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獨酌>是李白的作品,全詩如下: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一開始不是把鏡頭對準詩人,而是寫景,花叢中擺上一壺美酒,請注意,是「一壺」,這裡就帶出獨的意思,李白自己一個人喝酒,故曰「獨酌」。
「無相親」,無親無友,自斟自酌,那份孤獨都算深,第二句是點題。
換轉是其他人,定要自怨自艾,暗自淚垂,但李白是「詩仙」,異常豁達,於是有舉杯邀請明月共飲之舉。夜幕下,月、影、詩人自己,恰好儼如三個人,所以說「對影成三人」。李白的想像力是多麼豐富。
把月和影想像為人都不夠,還要指月不曉得暢飲的樂趣,影徒然追隨他這個身子。換句話說,就是月、影雖與我同飲,卻不了解我,我之孤獨雖無直白表達,卻透過月之不解飲、影之徒隨襯托出,此乃一高超之藝術表現手法。
畫水墨畫,有所謂「烘雲托月」。繪畫時渲染雲彩,用以烘托月亮,比喻不從正面描繪,而從側面點染以烘托出所欲表現的重點。李白借「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烘托出自己的孤獨,是將「烘雲托月」應用到詩歌中。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暫且伴隨月亮和身影,我應及時行樂,趁著美好的春天,這是活在當下的思想的體現。及時行樂非出於老子,《道德經》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其更多來自莊子乃至魏晉竹林七賢。
李白<笑歌行>有「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行路難三首>有「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俱承襲張翰「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張翰則有「江東步兵」之稱,受阮籍影響甚深。
「我歌」、「我舞」,兩個「我」,是「獨」的同義詞。李白在西域碎葉城 (今吉爾吉斯托克馬克附近) 出生,帶有胡人血統,故具豪爽氣,率性而為,自己放聲高歌、起舞,都不感尷尬。
醒時與月、影一同尋歡作樂,醉後難免要各自離散。「醒」對「醉」,「同交歡」對「各分散」,對得很工整。
人與人之間的俗世之遊,都是有情。然而,刻下是與月、影遊,脫俗出塵,故云「無情」。「永結」的「永」,反映詩人依依不捨之情。「相期邈雲漢」,相約在高遠的銀河岸邊再見,此乃由人生界上通至仙界,汪洋恣肆,故有「詩仙」之稱。
黃霑為電視劇《洗冤錄》主題曲《一個人》填詞,其中有幾句:「身心躍起,望向天際擁抱星月吻」、「得一個人,竟也不孤單,作伴有,我夢我影我身」,依稀就是參考了李白<月下獨酌>的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