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7日 星期四

失敗的改革

西漢武帝施行鹽鐵酒專賣,究其原因,純粹是為了累積更多財富以加強邊境防禦工事,對抗匈奴。然而,在儒者眼中,有關做法無異於與民爭利,造就貪鄙的風氣,使百姓捨本趨末,放棄農業。

傳至哀帝,國家經濟狀況尚不算十分壞,「宮室苑囿府庫之臧已侈,百姓訾富雖不及文景,然天下戶口最盛矣」可以為證。

歷平帝而到王莽,初時「匈奴稱藩,百蠻賓服……府庫百官之富,天下晏然」,外交、財政頗不錯。奈何王莽肆意妄為,一意孤行,變更漢家舊制。匈奴單于印璽被換去,不復擁有與中原天子同等的地位 (漢宣帝始賜單于印璽,與天子同)。西南夷鉤町王亦被貶為侯。此卒之激起匈奴、西南夷怨恨,侵犯北部及西南邊境。

王莽發兵三十萬,廣招天下囚徒丁男甲卒,給予兵器,須知道那時已承平日久,老百姓根本不想打仗,結果動員令致使「海內擾矣」。

王莽又「更名天下田曰『王田』,奴婢曰『私屬』,皆不得買賣。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餘田與九族鄰里鄉黨。故無田今當受田者,如制度。敢有非井田聖制、無法惑眾者,投諸四裔」。用激進手段禁止土地買賣,杜絕土地兼併,竊以為受到師丹、孔光、何武的政治主張影響。

可惜有關措施無法長久維持,陷刑者眾,天下喧囂。杜佑《通典》:「於是農商失業,食貨俱廢,百姓涕泣於市道。坐賣買田宅奴婢,自諸侯卿大夫至於庶人,抵罪者不可勝數。」

王莽見民心背離 (《通典》記中郎區博進諫:「井田雖聖王法,其廢已久。周道既衰,而人不從。秦順人心,改之可以獲大利……今欲違人心,追復千載絕跡,雖堯舜復生,而無百年之漸,不能行也」),「下詔諸食王田及私屬皆得賣買,勿拘以法」,卻已經太遲。

邊境二十餘萬將士需要軍糧,地方政府無法應付,多次向人民橫徵暴歛,民生困苦。

再加上枯旱連年,農作物失收,糧食價格飛漲,人民連吃飯都成問題,遂相率為群盜。

盜賊散佈北方邊境及青州、徐州 (山東地區) 等地,「人相食」揭示其為飢民集團。

雖然王莽「開東方諸倉振貸窮乏」,且教人民煮木為酪 (用木頭、樹皮煮成糊狀物),流寇依舊未有消除跡象。其終於攻入關中,王莽未幾敗亡。

值得留意是王莽詔書中有「枯旱霜蝗,饑饉荐臻」,蝗蟲為患,摧毀農夫辛勤種植,令旱災的不良影響進一步惡化。

東漢建立之初,因為戰亂造成人口銳減,令光武帝有足夠空間重新丈量土地和統計國家戶口 (荀悅「光武中興之後,人眾稀少」)。建武十五年 (公元 39 年),光武帝下詔州郡檢查覆核地方墾田頃畝,以及戶口年紀。河南尹張伋等因隱瞞土地和人口,被下獄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