用,受誤導的包括朱夫子。

[註] 官氏<隋文帝與開皇十四年旱災>細針密縷,旁徵博引,牽涉的考證甚多,而且皆極具史學價值,上文只勾勒其大概而已,詳細仍可拜讀其文章。

2025年8月2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02-08-2025, 新歌速遞 / 香港日系地下偶像原創歌)

1. SUMLING 李芯駖 – POSH

2. SUMLING 李芯駖 – SPYLING

3. 晚安莉莉 – 如果花火可不消散

4. 晚安莉莉 – 當昨日凝視着我

5. Cozy Syndrome – 頹廢員工手冊

6. 狂想 Serenade – ピノキオ / Pinocchio

7. Kaleidoscope – 星光旅程

8. Monochrome – 朔月

9. Maho – Magic!

10. Ayamai 萩原綾舞 – 深紅の薔薇

11. 夜瑠☆エピファニー – 彈珠式戀愛

12. 陳慧琳 – 最佳位置 (Season 2 萬人結界演唱會版本)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5528409

2025年7月31日 星期四

為愛而生、獨自綻放的深紅薔薇

首次聽到萩原綾舞 Ayamai 這個名字,大家未必認識。如果說她是香港日系地下女子偶像組合薄明エルフリーデ,以及夜瑠☆エピファニー的成員,大家可能對日系地下偶像有些微認知,仍未必十分了解。既然如此,倒不如來個「人生若只如初見」,從頭認識這位熱愛唱歌跳舞的香港女生比較容易。

由成為日式咖啡店女僕,到加入薄明エルフリーデ,再至去年以限定成員身份參與夜瑠☆エピファニー,萩原綾舞 Ayamai 的藝名背後,是不放過任何跳唱表演機會的靈魂。經歷數年鍛鍊,上過大小舞台,昔日走音、尷尬、青澀不再,取而代之是自信、成熟、對唱跳甚是講究的專業表演者。無論在女團,抑或個人出 show,得天獨厚的甜美聲線都是她的標誌,辨識度高,甚是難得。

而且造型百變,不拘一格,壞壞的叛逆女、清純文靜的眼鏡娘、藝術氣質極重的文青……Ayamai 都手到拿來,全無違和感。idol 表演以外,她更擅長評述分析日本最新動漫,新近膽大黨第二季熱播,Ayamai 在某一 podcast 節目擔任客席主持,新奇有趣的視角切入,往往令聽眾腦洞打開,也見她有自己想法。

ChatGPT 是她的好朋友,每遇人生困惑,總不嫌詞費向其請教,也從中博取讚美和安慰。對於吃,Ayamai 有一份執著,曾在社交平台批評某連鎖快餐店新出品味道一般。她喜歡探究哲學、心理學,偏偏兩門知識都無法在香港賺取大量金錢。

夜深人靜,不時看見她在線上,徹夜未眠。Ayamai 在兩團的人緣亦甚佳,不時與團員們交流唱歌跳舞技巧,甚至予以指導。因曾在男女兩性問題上給予建議,有資深粉絲會尊稱她為綾舞 Sensei (老師)。

最新單曲《深紅の薔薇》,是因應本年度生誕祭而製作的主題歌曲。據官方簡介,「這首歌是一朵為愛而生、也為自己盛開的深紅薔薇。願它能在你心裡悄悄綻放」。紅色向來被視為深情的代表色,薔薇是一種野生玫瑰,帶有尖刺。用情至深,卻稜角分明,有個人主見,特立獨行,Ayamai 多少是想憑歌寄意,希望更多人因為這首歌認識她。

Ayamai 曾經分享,她的偶像是日本藝人山田涼介。山田涼介是偶像團體 Hey! Say! JUMP 的一員,代表色是紅色。Ayamai 表示,紅色對她來說是有特別意義,以往她從山田身上獲得能量,她希望未來能如山田般,將能量給予每位支持者,所以選擇以紅色為自己的代表色。另外,薔薇是她在薄明エルフリーデ的象徵物,在夜瑠☆エピファニー她是玫瑰園主人。

歌曲整體傾向日本和風,唯美、藝術感很重,不太迎合主流音樂市場的口味。自己斥資請日本班底製作新歌,完全是熱血地追夢,對金錢實利絲毫不放在眼內。誠意之作,值得好好細味。歌曲已在各大音樂串流平台上架。



2025年7月29日 星期二

隋代大儒文中子王通其人其學

欲數隋代大儒,不得不提王通。

薛收<隋故徵君文中子碣銘>:

夫子諱通,字仲淹,姓王氏,太原人……十八舉本州秀才,射策高第。十九除蜀州司戶,辭不就列。大業伊始,君子道消……以為卷懷不可以垂訓,乃立則以開物;顯言不可能避患,故託古以明義。懷雅頌以濡足,覽繁文而援手,乃續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象……

據此可知王通為山西人,年輕時有經世致用之志,及後見政局日益昏暗,遂退而從事著述及教育工作。

杜淹<文中子世家>:

開皇四年,文中子始生……仁壽三年,文中子冠矣,慨然有濟蒼生之心,西遊長安,見隋文帝。帝坐太極殿召見,因奏《太平策》十有二,策尊王道,推霸略稽今驗古,恢恢乎運天下於指掌矣。帝大悅曰:「得生幾晚矣,天以生賜朕也。」下其議於公卿,公卿不悅。時將有蕭墻之釁,文中子知謀之不用也……帝聞而再征之,不至。四年,帝崩。

……乃續《詩》《書》,正《禮》《樂》,修《元經》,贊《易》道,九年而六經大就。門人自遠而至。河南董常,太山姚義,京兆杜淹,趙郡李靖,南陽程元,扶風竇威,河東薛收,中山賈瓊,清河房玄齡,巨鹿魏徵,太原溫大雅,潁川陳叔達等,咸稱師北面,受王佐之道焉。如往來受業者,不可勝數,蓋千餘人。

比薛收更完整,杜淹提到:

(1) 王通出生年份為公元 584 年;

(2) 隋文帝死前一年,曾見王通,王通獻上《太平十二策》,獲文帝賞識,但終因「蕭墻之釁」(太子勇與晉王廣陣營的鬥爭),未有為官;

(3)《太平十二策》的宗旨是「尊王道,推霸略」,一言以蔽之,就是王霸並用。

(4) 唐初重要大臣及名將,如李靖、房玄齡、魏徵、溫大雅、陳叔達等,皆以王通為師,學習輔助君主之道。

南宋「事功學派」陳亮,對王通推崇備至,<問皇帝王霸之道>:

王通之言曰「天子而戰兵,則王伯之道不抗」,其真知言邪?孟軻荀卿其真迂闊而不切於事情邪?

相比之下,陳亮的論敵、大理學家朱夫子,即對王通其人其學不以為然,他說:

且如王通這人,於世務變故、人情物態,施為作用處,極見得分曉,只是於這作用曉得處卻有病。

問:「王通病痛如何?」曰:「這人於作用都曉得,急欲見之於用,故便要做周公底事業,便去上書要興太平。及知時勢之不可為,做周公事業不得,則急退而續詩書,續玄經,又要做孔子底事業。殊不知孔子之時接乎三代,有許多典謨訓誥之文,有許多禮樂法度,名物度數,數聖人之典章皆在於是,取而纘述,方做得這箇家具成。王通之時,有甚麼典謨訓誥?有甚麼禮樂法度?乃欲取漢魏以下者為之書……它只是急要做箇孔子,又無佐證,故裝點幾箇人來做堯舜湯武,皆經我刪述,便顯得我是聖人。如中說一書,都是要學孔子……它自要做孔夫子,便胡亂捉別人來為聖為賢。殊不知秦漢以下君臣人物,斤兩已定,你如何能加重!中說一書,固是後人假託,非王通自著。然畢竟是王通平生好自誇大,續詩續書,紛紛述作,所以起後人假託之故。後世子孫見它學周公孔子學不成,都冷淡了,故又取一時公卿大夫之顯者,纘緝附會以成之。畢竟是王通有這樣意思在。雖非它之過,亦它有以啟之也……然王通比荀揚又夐別。王通極開爽,說得廣闊。緣它於事上講究得精,故於世變興亡,人情物態,更革沿襲,施為作用,先後次第,都曉得;識得箇仁義禮樂都有用處。若用於世,必有可觀。只可惜不曾向上透一著,於大體處有所欠闕,所以如此……然王通所以如此者,其病亦只在於不曾子細讀書。他只見聖人有箇六經,便欲別做一本六經,將聖人腔子填滿裏面。若是子細讀書,知聖人所說義理之無窮,自然無工夫閑做。他死時極後生,只得三十餘歲。它卻火急要做許多事。

王通也有好處,只是也無本原工夫,卻要將秦漢以下文飾做箇三代,他便自要比孔子,不知如何比得! (以上見《朱子語類卷一百三十七.戰國漢唐諸子》)

扼要言之,朱子認為,

a. 王通對現實世界的人情物態、世變興亡、更革沿襲,了解得極清楚,卻對規範、引導現實世界走向美善的應然的道德義理不甚了了 (只能從管治效果上承認儒家仁義有用,不能理解義理本身);

b. 好自誇大,急於要做周公、孔子的事業,卻未能虛心審視自己有無相應的條件,結果部部著作皆淪為妄人妄作,闡述儒家義理不成,反添混亂。

c. 不曾仔細讀聖賢書,脫略本原工夫 (對道德心性茫然不知)。

觀乎孟子「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仲尼之徒,無道桓、文之事者」,王通「尊王道,推霸略」確實有問題,不應被列入儒門之內。可是,孔子不是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嗎?依此,謂王通完全背離孔子又講不過去。

準確地說,王通思想是遙接孔子而與孟子迥異。中唐韓愈建立「道統說」後,歷兩宋而未改,朱子相信孔孟一脈相承,於是才對王通有微辭。

事實上,兩漢、魏晉南北朝至隋唐,更長時間是孔荀並稱,西漢儒生如賈誼、董仲舒、劉歆等皆有經世之志,北魏更全賴經世致用的儒生走向文治,王通不走「貴王賤霸」的道路,有其歷史上的淵源,不能一面倒苛責。

又自董仲舒起,即主張「性善情惡」,東漢王充說:

董仲舒覽孫、孟之書,作情性之說曰:「天之大經,一陰一陽。人之大經,一情一性。性生於陽,情生於陰。陰氣鄙,陽氣仁。曰性善者,是見其陽也。謂惡者,是見其陰者也。」(《論衡卷十三.本性》)

王通《文中子中說卷九.立命》:

子曰:「以性制情者鮮矣。我未見處歧路而不遲迴者。」

情要被制,必是情有惡。性能制情,性必含善。如此,王通主張「性善情惡」明矣。這是漢儒一貫思路。

韓愈弟子李翱,亦主「性善情惡」,「性善情惡」堪稱漢唐儒之共識,至宋代方有改變。朱子怎能說王通對道德心性茫然不知?

總之,王通是儒者,此乃無容置疑。其上接兩漢,下啟唐代儒學,卻有別於宋明理學。宋明理學被稱為「新」儒學,這個「新」,在與王通思想對比時,尤其能夠突顯出來。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劉師培由宣揚排滿革命到支持君主立憲

關於劉師培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可參考曾聖益<劉師培的應世經學>:

劉師培 (1884 – 1919) 字申叔,號左盦,其先三世以治《春秋左氏傳》名著江淮,是清中葉以後揚州最著名的學術家族。劉師培自幼熟習《左傳》,「耽思著述,服膺漢學,以紹述先業,昌洋揚州學派自任」。

劉師培自幼嗜讀……且能掌握時代趨勢,關心社會發展及國家興廢……

劉師培以日本明治維新為例,申明中國傳統學術功效弘遠……劉師培身體孱弱,其投身晚清的社會及政治革命事業,主要是發揮書生本色,透過學校講學及報刊論述,傳達其改革理念。在政治上,鼓吹排滿,建立民族政府的種族革命。

扼要言之,劉氏家學淵源,對《左傳》有很深造詣,惟其不願做埋首書齋的學者,嚮往揚州學派通經致用的精神,因而對當時中國的前景與國際形勢異常關心。他卒之投身排滿革命的宣傳論述中,且主張以日本明治維新作為革新中國的藍本。

劉師培進入革命宣傳行列,也有一段故事可說,跟章太炎有關。喻大華<晚清國粹潮流中的章太炎與劉師培 – 交誼.學術.思想>:

章太炎與劉師培訂交於光緒二十九年 (1903 春,這年章太炎 36 歲,劉師培 20 歲,基於政治立場的一致,二人一見傾心,訂為至好……

……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清政府告進了租界當局的大牢,二人書信往還,探討學術,抒發離情,自然無從齟齬,相反感情更深。

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初夏,章太炎刑滿出獄,為同盟會迎至日本,三年牢獄之苦使章氏聲名大振,所至人們趨奉追隨,風光無限。章氏得意之餘於次年春招其忘年故友劉師培來日……

張仲民<私誼、輿論和政治:劉師培與章太炎關係再考察>:

1906 年被釋放後遠赴日本加入同盟會,主持《民報》,大力宣傳「排滿」、革命。1907 年初,在安徽蕪湖皖江中學堂任教的劉師培接受章太炎邀請,攜妻子何震一起赴日,也加入了同盟會,為章太炎主持下的《民報》撰稿,鼓吹「排滿」革命,並與章太炎一起參加了其他激進政治活動。

章太炎,又名章炳麟,1869 年生於浙江省一個書香門第。甲午戰爭後,章太炎捐款予維新派強學會,且與康有為、梁啓超通信。1896 年,梁啟超請章太炎到上海任《時務報》主筆。1898 年春,應張之洞邀請,赴武漢辦《正學報》。戊戌政變發生,章氏遭通緝,流亡海外。同情康梁變法,抨擊清政府,是章氏那時為文論述的主調。

1899 年 5 月,章太炎東渡日本,政治立場由立憲逐漸走向排滿,篤信排滿才能成就立憲。1900 年庚子拳亂後,嚴復、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組織「中國議會」,章氏亦應邀參加。1903 年初,章太炎在《蘇報》接連發表支持革命的言論,「蘇報案」發生,章太炎入獄,當時他已跟劉師培相識。

由支持清廷內部改革,立憲維新,至對清廷徹底絕望,相信立憲成功非先推翻滿清不可。章太炎的思想轉變,其實也代表著清末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想法。劉師培自然也不例外。王春霞<「排滿」革命與國史重建>引述劉師培「排滿」言論:

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

炎黃之裔,厥惟漢族。

欲保漢族之生存,必以尊黃帝為急。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以之紀年,可以發漢族民族之感覺。

不過,劉師培後來離開革命陣營,轉投兩江總督端方的幕府。

端方是 1905 年清廷派遣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屬朝中開明改革派。五大臣歸國,編輯列國政要百三十三卷、歐美政治要義十八章,可視為晚清預備立憲的先聲。《清史稿.于式枚傳》:

時新黨要求實行立憲,召集國會日亟。式枚上言:「臣遍考東西歷史,參校同異,大抵中法皆定自上而下奉行,西法則定自下而上遵守。惟日本憲法,則纂自日臣伊藤博文,雖西國之名詞,仍東洋之性質。其採取則普魯士為多,其本原則德君臣所定,名為欽定憲法。夫國所以立曰政,政所以行曰權,權所歸即利所在。定於一則無非分之想,散於眾則有競進之心。行之而善,則為日本之維新;行之不善,則為法國之革命。法國當屢世苛虐之後,民困已深,欲以立憲救亡,而適促其亂……

據此,晚清立憲主要是參考日本明治維新的案例。劉師培轉與端方合作,可能是在實現立憲的問題上跟端方有一定共識。

1911 年保路運動爆發,端方入四川鎮壓期間遭遇兵變,未幾被殺。1915 年 8月,楊度、嚴復等組織籌安會鼓吹「君(主) (立) 憲救國」,劉師培同意,並撰文支持。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26-07-2025, 新歌速遞 / 陳慧琳演唱會精華)

1. Honey Punch – Butterfly

2. HANA – Drop

3. HANA – ROSE

4. Aespa – Dirty Work

5. Kaleidoscope – 星光旅程

6. Kaleidoscope – 星光萬花筒

7. 狂想 Serenade – Pinocchio

8. 陳慧琳 + 林峯 – 再生花 (《陳慧琳 Season 2 萬人結界演唱會》現場版)

9. 陳慧琳 – 最愛演唱會 (《陳慧琳 Season 2 萬人結界演唱會》現場版)

10. 鄧麗欣 – 立斷

11. 茉ひる + RINZO – フレグラ ンス (fragrance / 香水)

12. AI ROCK – 不破不立 (Acoustic Version)

13. 胡鴻鈞 – 到此一遊

14. 晚安莉莉 – 如果花火可不消散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4979775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嚴復支持君主立憲

日俄戰爭俄國敗給日本為清末知識分子帶來震撼。嚴復 1905 年發表的<論國家於未立憲以前有可以行必宜行之要政>提到:

近者甲辰日俄之戰,知微之士聞之,亦曰:「此非俄日之戰也,乃立憲專制二治術之戰也。」自海陸交綏以來,日無不勝,俄無不敗。至於今,不獨俄民群起而為立憲之爭也,即吾國士夫亦知其事之不容已。是以立憲之議,主者愈多,遠猷辰告始於出使諸公,繼者乃有疆吏,而今樞臣親懿之中亦稍稍持其說矣。(王慶成《嚴復未刊詩文函稿及散佚著譯》,轉引自王天根<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

嚴復,字又陵,1854 年出生於福建。父親病逝後,1867 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1871 年畢業,為該學堂首屆畢業生。1877 年赴英國學習海軍,與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交。1879 年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皇家海軍學院,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後學堂教習 (船政學堂分為前、後學堂,前學堂以造船為主,由法國人擔任教席;後學堂以駕駛為主,聘請英國人任教)。1880 年赴天津北洋水師學堂任駕駛學堂教習。

1895 年甲午戰爭後,嚴復發表多篇文章主張維新變法。1896 – 97 年翻譯英國學者赫胥黎 (Thomas Henry Huxley) 的《天演論》(Evolution and Ethics) 並在報上發表。1898 年撰《上光緒皇帝萬言書》,向光緒皇帝闡述變法主張。庚子拳亂,嚴復避居上海,參加汪康年、唐才常發起的「中國議會」。1901 年翻譯亞當.斯密 (Adam Smith)《原富》(The Wealth of Nations),1903 年翻譯約翰.穆勒 (John Stuart Mill)《名學》(A System of Logic) 和《群己權界論》(On Liberty)。留學英國、推動維新變法、翻譯西方先進書籍的經驗,以及長期對時局的關注,令他對當時中國出路有一些看法。

據嚴復 1905 年的文章,他是認同立憲可令國家富強,專制令國家積弱。日本能夠戰勝俄國,關鍵在於日本已完成立憲,俄國則仍停留在專制階段。回望中國的發展,清朝只有實行立憲,才有富國強兵的可能。換言之,立憲是富國強兵的手段,也可說富國強兵是立憲想達到的終極目標。

王天根解釋嚴復的立場:

嚴復發表在 1905  9  3 日《外交報》第 120 期上<原敗>一文對日俄戰爭中俄國失敗作了進一步的探討,稱:「是故東方之潰敗,於俄國非因也,果也。果於何?果於專制之末路也。」在嚴復看來,日本對俄國的勝利是立憲對專制的勝利,故他大力抨擊專制……

 1904 年以來,清政府官員紛紛奏請立憲;特別是日俄戰爭日對俄的勝利,社會輿論普遍認為是立憲對專制的勝利,於是立憲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以此故立憲之議,為鄙陋所極表同情者」。可見,嚴復對此表示贊同。(<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

值得留意是「社會輿論普遍認為」,學日本立憲以圖強,並非嚴復一人如此主張。

關於「立憲」具體意涵,在 1906 年 12 月 17 日安徽高等學堂的演說中,嚴復有細緻說明:

a. 大義按憲法二字連用,古所無有。以吾國訓詁言仲尼憲章文武、注家云憲章者近守具法。可知憲即是法,二字連用,於辭為贅。今日新名詞,由日本稗販而來者,每多此病。如立憲,其立名較為無疵,質而解之,即同立法。

b. 民主、獨治二制,雖執政人數多少不同,而皆有上下同守共由之法,如此者謂之立憲政府。其所守所由,犖犖大經,必不可畔者,斯為憲法,惟專制無之。

c. 今譯文憲法二字,可用於國家之法制

d. 專制非無法度也,雖有法度,其君超於法外,民由而己不必由也。(以上四條見<憲法大義>)

簡言之,立憲即是立法,「法」指國家的法度、法制。跟專制君主不受「法」約束迥異,立憲國家的君主必須遵循法制、法度行事,所謂「上下同守共由」。

由天子以至於庶民皆能守法,連根拔起的革命自然不需要,嚴復說:

顧欲為立憲之國,必先有立憲之君,又必有立憲之民而後可。立憲之君者,知其身為天下之公僕,眼光心計,動及千年,而不計一姓一人之私利。立憲之民者,各有國家思想,知愛國為天職之最隆,又濟之以普通之知識,凡此皆非不學未受文明教育者之所能辨明矣。且僕聞之,改革之頃,破壞非難也,號召新力亦非難也,難在乎平亭 (案:研究斟酌,使得其平古法舊俗,知何者之當革,不革則進步難圖;又知何者之當因,不因則由變得亂。一善制之立,一美俗之成,動千百年而後有,奈之何棄其所故有,而昧昧於來者之不可知耶!(<憲法大義>)

君主立憲是屬於理性務實、循序漸進地改革,奈何革命浪潮熾烈,嚴復反成了歷史潮流裡的保守派。楊度組織「籌安會」為袁世凱稱帝製造輿論,宣揚君主立憲,嚴復是「籌安會六君子」之一,背後有政治理念上的志同道合。

2025年7月22日 星期二

干涉突厥內政的聖人可汗

公元 552 年,原先在柔然統治下的阿史那氏部族,連合各游牧部落,建立一帝國,控制漠北、中亞等柔然故地,稱突厥汗國。

公元 581 年,沙缽略可汗成為汗國最高領導人。北周趙王宇文招之女千金公主,出嫁沙缽略可汗為妻。北周滅亡後,千金公主「自傷宗祀絕滅……日夜言之於沙缽略。由是悉眾為寇,控弦之士四十萬」,屢次侵犯隋朝北邊。文帝派兵出塞討伐,突厥不敵,敗走遁去。從「時虜飢甚,不能得食,於是粉骨為糧,又多災疫,死者極眾」,侵隋為突厥帶來的傷害非常大。

有一阿波,因驍悍而被沙缽略忌憚,致使母親被殺,無處容身。他西奔投靠達頭可汗 (沙缽略叔父),與達頭合攻沙缽略。自此突厥分裂成東、西兩部。

隋文帝對東、西突厥有什麼樣的取態?由

高祖報書曰:「……既是沙缽略婦翁,今日看沙缽略共兒子不異。即以親舊厚意,常使之外,今特別遣大臣虞慶則往彼看女,復看沙缽略也。」

以及

時沙缽略既為達頭所困,又東畏契丹,遣使告急,請將部落度漠南,寄居白道川內,有詔許之。詔晉王廣以兵援之,給以衣食,賜以車服鼓吹。沙缽略因西擊阿波,破擒之。而阿拔國部落乘虛掠其妻子。官軍為擊阿拔,敗之,所獲悉與沙缽略。

他大概是支持東突厥,亦認北周千金公主為隋之公主,故自稱是沙缽略之「婦翁」

沙缽略死,其弟處羅侯即位,即葉護可汗。葉護可汗西征,中箭身亡。沙缽略之子阿史那雍虞閭被擁立,是為都藍可汗。千金公主汲汲於為北周復國,惹起隋文帝疑慮。趁染干 (葉護之子) 前來求婚,遂令裴矩對他說:「當殺大義主 (案:即千金公主) 者,方許婚。」染干在都藍面前毀謗、誣諂千金公主,都藍盛怒之下,殺公主於帳。

隋文帝把安義公主嫁給染干,染干變相成為其女婿。文帝又贈予厚禮,史載「突利本居北方,以尚主之故,南徙度斤舊鎮,錫賚優厚」。凡此種種,慢慢令都藍可汗有所不滿,覺得染干僭越,怒曰:「我,大可汗也,反不如染干!」於是朝貢斷絕,邊患代之而起。

文帝派兵擊都藍,都藍與達頭可汗聯手舉兵攻染干,盡殺其兄弟子姪。染干連夜與隋使長孫晟南下歸附隋朝,隋文帝予以厚待,陪同染干歸朝的,還有都藍之弟都速六。

高熲、楊素擊敗達頭可汗,隋文帝旋即立染干為可汗,稱啟民可汗。安義公主卒,文帝再以宗室女義成公主妻之。東突厥部落前來歸附者甚眾,都藍未幾為部下所殺,達頭屢次欲攻啟民,皆為隋文帝發兵阻止。

啟民可汗從一無所有,到成為天朝女婿、東突厥首領,全賴隋文帝鼎力支持,他因此上表陳謝:

大隋聖人莫緣可汗,憐養百姓,如天無不覆也,如地無不載也。諸姓蒙威恩,赤心歸服,並將部落歸投聖人可汗來也。或南入長城,或住白道,人民羊馬,徧滿山谷。染干譬如枯木重起枝葉,枯骨重生皮肉,千萬世長與大隋典羊馬也。

用「聖人可汗」稱呼中原王朝皇帝,自古未有,始於隋文帝。往後唐太宗有「天可汗」之稱,該是以「聖人可汗」為濫觴。

隋文帝能夠控制東突厥,長孫晟功不可沒。據史書記載:

(開皇四年,遣晟副虞慶則使於攝圖 (即沙缽略可汗),賜公主姓為楊氏,改封大義公主。攝圖奉詔,不肯起拜,晟進曰:「突厥與隋俱是大國天子,可汗不起,安敢違意。但可賀敦為帝女,則可汗是大隋女婿,奈何無禮,不敬婦公乎?」攝圖乃笑謂其達官曰:「須拜婦公,我從之耳。」

據此可知隋文帝視北周千金公主為隋之公主,自認是沙缽略之「婦翁」,乃長孫晟之計謀。

晟又奏曰:「臣觀雍閭,反覆無信,特共玷厥有隙,所以依倚國家。縱與為婚,終當必叛。今若得尚公主,承藉威靈,玷厥、染干必又受其徵發。強而更反,後恐難圖。且染干者,處羅侯之子也,素有誠款,于今兩代。臣前與相見,亦乞通婚,不如許之,招令南徙,兵少力弱,易可撫馴,使敵雍閭,以為邊捍。」上曰:「善。」又遣慰喻染干,許尚公主。

此見拉攏染干以對付都藍,亦是出自長孫晟。

長孫晟自北周開始,便長期處理與突厥的外交關係,是很出色的外交家。唐朝太宗長孫皇后,以及高宗朝重臣長孫無忌 (長孫皇后之兄),都是長孫晟的子女。

[主要參考資料]

1. 魏徵等,《隋書.北狄傳》

2. 魏徵等,《隋書.長孫晟傳》

2025年7月20日 星期日

日俄爭奪中國東北是排滿革命的催化劑

庚子義和團之亂,俄國乘機派軍隊侵佔東北。儘管 1902 年 4 月簽署的《中俄交收東三省條約》俄國同意分批撤軍,具體執行仍遙遙無期。俄國強佔東北激發留日學生愛國熱忱,其中黃興參加「拒俄義勇隊」,準備前往東北抗擊俄國。

黃興,字克強,湖南長沙人。1898 年受湖廣總督張之洞推薦,入武昌兩湖書院讀書,開始認同維新變法主張。1902 年獲選以公費東渡日本留學。黃興對時局非常關心,密切留意事態發展。奈何在清政府施壓下,日本政府勒令解散「拒俄義勇隊」。這個時候,黃興意識到,要抵禦外侮,必須先排滿反清,其遂毅然放棄留學,回國展開反清革命活動。1904 年 2 月 15 日,華興會在湖南長沙成立,黃興為主要領導人,成員還有宋教仁等。1905 年 7 月 30 日,華興會與興中會、光復會合組「中國革命同盟會」,華興會主要成員成為了同盟會的骨幹。

同樣來自湖南的陳天華,1903 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跟黃興結識。黃興、宋教仁等在長沙創立華興會,策劃武裝起義,陳天華是成員之一。隨著同盟會成立,陳天華任《民報》編輯,先後撰寫《警世鐘》、《猛回頭》、《中國革命史論》等,宣揚革命思想。

1905 年 1 月,日俄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際,陳天華寫下<要求救亡意見書>,其中提到:

一曰勿以土地割讓於外人也,而礦山、鐵路、航權,必竭死力以保之。二曰勿以人民委棄於外人也,而人民之生命產業利權,絲毫不可容外人之侵犯。三曰勿以主權倒授於外人也,而外人之駐兵於內地,以及用人行政之權,尤必力杜其漸。此三者,要求政府對外之條件也。四曰當實行變法。五曰當早定國是。六曰當予地方以自治之權。七曰當許人民以自由著述,言論集會之權。此四者,要求政府對內之條件也。凡皆吾儕所以要求於政府者也。

陳天華提出的訴求,無疑是受到當時東北人民被清政府拋棄、清政府被迫於戰事中保持中立、日俄覬覦中國東北鐵路礦產等刺激。<意見書>最後未有呈上,同盟會會章的起草人卻有陳天華的名字,1905 年 10 月 20 日發表的<論中國宜改創民主政體>有以下一段:

中國沉淪,奴伏於異種之下者二百數十年。邇來民族主義日昌,苟革彼羶穢殘惡舊政府之命,而求乎最美最宜之政體,亦宜莫共和若……然則言中國變革,而盛誦夫君主立憲之美者,為彼少數異種方握政權者計,而非為我漢族光復於將來者計也。

此跟同盟會誓詞「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並無二致。日俄戰爭激化排滿革命浪潮,趕絕立憲維新,在這裡可見一斑。

蔡元培,浙江紹興人。日俄戰爭爆發,在上海創辦《俄事警聞》日報,擔任主編,《俄事警聞》未幾改稱《警鐘日報》。《俄事警聞》初期集中揭露俄國侵佔中國東北的罪行,作為「警鐘」,以喚起國人注意。1898 年 7 月刊於香港報紙《輔仁文社社刊》的《時局圖》,將當時中國瀕臨被列強瓜分的狀況,以漫畫方式展示出來。蔡元培將《時局圖》轉載至《俄事警聞》,大大催化清末救亡意識。

1904 年 11 月,蔡元培與陶成章等在上海建立光復會,蔡元培為會長,陶成章為副會長,密謀聯絡江、浙一帶的會黨,策動武裝起義。章太炎也參與了光復會的籌建工作,徐錫麟、秋瑾則為會員。1905 年 3 月 27 日,《警鐘日報》被清政府迫令停刊。同年 7 月,光復會加入同盟會。

《清史稿.張曾敭傳》:

是年秋瑾案起。秋瑾者,浙江女生言革命者也,留學日本,歸為紹興大通學校教師,陰謀亂。曾敭遣兵至校捕之……

秋瑾,浙江紹興人,1904 年東渡日本留學,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愛國革命活動。1905 年回國,在徐錫麟介紹下加入光復會。1907 年 7 月 6 日,徐錫麟刺殺安徽省巡撫恩銘,被捕後處死,徐錫麟弟徐偉供詞牽連秋瑾,秋瑾被捕處決,年僅 31 歲。

秋瑾有詩作<黃海舟中日人索句並見日俄戰爭地圖>:

萬里乘雲去復來,隻身東海挾春雷。

忍看圖畫移顏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濁酒不銷憂國淚,救時應仗出群才。

拼將十萬頭顱血,須把乾坤力挽回。

因在船上看見《日俄戰爭地圖》,感慨萬分,適值日本人向她要詩,她便寫下短短八句。首四句對日俄兩國爭奪中國東北,怒氣難消。後四句表達她欲投身革命以挽救民族危亡的決心。

從秋瑾的事例亦可看到日俄戰爭催生清末排滿革命。

2025年7月19日 星期六

及時行樂 (19-07-2025, 新歌速遞 / 香港日系地下女團原創歌 / 陳慧琳演唱會精華)

1. Tiger @ MIRROR x ROVER – IGNITED

2. Day 許軼 – Hold On

3. COLLAR – 暴走女團

4. BABYMONSTER – HOT SAUCE

5. BLACKPINK – JUMP

6. TWICE – THIS IS FOR

7. KATSEYE – Gabriela

8. 薄明エルフリーデ – 空のエンドライン

9. EMPATHY – PSYCHO JUMP

10. Chotto Crazy – 最強パーティーナイト

11. Yuzu Bubbly – 透明なストーリー

12. 連詩雅 – 人生使用說明

13. 陳慧琳 – Rave Party Medley

https://www.patreon.com/posts/ji-shi-xing-le-134479931

2025年7月17日 星期四

日俄戰爭始末

《馬關條約》允許日本取得遼東半島,卻因俄、德、法三國干涉還遼,日本最終妥協,將遼東半島歸還清政府。俄國旋即向清政府租借旅順、大連,並爭取修築東清鐵路 (鐵路通過黑龍江、吉林至海參崴,南下支線由哈爾濱通過瀋陽到旅順),將勢力延伸至遼東半島。做法令日本感到不安,日本嘗試跟俄國談判,不得要領。

義和拳亂,俄國趁機派大軍入侵東北三省。儘管清政府提出歸地、撤兵等要求,具體時間表仍付之闕如。俄國在中國東北日益坐大,致使英國、日本憂慮自己在華利益受損。為箝制俄國,英國 1902 年與日本結成「英日同盟」(Anglo-Japanese Alliance)。日本外交上的勝利,意味著日俄一旦爆發戰爭,英國也不會袖手旁觀,坐視不理。日本因此有了本錢挑戰俄國。

日本在英國支持下,與俄國進行交涉,要求俄軍撤出東北,遭俄方拒絕。1903 年,日俄談判破裂。次年 2 月,日本向俄國發出最後通牒,並宣佈斷絕日俄外交關係。未幾,於不宣而戰的情況下,日本海軍攻擊停泊在旅順的俄國艦隊,俄國對日宣戰,日俄戰爭爆發。

俄國一直將軍事重點放在歐洲,所以遠東地區的正規軍數目不如日本。加上欠缺充分作戰準備,其僅能依靠駐紮在旅順的太平洋艦隊作為主力,同時調動波羅的海艦隊前來遠東增援。

日本方面,除了對旅順進行封鎖,孤立太平洋艦隊,亦派遣海軍前往對馬海峽確保制海權。自 1890 年馬漢發表《海權論》系列著作,制海權成為重要概念引起各國注意。其中,「海戰最高原則是削弱乃至毀滅敵人艦隊,並可以由決定性海戰或對港口的封鎖達成」、「海戰的目的必須經常是直接或間接地確實獲致制海權,並阻止對方獲致它」,日本海軍對《海權論》吸收消化,制定精準有效的戰爭部署,這是其最後能夠取勝一大原因。

開戰後,俄國太平洋艦隊留在旅順,避免與日本艦隊主力決戰。日本海軍對旅順施以封鎖,未能成功,卻面對俄國從海參崴調來的艦隊不斷威脅海上運輸。日本陸軍在朝鮮登陸後,先在鴨綠江擊破俄軍,再順勢佔領大連,北上直指遼陽。日本海軍對付俄國旅順艦隊,成效不彰,適逢得知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將前來增援,為避免波羅的海艦隊與旅順太平洋艦隊會合,其卒之接受與陸軍協同作戰,要求陸軍參與對旅順的攻擊。

日本海軍、陸軍長期不和。明治維新建軍,陸軍以長州藩的人為主,海軍則由薩摩藩的人組成,而長州、薩摩兩藩在幕末時期存在嚴重私怨。加上陸軍參照法國、德國體制,海軍以英國為藍本。種種分歧令日本海軍、陸軍各行所是,未能協同合作,即使在日俄戰爭也不例外。

日本海陸軍合流的結果,是俄國旅順太平洋艦隊被重挫,完全喪失戰鬥力。海參崴俄軍艦隊雖仍威脅日本補給線路,但已無助扭轉局面。隨著遼陽、奉天陷落,俄軍往哈爾濱撤退,俄國敗局已定。惟俄方始終期望波羅的海艦隊到達後可以挽回劣勢。對馬海峽一役,波羅的海艦隊被日本以壓倒性優勢擊潰,全軍覆沒,面對海軍全滅、日本徹底掌握制海權,俄國被迫接受現實,與日本展開停戰談判。1905 年 9 月 5 日,日俄兩國簽定《樸茨茅斯條約》(Treaty of Portsmouth)。

條約規定俄國必須將旅順及大連的租借權、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及附屬財產和煤礦轉讓給日本。換言之,俄國之前在東北一切權益,全部由日本繼承。長春至旅順的鐵路,後來改稱南滿鐵路,日本為保護南滿鐵路權益,成立「滿鐵守備隊」,另安排一個師團駐留南滿。滿鐵守備隊和駐留師團即是日後關東軍的前身。1931 年 9 月 18 日九一八事變,日本關東軍借口南滿鐵路一段被毀,炮轟瀋陽,同時進攻吉林、黑龍江,禍根肇始於《樸茨茅斯條約》。

日俄戰爭在中國東北進行,清朝卻被迫保持中立。魯迅在 1922 年《呐喊.自序》回憶於日本留學時棄醫從文的經歷:

其時正當日、俄戰爭的時候,關於戰事的畫片自然也就比較的多了……有一回,我竟在畫片上忽然會見我久違的許多中國人了,一個綁在中間,許多站在左右,一樣是強壯的體格,而顯出麻木的神情。據解說,則綁著的是替俄國做了軍事上的偵探,正要被日軍砍下頭顱來示眾,而圍着的便是來賞鑑這示眾的盛舉的人們。

缺乏國家保護,中國人要麼投靠日俄任一方以自保,不得好死,要麼袖手旁觀,用麻木冷酷逆來順受。這是非常可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