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28日 星期日

復社紀略

明末,一個政治、學術團體誕生,名叫復社。

復社以「興復古學」「吾以嗣東林也」為號召,早期成員多為東林黨人的後裔,如周順昌 (「東林七賢」之一) 之子周茂蘭,魏大中 (魏大中師事高攀龍) 之子魏學濂、黃尊素 (因反魏忠賢而死於詔獄,「東林七賢」之一) 之子黃宗羲等,故又名「小東林」。

張溥、張采為復社早期領袖。張溥,江蘇太倉人,平時以文會友,兼評議時政。張采,與張溥同鄉,二人「形影相依,聲息相接,樂善規過,互推畏友」(<祭天如兄文>)性情剛烈,別人有過失,輒當面怒斥 (《明史》:「采特嚴毅,喜甄別可否,人有過,嘗面叱之」)

「二張」之外,其他成員包括:

楊廷樞

蘇州吳縣人,曾營救周順昌,與阮大鋮有宿怨,後被清兵逮捕,拒絕薙髮,稱「砍頭事小,薙頭事大」。遭酷刑拷打,卻不洩露復社名單。死前以鮮血寫絕命詞,大呼「生為大明人!死為大明鬼!」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氣千秋應不散,於今重復有斯人!」等詩句,上接南宋末年文天祥的精神。

錢謙益

江蘇常熟人,早年師從顧憲成、高攀龍等人,入仕明朝。崇禎十二年讀秦淮八艷之一柳如是詩,讚嘆不已,遂邀柳如是同游西湖,五十九歲的錢謙益與二十三歲的柳如是不久展開同居生活。思宗自縊,錢謙益打算推舉潞王為帝,未有成事,遂依附馬士英,更一度上疏推舉阮大鋮,時論非之。清兵南下,揚州危急,錢謙益自請督師江北,被拒絕。南京失陷,錢謙益率文武大臣在大雨中開城向多鐸迎降。薙髮令下,錢依令薙頭。陳寅恪《柳如是別傳》:「牧齋降清,乃其一生污點......其素性懦弱、迫於事勢使然」。錢謙益不久辭官,投入反清復明運動,專門聯絡東南與西南抗清勢力。陳寅恪評曰:「應恕其前此失節之愆,而嘉其後來贖罪之意,始可稱為平心之論。」

楊彝

明末常熟唐市人,拜錢謙益門下,與太倉人顧夢麟合稱「楊顧」,並跟顧炎武有往來,炎武稱彝為「通經之士」。清軍南下後,閉門謝客。

顧夢麟

江蘇太倉人,後徙常熟唐市,與楊彝友善,並稱「楊顧」。清心入主中原,隱居不出,著《詩經說約》。

吳昌時

浙江人,曾賄賂薛國觀,又依附周延儒,更用藥毒害張溥,為復社中品行最卑劣者。崇禎十六年被斬首。方以智撰<哀吳江>詩悼之。

顧杲

無錫人,顧憲成之從子。工書法,與黃宗羲、楊廷樞等聲討閹黨餘孽阮大鋮罪行,又寫檄文攻擊魏忠賢。

萬泰

浙江人,師事劉宗周,與黃宗羲同學,曾彈劾阮大鋮。清兵南下,參與反清復明鬥爭。萬斯同為其子,斯同以黃宗羲為師。

楊龍友

與張溥等交好,清兵入關後,一直輔助南明,不屈而死。

黃道周

福建人,明亡後輔助南明,抗擊清軍,被俘就義。

吳偉業

號梅村,江蘇崑山人,祖父一代始遷居太倉,與錢謙益並稱。清朝入主,初時採取不合作態度,隱居鄉里,保持名節。作《圓圓曲》,諷刺吳三桂為陳圓圓而降清,傳誦一時。後來入京侍講,晚節不保。

吳應箕

安徽人,工書法,曾歷數阮大鋮罪行。起兵抗清,兵敗被俘,慷慨就義。

沈士柱

蕪湖人,反對閹黨,明亡後隱居蕪湖,秘密從事反清活動,被捕後在南京處斬。黃宗羲有<哭沈昆銅>詩。

陳子龍

直隸松江人,師法黃道周,與錢謙益、吳梅村齊名,有弟子夏完淳。抗清兵敗逃亡,投河自殺。與柳如是一度相戀,短暫同居松江南樓,兩人感情深摯。

陳貞慧

江蘇宜興人,父親是東林黨人。他與冒襄、侯方域、方以智並稱,且與吳應箕、顧杲共議聲討阮大鋮。抗清不遂,隱居不仕。

侯方域

河南商丘人,性格豪邁不羈,文采出眾。入清後曾參加科舉,晚年悔恨。孔尚任撰《桃花扇》,故事以侯方域與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愛情為藍本。

方以智

字密之,直隸桐城縣人。天生異稟,六歲知文史,博覽群書。隨父遊名山大川,兼閱西洋之書。輔助南明,及後加入抗清,兵敗後出家為僧。至江西萬安惶恐灘頭,想起文天祥事跡,沉江殉國。

冒襄

字辟疆,蒙古貴族之後,娶秦淮名妓董小宛為妾,入清不仕。

顧炎武

學者尊為亭林先生,江蘇蘇州崑山人,「砥行立節,落落不苟於世,人以為狂」。清兵入關後,投入南明朝廷,畢生反清,不復出仕,著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歸納各成員共同特徵,復社有若干特色:

1. 起源於浙東地區 (又稱江浙地區),浙東自宋代開始,即注重歷史研究,講究實際利益,提倡「經世致用」;

2. 以愛國文人 (非理學家) 為主,愛國一面成就攻擊閹黨、抵抗清兵的英雄事跡,文人一面成就才子佳人的風流韻事,如錢謙益與柳如是、侯方域與李香君等;

3. 傳承文天祥的道德氣節,以楊廷樞、方以智最為突出。

4. 思想傾向方面,形上世界倒塌,向形下世界趨近 (亭林、梨洲皆重氣,以理為「氣之理」),因而重視經學、音韻學、訓詁學、考據學、地理學、物理學、動物學、植物學等。

順治九年 (1652 ),復社被迫解散。