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2日 星期六

香港重光與戰後重建

1945 8 15 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香港應交還中華民國,抑或繼續由英國統治,成為一個問題。

蔣介石國民政府希望能收回香港。美國總統羅斯福亦贊成英國應放棄香港。不過,隨著國共矛盾越來越激烈,美國不想東亞赤化,開始改變立場。英國方面,首相邱吉爾堅持要在戰後對香港行使主權,不想失去這個遠東海軍基地及商業中心。終於,英國殖民地部在 1943 10 月成立「香港計劃小組」(Hong Kong Planning Unit),由已退休的前輔政司史美領導,後由殖民地部官員麥道高擔任組長,專門負責籌備戰後重新管治香港事務。1944 7 12 日,英國政府確定「用武力重奪香港」。

1945 8 18 日,中國戰區最高統帥部下令第二方面軍司令官張發奎南下接收香港。張發奎派新編第一軍及第十三軍沿九廣鐵路向九龍、港島推進。英國外交部則在 8 11 日通過重慶的駐華大使館,命令英軍服務團將一封有關成立香港臨時政府的密函,直接送到身處赤柱拘留營的前輔政司詹遜手中,詹遜 22 日收到密函,旋即與營內的原香港政府官員離開拘留營,返回中區的法國外方傳道會大樓組成臨時政府。他將臨時政府成立的消息轉告英殖民地大臣,23 日收到指示。27 日,英國皇家海軍少將夏愨率領英國艦隊向香港推進。詹遜同日透過電台向市民發表廣播,稱英軍抵港後會恢復英國對香港的統治權。

蔣介石無法如願,復仰賴美國軍事援助,不敢公然與美國唱反調。91日,夏愨宣佈臨時軍政府成立,英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詹遜獲任命為副總督。

香港重光後,英國印製的新港幣開始在市面流通,日本軍票淪為廢紙。港府又定下重光紀念日,作為公眾假期。

有見於大規模饑荒、各項物資供不應求,港府實施下列措施:

1. 糧食及燃料由政府採購,再交登記零售商以政府議定的公價配售,市民要領配米證購買。

2. 建立漁業和農業統銷系統,讓漁民及農民在統銷市場銷售。

3. 從東南亞運送大量糧食到港。

另外,港府接收所有政府機關及船塢,釋放盟軍戰俘及被囚英國僑民,恢復水電正常供應,致力維持公共秩序。

經過一番整頓與重建,香港人口慢慢回到戰前水平,百業興旺。被囚於滿洲國瀋陽集中營的楊慕琦亦恢復原職,繼續擔任香港總督,時為 1946 5 1 日。

二百多名日本戰犯遭審判。在日治時期曾與日本人合作的華人精英 (如羅旭龢),港府則採取寬大的處理,未予追究。

戰前一些對華人的歧視,如禁止華人使用某些海灘、在太平山頂擁有物業等,被慢慢消除。華洋之間變得更平等。

8 28 日,楊慕琦發表一份政制改革方案,揚言希望「香港市民有更多責任去管理自己的事務」,這份方案被通稱為「楊慕琦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