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出兵救援,雙方激戰時,恰好遇上大風沙,明軍不敵,被後金軍隊全殲。
撫順一戰,後金劫掠大小屯堡五百餘座,俘虜人畜三十萬,努爾哈赤論功行賞,分配戰利品,成功緩解因饑荒而產生的社會矛盾 (努爾哈赤起兵,某程度上是想轉移視線,通過對遼東的掠奪,令女真人忘記饑荒及由之衍生的社會矛盾,把不滿情緒發洩到明朝上)。比觀之下,明朝舉國震驚,開始對後金有顧忌。
努爾哈赤下一個目標是清河。清河四面環山,地勢險峻,極具戰略價值。其大路更可直通遼陽、瀋陽,實為遼瀋之屏障。努爾哈赤採取突襲,明軍鞭長莫及,清河城陷。至此,後金氣勢如虹。明朝亦發覺問題嚴重,從全國各地調動兵馬齊集遼陽,由遼東經略楊鎬率領,兵分四路討伐後金,共十餘萬人。
西路軍以山海關總兵杜松為主將,率保定總兵王宣、總兵趙夢麟等兩萬餘人。西路軍孤軍深入,在薩爾滸山下紮營時,杜松自率一支部隊攻打吉林崖。努爾哈赤趁薩爾滸大營空虛,率騎兵突襲,將大營拿下。杜松獲知薩爾滸大營失陷消息,內心恐懼。後金援軍如潮水湧至,數倍於杜松的兵力。杜松被重重包圍,力戰而死。王宣、趙夢麟亦戰死,西路軍全軍覆沒。
北路軍以開原總兵官馬林為主將,共二萬人。馬林消極應戰,加上聽聞杜松戰敗,軍心不穩,給努爾哈赤可乘之機。努爾哈赤兵力比北路軍多三倍,北路軍最後全軍覆沒,馬林率數騎逃回開原。
東路軍由劉綎率領,約萬餘人。劉綎不熟地形,中了後金軍隊誘敵深入之計,終遇伏兵而全軍崩潰。
楊鎬得知三路兵敗,急令南路軍李如柏 (李成梁次子) 撤退。明軍陷入一片混亂,後金軍隊乘機坎殺,明軍大敗收場,史稱「薩爾滸之戰」,當時為萬曆四十七年 (1619 年)。
戰前,兵部尚書薛三才曾上疏奏欠缺軍糧,現存國庫不足以發動戰爭。惟明神宗從戶部尚書李汝華奏,加派遼餉。及後又撥內帑十萬。軍費支出龐大,重挫經濟基礎,是明朝的致命傷。
明朝本欲以「拉一派,打一派」的手腕管治女真人,豈知被拉的一派竟倒戈成為自己的對頭人。「薩爾滸之戰」後,明朝轉攻為守,努爾哈赤進兵遼瀋地區。
順帶一提,范文程在努爾哈赤攻佔撫順時,與兄長主動前往投靠。范文程是北宋范仲淹、范純仁之後,好讀書,性格沉穩。努爾哈赤見之,對諸貝勒曰:「此名臣孫也,其善遇之!」范文程後來歷事滿洲四代君主,清朝開國時的規制,大多是其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