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劉師培由宣揚排滿革命到支持君主立憲

關於劉師培徘徊於學術與政治之間,可參考曾聖益<劉師培的應世經學>:

劉師培 (1884 – 1919) 字申叔,號左盦,其先三世以治《春秋左氏傳》名著江淮,是清中葉以後揚州最著名的學術家族。劉師培自幼熟習《左傳》,「耽思著述,服膺漢學,以紹述先業,昌洋揚州學派自任」。

劉師培自幼嗜讀……且能掌握時代趨勢,關心社會發展及國家興廢……

劉師培以日本明治維新為例,申明中國傳統學術功效弘遠……劉師培身體孱弱,其投身晚清的社會及政治革命事業,主要是發揮書生本色,透過學校講學及報刊論述,傳達其改革理念。在政治上,鼓吹排滿,建立民族政府的種族革命。

扼要言之,劉氏家學淵源,對《左傳》有很深造詣,惟其不願做埋首書齋的學者,嚮往揚州學派通經致用的精神,因而對當時中國的前景與國際形勢異常關心。他卒之投身排滿革命的宣傳論述中,且主張以日本明治維新作為革新中國的藍本。

劉師培進入革命宣傳行列,也有一段故事可說,跟章太炎有關。喻大華<晚清國粹潮流中的章太炎與劉師培 – 交誼.學術.思想>:

章太炎與劉師培訂交於光緒二十九年 (1903 春,這年章太炎 36 歲,劉師培 20 歲,基於政治立場的一致,二人一見傾心,訂為至好……

……章太炎因《蘇報》案被清政府告進了租界當局的大牢,二人書信往還,探討學術,抒發離情,自然無從齟齬,相反感情更深。

光緒三十二年 (1906 初夏,章太炎刑滿出獄,為同盟會迎至日本,三年牢獄之苦使章氏聲名大振,所至人們趨奉追隨,風光無限。章氏得意之餘於次年春招其忘年故友劉師培來日……

張仲民<私誼、輿論和政治:劉師培與章太炎關係再考察>:

1906 年被釋放後遠赴日本加入同盟會,主持《民報》,大力宣傳「排滿」、革命。1907 年初,在安徽蕪湖皖江中學堂任教的劉師培接受章太炎邀請,攜妻子何震一起赴日,也加入了同盟會,為章太炎主持下的《民報》撰稿,鼓吹「排滿」革命,並與章太炎一起參加了其他激進政治活動。

章太炎,又名章炳麟,1869 年生於浙江省一個書香門第。甲午戰爭後,章太炎捐款予維新派強學會,且與康有為、梁啓超通信。1896 年,梁啟超請章太炎到上海任《時務報》主筆。1898 年春,應張之洞邀請,赴武漢辦《正學報》。戊戌政變發生,章氏遭通緝,流亡海外。同情康梁變法,抨擊清政府,是章氏那時為文論述的主調。

1899 年 5 月,章太炎東渡日本,政治立場由立憲逐漸走向排滿,篤信排滿才能成就立憲。1900 年庚子拳亂後,嚴復、汪康年、唐才常等在上海組織「中國議會」,章氏亦應邀參加。1903 年初,章太炎在《蘇報》接連發表支持革命的言論,「蘇報案」發生,章太炎入獄,當時他已跟劉師培相識。

由支持清廷內部改革,立憲維新,至對清廷徹底絕望,相信立憲成功非先推翻滿清不可。章太炎的思想轉變,其實也代表著清末具有進步思想的知識分子的想法。劉師培自然也不例外。王春霞<「排滿」革命與國史重建>引述劉師培「排滿」言論:

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

炎黃之裔,厥惟漢族。

欲保漢族之生存,必以尊黃帝為急。黃帝者,漢族之黃帝也,以之紀年,可以發漢族民族之感覺。

不過,劉師培後來離開革命陣營,轉投兩江總督端方的幕府。

端方是 1905 年清廷派遣出洋考察政治五大臣之一,屬朝中開明改革派。五大臣歸國,編輯列國政要百三十三卷、歐美政治要義十八章,可視為晚清預備立憲的先聲。《清史稿.于式枚傳》:

時新黨要求實行立憲,召集國會日亟。式枚上言:「臣遍考東西歷史,參校同異,大抵中法皆定自上而下奉行,西法則定自下而上遵守。惟日本憲法,則纂自日臣伊藤博文,雖西國之名詞,仍東洋之性質。其採取則普魯士為多,其本原則德君臣所定,名為欽定憲法。夫國所以立曰政,政所以行曰權,權所歸即利所在。定於一則無非分之想,散於眾則有競進之心。行之而善,則為日本之維新;行之不善,則為法國之革命。法國當屢世苛虐之後,民困已深,欲以立憲救亡,而適促其亂……

據此,晚清立憲主要是參考日本明治維新的案例。劉師培轉與端方合作,可能是在實現立憲的問題上跟端方有一定共識。

1911 年保路運動爆發,端方入四川鎮壓期間遭遇兵變,未幾被殺。1915 年 8月,楊度、嚴復等組織籌安會鼓吹「君(主) (立) 憲救國」,劉師培同意,並撰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